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織布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傈僳族織布技藝
- 遺產級別:省級
傈僳族織布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傈僳族織布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傳承保護2022年2月,傈僳族織布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編號SC-Ⅷ-93(3)1...
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傳統棉紡織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德昌縣文化館(德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德昌縣美術館、德昌縣傈僳族文化研究中心)。
新山傈僳族織布技藝 新山傈僳族織布技藝,攀枝花市米易縣農村生產生活遺產項目。2020年,入選四川省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第一批)。傳承保護 2022年2月,傈僳族刺繡技藝(新山傈僳族刺繡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織天織地: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是202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火草織布是傈僳族保留至今的古老紡織技藝,是傈僳族民眾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體現。該技藝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本書通過對火草織布技藝文化脈絡的梳理,展現了傈僳族整體的人文景觀;對原料選材、織造...
新山傈僳族鄉擁有 5 項省級非遺:傈僳族刺繡技藝、傈僳族織布技藝、傈僳族葫蘆笙、傈僳族“約德節”、傈僳族舞蹈“斑鳩吃水”,被命名為“傈僳族祖居聖地”和“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其所在的新山傈僳族鄉上榜四川省第二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景點特色 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梯田最高級數達千餘級。山...
新山傈僳族鄉地名因地處山中,故名新山。民間藝術 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傈僳族歌舞(葫蘆笙、口落吹奏,傳統舞蹈斑鳩吃水)和刺繡技藝、織布技藝。舉辦的文化節有新山傈僳族約德節。非物質文化遺產 傈僳族族約德節、織布、刺繡、舞蹈斑鳩吃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傈僳族族葫蘆笙、拜神樹儀式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
傈僳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文字分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與彝族有著淵源關係,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於中國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地區、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
傈僳族服飾,典雅、美觀、大方。不同地區的傈僳族婦女因服飾顏色的差異而被稱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婦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長裙,戴白色料珠;黑傈僳婦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長褲,腰系小圍腰,纏黑布包頭,戴小珊瑚之類的耳飾;花傈僳婦女喜穿鑲彩邊的對襟坎肩,搭配綴有彩色貝殼的及地長裙,纏花布...
傈僳族刀桿節,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的傳統節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傈僳族刀桿節是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流行於保山地區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區,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現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艱險的精神,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消除各種災難。2006年5...
吐爾遜木沙 吐爾遜木沙,男,1940齣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統棉紡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傈僳族民歌,雲南省瀘水縣、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傈僳族民歌歷史悠久,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傈僳族崇尚唱歌對調,在傈僳族的多聲部無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調“擺時”“優葉”“...
陳愛國 陳愛國,女,漢族,河北省威縣人,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非遺傳承人。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傈僳族阿尺木刮,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阿尺目刮”是一種民眾自娛性舞蹈,流傳於以葉枝鄉為中心的滄江上游地帶,其特點是不用樂器,自始至終踏歌起舞,樂歌以領唱和伴唱合成,參舞者分為男女兩隊,每隊1名領唱者,其餘合唱,唱的內容十分宏富,可從遠古洪荒的神話傳說,唱...
傈僳族舉行婚禮的頭一天,新郎打扮得整整齊齊,身披彩帶,由媒人陪同來到女方家娶親。到了女方家後,新娘卻躲了起來,要讓新郎到處去找,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著。這時,新娘的一個女伴會來告密,新郎總算找著了新娘。找到新娘後,娶親者受到女方家的盛情款待。當晚還要展示新娘的嫁妝,嫁妝中要有一個柜子,裡面...
傈僳族手抓飯是雲南怒江大峽谷傈僳族最具傳統風味和地方特色的一種美食。是純原生態無污染的美食。當客人到來的時候,傈僳族人習慣傾其所有、盡其所能,把自己家裡所能蒐集到的的美味,都集中在一個容器中,獻出來,讓客人吃得盡興、滿意。他們也會因為客人的滿意而感到自豪。這就是傈僳族手抓飯。手抓飯和同心酒...
李從會 李從會,女,傈僳族,四川省德昌縣,傳統棉紡織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傳承人。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2022年6月,四川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度傳承活動評估情況為合格(公示)。
賀樹美 賀樹美,女,傈僳族,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人,傈僳族織布技藝 (新山傈僳族織布技藝)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4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經各地推薦申報、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社會公示,報經廳第22次廳務會議審核,賀樹美為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德昌縣文化館 2021年11月,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三級文化館公示名單。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德昌縣文化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縣美術館)獲得“傳統棉紡織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本次展覽,大家可以近距離了解到沿黃九省(區)各具特色的精品非遺代表性項目,包括內蒙古的阿拉善地毯織造技藝、山東的魯錦、甘肅的東鄉族擀氈技藝、四川的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陝西的錢紋罐燒制技藝、青海的河湟刺繡、寧夏的仙鶴八寶茶傳統製作技藝、河南的鈞瓷燒制技藝等,以及山西省眾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在展陳...
《涼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叢書·第四輯》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牛木支、王顯暉。內容簡介 本書涉及民俗、傳統技藝、民間文學、音樂類六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包括彝族服飾、彝族傳統婚俗、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彝族克智、畢摩音樂。本書首次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各種...
陶器燒制技藝(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技藝,宜興均陶製作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山西省平定縣,江蘇省宜興市,山東省德州市,廣東省潮州市 882 Ⅷ-99 蠶絲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 山西省高平市 883 Ⅷ-100 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傈僳族...
第五十七條 安寧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加強對何家壩史前遺址、田壩大石墓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好傈僳族織布技藝、米易紅糖土法熬制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科學研究,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依法設立具有...
第五十七條 安寧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加強對安寧河谷大石墓等安寧河流域文化遺產的調查、整理、保護和利用,做好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邛都洞經音樂、藏族趕馬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安寧河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
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上撒壩 等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0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2人。人文地理 撒壩子村主要居住著彝族和傈僳族,這兩個民族都很好的保留和繼承了少數民族熱情好客的風俗習慣.同時還有著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尤其是濃厚的酒文化;其次傈僳族人民還擅長織布、吹口弦、弩劍等民間傳統技藝。
熾熱勝火的傈僳族、淳樸知足的德昂族,沒有彩錦,只有素錦白包,沒有圖案,沒有花紋,只有花線條,他們的服飾都以各種色塊布拼合而成,德宏各民族的織錦文化如此鮮明。隨著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吸納,各族文化逐漸融合,使自身文化在汲取外來文化精華基礎上得以最佳化。這也表現在織錦作品上,景頗族現代織錦出現了與傣族...
赤恆底村是傳統的傈僳族村寨,家家戶戶都有放線織布、服飾加工的手藝,具有豐富的傳統民族服飾文化資源。此路恆在從事製作民族服飾產業中發現,家庭作坊存在布料粗糙、產品單一、工藝落後等突出問題,服裝規格不統一,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消費者需求。於是,廣泛發動周圍民眾,激發民眾智慧,於2013年7月組建福貢群發民族...
傈僳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崇拜原始多神教,創造了燦爛的非物質文化。培德村仍保留著“闊時節”、端午節、嘗新節、祭塔節等傳統節日,傳承著“火草織布”、木楞房建造等技藝。培德村依託傈僳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傳統民居建築為載體,以傳統種養業為主導產業,傳承優秀的傈僳族文明,是一個充滿著魅力的傳統村落...
德昌縣傈僳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當豐富並獨具風格,傈僳族原生態歌舞、服飾、婚俗、闊時節、口弦、葫蘆笙、火草織布技藝、民間文學等等,都是本縣最具民族特色的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德昌縣已成功申報了1個國家級9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建昌板鴨製作技藝 建昌板鴨製作技藝是德昌縣的州級非物質文化...
有反映婚俗的“訪親舞”“提親舞”“接親舞”;有情人相約逃往密支那一帶的“逃婚舞”;有反映生產生活的“找野菜舞”“狩獵舞”“神弩舞”“挖地舞”“割漆舞”“擗包穀舞”“背小米、割小米舞”“搓秈米舞”“織布舞”“洗麻舞”“生產舞——勞動邀約舞”“找牧草舞”“走路舞”“找蜜蜂舞”“窮人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