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俱舍論
- 外文名:Jushelun
- 梵文:Abhidharmakośa-śāstra
- 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毗達磨俱舍論》(簡稱《俱舍論》),義為“對法藏論”,“阿毗達磨”義為“對法”,“俱舍”義為“藏”。全論通過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
《阿毗達摩俱舍論》(略稱《俱舍論》),是世親早年還未受“大乘”影響時的著作。世親為公元第五世紀頃北印度犍陀羅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時北印度一帶的有...
俱舍學派屬中國佛教學派。亦稱俱舍宗。以研習、弘傳《俱舍論》而得名。其學者稱俱舍師。其觀點為世間諸法無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科。此範疇結構稱五位七...
《俱舍論記》,亦稱《俱舍論光記》,簡稱《光記》。佛典註疏。唐普光述。三十卷(或十五卷)。是唐玄奘譯《俱舍論》的注釋書,設三門:明論緣起、釋論題目、...
《阿毗達磨俱舍論》(簡稱《俱舍論》)是由玄奘譯的佛教書籍,主要講述總相、別相、性質、類別等內容。...
本書以《俱舍論》的業思想作為研究對象,詳細探討和闡釋了業思想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業思想的哲學要素、業思想的特徵以及業思想與世親的唯識學的關聯等佛學論題...
俱舍論詳解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2012-03-12] 詞條標籤: 出版物 , 書籍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大神125...
俱舍論註疏,別稱《阿毗達摩俱舍論註疏》。藏傳佛教書名。欽·降白央著。全書一帙,著重對分別界品、分別根品、分別世間品、分別業品、分別隨眠品、分別道、補...
《俱舍論對法莊嚴疏》,藏傳佛教著述。欽·降白央(?—1267)著。成書於13世紀,是藏文本《俱舍論》註疏中較早的一種。作者雖屬薩迦派人,但此書為各派所共...
本書以梵文原典《俱舍論》第八定品為基礎,參考其梵漢注釋以及漢、法、英等各種譯本,並輔以巴利文經典,對四禪、四無色、等持、等至,以及四無量、八解脫、...
《俱舍論頌釋疏》,佛典註疏。唐圓暉述。二十九卷(或十卷、六卷)。是《俱舍論本頌》六百頌的注釋書。書前賈曾序稱,有感於普光《俱舍論記》難為初學者...
《<阿毗達磨俱舍論>研究:以緣起、有情與解脫為中心》是2009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石彬。...
集指四諦中之集諦。乃緣欲界之集諦而觀之,斷除迷惑集諦之見惑,而印證集諦之理所得之無漏智。見《俱舍論》卷二十三。中文名 集法智 定義 佛教術語,為...
《俱舍論》依貪著對象區別,將貪分為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供奉貪。《瑜伽師地論》中則分為事貪、見貪、貪貪、慳貪、蓋貪、惡行貪、...
五解俱舍論一卷十三頁雲:若爾;實界應唯十七,或唯十二六識與意,更相攝故。何緣得立十八界耶?頌曰:成第六依故,十八界應知。論曰:如五識界,別有眼等五界...
而法救的《雜阿毗曇心論》又對《阿毗曇心論》作了解釋和補充。《雜阿毗曇心論》之後,又有世親所著《俱舍論》出,它以《雜阿毗曇心論》為基礎,結合當時各種...
典,所指的有二者,一為註解唯識經典的彌勒五論,另一是藏傳佛教佛學院僧人必讀的的五部大論 《現觀莊嚴論》、《入中論》、《釋量論》、《俱舍論》、《戒論》...
道岳後改學《俱舍論》。當時盛行於北方的攝論之學,除道尼和法泰之弟子靖嵩兩系外,尚有曇遷一系。曇遷著有《攝論疏》,其弟子有道哲、玄琬等,在北土發展...
《雜心論》,又到趙州(今河北省趙縣境內),隨道深學《成實論》,再回長安從道岳聽受《俱舍論》,並向武德年間來華的中印度波羅頗迦羅密多羅(簡稱“波頗”)...
《俱舍論》 中把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分為兩大類: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有生滅變化的現象稱有為法;非由因緣和合而產生的無生滅變化的現象稱無為法。有...
以上為狹義的法相宗之根本經典與傳承。至於廣義的“法相”,則泛指大乘唯識宗,上座部小乘俱舍宗,及六足論、發智論、大毗婆娑論等。...
《俱舍論》卷二十四雲(大正29·126c)︰ ‘如是盡智,至已生時,便成無學阿羅漢果。已得無學應果法故,為得別果所應修學,此無有故,得無學名。’ 此...
天嘉5年(公元564年)始譯《俱舍論》。光大2年(公元568年)譯《律二十二明了論》一卷。不知譯時的典籍如下:《三無性論》(相當於《顯揚聖教論》的〈成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