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1930~1934年蔣介石在江西發動的五次大規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
- 發生時間:1930年 至 1934年
- 地點: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
- 參戰方:中國工農紅軍,國民黨軍
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1930~1934年蔣介石在江西發動的五次大規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爭。
而中共臨時中央領導人博古(秦邦憲)等卻認為,這次反“圍剿”戰爭是爭取中國革命完全勝利的階級決戰。在軍事戰略上,拒絕和排斥紅軍歷次反“圍剿”的正確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繼續實行“左”傾冒險主義的戰略指導,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
紅軍反“圍剿”戰爭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反擊反革命軍事力量對以中央革命根據地為重點的各根據地的五次“圍剿”的作戰。戰爭背景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軍經過三年艱苦曲折的游擊戰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進剿...
他們在軍事上否定毛澤東等正確的戰略戰術原則,提出“全線出擊”“禦敵於國門之外”“兩個拳頭打人”等錯誤軍事方針,用陣地戰代替游擊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結果造成1934年4月廣昌失守,紅軍遭受重大傷亡。之後,根據地日益...
紅軍第25軍在中共鄂豫皖省委單純防禦戰略指導下,在光山、黃安地區實施陣地防禦,未能獲勝,被迫於8月下旬開始,先向皖西北,後向鄂東北轉移,途中遭截擊,傷亡嚴重。10月初,紅25軍主力到達鄂東北,開展游擊戰爭,另一部返回皖西北,同...
共產國際和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周啟先著作,1986年第6期80-83出版 摘 要:在中國的十年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蔣介石國民黨曾對我中央蘇區發動了五次反革命軍事“圍剿”。前四次“圍剿”都被我中央紅軍英勇地粉碎了,但第五...
吸取前幾次戰鬥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的。1931年12月14日,由趙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領導的寧都起義爆發,並獲得成功。起義軍共1.7萬餘人。中央軍委十分...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閩浙贛蘇區紅軍在福建、浙江、江西3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閩浙贛蘇區是由贛東北蘇區逐步發展形成的。1930年11月,國民黨軍在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一次“圍剿”的同時,以約4個師的兵力...
松毛嶺戰役戰爭背景 編輯 語音 1933年5月,蔣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親自坐鎮指揮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9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200架飛機,向革命根據地進攻,其中以50萬兵力重點進攻紅一方面軍和中央...
”但是,紅軍在戰鬥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能打仗、打勝仗”的紅色基因,仍然具有永恆的魅力,是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戰鬥精神、加強軍事鬥爭準備、打贏未來戰爭、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不竭動力。此外,遵義會議之後,出席遵義會議的...
1933年9月,不甘於前四次“圍剿”失敗的蔣介石親任總司令,調集100萬兵力對紅軍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大規模“圍剿”,其中50萬重兵集中進攻中央蘇區。為了確保此次“圍剿”成功,蔣介石還採取了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方針。由於兵力...
廣昌戰役,是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進行的一次防禦戰役。蔣介石集結11個師兵力,兵分兩路向江西中央蘇區重鎮門戶廣昌進攻。最終紅軍被迫撤出,廣昌失守。1934年4月10日,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國民黨軍河東縱隊向大羅山、延福嶂的...
黃沙大捷是紅軍早期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並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教材。簡介 1934年,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紅17師由於師長蕭克的英明指揮,在宜豐縣天寶鄉黃沙村,以不足三個團的兵力打垮了敵人四個團。戰役詳情 為了配合...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
1933年9月25日,國民黨軍以北路軍3個師由南城硝石向黎川發動進攻,開始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28日,敵周渾元部攻占中央根據地的北面門戶黎川。博古、李德等人嚴令已入閩作戰的東方軍(轄紅軍第三團第四師、第五師和紅軍第...
黃沙戰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第6軍團所部在江西奉新黃沙地區擊潰國民黨軍堵截的作戰。1934年1月下旬,紅軍第6軍團第17師, 由湘贛蘇區北上湘鄂贛蘇區,配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國民黨軍以第16師跟蹤追擊,以第18師第52...
婁山關戰鬥,是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兩次戰役。1935年,毛澤東和中央紅軍長征來到貴州遵義,紅軍先後於1月6日到1月22日2月24日到28日兩次打響婁山關之戰,余戰直至3月5日,總共29天時間。第一次婁山關戰鬥保衛了遵義會議的...
1933年10月,蔣介石糾集50萬兵力對中央發動第五次“圍剿”。先是9月28日,敵北路軍第八縱隊周渾元部(3個師兵力),侵占中央根據地的北面門戶黎川。掌握紅軍領導權的博古、李德等人,摒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前幾次反“圍剿”中克敵...
1934年4月,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反革命“圍剿”期間,國民黨軍第二十一師調兩個團的兵力圍攻赭亭山,遭到紅軍和地方武裝痛擊。橫峰獨立營兩個排和赤衛隊員一起堅守在赭亭山上。敵人以飛機大炮狂轟濫炸,紅軍則依靠地雷、手榴彈英勇抵抗,...
長征開始後,隨著紅軍作戰迭次失利,特別是湘江戰役的慘重損失,使這種不滿情緒達到頂點。黨和紅軍的許多領導人和廣大幹部戰士,從革命戰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戰略轉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
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先後動用優勢兵力對共產黨的根據地實行五次“圍剿”,前四次遭到失敗,但在最後一次“圍剿”中步步為營及共產黨領導人戰略錯誤,迫使中央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從江西瑞金戰略轉移至陝西延安,損失慘重。解放戰爭...
姚盤山戰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浙贛蘇區紅軍第10軍在江西東部姚盤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作戰。姚盤山戰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浙贛蘇區紅軍第10軍在江西東部姚盤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作戰。1933年11月,駐贛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第21旅2...
獨樹鎮戰役是指1934年11月在河南省方城縣獨樹鎮爆發的戰役,交戰雙方是紅軍的紅二十五軍和國民黨的豫鄂皖3省圍剿總隊。 獨樹鎮戰役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將紅軍圍殲於長征途中的陰謀,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使得紅二十五軍先期到達陝北,為迎接...
12日晚,紅第四、五、六師經寧都的固厚、長勝,開往於都的汾坑、車頭地域。至此,紅軍四個師全部踏上長征的征途,離開石城縣境。戰爭意義 從8月30日驛前失守至10月7日,擔負石城阻擊戰任務的紅軍部隊,遵照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九...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時,中央紅軍第3軍團主力和第5軍團一部於1934年8月,在江西省廣昌縣以南地區抗擊國民黨軍9個師進攻的防禦戰鬥。戰役過程 高虎腦 8月5日拂曉,高虎腦戰鬥打響。國民黨軍飛機七、八架,大炮數十門,向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