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臟之俞
- 出 處: 《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五臟之俞為五臟在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五個背俞穴,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和腎俞,臨床上具有診察和治療本髒病證的作用。中文名 五臟之俞 出處 《黃帝內經》 ...
位於 手或足部 補充 臟腑之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 目錄 1 十二俞穴 2 穴義 十二俞穴 編輯 身十二經各有一個俞穴,又稱“十二俞穴”,其名稱是: ...
臟腑有病時其相應背俞穴往往出現異常反應,如敏感、壓痛等;而刺灸這些穴位,又能治療其相應臟腑的病變。②專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五臟之背俞穴(...
虛、上下廉(上巨虛、下巨虛),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雲門、髃骨(肩髃)、委中、髓空(腰俞),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也;五臟俞旁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
背俞針療法是針刺背部俞穴以治療全身疾病的一種方法。《素問·氣府論》指出:“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五臟之俞各五,六髒之俞各六。”說明背俞穴...
由俞、募穴均與臟腑之氣密切聯繫,因此,臨床上常常將病變臟腑的俞、募穴配合運用,以發揮其協同作用,此為俞募配穴法,是前後配學法的典型實例。《素問﹒奇病論...
是古來為音俞之徵也。……[眉]《玉篇》:‘腧,式注切。五藏腧也。’本篇音釋:‘俞,音庶。’”《靈樞·背俞》:“願聞五臟之俞出於背者。”俞,...
腧,同“輸”,即腧穴,亦作俞穴。因為腧穴是人身氣血神氣遊行出入轉輸之處,故名之為輸(俞、腧)。本篇主要論述五臟背部腧穴的部位,故篇名“背腧”。中文...
學術上提出“針藥保元”說,強調“用藥以元氣為重,不可損傷,故峻厲之品不輕用,恐傷元氣也;用針以元神為重,不可輕壞,五臟之俞不可輕刺,恐傷元神也”。
五臟:心、肺、脾、肝、腎的功能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的功能 五臟的五行屬性與其相生相剋 五臟外應五時,故有四時六氣的發病規律 五臟之俞...
大腧 大腧 經穴別名。《靈樞·背腧》:“背中大腧,在大杼骨之端。”馬蒔註:“五臟之俞皆在於背,故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大腧者,大杼穴也。”即大杼。
太陽的防衛作用,主要靠命門之火溫煦,以啟動膀胱的氣化。蓋陽氣循膀胱經脈達於肌表,敷布於全身。又太陽處於他經之外,故主表。臟腑之俞穴均位於足太陽經上,衛...
復下一度,心之俞也。復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復下一度,腎之俞也,是為五臟之俞,灸刺之度也。形樂志苦④,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
首卷為臟腑用藥式、引經報使,及十四經脈圖、臟腑圖、十四動脈圖、五臟之俞皆繫於背圖、內景真傳圖等圖說;卷末為四言脈訣及運氣圖說部分。現存1845年刻本。
首卷為臟腑用藥式,附有十四經脈圖、臟腑圖、十四動脈圖,五臟之俞皆繫於背圖、內景真傳圖說;卷末為四言脈訣及運氣圖說等等。舊《清江縣誌》評論說,“《務...
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復下一度,心之俞也;復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復下一度,腎之俞也,是謂五臟之俞,灸刺之度也。
本療法有宣通氣血,發汗解表,疏筋活絡,調理脾胃等功能,而五臟之俞穴皆分布於背部,刮治後可使臟腑穢濁之氣通達於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逐邪外出。根據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