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共和,是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口號。這一原則強調了在中國的五大族群漢滿蒙回藏和諧相處,共建共和國。中華民國以五色旗作為國旗,分別代表漢族(紅);滿族(黃);...
又名五大民族共和聯合會。民國初年,袁世凱操縱成立的政黨.1912年4月10日發起成立五族共和會,開會時由袁世凱派趙秉鈞為代表主持會議,到會者有段祺瑞、烏恪瑾、...
五族國民合進會是一個歷史組織,由滿、蒙、回、藏、漢各民族人士組成。...... 漢五族國民合一爐以冶之,成為一大民族”(需要指出的是,“五族共和”中的“五族...
1912年1月,新疆伊犁地區革命黨人馮特民、李輔黃等回響武昌起義,發動反清革命。10日,起義成功,組成臨時都督府為團結新疆各族人士,實施五族共和,推進革命,遂成立漢...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填浜築路,因該處設有閘北巡警總局,名總局路。民國2年(1913年)以“五族共和”之意改今名。沿路為住宅,有商店。 [1] ...
共和縣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屬五縣之一,是青海藏區人口較多、地域遼闊、畜牧業經濟比重較大的一個縣,在青海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布局中處於重要地位。位於青海省...
(1).指族誅本人、兩弟及兩妻家。《漢書·酷吏傳·王溫舒》:“光祿勛 徐自為 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 王溫舒 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顏師古注:“...
“五族共和”憲政實踐新論 常安 那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的爭論 叢日雲 “我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共和制理解——探究我們的共和制理論 劉海...
1911年底,孫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又制定《臨時約法》宣告:中國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徹底放棄了“驅除韃虜”口號。中文...
22. 楊天宏,《清帝遜位與“五族共和”——關於中華民國主權承續的“合法性”問題》,《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2期4-28。 23.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啟用於1912年1月10日,是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五色旗又稱五族共和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北洋政府時期使用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
這幾位老鄰居,何五是漢人,馬大哥是回民,增祥是滿人,幾家子越走越近,自稱是“小五族共和”。莊大人設法向大總統獻媚,將何五軟禁在警察廳,命他按照大總統的...
清末同盟會的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國後放棄該口號轉為“五族共和”。目錄 1 來源 2 演變 3 同盟會的綱領內容 4 韃靼人 韃虜...
象徵五族共和;國民政府北伐期間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中國境內同時使用;北伐後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完全取代。其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
這就是"五族共和"的思想。1924年以後,孫中山的"中華民族"理念,逐漸成為了國民黨的行動綱領。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不僅明確認同此一理念,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打...
可以說,從1911年清帝退位到1913年“二次革命”,這三種力量在國家統一、五族共和問題上的態度是一致的,但對於統一國家政權正當性的基礎和國家如何運行等問題有本質...
11月20日伊犁正式獨立,為了團結和尊重少數民族,特擁廣福為新伊犁都督,楊纘緒為總司令兼司令部部長,組成五族共和會。1912年1月8日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新伊大都督府...
9月22日,關東軍參謀部在土肥原提出的成立以日本為“盟主”的滿蒙五族共和國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解決滿蒙問題方案》,該方案規定:建立受日本支持的以溥儀為首腦的...
辛亥革命後半場放棄了法國大革命的老套,在經過短暫和談後,南北握手言歡,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對於辛亥革命這個結果,見仁見智,許多人覺得這場革命在列強和資產...
孫文一派人依然堅持用三色旗為國旗,但其他各派認為原旗是同盟會一黨設計制定的,不能代表全民的意志,並且在反清革命目標已經實現的情形下,應以“五族共和”為新...
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旗為“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五色旗是清朝海軍的官旗。武昌起義次日,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發布《安民布告》規定國旗為五色旗,此後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