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當時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在報紙上發出公告,廣泛徵集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鐵路部門將全部應徵圖案予以編號,廣泛徵求鐵路幹部工人的意見,同時聘請
中共中央宣傳部、北京市文化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專家,共同參加評比,
陳玉昶設計的鐵路路徽獲得全票通過,並報請有關部門審議批准。
確立歷程
1949年1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鐵道部成立;5月,軍委鐵道部發出通知,在中國徵集路徽圖樣。一個月時間,就徵集圖案3248種。
1949年6月4日至7日,軍委鐵道部將全部應徵作品加以編號,在鐵道部舉行展覽會,徵求職工意見,當時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北平市文委的領導同志,以及聞名的美術家都曾參觀過。鐵道部還專門成立了路徽圖式審查委員會,經過反覆審查後,呈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和財經委員會批准,確定了選定的圖案式樣。
1950年1月22日,《人民日報》發布鐵道部公告,確定採用陳玉昶設計的路徽圖案。
設計要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由
工人、
火車頭與
鐵軌的斷面相融合而成的。路徽上部表示人民,下部為鋼軌截面圖形,代表鐵路,總的含義為人民鐵路,路徽標記的圖形和尺寸應符合鐵道部規定的標準。該路徽以紅色為背景圖案,白色為徽標顏色,更加醒目突出,並適合當時的時代特色。設計師匠心獨運,將“工人”兩個漢字刻意地進行藝術加工處理,合二為一,構成火車頭和鐵軌斷面的形象,使工人、火車頭、鐵軌三位一體。
象徵意義
“工人”點明鐵路行業之屬性,即鐵路是屬於
工人階級的,而工人階級又是國家的主人,它洋溢著鐵路工人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責任感。“人工”:在建國初期,中國處於一窮二白的階級,而這一標誌的含義恰在說明廣大鐵路工人乃至中國人民勇於戰天鬥地,不畏艱難險阻,誓與“天公”一比高的豪邁之氣,歌頌了“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
在具體形象上,“工”字取鐵軌橫截面之形,整個構圖外形上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火車頭形象,它奪面而來,蘊含了磅礴的氣勢,孕育著無窮的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外圍圓圖案為蒸汽機車鍋爐和煙管,象徵機車車輛部門;中下部為標準鋼軌截面,象徵路網(工務段、電務段、供電段等)部門。圖案含意為機車車輛行駛在鋼軌上,標誌中國鐵路各部門。
使用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套用于于中國鐵路系統的各項標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二條約定:國家鐵路是指由國務院鐵路主管部門管理的鐵路。凡屬鐵道部管轄的國家鐵路以及機車車輛,都應標識路徽,以示產權。除路徽外,凡參與國際聯運的客車,必須在側牆外中部懸掛國徽。
文化特色
2014年7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官網發布鐵路文學系列《李然的詩:路徽頌》。
2012年9月,鐵道部推出“
掌上12306”手機購票業務,該套用圖示為中國鐵路路徽,路徽下方標有“鐵路客服中心”;中國鐵道學會會徽是以鐵路路徽為基礎圖形設計而成;2020年6月6日上午9時10分,
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在
膠濟鐵路博物館舉行企業標識發布會,該標識由鐵路路徽、篆體漢字濟南局、字母CRJN三部分組成。
20世紀60年代,鐵路制服採用軍裝樣式,深藍色,配有膠質“路徽”圖案鈕扣。男職工戴有檐布制軟帽、女職工戴無檐布制軟帽,帽子上綴有“路徽”標誌的五角星;20世紀80年代,鐵路制服服裝為藏藍色純毛面料,獵裝樣式,雙排銅扣紅色領帶,佩戴麥穗齒輪“路徽”圖案大檐帽。
社會評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構思精巧,構圖精美、意蘊深刻。它雖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用當時的藝術標準衡量,實屬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為一幅極具現代設計意識的、不可多得的典範性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鐵路工程建設網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設計製作的國家級經典作品。(長春市人民政府評)
設計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路徽的設計者是
陳玉昶。陳玉昶,滿族,1912年出生。1938年從日本山口高等商業專門學校畢業。1949年1月12日,陳玉昶從長春市政府調往中央交通部工作,1961年調往吉林省交通廳,1966年下放到吉林省汽車修配廠,均擔任技術工作。1969年病逝於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