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位於南城縣境東南面的南黎公路中段,資水東來,黎水南來匯合於該鎮西南端,再向西北匯入盱江。該鎮於資水北岸成一弓形,鎮東約半里為橋頭村,村前是一片平坦的開闊地,鎮後靠河處小山起伏,地形條件構成了硝石易守難攻的特點。而且駐硝石之敵24師黃子鹹部(約4個團兵力)以5月份起,沿資水北岸以碉堡、交通壕構築了兩道嚴密的防線。從硝石橋頭村伸延至東北及西北一帶高地兩翼河邊為第一線,長約3000米,除以野碉樓為據點外,並構有附防禦物;以硝石街及街背一帶高地為第二線,長約2000米,除碉堡外,還構築聯繫工事,硝石街則以工事完全封鎖,這就使紅軍進攻尤為困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硝石戰役
- 地理位置:南城縣境東南面的南黎公路中段
- 時間:1933年10月
- 戰役背景:蔣介石對中央發動第五次“圍剿”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
戰役背景
1933年10月,蔣介石糾集50萬兵力對中央發動第五次“圍剿”。先是9月28日,敵北路軍第八縱隊周渾元部(3個師兵力),侵占中央根據地的北面門戶黎川。掌握紅軍領導權的博古、李德等人,摒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前幾次反“圍剿”中克敵制勝的正確戰略戰術,而採取“禦敵於國門之外”、“堡壘對堡驛”、“陣地戰”等一套錯誤打法,他們震於黎川失守而急於收復,於是嚴令東方軍於10月上旬向贛東北回師就敵(此時東方軍正入閩東征作戰)。7日,東方軍在洵口與敵遭遇,殲敵第6師之18旅。敵周渾元部受此打擊後,龜縮於黎種縣城固守待援。東方軍奉軍委命令繼續西進,攻打南黎公路上的重鎮硝石,意在截斷周渾元縱隊與南城之敵的聯絡,並乘勝收復黎川。
戰役經過
8日,攻擊硝石的各紅軍部隊待機位置。9日凌晨,東方軍司令部發布攻擊令。當天下午4時,左翼部隊13師協同20師一部沿資水兩岸開始佯攻;接著左翼隊從北面向敵143團陣地及橋頭村144團陣地的第20堡、第22堡猛烈衝擊,並以迫擊炮向敵猛擊,酣戰到黃昏,紅軍突擊隊攜帶手槍、手榴彈在輕機槍火力掩護下,趁夜繼續向橋頭村及第22堡各處猛烈衝擊,反覆四次,其中肉搏兩次,守敵以汽油棉絮製成火球照明,進行頑抗,紅軍攻擊未能奏效。
10日,東方軍司令部因主力軍攻失利,令各師除一營原地監視敵人外,其餘集結於韓公橋、陳坊、崔坊一線,待機打援。9時,敵出動空軍對紅軍實施轟炸,紅軍除留小部隊警戒隊,大部於華頂峰、永壽橋附近山谷凹地間隱蔽防空,薄暮,紅軍復向敵軍攻擊。
11日拂曉以後,敵空軍繼續轟炸。因連日攻硝石不克,東方軍司令部召開主要幹部及政治工作人員、士兵代表會議,決定在部隊開展殲敵競賽,並根據硝石工事堅固,攻擊不易奏效而犧牲過大的情況,改用圍困戰術,爭取先截擊黎南援軍,再奪取硝石。午夜,紅軍於華頂峰舉火,火焰燭天,以精銳部隊在濃密火力掩護下分途向敵陣猛撲,一時殺聲震天,前鋒一度沖至敵碉堡附近肉搏相持,但依然未能奪取陣地。12日,敵空軍繼續轟炸,日間戰況沉寂,入夜紅軍再度發起攻擊,一面以湖南籍士兵喊話宣傳,一面發起衝鋒突擊。
13日晨,南城之敵3個師向硝石增援,東方軍司令部據此決定,先舍硝石之敵,以主力側擊南城來援之敵而消滅之。午後3時,東方軍開始撤離硝石附近。次日撤離完畢。至此,硝石戰役結束。這次戰役紅軍部隊雖然英勇戰鬥,但終因“左”傾領導的錯誤指揮而導致紅軍的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