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地勢,氣候,水利,自然資源,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潢光一體化,交通運輸,旅遊景點,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司馬光故居,鄧穎超祖居,紫水塔,淨居寺,民俗文化,花鼓戲,光山皮影戲,十五送燈大似年,特色美食,光山十寶,四大名菜,著名人物,地方網站,友好城市,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隋開皇三年(583年)光城縣併入樂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析置光山縣。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光州改名潢川,光山屬豫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河南省境劃為14個行政區,屬第十三行政區(潢川)轄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屬於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潢川)轄區。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名單,光山縣在其中。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光山縣面積1831平方千米,人口74.9萬人,轄8個鎮、17個鄉:城關鎮、孫鐵鋪鎮、潑陂河鎮、磚橋鎮、白雀鎮、馬畈鎮、十里廟鎮、寨河鎮、文殊鄉、雷堂鄉、涼亭鄉、北向店鄉、臥龍台鄉、南王崗鄉、晏河鄉、斛山鄉、場墩鄉、南向店鄉、蔡橋鄉、仙居鄉、槐店鄉、長興鎮鄉、羅陳鄉、殷棚鄉、河棚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5年,光山縣鄉鎮區劃調整:共有15個符合撤併條件的鄉鎮,按省最後批覆的方案,撤銷河棚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晏河鄉管轄,晏河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臥龍台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孫鐵鋪鎮管轄,孫鐵鋪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雷堂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白雀園鎮管轄,白雀園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長興鎮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仙居鄉管轄,仙居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蔡橋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斛山鄉管轄,斛山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南王崗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文殊鄉管轄,文殊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楊墩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城關鎮管轄,城關鎮政府駐地不變,並在此基礎上組建兩個街道辦事處。同時,保留了殷棚、十里、磚橋、涼亭、羅陳等5個人口不足3萬、面積不足100平方千米,但經濟發展勢頭好,區域、資源等條件較為特殊的鄉鎮。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初,光山縣下轄2個街道、7個鎮、10個鄉:弦山街道、紫水街道、十里鎮、寨河鎮、孫鐵鋪鎮、馬畈鎮、潑陂河鎮、白雀園鎮、磚橋鎮、仙居鄉、北向店鄉、羅陳鄉、殷棚鄉、南向店鄉、晏河鄉、涼亭鄉、斛山鄉、槐店鄉、文殊鄉。
地理環境
位置
光山縣位於河南省的東南部,信陽市中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地處鄂、豫、皖三省的連線地帶,全縣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55公里,中心坐標:32°00′0″N,114°54′0″E。縣境東臨潢川和商城,西連羅山、南接新縣、北與息縣相望。東距合肥227公里、南離武漢220公里、北至鄭州430公里、西抵西安696公里。
光山縣
地勢
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南部為淺山區,中部為丘崗區,沿河為平畈區。
氣候
光山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北部季風型潮潤、半潮潤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間1990小時,年平均氣溫15.4℃,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26天,年平均降水量1027.6毫米。
水利
光山縣有大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37座,全縣水資源總量20億立方米,總蓄水量5.9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光山資源豐富,是全國糧油基地、茶葉之鄉、青蝦和麻鴨原產地,糧、油、棉、林、果、茶、畜禽、水產等是支柱產業,素有豫南"魚米之鄉"之美稱。南部山區,擁有金、銀、銅、鉛、鋅及沸石、瑩石、石英石等20多種礦產資源。野生動物170餘種,各類植物500餘種。耕地面積121.86萬畝,宜林面積92.5萬畝,林地面積66萬畝,宜漁面積1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2.6%。
經濟概況
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99.8億元,生產總值增長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8.5%,工業投資增長25.5%,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9億元,增長15.6%,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73.8億元,增長11.7%,貸款餘額107.8億元,增長5.2%,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
第一產業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11.8億斤。肉類、禽蛋產量分別達到5.5萬噸、2.7萬噸。完成鮮魚產量2.98萬噸。新發展茶園0.5萬畝,全縣茶園面積達到24萬畝,茶葉總產量 9230噸,產值9.6億元,榮獲2017年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業扶貧示範縣稱號。新發展油茶2萬畝、苗木花卉1萬畝,全縣種植油茶20.7萬畝、苗木花卉12.7萬畝。發展“稻蝦共養”面積5000餘畝,發展林下種養殖面積25萬畝。全縣現有耕地137萬畝,流轉土地面積42.3萬畝。實施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縣、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項目,建設益農信息社255個。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入選河南省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縣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600餘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57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9家,眾森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培訓貧困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等1530人。加強品牌化建設,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工作,全縣共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19家,有機農產品企業3家,司馬光茶油、四方樂植物油榮獲河南省地方特色農產品稱號。光山白茶被認定為省級名茶。
第二產業
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產業集聚區建設穩步推進。產業集聚區“四上”企業79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從業人員38628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 41 億元,其中基礎設施完成投資6億元,工業項目完成投資31億元。鵬程手袋、創勛機電建成投產,河南省羽毛(絨)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即將建成,培育泰元電子、白鯊針布等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羽絨產業轉型穩步推進。全縣新增羽絨服裝企業30餘家,增加機位1200台,增加產能 150萬件,完成光山羽絨連鎖訂製加盟戶1269 家。鳳和祥製衣有限公司、瑜瓏服飾有限公司入駐創業中心並投產。要素保障不斷強化。產業集聚區內新建標準化廠房15萬平方米。建成專業羽絨服裝網路交易平台,完成50家羽絨服裝產業鏈企業入駐,建設“光山羽絨”服裝智慧型化製造示範基地。建立重點企業首席服務員制度,全方位為企業搞好服務,56個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服務82家企業,解決政策內問題81個。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成長興旺,電子商務增勢強勁。全縣開設各類網店已達1.5萬餘家、從業人員超3萬人。光山網庫、光絨網(光山羽絨網)平台整合了線下線上1000多家經營戶,易採光山APP已上線。入駐阿時巴巴信陽產業帶誠信通會員企業達到80多家,位居全市第三。旅遊產業正在興起。開通縣城發往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旅遊公交。發布司馬光家宴。潑陂河鎮東嶽寺村、文殊鄉豬山圈村等5個村編制了旅遊發展規劃,樺昌生態園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景區,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入選國家AAAA級景區,是我縣第一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商貿物流正在啟動。新建7家便民蔬菜平價超市。鄭州銀行光山支行開業運營。推進物流配送中心二期項目建設,全縣共有物流速遞企業50餘家。正在編制光山縣物流產業總體規劃。
潢光一體化
2006年2月,信陽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信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潢川城區向西南發展,光山城區向東北發展,兩城區連片建設成豫東南新的地區性中心城市,該新城市按我市次中心城市的定位規劃為中等城市”。此是為“潢光一體化”的首次提出。
2009年2月,信陽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潢光一體化’進程,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潢光一體化”正式列入信陽社會經濟發展大戰略。
2010年6月,信陽市政府設立“潢光一體化”規劃協調工作領導小組。由時任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副市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在信陽市發展改革委員會。
2010年11月,信陽市在潢川召開潢光一體化工作座談會。會議提出以“複合城區”為核心理念,通過區域“規劃統籌、交通一體、產業連結、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提高產業集聚、產城融合、城鄉統籌、城際開放能力。
2012年2月,信陽市正式啟動組團發展規劃編制,提出年底前完成“潢光一體化”組團式空間發展規劃方案。同年10月,《信陽市潢光一體化概念規劃》獲由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行業協會(ILIA)主辦的2012第二屆艾景獎國際景觀規劃專業組設計金獎。
新城市定位為豫東南、皖西、鄂北區域性中心城市,交通、通訊樞紐城市,以輕工、商貿為主的生態宜居複合型城市。新城市包括五個城區組團:潢川城區、光山縣城、光源新城(潢光新城)、傅店工業區、龍埂水庫風景旅遊區,其中,光源新城(潢光新城)為主中心、潢川、光山城區為副中心。
信陽市“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進潢川、光山兩縣一體化發展,構建市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撤縣改市並申建光州市。到 2020年,潢川、光山縣城常住人口分別達到50萬、30萬,兩縣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
交通運輸
旅遊景點
紅色旅遊景點:王大灣會議舊址、徐畈革命舊址群、鄧穎超祖居、白雀園革命舊址群、尤太忠舊居、萬海峰舊居、王震舊居、花山寨會議舊址、殷區起義紀念地、劉伯承脫險紀念地、吉鴻昌舊居、斛山寨戰鬥紀念地、“決定中原突圍”會議會址等。
博物館:中國茶具博物館等。
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
河南大蘇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2788.53公頃,森林覆蓋率92.3%,由大蘇山、龍首山、王母觀三個片區組成,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十佳文化生態景區,2018“中國森林養生基地”。大蘇山是一座生態福地、文化高山,核心區域內的千年古剎淨居寺更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始祖庭。
司馬光故居
司馬光故居景區位於光山縣城區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時期為縣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於此。據縣誌載:官舍面南二進,院為四合院落,大門門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廳、廂房、書齋、後堂等。都為懸山式磚木結構建築。院中植柏樹、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馬井)。
鄧穎超祖居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鄧穎超祖居,位於光山縣司馬光中路白雲巷內,是原全國政協主席、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鄧穎超同志父親及祖父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分東、西、中三個院落,坐北朝南,前後兩進,現存清代建築房屋30多間,建築結構嚴謹,格扇門窗古樸典雅,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點的清代建築。
紫水塔
淨居寺
淨居寺位於大蘇山之南,小蘇山之北,又名“敕賜梵天寺”,是中國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發源地,國內外名僧常來尋根訪祖。寺處“三蘇”環護之中,素有“九龍捧聖,四水歸池”之奇、十二景觀的幽妙。高僧慧思、智覬名冠禪宗,史稱二聖。蘇東坡、陳季常、黃庭堅鹹會於此,頌為三賢。寺前有5株古柏,排列左右,挺拔而立,世傳為唐代和尚所栽。還有一棵年逾千載的銀杏,樹高7丈余,乾粗3、4人圍,冠枝遮蓋面約1畝,樹上寄生一檀一柏,人稱“同根三異樹”。宋真宗題名“敕賜梵天寺”石刻5個大字匾額仍嵌在門頭上。寺內大雄寶殿,系明代建築。寺中尚存有明萬曆“皇帝敕粉”碑、清康熙“欽賜大蘇山梵天寺重建記碑”等歷史名人、學者游淨居寺所題詩賦碑刻30餘塊,其中尤為珍貴的是“宋蘇軾游淨居寺詩並敘”碑。
民俗文化
花鼓戲
花鼓戲是潑陂河鎮廣大農村流行很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戲。這種戲的唱腔、表演形式以及演出的傳統節目,與湖北花鼓戲有相似之處,很可能它們之間有曲藝上的親緣關係。花鼓戲的服裝、道具都很簡單,鑼鼓是主要樂器。演唱時多用方言,往往不等前台演員的台詞唱完,後台演員齊聲和音,間以鑼鼓伴奏,場面熱烈,氣氛緊湊。這種戲盛行於清末和民國;解放初,亦盛行一時。
光山皮影戲
光山皮影戲因其濃郁的本地特色,接近湖廣語系,唱腔、道白亦成一格,被稱之為西路皮影。光山皮影以水牛皮為原料,經製作加工後,呈透明狀,彩繪各種人物、動物圖像,由操縱桿操縱。表演時,利用燈光或月光照射皮影,影像顯現在面帳上。影子的活動由演員操縱完成,邊操縱邊配音,有樂隊伴奏。這些“影人”完全可以製作成“美妙的工藝品”大批量出口到台灣和東南亞地區。
十五送燈大似年
豫南民俗,光山獨有--“正月十五送燈”(俗稱“十五送燈”、“送亮”),反映了光山縣兩百多年流傳的“後人祭奠先人”的傳統習俗。這一晚,是今人與已故先人、陰陽界溝通的一晚 ;是為先人送錢送禮的一晚;是向先人匯報、先人保佑祭拜者來年心想事成的一晚。“哪怕過年不回家,也要十五墳送亮”,節日當天,送燈隊伍空前,繁華熙攘商業街全部關門歇業,有的不遠千里趕回,步行、騎車、開車,一個目標,一個時間,一個意願,到祖宗墳山、自家祖墳前匯集——“送燈”、“送亮”。百年習俗,風雨無阻,冰雪日子照常,從未間斷。煙花綻放染紅天際,鞭炮燃放響徹山谷,座座祖墳亮燈如繁星點點,寓意宗族各支人財興旺。
特色美食
光山十寶
光山縣是一個農業大縣,更是一個傳統文化積澱深厚的智慧之鄉,有著種類齊全、豐富多樣的農副產品和傳承文化、承載記憶的特色小吃。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電商精準扶貧取得可喜成績。縣電商辦已評選出磚橋月餅、雞公潭糍粑、黑豬臘肉、鹹麻鴨蛋、光山青蝦、茶油、油掛麵、甜米酒、紅薯粉條和觀五玫鮮桃等光山農副特色產品“十寶”並將陸續開發上線銷售。
四大名菜
香椿炒雞蛋、泥鰍拱大蒜、王八下鹵罐、臘肉燉黃鱔。
著名人物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有“司馬光砸缸”的美談傳於世間。北宋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蔡毅中(1548-1631)明光山人,字宏甫,號濮陽,人稱中山先生。萬曆進士。
胡煦(1655-1736),字滄曉,號紫弦。光山南向店人。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擢升為鴻臚寺卿。
胡季堂(1729-1800),胡季堂,字升夫,號雲坡。胡煦之子。為政清廉,深得嘉慶賞識。
喻時,字中甫,號吳皋,又號海上老人,明嘉靖十七年進士。歷任吳江縣令,御史,累遷右副都御史總理漕運,總督三邊協理戎政。
鄧穎超(1904-1992),女,光山人。中共黨員,周恩來總理之妻。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鄒善芳,1912年生,光山縣雷堂鄉劉家沖村人。歷任河南省軍區商丘軍分區司令員,河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河南省軍區南陽軍分區司令員。
呂清(1915-2010)少將,原名呂繼才。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政治部主任,農墾部副部長。
晏甬,又名晏子述,1916年生,晏河人。先後任中國戲劇學校校長,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及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歌舞劇院院長,教授。
尤太忠(1918.12~1998.07.24),河南光山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
萬海峰(1920.09~ ),漢族,河南光山人。1920年9月生,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28軍。先後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政委。
地方網站
大光山、光山網、光山縣人民政府網、光山教育網、光山紫水網、光山紫水社區、白雀園信息網、白雀人之家、大河論壇“宜居信陽”版。
友好城市
光山縣與安徽省廣德縣系友好合作縣。光山與廣德雖遠隔千山,卻血脈相連,有著一脈相連的根親文化。廣德縣50萬人中,祖籍是光山縣(含劃歸新縣的地區)籍人占一半以上。從光山人踏上廣德的那一天起,兩地尋親、問祖等民間往來,就從未間斷。特別是自2007年4月,廣德組團到光山考察,2008年5月,光山縣也組團到廣德來學習考察,兩縣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大門正式開啟,兩縣的兄弟情誼迅速加深,兩縣的往來也由此邁上了更新的台階。
城市榮譽
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示範縣、全國電商扶貧十佳縣、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優秀生態旅遊縣、2017年中國鄉村振興發展十佳縣、全國林業先進縣、全國產糧大縣、全國油料百強縣、中國名茶之鄉、中國生態魅力縣等10餘個國家級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