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維和部隊士兵頭戴天藍色鋼盔或藍色
貝雷帽,上有聯合國英文縮寫“
UN”,臂章綴有“地球與橄欖枝”圖案。凡參加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人員,必須在設於北歐4國的訓練中心接受特種訓練,以熟悉
維和部隊的職能、宗旨、任務和進行特種
軍事訓練。
部隊任務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作用是阻止局部衝突擴大化,或防止衝突再起,並幫助在戰爭中受害的平民百姓,為最終政治解決衝突創造條件。 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
聯合國維和部隊時,聯合國秘書長
哈馬舍爾德曾經提出了著名的維和三原則:
第一,維和行動不得妨礙有關當事國之權利、要求和立場,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衝突中的任何一方;
第二,維和行動必須徵得有關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實施;
第三,維和部隊只攜帶輕武器,只有自衛時方可使用武力。
人們把這三項原則概括為中立的原則、同意的原則和自衛的原則,並稱之為
哈馬舍爾德三原則。 哈馬舍爾德三原則是
聯合國傳統維和行動的基本準則。80年代末期以前的
維和行動,都是以
哈馬舍爾德三原則為基本依據的。
哈馬舍爾德三原則對
聯合國近四十年的維和行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維和原則
儘管《
聯合國憲章》沒有對維和行動做出明確規定,但是歷經近60年的實踐探索,
國際社會已經形成了以下四條公認的維和行為準則:
一是合法原則。即維和行動必須遵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必須獲得正當授權和明確的任務;維和部隊通常要由安理會或聯合國大會授權建立;聯合國維和人員必須接受聯合國授權指揮;等等。根據這些原則,當前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不屬於維和行動。聯合國官方網站還指出,由於美國在韓戰中建立的所謂“
聯合國軍”並不受聯合國指揮,也不屬於聯合國維和部隊。
二是同意原則。即維和部隊的進駐與活動,需由安理會或大會決定,並徵得有關各方同意(其中15個理事國中,最少有九個國家贊成,而且中國、美國、英國、
俄羅斯、法國五個常任理事國沒有投反對票),然後授權聯合國秘書長組織;而且,聯合國維和行動只有在衝突各方同意之後才能進行,維和部隊由哪些國家組成,採取哪些維和措施,事先應得到衝突各方的同意,以免聯合國維和部隊成為新的衝突一方。進駐後,一旦該國政府提出撤軍要求,必須立即撤出。
三是中立原則。參加維和的成員必須來自與衝突各方無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維和部隊不同於普通的軍隊,它沒有戰場,沒有敵人,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隊。它必須嚴守中立,不得捲入衝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幹涉所在國內政。但也曾有過違背此原則的維和行動。如1999年北約空襲
科索沃後,安理會決定在科索沃部署“國際安全存在”。但北約一些部隊偏袒阿族的“
科索沃解放軍”,推遲解除收繳其武器的日期,結果導致多起針對塞族的暴力仇殺事件發生。
四是最低限度使用武力原則。即維和人員不得使用武力去達到維和的目的,只有在迫不得已時——如保護戰友、聯合國財產,對企圖使用武力者進行反擊等情況下,方可使用武力進行自衛。否則,只能撤出。如1993年,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企圖強行解除
索馬里各派武裝,遭到武裝襲擊。美軍動用武力實施報復,結果遭到更大規模的反擊,共有102名維和人員陣亡,其中美軍陣亡44人。由於維和人員損失巨大,而且完全失去了當地民眾的支持,維和部隊被迫於1995年 3月3日全部撤出索
馬里。
經過長期探索,聯合國維和行動已形成了一套相對規範的指揮體制。其指揮機構通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位於
紐約聯合國總部的維和行動部,二是分布於世界各地的任務區。維和行動部是聯合國實施維和行動的總指揮部,其最高首長是主管維和事務的副秘書長(現為法國人讓—馬里?格諾,2000年起任現職,曾於2002年和2007年訪華)。中國現有多名參謀軍官在該部任職。維和任務區是聯合國向各衝突地區派出的維和指揮機構,其最高長官通常為“秘書長特別代表”或 “助理特別代表”,負責指揮任務區內所有聯合國維和人員,包括軍事觀察團、維和部隊、民事機構等。2007年8月,中國國防部維和辦公室官員
趙京民少將被任命為
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部隊指揮官,他是首位被聯合國任命為維和部隊高級指揮官的中國軍人。
活動形式
派遣軍事觀察團是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另一種形式。
聯合國向衝突地區派遣軍事觀察組,需由安理會或大會決定,並徵得有關各方同意,授權聯合國秘書長組織。觀察組的人員由
聯合國成員國提供,由非武裝的軍官組成。它的使命是維持和平行動。在執行任務時,觀察員不能攜帶武器,必須嚴守中立,不得捲入衝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幹涉所在國的內政。它的具體職責視情況和需要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監督停戰或停火、撤軍;觀察、報告衝突地區的局勢;執行脫離接觸協定;防止非法越界或滲透;以及
聯合國決議賦予的其他使命。派遣軍事觀察組是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臨時措施,均有一定的期限,視情況需要由
安理會決定可延期。
冷戰後,隨著地區衝突的增加,
聯合國維和行動次數增多,規模擴大,
維和行動的性質和作用也往往超出傳統的職責範圍,造成
聯合國經費嚴重不足。為此,除維持和平部隊以外國
聯合國也藉助成員國自願組成的多國部隊參與維和行動。多國部隊的費用一般由參加國支付。參與
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多國部隊士兵身著自己國家的軍裝,主要標記是聯合國的旗幟以及聯合國徽章。
行動分類
維和行動主要分為兩類:由秘書長直接領導的
聯合國維和行動(有軍事觀察團和維和部隊兩種形式)和由安理會批准、秘書長授權、由地區組織或大國參與指揮的維和行動(有多國部隊和“
人道主義干預部隊”兩種形式)。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2000年5月,聯合國已組織68次維持和平行動,共投入了75萬多軍人、警察和民政人員。其目的已從傳統的監督停火、居中斡旋,擴大到開展預防性外交、維持和平與重建和平。其任務包括監督停火、停戰、撤軍;使衝突雙方脫離接觸;觀察、報告局勢;幫助執行和平協定;防止非法越界或滲透以及維持衝突地區的治安等。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維和行動的任務範圍也逐漸擴大,涉及到監督選舉、全民公決、保護和分發
人道主義援助,以及幫助掃雷和難民重返家園等許多非傳統性的工作。
參與維和隊伍的人員除了軍事人員以外,還有民事警察和文職人員。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在維護和恢復地區和平和幫助解決地區衝突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它的職能和作用也越來越為世人矚目。1988年挪威
諾貝爾獎委員會將
諾貝爾和平獎授予這支頭戴藍色貝雷帽的部隊。
行動原則
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是在
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使用非武力方式幫助衝突各方維持和平、恢復和平並最終實現和平的一種行動。傳統的維和行動基本可分為兩類:一是由非武裝的軍事觀察員組成的觀察團監督停火、撤軍或有關協定的執行;二是派出裝備用於自衛的輕型武器的維和部隊,以確保停火,緩和局勢,為解決爭端創造條件。
一是開展維和行動需要經過當事國或當事方的同意
二是保持中立
三是在自衛情況下才能使用武力
部隊規模
中國共有10支
維和部隊共1546人在4個
聯合國任務區執行維和任務。4個任務區分別在剛果(金)、
賴比瑞亞黎巴嫩和
蘇丹、
馬里。至今,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官兵2.2萬人次,先後有17名軍人在執行維和任務中犧牲。中國派出的維和部隊主要以醫療、工兵等為主。20年來,中國派出的維和部隊先後勘察、修築道路7300多公里、橋樑200多座,接診、收治病人28000多人次、實施手術230多例,運輸人員、物資累計行程348萬多公里,排除地雷等各種不明爆炸物7500多枚。槍械:一般為
九五式突擊步槍。
歷史沿革
1992年4月—— 中國第一支“
藍盔”部隊—軍事工程大隊赴
高棉執行任務。1992年5月,駐
高棉軍事觀察員
劉鳴放在
高棉執行任務時,感染腦瘧疾,醫治無效不幸犧牲。
1993年5月21日22時40分,一枚
火箭彈落入駐紮在磅同省斯昆鎮的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營地,造成赴
高棉維和工程兵大隊1中隊3分隊8班戰士
陳知國、
余仕利不幸犧牲,另有7名中國工兵受傷。
2003年4月—— 中國赴剛果(金)維和。部隊包括工兵連和醫療隊。
2003年3月13日14時許,
聯合國對伊武器核查機構化學視察組組長
郁建興在乘車返回
巴格達途中發生車禍,頭部受傷,搶救無效不幸犧牲。
2003年11月—— 中國赴
賴比瑞亞維和。部隊由運輸分隊、醫療分隊、工程兵大隊組成。
2005年5月3日中午,赴剛果(金)維和工兵連建築分隊3班班長
付清禮,在
基武湖畔一個臨山半島上洗刷裝載機上的污泥時突然暈倒,搶救無效不幸犧牲。
2005年10月——中國維和部隊赴
蘇丹。部隊有工兵分隊、運輸分隊和醫療分隊。
2005年10月24日7時15分,赴
賴比瑞亞維和運輸分隊士官
張明,在與戰友外出執行任務時,被子彈擊中頭部,不幸犧牲。
2006年3月——中國維和工兵營開赴
黎巴嫩,這是我國首次向
中東地區派出維和部隊。
2014年9月11日,經過10個小時的連續奮戰,中國赴
南蘇丹維和工程兵大隊成功搶通了當地倫(拜克)-烏(魯)公路馬勞村路段,使
南蘇丹首都
朱巴至湖泊州首府
倫拜克的交通大動脈恢復貫通。
截至2019年2月,中國派出維和人員3.9萬餘人次,參與維和任務區道路修建工程1.3萬餘公里,運輸總里程1300萬公里,接診病人17萬多人次,完成武裝護衛巡邏等任務300餘次。
殉職名單
中國維和犧牲第一人是
劉鳴放。1992年4月,中國第一支藍盔軍事工程大隊赴
高棉執行任務。就在這年5月,駐
高棉的軍事觀察員
劉鳴放感染腦
瘧疾,1993年1月醫治無效不幸犧牲。
接下來在
高棉又有兩人犧牲。1993年5月,正在
高棉執行任務的中國維和官兵大本營遭到不明身份武裝分子的多枚
火箭彈襲擊。工程兵大隊戰士
陳知國和
余仕利當場犧牲。
高棉國防部於2006年在當地為
陳知國和
余仕利兩位烈士建立了紀念碑。
2003年5月,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工兵連建築分隊3班班長
付清禮在高溫下洗刷裝載機上的污泥,突然中暑暈倒,搶救無效犧牲,年僅26歲。
2005年10月24日,中國赴
賴比瑞亞維和運輸分隊士官張明在與戰友外出執行任務時,被子彈擊中頭部,不幸犧牲。事後,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專門發來唁電。
2016年7月10日,
當地時間18時39分,南
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繼續在首都
朱巴交火,我赴
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輛
裝甲車在聯南蘇團總部營地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突遭一發炮彈襲擊,在這次遭受武裝分子襲擊中,中國維和人員
李磊、
楊樹朋犧牲,另有2人重傷、3人輕傷。
主要業績
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國“藍盔”部隊已參加了中國共參與
聯合國18項維和行動,共派出維和士兵九千多名,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1名軍(警)官和5名士兵在執行維和任務中犧牲。我軍共有10支維和分隊1546人部署在4個聯合國任務區,是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官兵最多的國家之一。
在“世界火爐”蘇丹,中國工兵營創造了驚人的“中國速度”——僅用3天便將從維和營地通往瓦烏機場的公路修通。
在
剛果(金),中國軍人20天就使一片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山坡變成了一座平坦整潔的軍營。
在
賴比瑞亞,中國運輸分隊保障範圍輻射
賴比瑞亞全境,是駐利46支國際維和部隊的運輸保障中樞。聯利團一名高級官員形象地稱讚說:“聯利團任務是在中國運輸分隊車輪支撐下推進的!”
在
黎巴嫩,中國維和工兵營牢記使命,頑強拼搏,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黎以衝突期間,他們處亂不驚,正確判斷形勢,果斷處置情況,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稱讚,成為衝突期間發揮作用最突出的聯黎部隊之一。
自參加
聯合國維和行動以來,中國維和工兵部隊共修築修復道路1萬多公里、架設維修橋樑207座、排除爆炸物7500多枚;運輸部隊共運送物資21 萬噸、行駛里程350萬公里;醫療部隊共接診近3萬例病人。
2018年9月21日,中國第4批赴南蘇丹(朱巴)維和步兵營授勳儀式在位於首都朱巴的聯合國營地舉行,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聯南蘇團)授予我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和平榮譽勳章”,以表彰他們在維護南蘇丹和平事業中所作出的貢獻。
重要意義
在每一個
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中國“
藍盔”部隊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更是友誼和文明的傳播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中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範,展示出中國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這一連串驚人的數字,不僅證明了中國“藍盔”部隊的優異表現,還反映出中國參與
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一個明顯特點:走出國門的都是工兵、醫療、運輸等保障部隊,從沒有一支進攻性部隊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這清楚地表明了中國政府主張促進共同發展,建立和諧世界的外交理念。
一名
維和戰士在出國前的志願書上曾這樣寫道:“只要能為世界和平做出一點中國軍人的貢獻,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這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爛的維和力量,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外界評價
中國軍人在圓滿完成各種維和任務的同時,還積極傳播友誼,為駐地建設勤奮工作。歷經長達14年的內戰後,
賴比瑞亞國內基礎設施破壞殆盡,物資奇缺。中國“藍盔”部隊來到後,主動幫助駐地修建了“友誼”、“行政”等數條主要道路。此外,他們還積極向當地百姓傳授各種技術,幫助他們脫貧致富。中國軍人選派了一些懂水稻種植技術的官兵,手把手地教老百姓種植。中國軍人的真情和友誼感動了許多當地人,他們把中國軍人當作了自己的親人。
2009年黎以衝突後,
黎巴嫩南部地區的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為幫助當地民眾重建家園,中國
維和部隊每天出動多台次的機械和人員,整治道路,清理廢墟。每當看見中國維和工兵營的推土機平整道路時,路過的車輛總要鳴笛致意。黎以衝突期間,中國政府無償向
黎巴嫩捐贈了救援物資,使
黎巴嫩人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和平友善之舉。每每見到中國維和官兵,不少當地百姓用剛學會的中文不停地喊:“中國人,ok!”
維和動態
利比亞維和
2003年12月,中國軍隊開始派出工兵、運輸和醫療分隊參加聯利團維和行動,最初編制558人。其中,工兵分隊275人,運輸分隊240人,醫療分隊43人。
2013年9月29日,應
聯合國要求,中國向聯合國
利比亞任務區派遣一支140人的維和警察防暴隊。首批14名先遣隊員於9月30日凌晨從北京
首都國際機場啟程,前往利比亞維和任務區。先遣隊主要承擔接收維和裝備物資、修繕營地、對外聯絡等工作,為大部隊進駐任務區打好基礎。這是中國第一次向非洲派遣成建制維和警察防暴隊。
2014年3月27日人民網報導:繼中國第15、16批赴
賴比瑞亞維和醫療、工兵兩支分隊22日、23日先後舉行了交接儀式之後,當地時間26日上午8時,駐
蒙羅維亞的第15批赴利維和運輸分隊與前來接替的第16批維和運輸分隊官兵在營區隆重舉行了輪換交接儀式。至此,中國赴
賴比瑞亞維和部隊順利完成第十五次輪換交接。
“輪換的是隊伍,交接的是任務,傳遞的是使命。”輪換交接指導組組長、
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主任
李天天在交接儀式上說,這次輪換交接,兩批官兵本著同是中國軍人、同為和平而來的精神,既交任務裝備,還交問題情況,更交經驗做法,確保了輪換交接工作圓滿完成,為第16批維和部隊下一步履行好使命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過去8個月中,第15批赴利執行維和任務的558名官兵面對當地複雜的安全形勢和惡劣的環境條件,克服困難,主動作為,出色完成了聯合國賦予的各項維和任務,受到聯利團、我駐利使館以及利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讚譽,全部被授予
聯合國“和平榮譽勳章”。
交接期間,由
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和北京軍區組成的輪換交接指導組還通過實地調研、聽取匯報、組織座談和個別談心的方式了解掌握維和部隊存在的實際困難,並結合實際給出了針對性意見和建議。
2016年9月29日下午13時30分,中國第18批赴賴比瑞亞維和工兵分隊第二批80名官兵乘坐聯合國包機順利抵達首都國際機場。歷時380天,他們創造了“單批執行維和任務時間最長”的記錄。至此,第18批赴賴比瑞亞維和工兵分隊圓滿完成維和使命,275名官兵全部安全順利歸國。
2017年3月1日,中國第19批赴賴比瑞亞維和部隊99名官兵,從利首都
蒙羅維亞乘坐聯合國包機踏上歸國的旅程。該批維和部隊其餘25人將在指揮長霍長興帶領下留守,待完成回撤裝備海運等事宜後回國。第19批赴賴比瑞亞維和部隊共124人,其中運輸分隊44人,工兵分隊80人,於2016年9月部署到利首都蒙羅維亞,是中國軍隊向這個非洲國家派出的最後一批維和部隊。
2003年至2017年3月,中國軍隊先後向賴比瑞亞派出10297名官兵參加維和行動,其中包括成建制維和部隊官兵10168名,軍事觀察員和參謀軍官129名。任務期間,中國赴利維和工兵分隊共勘察修復道路7500公里,架設維修橋樑69座;運輸分隊累計行程1300萬公里,運送各類物資93萬噸;醫療分隊接收診治患者5萬餘例。中國維和軍人為聯利團工作的順利展開,以及賴比瑞亞和平事業的推進作出了重要貢獻。
南蘇丹維和
2014年3月19日,
濟南軍區聯勤某分部抽組的第十二批赴
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出征,執行軍區維和部隊輪換任務。當日,中國第十二批赴
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隊出征誓師大會在第二獨立汽車營舉行。
2014年8月下旬以來,原本基礎較差的倫-烏公路通行狀況受暴雨影響變得更加惡劣,特別是
倫拜克南20公里的馬勞村路段,路基損毀嚴重,路面坑凹連片,多處稀泥深達1米左右。至9月10日,數十輛卡車在此處陷入稀泥中,致使道路堵塞,交通陷入癱瘓。
應當地政府請求,經聯南蘇團同意,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於11日一早派出精幹分隊緊急馳援。從早上8時至下午6時,官兵們先後搶救出陷入車輛3台、挖掘排水溝150米、挖掘臨時蓄水坑5個、拉運紅土300方、整修毀壞路段200米,成功搶通了這條關係
南蘇丹國計民生的交通幹線。
2014年9月11日,中國為保護境外石油資產和投資首次動用軍人。未來幾天將向
南蘇丹派遣800名步兵營士兵,保護當地油田、鑽探設備和中國工人。
南蘇丹總統發言人阿特尼說,
聯合國維和部隊有權允許“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他強調說,中國士兵“做好應戰準備,一旦平民和油田設施遭襲就將予以還擊”。
2014年9月25日,中國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25日表示,根據
聯合國安理會關於調整
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兵力和授權問題的2155號決議,應
聯合國邀請並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中國軍隊決定派遣一個700人的維和步兵營赴
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
2015年10月8日,正在
南蘇丹任務區執行長途武裝巡邏任務的我維和步兵營長巡分隊在其建立的臨時行動基地周圍多次遭遇激烈武裝衝突。
2015年11月1日,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挺進衝突地區護送“生命物資”經3天行軍、3地露營,在熱帶草原深處跋涉300餘公里,成功將10餘車
聯合國救災糧食護送至目的地。
2016年7月10日,
南蘇丹當地時間當天下午,位於首都朱巴的
聯合國南蘇丹特派團營地遭到炮擊。在營地內部一號難民營維持秩序的中國赴
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一輛步戰車被炮彈擊中,中國維和人員
李磊、
楊樹朋犧牲,另有2人重傷、3人輕傷。
2016年10月5日下午,中國第15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第三梯隊30名官兵在朱巴過渡營完成了物資交接任務,乘聯合國包機抵達瓦烏任務區,與先期到達戰友勝利會師,這標誌著新一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已經全部部署到位。
2018年4月19日,中國赴南蘇丹維和警隊參加出征儀式。中國第七支赴南蘇丹維和警隊以安徽省公安機關為主組建,共12名隊員,將於4月22日派遣至任務區。
2018年9月,中國第14批赴蘇丹維和工兵杜艾因分部作為聯合國和非洲聯盟駐達爾富爾特派團(聯非達團)首支移防部隊圓滿完成了遠距離跨戰區機動任務,成功部署至格洛臨時作戰基地。
2018年9月5日,中國第九批維和工兵分隊從鄭州出發,赴南蘇丹(瓦烏)執行維和任務。
2018年9月11日,中國第九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第一梯隊165名官兵,從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出發前往南蘇丹(瓦烏)任務區,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
2018年9月24日,中國第九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第二梯隊166名官兵順利抵達任務區,標誌著中國第九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部隊全部部署到位。
蘇丹維和
2018年9月15日14時許,中國第2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直升機分隊1架呼號為“UNO-794”的米-171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平穩降落在法希爾機場,順利完成了輪換部署以來的首次任務飛行。
馬里維和
中國首批赴
馬里維和部隊12日在
哈爾濱舉行組建儀式。新組建的中國首批赴
馬里維和部隊共有395名官兵,包括一支155人的工兵分隊、一支170人的警衛分隊和一支70人的醫療分隊,分別來自
瀋陽軍區第16集團軍某工兵團、某步兵團和解放軍第211醫院。 中國首批赴
馬里維和部隊12日在
哈爾濱舉行組建儀式。是我國首次派出安全部隊參與維和行動。 這支維和部隊將於2013年7月底和9月初,分兩批赴
馬里擔負任務區道路橋樑搶修、營區安全保衛、醫療救護和後送傷員等任務。他們已經過嚴格的維和行動條例法規學習、維和專業技能訓練,以及輕武器使用、步戰車綜合射擊、查爆排爆、擒敵技術等反恐防暴訓練和安全防衛行動演練。赴
馬里維和是我國自1989年首次向
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以來,參與的第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
剛果(金)維和
2016年9月29日,中國第19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分隊圓滿完成為期一年的任務,載譽歸國。回首一年的維和歲月,他們進深山、鑽密林、修道路、建橋涵,耳聞槍炮不畏懼,面對疫情不退縮,忠實履行“維和使命戰鬥隊”“海外軍事行動先遣隊”“塑造國家形象代表隊”的光榮使命,無愧於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
2017年9月12日晚,第21批赴剛果(金)維和部隊第一梯隊工兵、醫療分隊的100名官兵在蘭州中川機場國際出發。第二梯隊118名官兵將於9月18日出發。
賽普勒斯維和
2018年4月19日,中國赴賽普勒斯維和警隊參加出征儀式。赴賽普勒斯維和警隊以河北省公安機關為主組建,共7名隊員(含1名女隊員),將於4月底、7月分批啟程赴任務區。
達爾富爾維和
當地時間11月11日,中國第2批赴蘇丹達爾富爾維和直升機分隊高標準通過聯合國和非洲聯盟駐達爾富爾聯合特派團(聯非達團)第四季度裝備核查,所有裝備物資全部符合聯合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