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寘

余寘

余寘,字奠邦,別號青野翁,父餘子俊。余寘生於明天順已卯年(1459年)四月十四日申時,卒於明正德丁丑年(1517年)二月十二日卯時。明成化庚子年(1480年)舉人,就武廕為錦衣千戶、執金吾,終指揮同知。授錦衣衛指揮僉事,贈懷遠將軍。明朝兵部尚書、太子太保餘子俊長子。葬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西四十里之祥麟鄉(又名長泉鄉,今四川省夾江縣青州鄉)麒麟瑩(又名西壩子),有碑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余寘
  • 別名:青野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青神縣(今四川省夾江縣)
  • 出生日期:1459年四月十四日
  • 逝世日期:1517年二月十二日
  • 職業:明代官吏
  • 主要成就:錦衣千戶、執金吾,終指揮同知
  • 代表作品:“古中岩”、“伏虎台”摩岩石刻,《題中岩三峰石絕句》等。
  • :奠邦
史籍記載,親屬成員,余氏墓園,文物古蹟,

史籍記載

《明史》:子俊居母憂時,令子寘毋會試,曰:“雖無律令,吾心不忍也。”……寘,就武廕為錦衣千戶,終指揮同知
弘治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余寘奏稱,“時勛戚之家大興土木,多市民居或隙地,取土長或二三十丈,深或見泉,已而復據附近街巷起土塞坑,致地形高下,溝渠壅塞”,孝宗“命凡於京城穴地取土及街巷取土填坑者,皆罪之”。(《明孝宗實錄》卷200,弘治十六年六月壬子條。)
萬曆野獲編》(卷十五)。【進士百戶】英宗親征時,有宣府龍門衛充軍進士張鑒者,詣行在所疏,乞上駐蹕宣府,但選將統兵征剿,則兵權歸一,號令不二,人有效死之心。上不能用。及景帝登極,鎮守山西都督孫安以為言,謂當時若從鑒言,豈有今日之禍,乞量加擢用。下兵部議。帝命鑒為試百戶,送大同總兵昌平伯楊供處聽調。弘治六年,故兵部尚書餘子俊男舉人置,乞錄其父軍功。上命置為錦衣正千戶,子孫世百戶。今上辛丑,錦衣管衛事指揮余茂發,以考察軍政降百戶,奉旨仍舊蒞事,以從六品得掌司隸雄劇,亦本朝所無。茂發即余寘曾孫也。(註:此處“茂發即余寘曾孫也”屬錯誤的記載,包括《明史》都把余茂發的祖父余寰記作餘子俊之子,這不僅與《青神余氏家族譜》不符,在1984年7月夾江縣青州鄉金星村出土墓誌文物中(余承勛楊慎安磐、王一麟等)記載也不符,夾江文物管理所周杰華先生《余母張氏墓志銘考略》中有論證。)
1543年十一月余承恩卒,余承業服闋如京上疏論餘子俊子余寘被謫(受劉瑾迫害)之由,奏上蒙恩準蔭一子錦衣指揮僉事。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三》辛亥(弘治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註:此處記載與《青神余氏家族譜》記載的“弘治二年二月十四”日有出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餘子俊卒。子俊,字士英,四川青神縣人,景泰二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進員外郎,知西安府,西安水鹵不可食,子俊鑿渠引潏河水貫城中,以達於渭,公私便之。成化初,升陝西右布政使,……以此然憂勤為國,始終不變,一時臣僚亦罕有其雲。子寘,錦衣衛指揮僉事。[註:弘治二年(1489年)二月己丑朔(二月初一),弘治二年(1489年)二月辛亥(二月二十三日),《青神余氏家族譜》記載的是明弘治已酉年(1489年)二月十四日亥時。]

親屬成員

余寘,餘子俊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謚肅敏)長子,余祥(戶部郎中,贈都察院右都御史資政大夫)長孫,余永泰(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特贈資政大夫)曾孫,根六公余德成玄孫,南平王鐵木健六世孫。
妣張氏,封恭人,賜諭祭,夾江吏部尚書張庭之女,生於明天順戊寅年(1458年)十一月十八日子時,卒於明弘治壬戌(1502年)六月十九日已時,合葬麒麟塋。
繼妣楊氏,封恭人,生二子:余承祖、余承芳。共葬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西四十里之祥麟鄉(又名長泉鄉)麒麟瑩(又名西壩子),有碑記。
弟:余寄,早卒。
長子:余承祖,字懋基,號長池,授錦衣衛百戶,生於明成化丁酉年(公元1477年)十二月二十八戌時,卒於明正德丙寅年(約公元1506年)四月廿一日亥時。生一子:余萃。
次子:余承芳,字懋志,號仙池,授錦衣衛百戶
長孫:余萃,字聚香,又字麟溪,鄉貢士。生於明正德辛未年(1511年)八月初二日酉時,卒於明萬曆癸卯年(1603年)七月二十二日巳時。
長曾孫:余伸發,字崇道。

余氏墓園

青神縣祥麟鄉麒麟瑩,今名: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州鄉(又名“土主場”)金星村余墳山,即四川省樂山市二級文物保護單位——餘子俊墓園。
西壩子(麒麟瑩)始祖德成公(根六公)墓聯:元朝遺老明世逸民萬古高懷同白日,金井斜陽土門寒月千秋華表壯紅崖。
子俊公墓聯:公負井畔祥麟五百歲前冀北偶游光國史,我是雲中野鶴一千年後遼陽再返認家山。
據《青神縣志》記載:“余墳山,縣南四十里長泉鄉麒麟院後,(按即今縣西土主場),地四周有牆,周三百六十丈,牆門以磚砌成坊,門東向…… ”。另外《青神備征錄》也有同樣的記載。
青神余氏,世為著姓。《青神氏族消長論》雲:“余氏一族,自兵部尚書肅敏公而後,科名鼎盛,世襲錦衣,兄弟聯壁,父子繼美,綿延六七世……,為青神氏族之尤雋者也”。
按《青神備征錄》記載: 此墓園還葬有餘子俊曾祖父余德成,曾祖母趙氏墓,祖父余永泰墓,父余祥和母張氏合葬墓,子余寘、余寰墓,孫承祖、承芬墓,師鄒希文墓。該地區屬青神縣地界,後劃夾江管轄。據當地老人回憶, 這裡原有一大型墓園,早年即已毀壞,遺有石人、石獅和神道墓碑。建國初期曾挖出朱漆棺木和二具完好的女屍,當時也不知墓葬形制和規模。
1984年7月發現的墓志銘只有餘母張氏墓志銘和余室楊氏墓誌蓋保存較好。楊氏墓誌蓋僅有:“明故敕封儒人余室楊氏之墓”三行十二字。余母張氏太安人墓志銘共29行,860餘字。
余母張氏墓志銘除記載了張氏的生、死、婚、葬等生平事跡外, 還記載了余氏家族情況,涉及二十餘人和許多歷史事件。參照《明史》、《青神縣誌》、《青神備征錄》,現將志文中涉及的重要人員和主要事件試釋於後,備讀者參考。

文物古蹟

青神中岩寺蘇東坡初戀的地方,歷朝歷代文人墨客詩文、石刻匯集的文化名苑。
青神余氏歷代先賢余禎、余祥、余福、余祜、餘子俊、餘子偉、餘子修、余寰、余寘、余承恩、余承業、余承勛、余承祖、余芬、餘蔭、余茹、余藎、余駿發、余驥發、余政發等三十餘人在青神縣中岩寺都留有遊記、詩文、題跋、摩崖石刻等,至今仍存。
《青神余氏家族譜·遺文類》寘公(余寘)中岩上寺摩岩二十字:
洞天空湖海,岩高邊日月。源泉飛玉處,天與一中岩。
寘公(余寘)游中岩詩:
石筍》余寘詩:
“古中岩”:於石筍右峰露天觀景台峭壁間。明代余寘(縣人餘子俊之子)題。全局高520厘米,寬200厘米,並附“五絕”1首及跋文。對了解明代中期“朝、宦”之爭頗有助益。“伏虎台”。
四川通志》與《蜀中名勝記》均載:“唐,無盡禪師伏虎於石筍下,所謂伏虎台也。”
巨石左方角落處,雕塑著一隻蜷臥而馴服的小石虎,壁間有餘青野(明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青神縣人餘子俊之子余寘)題刻“伏虎”與“無盡堂”兩局,字跡完整明晰。“正德辛未”是1511年。
相傳,唐代無盡禪師於“仙人床”上靜心參佛,一日,正當夕陽西下,山中香火漸稀,遊人紛紛下山之際,突然風撼叢林,周天陰霾乍起,幽壑中虎嘯大作,夾帶小孩呼救之聲。禪師睜目而視,但見石筍峰下,一隻斑斕猛虎正追撲兩名小童,狀甚危急。禪師急忙打動佛號,一聲“阿彌陀佛”,飛身直下,彈指飛起巨石,將虎降伏,救出小童。後人因此名橋、名地,雕塑小虎,以資紀念。
在“古中岩”石筍峰上,有一局富有歷史意義的摩岩題刻:“大明正德改元,賊臣劉瑾亂政,予以執金吾官,退位還鄉。瑾伏誅。辛未(1511),予奉召還朝,摩崖大書,時同游者,同年太守從恩,同貢士楊旦,同志沈崇、僧通開、圓禧侍硯。青神余寘(zhì )書。牧伯毒時芳刻石。”這局題刻的題寫者余寘是餘子俊之子,是青神縣明代正德年間人,被當時的宦官劉瑾專權迫害罷職回鄉。劉瑾伏罪受誅後,余寘奉召還朝復職“執金吾”(大概是京都的衛戍司令長官),這局題刻是明代中期“皇權、宦權、閣權”尖銳衝突的歷史縮影。
站在“古中岩”石筍峰的露天觀景台,環顧四周,前是慈姥峰與玉泉岩、仙人床、臥佛窟,迤邐不斷的蒼壁丹岩;左是峽溪以西的丹梯峰巒橫亘;右是寶瓶峰與東坡讀書樓;後是諾詎羅尊者受享香火的開山祖師墓,所有靈岩勝景盡收眼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