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
口渴是體內輕微失水的表現。
正常人每天平均耗水量為2000-2500毫升,體內物質
氧化可生水300毫升,故每日應補充水分2200毫升,包括飲食中的含水量。夏天每日補充水分在3000毫升左右,才能滿足人體需要。 一般成年人每天平均排尿約1.5升,通過呼吸和排汗散失水分約0.5~1升,為了保證健康,我們每天至少應飲水2~2.5升。
喝水應該是白天和晚上都平均為原則,不要在單一小時內連續喝太多水,要注意飲水健康。
早上起床
身體可能會有些許脫水的情況,因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補充水份。最好先喝一杯水,讓身體開始重新運作。其次每隔一段時間適時地為身體補充流失的水份。
不管做什麼運動,甚至是打掃房間之後,都應該喝水。
發燒感冒的時候,一定要喝水,以補充因體溫上升而流失的水份。
一般而言,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
相平衡。
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有1500毫升,再加上從糞便、
呼吸過程中或是從皮膚所蒸發的水,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大約8杯左右。
最好溫開水
它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為人體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建議喝30攝氏度以下的
溫開水最好,這樣不會過於刺激腸胃道的蠕動,不易造成血管收縮。含糖飲料會減慢腸胃道吸收水分的速度,長期大量喝飲料,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李百花大夫告訴記者,像
橙汁、可樂等含糖飲料口感雖好,但不宜多喝,每天攝入量應控制在一杯左右,最多不要超過200毫升,而對於糖尿病人和比較肥胖的人來說,則最好不要喝飲料。現在國內的自來水都符合生活飲用水的標準,飲用煮沸了的自來水是安全的。
新鮮開水,不但
無菌,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幾種礦物質。經研究發現,開水自然冷卻後,水中的
氯氣要比一般自然水降低50%,水的分子結構會發生某些變化,水的表面張力、水的密度、
導電率等理化性能都有所改變,其
生物活性比生水要高出4—5倍,與生物
活細胞里的水十分相似,因而易於滲透細胞膜而被人體吸收。而直接飲用未經煮沸消毒的自來水很容易感染痢疾、傷寒、霍亂等腸道傳染病。
但是,燒開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並非沸騰時間越久越好,也不能反覆重複加溫。加氯消毒後的自來水中含有13種鹵代烴等有害物質,而要將有害物質降低到安全範圍,燒開水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是當水溫剛剛達到100 cC時
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分別為每升含110ug和99ug,都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而沸騰3 min後,這兩種物質則分別迅速降為每升含9.2ug和8.3ug,迅速回復到標準以內。如果讓水繼續沸煮,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還會有所下降,但是水中其他不揮發性的物質的數量卻會增長,同樣對人體有害。因此,燒開水以煮沸3—5min為最佳,這段時間能很充分地將細菌和細菌
芽孢徹底消滅。另一個燒開水的誤區就是反覆重複燒水,在這樣的水中不僅失去了各種
礦物質,而且還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質,諸如
亞硝酸鹽等,長期飲用可能導致
亞硝酸鹽中毒。
飲用水放置時間也不能過長,過長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桶裝飲用水,打開的桶裝飲用水秋冬季節要在2—4周內喝完,春夏季節最好在7—10天內喝完。
飲水適量
應在兩頓飯期間適量飲水,最好隔一個小時喝一杯。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一般來說,人的尿液為淡黃色,如果顏色太淺,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如果顏色偏深,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
睡前少喝
睡前少喝也是正確飲水的原則,因為睡前喝太多的水,會造成眼皮浮腫,半夜也會老跑廁所,使睡眠質量不高。而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人體流失的水分約有450毫升,早上起來需要及時補充,因此早上起床後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循環,也能促進大腦清醒,使這一天的思維清晰敏捷。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喝水太快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是腹脹,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再緩緩喝下,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
飲水適量
成人每天需要攝入1500~2500毫升的水分。
健康影響
飲用水中主要物質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研究概況
元素 | 缺乏的影響 | 過量的影響 | 研究存在問題 |
砷 | 在 雛雞、倉鼠、山羊、豬和 大白鼠實驗中,砷元素缺乏最一致的表現是生長抑制和生殖異常,後者的特徵是受精能力損傷和 圍產期死亡率的增加。所有物種在缺乏砷時都表現出各種器官內礦物質含量的變化。對砷元素缺乏的某些應答反應取決於 應激因子或其他因素的存在 | | 對砷元素缺乏的研究局限於動物體,缺乏人體臨床的症狀反應研究
|
鎘
| 並非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中的鎘元素主要通過外界環境獲得,如飲食、飲水等
| 吸人含鎘氣體可致呼吸道症 狀、經口攝入鎘可致肝、腎損害症狀。典型案例,1931~1972年日本富山縣“ 痛痛病”,因神通川部分流域遭 鎘污染而導致此病,周身劇痛 | 由於日本“痛痛病”這一 公害事件,使得鎘元素較早進入公眾視野,研究時間較長,成果較為豐富 |
硒 | | 指甲變厚、毛髮脫落,肢端麻木,偏癱
| 該元素可通過藥物以及食物攝人,對通過飲用水攝人的研究較為缺乏,對通過飲用水致病的研究也不充分 |
氟
| 齲齒、骨質疏鬆、骨骼生長緩慢、 骨密度和脆性增加是缺氟的主要表現,另外還可能造成不孕症或貧血 | 適當的氟是人體所必需的,過 量的氟對人體有害, 氟化鈉對人的致死量為6—12g,飲用水含2.4—5mg/L則可出現 氟骨症。典型病症為 地氟病,即為長期攝入過量氟而發生的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現為氟斑牙和氟骨症 | 大量研究表明,通過飲用水攝取氟是我國居民獲得該元素的最主要途徑,但是攝人氟會出現兩面性,所以對其攝入的致病機制尚需研究
|
碘
| | 高碘對甲狀腺功能最常見的影響是碘致甲狀腺腫(IH)和高 碘性甲亢
| 有專家認為高碘對人的智力產生影響,但是尚存在爭議。由於人體對碘的攝入主要是食物,其次才是水,所以並未有專門對飲用水中 碘含量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