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理論(201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交通流理論(201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交通流理論》是2012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春福、魏麗英、賈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交通流理論
  • 作者:邵春福、魏麗英、賈斌
  •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
  • 頁數:260 頁
  • 定價:3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 97871211686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共分十章,包括:流量、速度和密度,交通特性的統計分布,駕駛人信息處理特性,交通流基本參數相互關係,元胞自動機模型,車輛跟馳模型,連續交通流模型,車輛排隊模型和交通流模擬等。 本書可作為交通工程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從事交通管理和交通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概述 1
第二節 交通流理論的發展歷史 2
第三節 交通流理論的主要內容 3
一、流量、速度和密度的測量 3
二、交通特性的統計分布 4
三、交通流模型 4
四、駕駛人信息處理特性 4
五、車輛跟馳模型 4
六、流體動力學模型 5
七、車輛排隊模型 5
八、微觀交通流模擬 5
第二章 交通流量、速度和密度 6
第一節 概述 6
第二節 定點測量 6
一、流量 7
二、速度 7
三、密度 9
四、車道占有率 10
第三節 短區間測量 11
第四節 沿路段測量 11
一、密度 12
二、速度 12
三、流量 12
第五節 浮動車測量 12
一、流量 12
二、速度 13
第六節 典型的交通流參數檢測技術設備 14
一、機動車輛交通流參數採集技術 14
二、非機動車輛和行人交通流參數採集技術 18
三、混合交通流數據採集與信號交叉口交通控制 22
四、全球定位GPS式 23
複習思考題 24
第三章 交通特性的統計分布 26
第一節 概述 26
第二節 離散型分布 27
一、泊松(Poisson)分布 27
二、二項分布 30
三、負二項分布 33
四、離散型分布的擬合優度檢驗 33
第三節 車頭時距分布模型(連續型分布) 39
一、負指數分布 39
二、移位負指數分布 47
三、愛爾朗分布 49
四、韋布爾分布 49
五、M3分布 52
六、其他車頭時距分布 53
七、連續型分布的擬合優度檢驗 55
第四節 車速分布模型 58
一、基本定義 58
二、速度的常態分配 63
三、速度的對數正態模型 64
第五節 可插車間隙模型 65
一、基本理論 65
二、發展趨勢 68
複習思考題 70
第四章 駕駛人行為特性 71
第一節 概述 71
第二節 離散駕駛行為 72
第三節 控制移動時間 75
第四節 交通安全設施的識認 77
一、交通信號變化 77
二、交通標誌的可見度和易讀性 78
三、標誌讀取時間的分配 79
第五節 其他車輛的動態特性 79
一、前車 79
二、並行 80
第六節 障礙和危險物的察覺、識別與確認 80
一、察覺 80
二、識別與確認 81
第七節 駕駛行為差異 81
一、性別 81
二、年齡 82
三、駕駛人傷害 83
第八節 連續駕駛模型 83
一、駕駛傳遞函式 83
二、模型特徵 85
第九節 車輛制動特性 85
一、開環制動 85
二、閉環制動 86
三、最佳制動減速度 87
第十節 速度與加速度控制 87
一、穩態速度控制 87
二、加速度控制 88
第十一節 駕駛誘導 88
一、四車道同向超車 88
二、對向超車 88
第十二節 間隙接受與合流 88
一、間隙接受 88
二、合流 89
第十三節 停車視距 90
第十四節 交叉口視距 90
一、無控制交叉口 90
二、次要道路的停車讓行控制交叉口 91
三、次要道路的停車控制交叉口 91
第十五節 其他特性 91
一、限速值的變化 91
二、注意力分散/靠近街巷駕駛 92
三、駕駛人實時信息輸入 92
複習思考題 92
第五章 交通流基本參數的相互關係 93
第一節 概述 93
第二節 速度密度模型 95
一、線性速度密度關係模型 95
二、對數速度密度關係模型 97
三、指數速度密度關係模型 97
四、廣義單段式速度密度模型 98
五、多段式速度密度模型 100
第三節 速度流量模型 100
一、拋物線速度流量模型 101
二、霍爾等人的模型 101
第四節 流量密度模型 103
一、拋物線形流量密度關係模型 104
二、對數流量密度關係模型 104
三、指數流量密度關係模型 104
四、非連續流流量密度曲線模型 104
五、特殊流量密度關係模型 105
六、流量時間占有率跟蹤曲線 105
七、流量密度模型的套用 106
複習思考題 108
第六章 元胞自動機模型 109
第一節 概述 109
第二節 元胞自動機的定義、構成和特徵 109
一、元胞自動機的物理定義 109
二、元胞自動機的構成 110
三、元胞自動機的特徵 112
第三節 腳踏車道元胞自動機模型 113
一、184號規則 113
二、NaSch模型 114
三、巡航控制極限模型 117
四、慢啟動規則模型 118
五、速度效應模型 121
六、KKW模型 122
七、其他腳踏車道CA模型 125
第四節 單向多車道元胞自動機模型 126
第五節 雙向雙車道模型 132
第六節 城市路網交通流中的元胞自動機模型 136
一、BML模型 136
二、BML的擴展和衍生模型 138
複習思考題 142
第七章 車輛跟馳模型 143
第一節 概述 143
第二節 車輛跟馳模型的基本假設和分類 144
第三節 線性車輛跟馳模型 145
第四節 交通流的穩定性 146
一、局部穩定性 147
二、漸近穩定性 148
第五節 非線性車輛跟馳模型 151
一、非線性車輛跟馳模型的起源和發展 151
二、非線性車輛跟馳模型的一般表達式 153
三、基於車輛跟馳模型的交通流基本關係式 154
四、經典車輛跟馳模型的局限性 156
第六節 車輛跟馳模型的發展 156
一、刺激反應模型 157
二、安全距離模型 158
三、心理生理學模型 159
四、人工智慧模型 161
五、最佳化速度模型及其擴展模型 163
第七節 車輛跟馳模型的套用 164
一、車輛跟馳模型在駕駛控制中的套用 165
二、車輛跟馳模型在交通預測中的套用 165
三、車輛跟馳模型在能耗和尾氣排放模型中的套用 165
四、車輛跟馳模型在交通模擬中的套用 166
複習思考題 166
第八章 連續交通流模型 167
第一節 概述 167
第二節 守恆方程 167
一、守恆方程的建立 167
二、守恆方程的解析解法 168
三、守恆方程的數值解法 169
第三節 交通流觀測中的加速度 170
第四節 交通中的波 171
一、交通波模型的建立 171
二、交通波的分析 172
三、用於特定的速度密度關係返回波的特性 174
四、實例套用 176
五、信號交叉口車輛排隊的形成與消散 177
第五節 伯格斯方程 181
第六節 高階連續模型 181
一、動力學方程 181
二、高階模型發展簡介 182
複習思考題 184
第九章 車輛排隊模型 185
第一節 概述 185
第二節 無信號交叉口車輛特性 185
一、無信號交叉口控制方式 185
二、無信號交叉口幾何特徵 186
三、無信號交叉口車輛組成和速度特徵 186
四、無信號交叉口車流運行特性 187
第三節 信號交叉口車輛特性 188
一、交通信號基本參數及類型 188
二、信號交叉口車流的運動特性 190
三、信號交叉口車輛排隊分析 192
第四節 車輛排隊論 193
一、排隊系統基本概念 193
二、單通道排隊服務(M/M/1)系統 194
三、具有指數到達和指數服務次數的多通道情形(M/M/N) 200
四、交通排隊理論套用 201
五、交通事件的排隊分析 211
六、信號交叉口的延誤模型 213
複習思考題 217
第十章 交通流模擬 218
第一節 概述 218
一、交通流模擬的套用範圍 219
二、交通流模擬的主要研究內容 220
第二節 交通流模擬的分類發展 221
一、按模擬的研究對象分類 221
二、按模擬推進機制分類 222
三、按對系統描述的細緻程度分類 223
第三節 交通流模擬程式 223
第四節 微觀交通流模擬模型 227
一、微觀交通流基礎模型 227
二、微觀交通流運動模型 229
第五節 微觀交通流模擬常用計算機軟體系統 231
一、CORSIM 231
二、VISSIM 232
三、Paramics 232
四、SimTraffic 233
第六節 微觀交通流模擬的套用 234
一、微觀交通流模擬系統的建立 234
二、微觀交通流模擬方案比選 236
三、微觀交通流模擬結果分析 239
複習思考題 239
參考文獻 24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