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官井鹽製作工藝

鹽官井鹽製作工藝

鹽官井鹽製作工藝,禮縣非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鹽官井鹽製作工藝
  • 地理位置:甘肅省隴南市禮縣鹽官鎮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歷史價值,

歷史淵源

禮縣鹽官鎮古稱鹵城,位於禮縣東部,是禮縣通往天水方向的東大門,有著十分重要的地理地位。早在先秦時期,地處西垂(今禮縣)的秦人祖先在與周的交流中,吸收了先進的生產經驗,陶器、青銅器的製作工藝有了發展,具備了熬制加工井鹽的能力。歷經滄海桑田,它依然保存著獨特的製作工藝,它的傳承是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反映了歷史的融合與變遷。它是鹽官商業重鎮形成的重要內因,如今它已經成為當地及周邊地區人們的精神象徵。

工藝流程

拌土(拌土即把生土拌成熟土)澆灌鹽水、裝簍子、淋鹽水、熬制。

歷史價值

熬制井鹽是一項極其複雜,又髒又累的活,常年被鹽水腐蝕,手腳皮膚乾裂,衣服鹽滯,苦不堪言。鹽官流域地處西漢水上游,是秦人的發祥地。秦人之所以迅速崛起,與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鹽井工藝集中體現了先秦時代廣大人民的勞動智慧。
鹽官井鹽製作工藝
杜甫《鹽井》
漢代末,設定管鹽的官吏故得名“鹽官”。漢代恆寬著名經濟學政論文《鹽鐵論》中,就指出鹽鐵專營。鹽與畜牧業的發展有必然聯繫,久負盛名的“鹽官騾馬市場”與鹽的生產有密切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