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恆

此路恆

此路恆,男,53歲,傈僳族,中共黨員,福貢縣鹿馬登鄉赤恆底村人。怒江州第十屆、第十一屆政協委員、怒江州民族團結個人模範、雲南省殘疾人自強模範。

2020年2月,入選2020年1月“中國好人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此路恆
  • 國籍中國
  • 民族:傈僳族
  • 主要成就:入選2020年1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身殘志堅誠信經營 攜手村民共同邁向致富路
此路恆是一位自強不息的傈僳族漢子,從2012年以來,先後註冊成立了福貢群發民族服飾加工專業合作社、福貢縣殘疾人扶貧基地民族服飾加工廠、赤恆底村傈僳語多聲部農民紅歌合唱團、福貢縣自力民族服飾工藝品有限公司、《雲南民族服飾網》、中國民族服飾商城,通過“公司+農戶”、技能培訓、產業扶持等多種形式,積極幫扶帶動貧困戶200多戶實現脫貧,鄉親們都親切地叫他“阿此老闆”。
——身殘志堅,艱辛創業。福貢縣自力民族服飾工藝品有限公司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家專門從事生產民族服裝服飾的文化企業,公司經歷了家庭作業、專業合作社、創建公司等艱難而感人的發展歷程。公司創始人此路恆是一位身殘志堅、富有愛心的企業家,由於天生左腳殘疾,行動不方便,無法從事生產勞動,只能在家裡從事簡單的手工作業。青年時代,此路恆每當看到周圍身體健全的男同胞耕田種地、唱歌跳舞,覺得心不甘,但他不怨天不怨地,頭腦靈活、思路敏捷的他開始琢磨發家致富的門路,先是憑藉民族音樂的熱愛和天賦,創作、錄製民族音樂歌曲,特別是流行傈僳歌曲深受年輕人喜愛,一時響徹怒江南北,“傈僳阿此”是當時青年男女崇拜的民族歌星。八十年代,怒江兩岸民眾生活困難,買得起錄音機的人少,音樂磁帶銷售不暢,經濟收入微薄。後來,此路恆先後從事過手錶修理、家用電器修理、開小賣部售貨等自食其力的行當,雖然能解決溫飽,發家致富還是困難。直到2000年以後,此路恆突然發現,妻子娜麗沙手工織出來的麻布賣布匹利潤少,賺不了多少錢,成品價格就賣得好價錢。結合邊疆民族民眾喜歡穿著民族服飾的特點,認準了商機和市場,毅然轉手小賣部,購置縫紉機、邊縫機、熨斗機等機器設備,開始從事製作民族傳統服飾產業。由於此路恆設計製作的民族服裝款式新意、手工精緻、價格實惠,受到廣大消費者熱烈歡迎,產品供不應求,家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起來,慢慢的成了赤恆底村發家致富帶頭人。
——組建專業合作社,共同勤勞致富。傈僳族服飾,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是傈僳族創造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和藝術,服飾作為傈僳族文化的一種載體,一種符號,不僅體現了地域特徵,而且體現了一定的等級特點,它完整體現了傈僳族人民千百年來形成的美學、宗教、政治、哲學等方面的傳統觀念,蘊涵著傈傈族人民在文化結構深層的心理積澱。赤恆底村是傳統的傈僳族村寨,家家戶戶都有放線織布、服飾加工的手藝,具有豐富的傳統民族服飾文化資源。此路恆在從事製作民族服飾產業中發現,家庭作坊存在布料粗糙、產品單一、工藝落後等突出問題,服裝規格不統一,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消費者需求。於是,廣泛發動周圍民眾,激發民眾智慧,於2013年7月組建福貢群發民族服飾加工專業合作社, 共有會員41戶,從業人員90人(其中殘疾人15人)。民眾自願合資111萬元,購置加工生產設備,縫紉機70台、邊縫機10台、工業熨斗機25台、工作桌15台。在此路恆的帶頭組織下,通過州縣文產部門的精心指導和支持,通過挖掘整理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民眾研究設計、邀請專家培訓、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方式,大力開展民族服飾研發工作,在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同時,在布料、產品、設計、工藝等方面融入現代流行文化,產品以傈僳族、怒族民族服飾生產為主,有男士上衣、長衫、帽子、馬甲及其飾品,女士上衣、裙子、帽子等及其飾品,其他民族的則根據客戶的需求加以加工生產,進一步豐富民族服飾品種,擴大生產規模,年生產能力達到4萬套,產品供不應求,除了銷售怒江州本地外,還銷售到緬甸、新加坡、泰國、日本等地,年銷售收入達300萬元以上,傳承了民族服飾文化,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舉辦非遺傳承培訓,宏揚傳統民族文化。福貢縣鹿馬登鄉赤恆底村,座落在怒江西岸,全境與緬甸聯邦接壤,境內多民族和諧共榮,擁有多元文化,民族風情絢麗多姿,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此路恆依託赤恆底村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邀請民族語教師教學傈僳文、非遺傳承人傳授技藝,組織開展老傈僳文教學、土麻布工藝製作、民族樂器彈唱等非遺項目培訓,受到廣大農戶的熱烈歡迎,積極參與培訓。目前,老傈僳文教學班舉辦3期,村青壯年以上民眾能輕鬆閱讀聖經、記錄曲譜、書信來往。土麻布工藝製作培訓班舉辦4期,公司下屬農戶,特別是青年婦女,都能熟練操作制麻線、漂洗、織布、裁剪、刺繡等傳統土麻布工藝流程。民族樂器彈唱培訓班3期,起奔、笛子、的哩吐、口弦等基本失傳的彈唱技藝得到了傳承,遷俄、括克、優葉、木括、阿秀等原始民族文化得到了進一步挖掘、整理和宏揚。
——組建農民紅歌合唱團,積極倡導正能量。此路恆創建的民族服飾加工專業合作社,社員大部分是農民,以赤恆底村為主,適當輻射周邊村寨民眾。由於全村與緬甸聯邦接壤,民族同根同源,村民都信奉基督教,邊民來往頻繁,民族、宗教、文化滲透情況突出。赤恆底村素有“歌舞之鄉”的美譽,公司為了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鞏固邊疆民族地區文化陣地,結合農戶普遍熱衷民族文化、能歌善舞的特點,組建赤恆底農民紅歌合唱團,團長由公司總經理此路恆擔任,合唱團成員全部是公司員工。邀請聲樂教師在業餘時間教學,採用多聲部無伴奏合唱形式,利用節假日,在民族節慶文化活動中巡迴展演,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和歡迎。公司還聘請原怒江報總編恆開言、怒江州民族語譯製室主任趙科等專家學者,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愛我中華》、《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友誼地久天長》等一批膾炙人口的愛國歌曲和中外經典民曲翻譯成傈僳語版,由農民紅歌合唱團演唱,並錄製成教學光碟普及,引導傈僳族民眾學唱,怒江兩岸村村寨寨唱響愛國歌曲。合唱團積極參加州縣組織的文化活動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參加在昆明舉行的雲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傈僳語版《黨阿!親愛的媽媽》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兩首歌曲,榮獲表演一等獎和組織獎。2013年8月,代表雲南省參加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群星獎”文藝匯演,並獲得了很好的榮譽。
——積極加入黨組織,攜手村民邁向脫貧路。在艱辛的創業過程中,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親切關懷,同時,周圍黨員同志的以身示範,此路恆對黨組織有了認同感,從而產生了向黨組織靠攏、加入黨組織的決心。2012年4月,通過自身不斷努力,此路恆同志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成為一名黨員後,此路恆同志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帶頭創業致富,除了民族服飾產業外,還帶頭種了150畝草果,他家僅僅草果一項收入每年就達20多萬元。很多赤恆底村民也跟著此路恆種草果逐漸發家致富。2016年6月,赤恆底自然村第四小組黨支部成立,通過組織考察,上級黨組織任命此路恆為黨支部書記。此路恆同志積極協調爭取,黨的惠民政策惠及了赤恆底村民眾,極大的改善了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如今,一條條幹淨整潔的水泥路通向赤恆底村各家各戶,一幢幢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在赤恆底村拔地而起。
赤恆底村今天的發展變化離不開此路恆的致富帶頭,離不開他熱心扶貧開發事業。作為一名黨員,在黨組織的教育鼓勵下,他帶著民眾趕著好政策創新創業、積極進取,赤恆底自然村發展以後促進了當地和諧安定。
此路恆表示,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將繼續懷著一顆帶民共富的熱心,一心一意服務家鄉,全力以赴帶民共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殘疾人事業盡一己之力。

所獲榮譽

2020年2月,入選2020年1月“中國好人榜”。
2021年6月,被評為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2021年12月,榮獲第八屆雲南省道德模範提名獎(誠實守信道德模範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