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

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1930~1934年蔣介石在江西發動的五次大規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
  • 發生時間:1930年 至 1934年
  • 地點: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
  • 參戰方:中國工農紅軍,國民黨軍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

第一次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發動武裝起義,創立工農紅軍,在江西、福建及鄂豫皖等地建立了大片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軍的戰鬥力不斷增強,政治影響不斷擴大,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的統治。因此,蔣介石征服了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內部軍事反對派後,即調轉兵力開始了大規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戰爭。
1930年2月上旬,蔣介石親自組織“圍剿”中央蘇區。他設立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以江西省政府主席魯滌平兼行營主任,指揮十萬軍隊,用“長驅並進”的戰術,從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寧,建立了八百里的弧形圍攻線,分路進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12月30日,第九路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率第十八師由龍岡向五門嶺前進,遭紅軍攻擊,師部及第五十二、五十三兩個旅戰至黃昏被全殲,張輝瓚也被生俘。第五十師聞訊後,急由源頭向東韶撤退,又被紅軍殲滅一個多旅。其餘各師紛紛退卻。第一次圍剿戰爭宣告失敗。

第二次

1931年4月,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圍剿”紅軍的戰爭。他以軍政部長何應欽兼任南昌行營主任,指揮二十萬軍隊,改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分兵四路進攻江西寧都等地。
1931年5月16日,第五路軍的第二十八師和四十七師一個旅在由富田向東固前進時遭紅軍襲擊,經一晝夜激戰,大部被殲,殘部逃向水南。接著,北撤的第四十三師、西援的第二十七師一旅、據守廣昌的第五師和在建寧的第五十六師,也在紅軍的攻擊下,先後失敗。半個月自西向東五戰皆敗,被殲三萬多人,何應欽逃回南京。第二次軍事“圍剿”又被粉碎。

第三次

1931年7月,蔣介石親自出任總司令,發動第三次“圍剿”紅軍的戰爭。他調集三十萬兵力,包括五個師的精銳部隊,聘請德、日、英國軍事顧問隨軍指導,採用“長驅直入”的戰略,分兵兩路展開鉗形攻勢:以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兼左翼集團軍總司令,指揮七個師從南城方面進攻;以陳銘樞為右翼集團軍總司令,指揮七個師從吉安方面進攻。左翼集團軍的第十四、十一師長驅直入,攻占黎川、廣昌、寧都等地後,企圖與紅軍主力決戰。紅軍採取避實擊虛、乘退追擊的戰術,拖敵於疲憊不堪之中;8月,先後在蓮塘、良村、黃陂使敵第四十七、五十四、八師遭到殲滅性打擊。9月3日,在廣州宣布反蔣的陳濟棠、李宗仁、白崇禧出兵湖南,蔣介石下令“圍剿”部隊撤退,紅軍乘勝追擊,在老營盤和方石嶺殲其第九師一旅和第五十二師全部,共殲滅國民黨軍三萬餘人。第三次圍剿戰爭又告失敗。

第四次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從1932年6月起對紅軍發動第四次“圍剿”。他調集六十三萬兵力,自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坐鎮武漢親自指揮,先以主力二十四個師零五個旅進攻鄂豫皖和洪湖地區的紅軍,解除紅軍對武漢的威脅。1933年1月底,蔣介石親赴南昌,決定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2月到3月,又分兵三路進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以陳誠指揮的中路軍十二個師為主力,向廣昌進攻,第五十二、五十九師深入宜黃地區時遭紅軍攻擊被殲大部,第十一師在草台岡被圍殲大部,第九師突圍時被殲一部。其餘各師乃退向黃陂、宜黃。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軍事“圍剿”被粉碎。

第五次  

1933年4月10日,蔣介石在南昌宣稱“抗日必先剿匪”“安內始能攘外”。5月初,蔣介石偕勵志社總幹事黃仁霖等竄到江西崇仁縣城,召集駐贛部隊副團長以上軍官開會,宣稱“中國的大患,不在東北而在江西”,“江西的共匪是中國的心腹之患,如不剿滅,將死無葬身之地”。5月21日,又在南昌重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開始籌劃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
國民黨軍針對前幾次“圍剿”的失敗,採取了一些新的策略和手段:政治上,加強法西斯統治,確立“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原則,頒布《整理保甲方案》,在接近根據地的地區加緊建立保甲制度,實行“連坐法”,嚴密控制居民言行,使軍事手段與政治手段緊密結合,推進和鞏固軍事“進剿”的成果。經濟上,大舉外債,加征捐稅,發行“關稅庫券”,以充作內戰經費:加強對蘇區實行嚴密的經濟、郵電和交通封鎖,企圖“車乾塘水捉魚”,困死、餓死蘇區軍民。軍事上,蔣介石聘請一批德、意、美軍事專家當顧問,採納國民黨將軍柳維垣、戴岳等和外國軍事顧問的建議,確定“戰略攻勢,戰術守勢”和“步步為營,節節推進,碉堡公路,連綿不斷,經濟封鎖,滴水不漏”的策略。同時,對部隊進行整編,師以下撒銷旅一級建制,每師直轄3個團,並在師、團兩級增設偵察隊,擴充運輸隊。軍事力量方面,在保定等處招募新兵,擴編10餘個師,並從各省抽調部隊入贛,使“圍剿”中央蘇區的兵力達到50萬人、100餘架飛機,同時購進大批新式武器裝備部隊。
國民黨軍採用“層層築堡、逐步推進”的戰術,分兵三路向贛南進攻。先占黎川,打開了根據地北面的門戶。由於掌握中國共產黨領導權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採取消極防禦戰略,與“圍剿”的軍隊打拚消耗的陣地戰,使紅軍傷亡很大,廣昌等地先後被占,根據地逐漸縮小。紅軍奮戰一年,仍未能打破“圍剿”,被迫於1934年10月退出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長征,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蔣介石以巨大的代價沒能達到消滅紅軍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