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鹽歷史文化,是指人們在古代、近代井鹽生產、運輸、貿易等活動中形成,並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尚未被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以及現代具有特殊價值、特定紀念意義的不可移動文化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鹽歷史文化
- 類別:文化
井鹽歷史文化,是指人們在古代、近代井鹽生產、運輸、貿易等活動中形成,並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尚未被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以及現代具有特殊價值、特定紀念意義的不可移動文化資源。
井鹽歷史文化,是指人們在古代、近代井鹽生產、運輸、貿易等活動中形成,並具有一定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尚未被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以及現代具有特殊價值、特定紀念意義的不可移動文化資源。包括:(一)與井鹽生產相關,本體尚...
鹽幫菜是四川省唯一一個由地級市擁有的自成體系的菜系,是川菜的一顆明珠,也是自貢井鹽文化的獨特符號。井鹽文化,鐫刻著自貢這座古城的歷史,同時塑造自貢人自強不息的堅韌品格,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井鹽文化是自貢的靈...
井鹽。自貢是我國著名的千年鹽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鹽業重鎮,東漢章帝時起,即生產井鹽,之後的兩千餘年都是全國井鹽的中心。歷代所食鹽主要有: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 四川井鹽源遠流長,據文獻...
自貢依託“鹽”這一城市之源,突出抓好燊海井特色景區打造、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建設、“老鹽場1957”項目升級,全景式呈現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進和變革,將鹽業文明融入到新型文化產業,促進轉型升級。社會評價 自貢悠久的鹽業歷史、豐厚...
自貢是我國著名的千年鹽都,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鹽業重鎮,東漢章帝時起,即生產井鹽,之後的兩千餘年都是全國井鹽的中心。四川井鹽始於李冰主蜀。李冰入蜀後,修造都江堰,開拓了四川農耕水利。他又引進陝西尋脈鑿井熬鹽技術...
自貢的井鹽,是用深藏於地下的天然、無污染黑鹽滷,經過明火熬煮提取的,微生物含量低、純度高、晶體潔白,無論是味道還是視覺效果,都非常好。特色 來自千年鹽都自貢,井鹽文化發祥地,有2000多年井鹽產銷歷史。古老延續、傳統鹽味。傳承...
井鹽歷史文化遺蹟是自貢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是自貢城市形成和發展的見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自貢的文化標誌。自貢是一個因鹽而生、因鹽而興的城市,享有“千年鹽都”的...
2006年5月20日,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64。2019年11月,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歷史淵源 自貢井鹽起源於東漢時期...
2008年5月20日,曬鹽技藝(井鹽曬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Ⅷ-153。歷史淵源 早在西藏吐蕃王朝之前,朵崗六崗之中,芒康崗就以產食鹽而名揚天下。滄江水灝淼,中蘊瀉鹽水。未識通鹹海,翻...
自貢市第一批井鹽歷史文化遺蹟名錄(自貢市第一批井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名錄)是自貢市人民政府於2020年公布的名錄。包含鄧關觀音閣、福善鄉公所舊址等,包含不可移動文物,涵蓋古遺址、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四大...
鹽官井鹽製作工藝,禮縣非遺。歷史淵源 禮縣鹽官鎮古稱鹵城,位於禮縣東部,是禮縣通往天水方向的東大門,有著十分重要的地理地位。早在先秦時期,地處西垂(今禮縣)的秦人祖先在與周的交流中,吸收了先進的生產經驗,陶器、青銅器的製作...
2023年6月,開展“童聲說鹽”小小講解員社會實踐活動,6月22日至24日小小講解員將為全國各地的遊客免費講解自貢井鹽文化歷史。2023年12月30日,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將推出茶藝體驗親子活動。茶藝老師將帶領親子家庭,開展茶藝基礎知識講座...
自貢鹽業歷史,是指自貢地區的鹽業歷史。自貢鑿井製鹽,發端於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經魏晉南北朝時漸具規模,唐宋時期已聞名於世。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到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趨於鼎盛,成為全國井鹽的中心,自貢市以...
自貢井鹽節慶文化活動,自貢市的民俗活動,是自貢民俗的組成部分。是在近兩千年的井鹽生產歷史過程中,鹽都自貢逐步產生的與井鹽文化相關的節慶文化活動。具有城市凝聚人心、弘揚城市文化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是自貢燈會。表現形式 因井鹽生產...
“井鹽之都”是自貢市第三張名片。自貢有近2000年的井鹽生產史,沉澱了海量的井鹽歷史文化遺存,現有燊海井、鹽業歷史博物館、仙市古鎮等鹽文化景區可供遊玩。自貢是井鹽之都,有1900多年的井鹽開採、生產、販運、銷售、急國之需、予民...
項目規劃選址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貢著名的井鹽歷史文化園區燊海井西北部。項目依託自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燊海井獨特的旅遊資源,利用燊海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貢豐富的滷水資源,打造一個既體現千年鹽都歷史風情,又富山林特色,集旅遊觀光...
自貢市以“一館一區一園”為核心,打造中國井鹽文化之都。“一館”是夯實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作為中國鹽文化學術研究高地的地位,規劃建設鹽業歷史博物館新館;“一區”是以自流井西秦會館-中華路、貢井公井古城、大安鹽都綠芯、沿灘仙...
發展歷史 大口淺井采鹵技術 中國井鹽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專家李冰在興建都江堰工程中發現了鹽滷,隨即‘穿廣都鹽井’揭開了中國井鹽開發史的序幕。李冰開鑿的廣都鹽井,是在當時打井取水的基礎開鑿的大口淺井,...
改革開放以後,國家大力提倡鹽業專賣,再加之井鹽熬製成本高,逐漸被物美價廉的加碘有機鹽取代,井鹽加工進入衰退階段,井鹽加工基本退出了歷史舞台。在《天工開物》里,宋應星把鹽分為六類:海鹽、池鹽、井鹽、土鹽、崖鹽和沙石鹽。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燊字從字典上解釋為旺盛之意,在此就代表火木興旺,地下天然氣十分豐富,而“海”字代表著地下滷水的豐盛,“燊海井”三字是鹽場主討個吉利的說法,希望鹽場生意紅紅火火,長長久久。燊海井灶在歷史上曾幾度更名,...
鹽之都,自貢城市文化,城市名片。井鹽文化是自貢歷史文化名城的根。1959年成立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中國較早設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收藏有各類藏品12531件,其中,一級文物54件,二級文物100件,三級文物424件,一般藏品12480件。自貢...
產只舊、草溪二井,開自明洪武年間。”並說明了康熙十年,此井已封閉,課銀歸併黑井代納一事。歷史意義 鹽業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目前黑井、琅井、鄧諾(雲龍井所在地)都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村,在清代以前是十分輝煌的。
對自貢來說,鹽是文化、是文明,是自貢人的根。歷史沿革 中國的井鹽歷史,是從古代巴蜀人民認識和利用自然鹽泉開始的。隨著鑽井、采鹵及天然氣開採技術的演進,製鹽工藝亦相應發展起來。現代製鹽技術於 20 世紀 40 年代緩慢地進入井鹽產...
鹽井是自貢的靈魂,自貢作為“千年鹽都”,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鹽井生產開採歷史。自貢鹽場在晉代初具規模,唐宋聞名全川,明清進一步發展,在鹹豐與同治時成為四川鹽業中心,迄今仍然是我國最大的井礦鹽生產基地,年產井鹽200多萬噸。鹽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