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文殊尸利經是《大藏經》中經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說文殊尸利經
- 譯者:天竺三藏豆那掘多
- 年代:隋朝
- 出處:《大藏經》
佛說文殊尸利經是《大藏經》中經文。
佛說文殊尸利經是《大藏經》中經文。基本資料《佛說文殊尸利經》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譯我豆那掘多歸命大智海毘盧遮那如來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只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佛說文殊師利行經》是豆那掘多創作的宗教哲學類書籍,公共著作權。內容簡介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只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慧心無礙具足清淨。如是等五百比丘。各於自房結加趺坐。身心寂靜三昧正受。爾時文殊尸利童真菩薩為欲發起自身行...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是一本玄幻小說,作者是佚名。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比丘僧,南無諸菩薩,南無摩訶薩,南無文殊師利菩薩,菩薩道難,我以身命救濟一切眾生,無所愛惜,菩薩不作罪亦不畏罪,宿命到來,怨家債主至,菩薩歡喜,畢罪亦不怖懼,菩薩持法如法,持戒如戒,菩薩以信故得作佛,菩薩博讀眾經,悉入諸道順化眾生,菩薩常行慈心,言語懦軟,不中傷人意...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是一部宗教哲學類圖書。圖書簡介 佛在羅閱只耆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龍鬼神無央數。十方諸來菩薩十萬人。皆自然師子七寶蓮華上坐。十方諸菩薩見佛端正無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座中有一菩薩。名若那尸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仁者。知深經能...
一一化佛,有無量化菩薩,讚頌佛德,其光微妙。難可測量。上至非非想天。下至阿鼻地獄。遍匝八萬。無不普照。其中眾生。遇佛光者。自然念佛。皆得初地方便三昧。爾時眾中。有新發意菩薩。四十九人。各欲從佛求長壽命。無能發問。時文殊師利菩薩。知有所疑。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
文殊師利,汝於過去,諸世尊所。雖復以於,種種衣服,四事供養,常令豐足。而汝未曾,於是法本,為他人故,方便顯說。以如是故。於彼佛邊,猶多過咎。若汝於彼,過去佛邊。乃至一佛,未曾供養。但能於是,深妙法本,為他廣說。當知即是,於一切佛,諸世尊所。具足供養,無有過咎。“佛說是經時。文殊...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有所疑。當恣汝問。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眾生。於生死海。造諸惡業。從劫至劫。輪迴六道。縱得人身。得短命報。云何令其得壽命長。滅諸惡業。唯願世尊。說長壽法。佛說:‘很好,很好,文殊師利,他們有甚么疑惑,你只管代他們問吧!文殊師利菩薩說:‘世尊!一切眾生,於...
後生淨土。得無生忍。佛說此經已。一切大會。心大歡喜。信受奉行。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 大慈大悲愍眾生 大喜大舍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眾等至心歸命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極樂世界無量壽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0471 14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 1卷 隋‧豆那掘多譯 0472 14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1卷 宋‧天息災譯 0473 14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1卷 宋‧法賢譯 0474 14 佛說維摩詰經 2卷 吳‧支謙譯 0475 14 維摩詰所說經3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 0476 14 說無垢稱經 6卷 唐‧玄奘...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出自佛教經典《地藏經》。這一品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佛教中帝釋所居),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並且,佛陀為文殊菩薩講說了地藏菩薩發願救度眾生的宿世往因。作品原文 如是我聞(1)。一時(2)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3)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
名若那尸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仁者。知深經能自知。佛何因緣莊嚴其身。得功德如是乎。十方諸菩薩聞是言莫不歡喜文殊師利即起前長跪。白佛言。座中諸菩薩中。有已得阿惟越致者。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者。皆見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端正無比。何因緣得是乎。願佛為諸菩薩說前世所作功德。諸菩薩...
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無量諸菩薩等。適發心時即與授記。皆住阿惟越致地中。是中復有智勇菩薩。益意菩薩。如是無量諸菩薩等。密與授記。堅意。我及彌勒賢劫千菩薩。皆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堅意菩薩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薩所行不可思議。受記亦不可思議。一切聲聞諸辟支佛尚不能知。況餘眾生。佛言。堅...
五台山朝聖,是指佛教四眾弟子及佛文化愛好者,前往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忻州五台山朝聖文殊菩薩,通過上供、禮拜、誦經、繞佛、打坐及三步一拜、法會等方式的朝聖修行活動。大華嚴經雲,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
如佛所說滅業障罪。云何滅業障罪。佛告文殊師利。若菩薩見一切法性無業無報。則能畢滅業障之罪。又文殊師利。若菩薩見貪慾際即是真際。見嗔恚際即是真際。見愚痴際即是真際。則能畢滅業障之罪。又文殊師利。若菩薩能見一切眾生性即是涅槃性。則能畢滅業障之罪。所以者何。若人自有所見即能起業無知無聞...
佛弟子朝喜, 尊作佛法主。眾生希有想, 心清淨歡喜,諸天眾皆言, 願得佛人主。此眾會中住, 文殊師利向,無量佛弟子, 相隨在此會。此文殊師利, 已多佛供養,佛於此大眾, 現種種神通。此是何法相? 牟尼欲何為?此眾有疑心, 願愍眾生說。”爾時,如來以威神力,令眾會中一大仙人名光明炬,語彼勝...
關於大乘經典之結集,《菩薩處胎經》卷七〈出經品〉記載,五百阿羅漢受大迦葉之教,至十方恆沙剎土,集八億四千比丘,以阿難為上首,結集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又集胎化藏、中陰藏、摩訶衍方等藏、戒律藏、十住菩薩藏、雜藏、金剛藏、佛藏等八藏。《大智度論》卷一百謂文殊尸利及彌勒等,與阿難共集...
已殘),雙足踏蓮朵,坐金剛座上,身後飾圓形火焰身光與頭光。其左右有各捧日月坐蓮座的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此三像合稱"藥師三尊",亦稱"東方三聖"。主像龕左右壁上,各分兩層立四菩薩,總計八尊。據唐義淨《七佛藥師經》載,此即文殊、觀音、大勢至、無盡意、寶檀華、藥王、藥上、彌勒八大菩薩。
又,經中載有‘開示三乘,現二涅盤,又說一乘’,及‘離苦樂有涅盤第一樂’、‘般若空’之語,故知本經之要旨類似《法華》、《涅盤》、《般若》諸經。或謂三卷《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為本經之異譯本,然其內容與本經幾乎完全不同。附錄 ◎附︰《文殊大藏經》法華部〈大法鼓經導論〉(一)本經的...
又薩遮尼乾子經雲。佛告文殊師利。諸佛如來有十二種勝妙功德。猶如醍醐於諸味中最為勝上。清淨第一能淨一切諸佛國土。如來於中成阿耨菩提。何等十二。一示現劫濁。二示現時濁。三示現眾生濁。四示現煩惱濁。五示現命濁。六示現三乘差別濁。七示現不淨佛國土濁。八示現難化眾生濁。九示現說種種煩惱濁。十...
善男子。如文殊師利諸菩薩等已無量世修習聖道了知佛性。云何聲聞辟支佛等能知佛性。若諸眾生欲得了了知。佛性者。應當一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恭敬尊重讚嘆是涅槃經。見有受持乃至讚嘆如是經者。應當以好房舍衣服飲食臥具病瘦醫藥而供給之。兼復讚嘆禮拜問訊。善男子。若有已於過去無量無邊世中。親近供養無量諸...
(三九)《未生怨經》(四〇)《采華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四一)《郁迦羅越問菩提行經》(四二)《梵志女首意經》(四三)《佛本行集經》(四四)《佛本行經》(四五)《佛說帝釋所問經》(四六)《妙色王因緣經》(四七)《集一切福德三昧經》(四八)《不思議光菩薩所問經》(四九)《文殊師利...
承佛威神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法王子今在何所。此諸大眾為聞法故。渴仰欲得見彼賢士。爾時世尊告寂調音。東方去此過萬佛土。有世界名曰寶住。佛號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今現在。文殊師利法王子為彼諸菩薩摩訶薩如應說法。時寂調音天子白佛言。世尊。願現微相令彼賢士...
祈願諸位佛友早登般若速登彼岸!六時吉祥 頌詞全文 聖 般若 攝 頌 索達吉堪布 恭譯 梵語:阿雅占嘉巴繞莫達薩匝雅嘎塔 藏語:帕巴西繞戒啪如德辛巴都巴 策色嘉巴1 漢語:聖般若攝頌 頂禮聖者文殊師利!爾後世尊為彼等四眾眷屬皆大 歡喜,復說此般若波羅蜜多。爾時,世尊說此等偈曰:第一品 心懷喜敬最勝信...
他共譯經19部107卷。最主要的是《華嚴經》和《大乘入楞伽經》,武則天均撰有序文。此外還譯有《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如來不思議境界經》、《普賢菩薩所說經》、《文殊師利授記經》、《十善業道經》、《右繞佛塔功德經》、《大乘四法經》、《觀世音菩薩秘密藏神咒經》、《摩訶般若隨心經》等。
為佛出家而受具足。是故大乘戒蘊。是毗奈耶。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雲。持戒具足八法而得清淨。一者身行端直。二者語業淳淨。三者心無 瑕垢。四者志向堅貞。五者正命自資。六者頭陀知足。七者離諸詐偽不實之相。八者恆不忘失菩提之心。大集經海慧菩薩品雲。客煩惱起生慚愧。即向十方佛懺悔。 修...
奉請文殊師利菩薩 奉請觀世音菩薩 奉請得大勢菩薩 奉請無盡意菩薩 奉請寶檀華菩薩 奉請藥王菩薩 奉請藥上菩薩 奉請彌勒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三稱)南無藥師會上佛菩薩(三稱)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作品內容 藥師琉璃光...
有一次,曼殊室利法王子(即文殊師利大士)恭敬地向佛發問,祈請佛陀為了後世的眾生而講述其他佛陀的名號與本願。曼殊室利法王子知道在正法期過後,五濁惡世中的眾生福薄根鈍,故在此時受了佛陀之加持而應機發問,而本師則隨求開示了對五濁中的苦難眾生最具利益之藥師七佛法門(見於《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
從佛教經典來看,除新譯《華嚴經》說文殊菩薩住處“名清涼山”外,《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也云:“佛告金剛密跡王言:我滅度後,於此南贍部州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項,文殊童子***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由於佛教經典中所說的文殊菩薩住處——“清涼山”“五頂山”,同五台山的地...
關於十王本地之說,據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所舉,十王皆由本地之佛菩薩應化轉變而來,如一殿秦廣王之本地為不動明王,二殿初江王之本地為釋迦如來,其他三殿至十殿之本地,依次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藥師如來、觀世音菩薩、阿閦如來、阿彌陀佛。另就十王之名稱而論,據佛祖統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