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日:元宵節》是2011年9月1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雪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傳統節日:元宵節
- 作者:張雪敏
- 出版社: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9月1日
- 頁數:18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60273259
- 語種:簡體中文
《中華傳統節日:元宵節》是2011年9月1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雪敏。
元宵節(九曲黃河燈俗)不僅傳承了中國民間歲時節日文化的精髓,而且還兼具頗有特色的地方性文化,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九曲黃河陣燈會帶有某種智慧型遊戲的性質,燈陣及其外延的燈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傳承狀況 元宵節(九曲黃河燈俗)隨著民間信天主教人數的增加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賞燈是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習俗之一。而在賞燈界有兩大“霸主”:北有哈爾濱的冰燈,南有自貢的彩燈。 每到正月,自貢燈會就成為南方最上相、最具有想像力的“跨年活動”。這一習俗起源於唐宋時期,當時的人們燃燈、...
元宵節(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流行於福建省仙遊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楓亭元宵夜遊燈的習俗始於宋代,至明代更是盛況空前,傳承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七日,游燈活動在楓亭集鎮區的下橋、下街、蘭友、學士社區及下街北門自然村依次舉行,參與者達四千餘人。儀仗隊簇擁著裝飾...
2021年5月24日,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Ⅹ-71。歷史淵源 元宵節(苗族舞龍噓花習俗)歷史源遠流長,據民間傳說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來文化與當地苗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由於苗族沒有文字記載,舞龍噓花源於何時無法考證。...
元宵是中國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屬於節日食俗。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這是兩種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元宵節(興寧上燈習俗),也稱興寧賞燈習俗,廣東省興寧市民俗, 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興寧上燈習俗起於元代,盛於明、清,歷經600多年,世代相傳。上燈時間亦因姓氏、村落不同,從正月初九開始到正月十八,各宗族以圍龍屋為單位,擇其中一天,過一個名為“賞燈”的節日,多數家族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和...
元宵節(斂巧飯習俗),流行於北京市懷柔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斂巧飯習俗)歷史悠久,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形成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由此開始,琉璃廟鎮的女性村民每年元宵節期間都會聚在一起吃斂巧飯,這一地方習俗傳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每年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十二三歲的少女至...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有自己的特點。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鐘愛的題材,關於節日的民俗文化從各篇佳作中也可見一斑。簡介 元宵節,又稱為小...
鬧元宵(Happiness of 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歷史由來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
前童元宵行會是一種大型集會性群樂活動,展現了前童地區的民俗風貌,在寧海甚至寧波地區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對於鄉土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前童元宵行會是一種具有前童地域特色和文化特徵的氏族村落民間文化活動,它以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元宵節為時間點,以巡遊的行會形式,來表達童氏族人對傳統民俗節日的...
2008年6月7日,元宵節(蔚縣拜燈山習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71。歷史淵源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上蘇莊立村建堡時,風水先生為其村址選在一條南偏東、北偏西,南北斜線走向的“龍脈”之上,龍首、龍尾均位於八卦五行中的土位。建造村堡時,為使該...
元宵節(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流行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元宵節(馬尾-馬祖元宵節俗)歷史悠久,福建省福州市的馬尾區與彼岸的馬祖列島,兩岸人民自古以來便有春節期間互相送花燈、鬧花燈的民間風俗。2003年以來,隨著兩岸人民來往的更加頻繁,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不斷加深,兩岸鬧...
放燈,是一種中國傳統節日風俗。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宵。而且元宵節還是古代小姐跟情人約會的節日,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模更為盛大,放燈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俗簡介 放燈,是一種中國傳統風俗,指人們在河道內放紙...
泉州花燈造型美觀,工藝精湛,種類甚多,蔚之壯觀。泉州花燈以獨有的刻紙、針剌工藝和料絲鑲裝技藝而區別於全國各地的花燈,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美術精品。每逢泉州元宵燈會三鄉五里、四面八方遊客蜂擁而來,人海如潮,賞燈游燈、評燈論燈、歡聲笑語、流連忘返。燈會還有猜燈謎活動,猜中者有獎。泉州鬧元宵還有妝...
中華傳統節日:元宵節 《中華傳統節日:元宵節》是2011年9月1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雪敏。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5章,主要內容包括:元宵節的由來;有關元宵節的典故傳說;元宵節的風俗活動;地域差異;元宵節文化等。
2008年,北京市密雲縣申報的元宵節(九曲黃河陣燈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項目編號:Ⅹ-71。歷史淵源 九曲黃河陣燈俗俗稱“燈場子”,流傳於北京市密雲縣東田各莊村。關於九曲黃河陣燈俗的起源,有的說它最早起源於祭祀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實質上就是道家陰陽太極圖的...
《元宵節》是中國郵政為紀念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元宵節,渲染歡樂、熱鬧、祥和的節日氛圍,於2018年3月2日發行的,志號為2018-4的特種郵票。郵票全套三枚,吃元宵 (3-1)描繪了祖孫三代五口人其樂融融吃元宵的生活場景;賞花燈(3-2)描繪了男女老少五口人興致勃勃賞燈彩的情景;舞龍舞獅 (3-3)描繪了元宵節...
元宵節(璦琿上元節),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元宵節(璦琿上元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是Ⅹ-71。歷史淵源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璦琿則稱為“上元節”。“上元節”集漢、滿、達斡爾...
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結束,堪稱全國最長的元宵節。莆田的元宵在參與者的智慧及在地淳樸民風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民俗文化。期間伴隨有菩薩巡遊、跳儺火、僮身舞、跳棕轎、車鼓隊、游燈、打砂花、點燭山、蔗塔、紅桔塔等大量民俗活動。節日起源 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鬧元宵的習俗。“節到元宵興倍生,普天...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
元宵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因正月為元月,而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又稱“上元節”。我國各地的上元節活動大同小異,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湯圓,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在台州,元宵節為正月十四,其節日氣氛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徵和內涵,台州元宵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