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40年,301所已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標準化專業研究機構。質量工程在環境與可靠性、質量管理、
質量審核等專業基礎上,拓展了巨觀質量評價、軟體測評、
測試性、裝備綜合保障、檢測等專業,集質量管理、質量生成、質量控制、試驗與評價於一體,形成了“
大質量”的整體格局和集成能力,在國內首先推出了環境工程的理念,針對
航空電子產品的
高可靠性要求提出了基於故障物理的可靠性設計分析方法和可靠性綜合
評價技術,服務領域從航空延伸到國防和
國民經濟大市場。
40年,301所發展成為了航空行業信息化實施的
主力軍;
適航性80年起步,經歷了發展、輝煌、萎靡,進入21世紀,把握住了民機發展的有利時機,奮力開拓民機適航性業務,成為了工信部和國家民航局的“民用
航空器適航技術研究與管理中心”。成功實現將適航性技術向軍機領域拓展,用新思路、新
方法保證裝備安全性。
40年,301所建設成為了國內適航性的權威研究機構。
經濟規模2010年預計實現收入8億元,利潤9000萬元,十年間收入翻了三番,從航空行業內規模實力較小的研究所發展成為航空行業中等規模的研究所,已經成為國內技術基礎領域規模最大的研究所。
科研成果截至2009年累計取得了560多項,其中國家級14項,部級228項,集團級141項。2008年進入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行列。
集團公司
研究機構
301所 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北京)
303所
中國航空精密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機械技術研究所(北京)
626所 瀋陽空氣動力研究所(併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院)
627所
哈爾濱空氣動力研究所(與627所合併成立中國空氣動力研究院)
648所貴州飛機設計所
649所 貴州航空發動機設計所
650所 南昌飛機設計研究所
發展歷史
1950年
1月5日 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聯名向中央提出《關於
航空工業建設的意見》。建議成立
航空工業建設委員會,成立航空
工業管理局以及設立研究院等。
1951年
4月17日~29日 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頒發《
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宣布成立航空工業管理委員會,以聶榮臻、李富春、劉亞樓、何長工、
段子俊、
馬文為委員。聶榮臻為主任、李富春為副主任。
29日,周恩來總理簽發中央人民政府檔案,正式批准
航空工業局成立,局址在瀋陽。
1954年
7月3日 新中國生產的第一架飛機----南昌飛機廠試製的初教5(
雅克-18)
教練機首飛成功,通過國家鑑定。8月1日,毛澤東主席為此親筆簽署了嘉勉信。
8月18日
株洲航空發動機廠試製愛姆-11(M-11)發動機成功。10月25日,毛澤東主席也給該廠親筆簽署了嘉勉信。
1956年
1958年
7月26日 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噴氣教練機殲教1,首次試飛成功。8月4日,
葉劍英元帥參加了在瀋陽飛機廠舉行的慶功大會。
12月14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直升機,7噸級
直5直升機在哈爾濱首飛成功。
1963年
1964年
第一代
空空飛彈“霹靂”1空空飛彈經國務院特種武器定型委員會批准定型,投入
小批生產。
1980年
運10飛機是中國自行設計的大型客機,於1980年9月26日首次飛行,也是第一架首先飛越
世界屋脊的中國製造的飛機。
1998年3月23日
1999年10月3日
2000年3月12日-14日
新舟60飛機給國家領導人做了匯報表演,得到了吳邦國、李嵐清、鄒家華等的稱讚,被認為是適合我國
支線航空運輸的飛機。
2000年6月
中國民航適航部門批准
新舟60(MA60)飛機
型號合格證,同時正式批准將改進後的
運7-200A飛機定名為“新舟”60(MA60),列為
產品型號。8月3日,首架“新舟”60飛機交付
四川航空公司,8月12日正式投入運營。
2007年2月27日
2007年12月21日
2008年6月29日
國產新型渦槳支線飛機
新舟600飛機在西安總裝下線,新舟家族再添“新生兒”。
2008年10月10日
新舟600飛機在西安首飛成功。
2009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