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

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

《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是2004年6月遠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正良、湯登仲。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實驗
  • 作者:鄭正良   湯登仲
  • ISBN:7-80595-921-8/I·303
  • 定價:22.80元
  • 出版社:遠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6月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實驗結果,特色創新,

內容簡介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是語文教育面臨的迫切任務,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科學育人,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與探索創新的精神,重視美育功能與心育功能,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學習習慣,並根據語文教學規律來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因此本課題組立足於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改革方案,並進行了為期十年的實驗研究。
分如何培養綜合素質(“做人”素質、創新素質、審美素質、思維品質、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語文素質(學習素質、閱讀素質、寫作素質)兩個方面八個項目,組織八個子課題攻關,進行了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實驗。

編輯推薦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這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發展的要求。作為百年名校的湖南省常德市一中,理應與時俱進,再立新功。我們分綜合素質(“做人”素質、創新素質、審美素質、思維品質、心理素質)和語文素質(學習素質、閱讀素質、寫作素質)兩個方面八個項目,進行了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實驗。實驗在教與學兩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之一
建構了一整套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語文素質的整體改革的語文教育體系。
各子課題組在共性方面,探討出了一套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原則:師生關係上的民主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教材處理與教學方法上的變通性原則;促進學生髮展的培植性原則。課堂教學環節一般為確定目標—創設氛圍——指導讀寫——自主實踐——探究質疑——課堂小結,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全體發展、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差異發展的特徵。教學途徑方面,不局限於課內的教學活動,而是充分利用校本資源和社會資源,組織社團活動,將課堂向課外延伸。
各子課題組在個性方面各有其特徵。如“創新素質的培養”課題組,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方面,總結出若干閱讀課的創造性閱讀視點,“審美素質的培養”課題組,在閱讀教學中構建了“欣賞課”“激情課”“創造課”等審美化課型。“思維素質的培養”課題組,總結出六種思維訓練的途徑。“學習素質的培養”課題組,在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的素質方面,總結出五種培養學習素質的方法。“閱讀素質的培養”課題組構建了一個從教學課型、教學原則到教學程式進行全方位教改的實驗模式。“寫作素質的培養”課題組(“差異發展”作文指導研究課題組)編著出版了一套《差異發展作文指導》叢書,構建了有利於各層次學生“差異發展”的作文指導體系,並探討總結出了一套深受學生歡迎,並行之有效的“三性”“三式” “一保障”的作文互評互改法。
在結題階段,我們將八個子課題整合為“兩線一點一原則,主動學習求發展”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模式:“兩線”即“兩條訓練線”(即綜合素質培養線與語文素質培養線);“一點”,就是恰當的“訓練點”。“一原則”是變通性原則。即在具體實施語文教育,進行課內閱讀教學或寫作教學,或課外語文活動時,要根據教材或語文活動特點,從“兩線”出發,遵循“變通性原則”,選擇恰當的訓練點,組織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創新,培養素質。
實驗結果之二
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做人素質、創新的素質、審美素質、思維素質、心理素質),和語文素質(學習素質、閱讀素質、寫作素質)。在學校嚴格按照教育部開課設節,高考報名率100%的前提下,學生們能主動發展,善於創新,不僅高考平均成績一直名列全市前列,且發表文章達1000多篇,根據現有已存的複印件,省級以上報刊有256篇;研究性學習中研究報告發表幾十篇,作文大賽獲省級以上一等獎近10人,其中也有新概念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實驗結果之三
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實驗教師發表文章200多篇,與課題有關的有100多篇(本),實驗教師參加省市教學比武,7人獲一等獎;一人被全國中語會評為十佳教改新秀;一人兩次被全國中語會評為全國優秀語文教師;一人將課題有關資料建在自己的網站“高中語文網”上,訪問量已達300多萬人次。

特色創新

成果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以一所示範高中為實驗對象,在堅持正規辦學、科學育人的前提下,從一個學科的角度,總攬素質教育的全局,使各種教育因子都發生積極的作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在正規辦學、科學育人的前提下,不僅讓學生的文化成績處於先進位置,還能讓其綜合素質得到應有的發展。表明實施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能夠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如果所有學校都扭轉應試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並不影響學生的文化成績的提高與高考升學。
2.從一個學科的角度,總攬素質教育的全局,可以使各種教育因子都發生積極的作用,這是本課題突出的特色,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育人的成效。表明實施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遵循與教育相關的學科(如美育、心理學、思維學等)的規律,既能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3.中學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課題的理論和方法具有科學性,它是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並學習國外諸多如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教育工藝學等新理論,研究中學語文教育實踐的結果;其理論與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它是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普遍運用推廣的。
4.實驗結果證明:由語文應試教育向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轉軌,轉變教師的觀念是關鍵。我們的師資主要靠自己培養。從課題組24人的年齡結構看,如果從開題算起,40多歲的3人,40歲以下的21人,大多數是由高校畢業分配來的。他們的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但由於一來就接觸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很快就步入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正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