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共和:中國學者的共和省思與制度探究》是以近20年來中國學者對共和的省思為主題的論文編選集,主要涉及共和的理念與精神、中國共和的歷史反思以及共和國的現實與未來的變化和發展的理念及制度探究,是一本中國學者思考共和理念與共和制度的專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集。
基本介紹
- 書名:我們共和:中國學者的共和省思與制度探究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372頁
- 開本:16
- 定價:45.00
- 作者:劉海濤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2318620
- 品牌:清華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共和:中國學者的共和省思與制度探究》適合法律、政治學、公共管理等專業的學生、研究人員、實踐工作人士作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劉海濤,男,1967年生於江西永修,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政治學系,現為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系教師。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辨析共和
“共和”考辨 劉訓練
試論西方古典共和主義政治哲學的基本理念 陳偉
簡論共和與民主的關係 何增科
第二部分 共和、民主、憲政
論共和國——重申一個偉大的傳統 王天成
在“民主”與“共和”之間——關於現代西方政制模式的一項邏輯分析 張鳳陽
共和·民主·憲政 劉軍寧
土地私有制與憲政共和的關係 楊小凱
第三部分 共和:思想與精神
共和主義的復興如何可能?——當代西方新共和主義的局限與困境 劉訓練
邁向法治和商議的共和國——為《共和主義》中譯本而作 應奇
共和傳統的歷史敘事 張鳳陽
共和制的精神及其啟示——以羅馬共和國的歷史經驗為例 劉聖中
第四部分 我們的共和國:制度與傳統
中國共和腐敗的肇始——馬基雅維里的啟示 徐賁
“五族共和”憲政實踐新論 常安
那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的爭論 叢日雲
“我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共和制理解——探究我們的共和制理論 劉海濤
非對稱協商:中國的一種共和傳統 儲建國
第五部分 我們的共和國:回歸與重建
論共和政體 高全喜
超越大眾民主與權威主義——共和主義對中國政治轉型的啟迪 李強
社會治理的多中心場域構建——基於共和主義的一項理論解釋 孔繁斌
經濟共和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經濟政治學 儲建國
立憲共和主義族群政治進路 許章潤
主題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共和”考辨 劉訓練
試論西方古典共和主義政治哲學的基本理念 陳偉
簡論共和與民主的關係 何增科
第二部分 共和、民主、憲政
論共和國——重申一個偉大的傳統 王天成
在“民主”與“共和”之間——關於現代西方政制模式的一項邏輯分析 張鳳陽
共和·民主·憲政 劉軍寧
土地私有制與憲政共和的關係 楊小凱
第三部分 共和:思想與精神
共和主義的復興如何可能?——當代西方新共和主義的局限與困境 劉訓練
邁向法治和商議的共和國——為《共和主義》中譯本而作 應奇
共和傳統的歷史敘事 張鳳陽
共和制的精神及其啟示——以羅馬共和國的歷史經驗為例 劉聖中
第四部分 我們的共和國:制度與傳統
中國共和腐敗的肇始——馬基雅維里的啟示 徐賁
“五族共和”憲政實踐新論 常安
那場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稱的爭論 叢日雲
“我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共和制理解——探究我們的共和制理論 劉海濤
非對稱協商:中國的一種共和傳統 儲建國
第五部分 我們的共和國:回歸與重建
論共和政體 高全喜
超越大眾民主與權威主義——共和主義對中國政治轉型的啟迪 李強
社會治理的多中心場域構建——基於共和主義的一項理論解釋 孔繁斌
經濟共和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經濟政治學 儲建國
立憲共和主義族群政治進路 許章潤
主題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