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業(明代嘉靖進士,刑部主事,雲南按察司僉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余承業,字懋賢,號草池,蒙古族,四川青神人,生於明弘治已未年(公元1499年)四月二十六日申時,卒於萬曆甲戌年(1574年) 七月二十一日卯時,葬青神縣(今四川省夾江縣梧鳳鄉)月台山。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後升雲南按察司僉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承業
  • 別名:余懋賢,余草池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四川省青神縣
  • 出生日期:1499年四月二十六日
  • 逝世日期:1574年七月二十一日
  • 職業:明代官員
  • 畢業院校:嘉靖二年癸未科進士
  • 主要成就:刑部主事,雲南按察司僉事
人物簡介,史料記載,家族關係,墓葬、碑誌,楊慎《升庵全集》記載,

人物簡介

余承業,字懋賢,號草池,蒙古族,四川青神人,生於明弘治已未年(公元1499年)四月二十六日申時,卒於萬曆甲戌年(1574年)七月二十一日卯時,葬青神縣(今四川省夾江縣梧鳳鄉)月台山。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後升雲南按察司僉事。余承業,南平王鐵木健七世孫,根六公余德成六世孫,余永泰玄孫,戶部郎中余祥曾孫戶部主事餘子偉之孫,兵部尚書太子太保餘子俊之侄孫,戶部員外郎余寰第六子。

史料記載

余承業,貫四川眉州青神縣,軍籍,縣學生,治《詩經》。字懋賢,行六,年二十四,四月二十六日生。曾祖祥(余祥),戶部郎中贈都察院右都御史。祖子偉(餘子偉),文林郎贈戶部主事。父寰(余寰),戶部員外郎進階奉直大夫。母程氏,封太宜人。慈待下。兄承芳,監生;承恩,官生,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承勛(余承勛),翰林院編修;承禮。娶趙氏。四川鄉試第七名,會試第三百四十八名。《嘉靖二年進士登科錄
余承勛,貫四川眉州青神縣,軍籍,縣學生,治《詩經》。字懋昭,行三,年二十四,二月十七日生。曾祖祥(余祥),戶部郎中贈都察院右都御史。祖子偉(餘子偉),文林郎贈戶部主事。父寰(余寰),戶部員外郎。母程氏,封安人。重慶下(註:重慶下,祖輩俱在。此處存疑,應指其祖母在世。時年餘子偉、余寰均已故,詳“碑誌”等記載)。兄承芳,監生;承恩,監生;承禮、承業。娶楊氏。四川鄉試第三十九名,會試第二百九十七名。《正德十二年進士登科錄》

家族關係

曾祖:余祥:字從吉,四川青神人,生於明洪武丁卯年(1387年)九月二十六日,卒於明正統戊午年(1438年)三月十六日。明永樂戊戌年(1418年)進士,戶部主事,仕戶部郎中,贈都察院右都御史、資政大夫
祖父:餘子偉,字士奇,生於明正統戊午年(1438年)八月初三日,遺腹子,世系表記載卒於明成化癸巳年(1473年)十月十一日,紀年詳述記載卒於明成化丙申年(1476年)十月十八日。官戶部主事晉員外郎,進光祿大夫
父親:余寰,字奠宇,約生於1460年七月十六日,卒於1506年十二月二十日,弘治戊午年(1498年)舉人,弘治己未年(1499年)舉進士,戶部主事,終戶部員外郎,贈奉直大夫
生母:程氏,封太宜人,生於明天順已卯年(1459年)八月二十八日亥時,卒於嘉靖丁酉年(1537年)七月二十日申時。合葬麒麟瑩。生四子:長承恩,次承勛,三承業,四承禮。
大哥:余承芳,庶出,字懋志,號仙池,監生,授錦衣衛百戶
二哥:余承恩,字懋忠,號鶴池,繼為伯考余寘之後,生於弘治辛亥年(1491年)八月十五日巳時,卒於嘉靖癸卯年(1543年)十一月十六日亥時。1516年舉人,官至永寧參將,著《鶴池詩集》8卷。1518年襲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1525年,擢湖廣都署都指揮僉事;1528年,擢四川都司長;1532年,擢疊茂營游擊參將;1536年,擢參軍並加提督敘瀘及貴州迤西等處地方職銜。元配吳氏、繼配謝氏同賜諭祭。1543年十一月余承恩卒,余承業服闋如京上疏論餘子俊余寘被謫之由,奏上蒙恩準蔭一子錦衣指揮僉事。《康熙四川總志·人物》:余承恩,四川青神人,字懋忠,號鶴池,餘子俊之孫,明嘉靖進士,襲父職,改四川都司,充永寧參將,贈昭勇將軍。《康熙四川總志》載嘉靖年間曾任四川指揮使司指揮使。著《鶴池詩集》八卷。子餘蔭、孫余茂發、裔孫余楍均襲錦衣衛
三哥:余承勛,字懋功,號芳池,生於明弘治甲寅年(1493年)二月十七日申時,卒於明萬曆癸酉年(1573年)二月二十一日丑時,明弘治年間(1516年)中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進士,官授翰林院國史修撰官(1522年授)。明隆慶時,授太常寺卿,贈太中大夫資治少尹
四哥:余承禮,生卒不詳。見於《正德十二年進士登科錄》余承勛名下;又見於《嘉靖二年進士登科錄》余承業名下;又見於1984年7月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州鄉金星村出土漢白玉墓誌文物(現收藏於四川省夾江縣文管所),1518年正德十三年戊寅,五月十八日,翰林院庶吉士余承勛祖母太安人葬於青神縣長泉,升庵撰《明故封太安人余母張氏墓志銘》。
五哥:失考,應為夭折,《青神余氏家譜》已無記載。
妣劉氏:封淑人,生於明弘治乙卯年(1495年)二月十一日戌時,卒於萬曆丙子年(1576年)十月十三日巳時。
生四子:長子余莊,次子余*(字上“艹”下“詎”),三子余葵,四子余藻。
孫:余昌發、余彥發、余暎發、余榮發、余弘發等。
(《青神余氏家譜》卷三第八頁至十頁、《青神縣誌》、《青神歷史人物》、《康熙四川總志·人物》)

墓葬、碑誌

據余鳳山《佛岩溪塋域》:……據舊譜六世叔祖草池公承業葬月台山,艮山坤向,孫榮發亦葬此月台山,人云在今梧鳳場(夾江縣梧鳳鄉)後山中,但墓已沒,無從稽考。又七世祖蔭(餘蔭)、莊(余莊)、藻(余藻)及八世祖茂發(余茂發)均在三山壩並三山中,亦無碑可考,芬(余芬)、*(余*,字上“艹”下“詎”)葬教場壩亦無考。民國初年有駐軍於城內文昌宮玉京觀間平治操場掘出古墓一冢,骸骨尚存,有殉葬古劍兩口及碑誌一,系余芬墓,族人不知,物被軍人取去,骨則掩諸城邊,蓋其地即昔日之教場壩也,清又用以作武童騎試地雲。……
周杰華四川文物》1989年第04期《余母張氏墓志銘考略》1-4頁:《余母張氏墓志銘》“……正德丁丑(1517年)冬十有一月, 翰林院庶吉士余承勛聞其祖母太安人訃告,於吊者達於禮官。曰: 吾祖母喪, 吾父先亡(註:余寰卒於1506年十二月二十日),主在長孫,吾長庶也,次又出為人後,是在承勛。……正德丙寅,主事君(指余寰) 遷戶部員外郎。尋卒京邸, 諸孫抹樞歸,太安人泣且告曰,而祖之志, 而父善繼之,可謂孝矣。但恨中折未大, 闡揚先烈,今日之事,又賴諸孫矣。後承勛舉正德丁丑進士,為翰林庶吉士,太安人喜曰:吾雖老, 尚及見孫之成, 死亦瞑目矣。正德丁丑八月三日,無疾而終。太安人子男(非生母,墓誌有“太安人姓張氏諱某字某,眉州處士張公浹女,歸於贈戶部主事余公子偉為繼室,克以柔懿,相夫、育前母子,恩均所生”)一人,即寰。女四,州吏目盧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充、嗣癢生楊厚、王嘉雲其婿也。孫男五人,長承芳,次承恩皆太學生。次即承勛, 又次承禮、承業皆名在縣學……”。另據倪宗新先生著的《楊升庵年表》(四):1518年正德十三年戊寅,五月十八日,翰林院庶吉士余承勛祖母太安人葬於青神縣長泉,升庵撰《明故封太安人余母張氏墓志銘》,嘉定安磐書其丹,邑人王一麟篆其額。
《承勛公塋域記》(青神譜卷二·十二頁):始祖樂真翁(根六公余德成)卜葬西壩固發源之所然,崚嶒逼仄已無餘穴,肅敏祖(餘子俊)勅建麒麟塋域,諭祭石碑森列,六世之墓在焉,星布一區,相去咫尺更無可葬之處。吾母程太宜人遺命,作誡詞以示子孫:“前此葬塋域中者皆是傍祖偏穴耳,此後吾子孫無敢犯先冢一壞土者,有則四房(註:余承恩一房已出為人後,不在誡詞約束之下)之子孫鳴鼓而攻之,必其謀寢乃已”。故吾四池(指承芳、承勛、承禮、承業四人名號:仙池、芳池、*池、草池)宜各自豫菟裘之地,如:別塋芙蓉溪、金馬山、佛岩溪、龍女山寺者是也。四池之子孫其體念追思幾墳壠前後,尤不容侵葬,惟有堂級高下者可瘞戒之戒之,毋得犯眾議以取不孝之罪。至於塋垣合抱楠榆與來龍後岡新栽松柏,皆程太宜人購之蓄為邱壠之嘉蔭者,所謂喬木,故家最宜珍惜,秋春展墓之餘望而敬之,如父母在焉,非但勿剪勿伐,寓企慕之思已也,子孫共念之。

楊慎《升庵全集》記載

又名《太史升菴文集》編選詩(一)
賦得靈岩閣送余懋賢(名承業)
青衣江水青楓林,靈岩樓閣冠靈岑。鯨音曉徹三峰靜,漁唱霄連五渡深。
三峰五渡招提景,雙林八水氛埃屏。花雨諸天白壁雲,松風六月丹崖冷。
丹崖白壁上清虛,石竇雲龕縹渺居。玄度每過支遁室,陶潛常醉遠公廬。
子別靈岩歲初改,早見聲儀動江海。仙舟玉節下清泠,煙巒霞嶼生光彩。
岩前落木秋紛紛,樓下澄江靜練紋。登臨定擬湯休作,好寄新題向碧雲。
(選自《萬有文庫》(第二集七百種):楊慎《升庵全集》23卷233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