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俊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
- 作者:李俊生
- 出版時間:2016年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485601
《中國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俊生。
《中國陸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俊生。內容簡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是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重點區域,是貫徹《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1—2030年),把生...
打破行政區域界線,充分考慮重要生物地理單元和生態系統類型的完整性,劃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其中 32 個陸域優先區域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 28.8%。7三是遷地保護進一步加強。建立植物園(樹木園)200餘個,推動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設立國家植物園及華南國家植物園。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搶救性保護,112 種特有...
到2025年,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國家戰略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構建國家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8%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5%,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國家重點保護...
國家公園:是指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範圍大,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國民認同度高。如今已開展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祁連山...
自然保護區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截止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49處,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處,89.4萬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路。全國85%的...
是指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域或海域,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保護範圍大,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國民認同度高。全國已建成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涉及青海、吉林、黑龍江...
一、自然保護區基本情況 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區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在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和保護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典型生態系統及珍貴自然遺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1956年建立第一處自然保護區以來,我國已基本形成類型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相對完善的...
2.堅持分區施策,突出重點:針對不同區域的生物多樣性特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和措施。以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為重點,以實施重大保護工程為突破點,充分發揮示範建設的帶動作用。3.堅持以人為本,民生改善:正確處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區域...
到2025年,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國家戰略區域的本底調查與評估,構建廣西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和相對穩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的9%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2.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3%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33%,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植物物...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修復優先的生態優先原則,以《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遵循,以《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為依據,以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為目標,以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為路徑,統籌推進植被保護、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開發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任務,加快形成秦嶺地區主體功能定位清晰、生態...
健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保護野生動植物,逐步建立國家植物園體系。深入推進長江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繼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措施落實。全面實施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建設現代海洋牧場。到2035年,全國自然保護地陸域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不低於18%,典型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六、...
實施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的創新示範帶 長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和生物基因寶庫,流域內動植物千姿百態,珍稀水生生物十分寶貴,生物多樣性居我國七大流域之首。長江也是我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年均水資源總量9960億立方米。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河湖濕地面積約占全國的20%。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
健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保護野生動植物,逐步建立國家植物園體系。深入推進長江珍稀瀕危物種拯救行動,繼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措施落實。全面實施海洋伏季休漁制度,建設現代海洋牧場。到2035年,全國自然保護地陸域面積占陸域國土面積比例不低於18%,典型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
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以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強化底線約束,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築牢國家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管理。著力防控化解生態風險,將承擔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功能的縣級行政區確定為重點生態功能區,以保護生態...
國家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徵,國民認同度高,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發揮關鍵作用。第四條 國家公園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2018年9月,天津市發布了《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陸海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393.79平方公里(扣除重疊),占全市陸海總面積的9.91%。其中,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195平方公里,占天津陸域國土面積的10%;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面積219.79平方公里,占天津管轄海域面積的10.24%;劃定自然岸線合計18.63公里,...
2023年6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試行)》。根據《分區方案》,一級生態區共6個。分區命名方式為“大地理位置+生態區”,分別為:東北生態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及川滇重點生態區、東南生態區、青藏高原生態區、西北生態區。分區介紹 本區生態保護修復空間與利用空間矛盾較為突出,生物多樣性受...
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確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內實施勘查,要注意減小對環境的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和生態功能重要的礦產資源富集區,應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充分考慮礦產地規模、生態環境承載力等因素,在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前提下,統籌兼顧點上開發和面上保護,...
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試點區整合了原南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金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等國家級保護地。(七)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試點位於福建北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保存了地球同緯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八)北京長城...
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加強黑土地保護。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對冰凍圈融化的影響。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監督評估。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4.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57%左右,濕地保護率達到55%。(二十八)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和國家重大戰略區域調查、觀...
2023年6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試行)》。根據《分區方案》,一級生態區共6個。分區命名方式為“大地理位置+生態區”,分別為:東北生態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及川滇重點生態區、東南生態區、青藏高原生態區、西北生態區。分區介紹 區內生態問題主要為水源涵養能力降低、生物多樣性減少和生態...
自然生態保護修復取得開創性進展。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劃定全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占陸域國土面積的30%以上。對9000多處自然保護地進行整合最佳化,設立首批5個國家公園。2012年以來,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重要生態區部署實施50餘項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即“中國山水工程...
根據《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試行)》,一級生態區共6個。旨在為國家巨觀尺度生態安全風險評估提供基礎框架,劃分依據主要考慮季風氣候影響程度及溫度水分差異、現代地勢輪廓及大地構造格局,及其所造就的巨觀生態系統景觀差異性,並與“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自然格局相銜接。2023年6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中國陸域...
2023年6月,自然資源部印發《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試行)》,將全國陸域生態系統在不同區域尺度上進行綜合分區,旨在夯實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基礎,為分區分類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監測評價預警等工作提供國家統一的基礎性框架,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供技術支撐。根據《分區...
存在礦產資源開採破壞生態系統等問題。本區著眼於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以區域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點,加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水土流失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促進區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生物多樣性恢復,保護黑土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築牢我國東北生態安全螢幕障。
分區命名方式為“大地貌類型+生態區”,並在一級分區的基礎上進行分級編號,如1.1大興安嶺生態區。分區情況 社會影響 旨在夯實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基礎,為分區分類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監測評價預警等工作提供國家統一的基礎性框架,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供技術支撐。
建立動物自然保護區 我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達1.18萬處,包括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2750個自然保護區、3548個森林公園、1051個風景名勝區、898個國家級濕地公園、650個地質公園等,占國土陸域面積的18%(已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領海面積的4.6%。超過世界平均...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20種國家級稀有植物,保護區內分布的有19種。自然保護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形成自然保護地建設浙江經驗。試點以來,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充分發揮我省體制機制創新優勢,理順管理體制,編制總體規劃,完成集體林地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