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羅漢,譯作“殺賊”(殺煩惱之賊)、“應供”(以其果報大,當受人天供養)、“不生”(永斷生死,不再受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阿羅漢
- 譯作:“殺賊”
- 解釋:殺煩惱之賊
- 參考:《首楞嚴經講義》
阿羅漢,譯作“殺賊”(殺煩惱之賊)、“應供”(以其果報大,當受人天供養)、“不生”(永斷生死,不再受生)。
阿羅漢,譯作“殺賊”(殺煩惱之賊)、“應供”(以其果報大,當受人天供養)、“不生”(永斷生死,不再受生)。...
阿羅漢梵語arhat,巴利語arahant。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略稱羅漢、囉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
《阿羅漢》由柳承莞執導,柳承范、安聖基、鄭斗洪、尹素怡(尹昭媐)等主演的一部動作、喜劇電影,影片於2004年4月30日韓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柳承范飾演警探Sang-hwan...
《正月望夕供養大阿羅漢畫像作》,屬於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宋朝時期詩人宋庠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阿羅漢神功是少林寺秘傳的一種看家功法,沒有文字記載,沒有著書立說,也不週遊講道,只靠悟性傳承。...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梵音譯(Arhat)。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在小乘佛教中,是...
簡稱“六羅漢”,或名“小乘六種極果”。小乘佛教所說的通過修行斷盡三界見、修二惑所達到羅漢果位的人。①損壞有法之阿羅漢,簡稱“退法阿羅漢”。鈍根羅漢,不...
十六羅漢,主要依據唐玄奘翻譯的《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他們是:一賓度囉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墮闍、四蘇頻陀、五諾距羅、六...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頌》:“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東方,惟有啟明。咨爾上座,及阿闍梨。代佛出世,惟大弟子。”范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
阿羅漢按巴利語應翻譯為“阿拉漢”。“阿拉漢”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以指一切的漏盡者(khinàsava,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五百羅漢的傳說在佛經中是常見的,例如西晉竺法護譯有《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佛滅度迦葉尊者與五百阿羅漢最初結集三藏。《舍利弗問經》中說,弗沙秘多羅王...
十八羅漢的第十七位,即是「迦葉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欽定的。據《法住記》說,以上十六位羅漢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們常駐人間普渡眾生。另一說法...
《法住記及所記阿羅漢考》是192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承鈞。...... 《法住記及所記阿羅漢考》是192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承鈞。...
羅漢堂,是供奉羅漢的殿堂。因為佛教後來分成許多支派,在小乘佛教里,凡是信奉小乘佛教的人,按小乘佛教的教義進行修行達到的最高境界,就叫做“阿羅漢果”,簡稱羅漢。...
真理的工具,卻不能代替人們對真理的覺悟,雖然能夠記住佛陀的每一句教導,是所有比丘中記得佛法最多的人,幾乎能背誦所有的佛經,但他並未因此而開悟,像阿羅漢那樣,...
2,500 多年前,Maha Kassapa (大迦葉尊者),召集五百大阿羅漢在王舍城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葉窟) 進行第一次經典集會,當年結集的程式是: Anan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