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丙咪嗪
英文別名:Imipramine hydrochloride; 3-(10,11-dihydro-5H-dibenzo[b,f]azepin-5-yl)-N,N-dimethylpropan-1-amine hydrochloride (1:1); 3-(10,11-dihydro-5H-dibenzo[a,d][7]annulen-5-yl)-N,N-dimethylpropan-1-aminium chloride
分子式:C20H26ClN
分子量:315.8801
沸點:377.7°C at 760 mmHg
閃點:163.8°C
用量和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12.5~25mg一日3次
老年人及衰弱者一日量自12.5mg開始,逐漸增加劑量一日
極量200-300mg。用於
小兒遺尿症,5歲以上每次12.5mg-25mg,每晚一次。
藥物副作用
注意事項
癲癇病人忌用。
孕婦忌用以防致畸。
藥理作用
不同聲音
一般認為
神經症病因是由於大腦神經遞質在
神經突觸間的濃度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整體精神活動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狀態。丙咪嗪就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對
去甲腎上腺素和
5-羥色胺的再吸收,用於治療
抑鬱症。但目前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抑鬱症生理病因機制出現了不同聲音。2007年,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指出“皮質-
紋狀體-
丘腦-皮質迴路”出現信息傳導不暢是神經症的病理原因,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心靈防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中進一步驗證了
神經迴路學說,指出抑鬱症是心靈呼吸的哮喘症,發明了以此原理開發的思維自助方法,為神經症患者擺脫
藥物依賴不再復發提供了參考。
【臨床套用】
丙咪嗪具有較強的抗抑鬱作用,主要作用為阻滯
神經末梢對
去甲腎上腺素和
5-HT的回吸收,而增加
突觸間隙中可利用的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但有較多的副作用,如果長期使用會產生
藥物依賴性,應儘量酌減使用並同時採用中藥治療,另外,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後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於患者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
貯存方法
本品密封避光乾燥保存。
合成方法
用途
有較強的抗抑鬱作用,但興奮作用不明顯,鎮靜作用微弱。對精神分裂症伴發的
抑鬱狀態則幾乎無效或療效差。也可用於
小兒遺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