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系統保育與生態建設》是2016年9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文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生態系統保育與生態建設
- 作者:李文華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624 頁
- ISBN:978-7-122-25394-1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中國生態系統保育與生態建設》是2016年9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文華。
《中國生態系統保育與生態建設》是2016年9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文華。內容簡介《中國生態系統保育與生態建設》是李文華於2016年編寫,基於生態系統保育的相關理論,對我國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的保育與建設、相關生態建設實踐的...
[12]李文華.中國當代生態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育卷[M].科學出版社,2013.[13]李文華.中國生態系統保育與生態建設[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14]李文華.Comtemporary Ecology Research in China[M].Springer,2016.[15]李文華.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戰略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6.[16...
《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撐體系重大工程建設規劃(2021-2035年)》是根據《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的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 境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應急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草局於2021年12月15日印發...
生態保育(Ecosystem Conservation) 包含 “保護(protection,即針對生物物種與棲地的監測維護)”與“復育(restoration,即針對瀕危生物的育種繁殖與對受破壞生態系統的重建)”這兩個內涵。以生態學的原理,監測人與生態系統間的相互影響,包含對於生態的普查與監測、野生動植物的飼育、自然景觀生態的維護工作等,並協調人...
《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在全面分析全國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及主要問題、與《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 ...
自然保護地是由各級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徵,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中國自然保護地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及自然公園3種...
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實現人海和諧共生具有重要作用。堅定保護和改善海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資源是各國共同的責任使命。中國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定推動者和積極行動者,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關乎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建設。多年來,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統籌協調開發和...
建立“1+N”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及標準體系,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推動 100 個重點項目建設。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 30 多年保持“雙增長”,成為世界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連續 4 個監測期實現了“雙縮減”,草原生態9狀況持續向好。“十三五”以來,累計修復治理...
本綱要明確了生態脆弱區的地理分布、現狀特徵及其生態保護的指導思想、原則和任務,為恢復和重建生態脆弱區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生態脆弱區特徵及其空間分布 生態脆弱區也稱生態交錯區(Ecotone),是指兩種不同類型生態系統交界過渡區域。這些交界過渡區域生態環境條件與兩個不同生態系統核心區域有明顯的區別,是生態環境...
要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內各類開發活動進行嚴格管制,使人類活動占用的空間控制在水平並逐步縮小,以騰出更多的空間用於維繫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要依託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的城鎮,引導城鎮建設與工業開發集中布局、點狀開發,禁止成片蔓延式開發擴張。要嚴格開發區管理,原則上不...
我國對生態環境規劃的定義為:生態環境規劃是運用整體最佳化的系統論觀點。調查規劃區域內城鄉生態系統的人工生態因子和自然生態因子的動態變化過程和相互作用特徵,研究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途徑,進而提出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規劃對策。其目的在於促進區域與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保持人與自然、人與環境...
全面闡述了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堅持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為保障全球生態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白皮書著重圍繞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政策與制度的完善、生態系統保育的成效、環境保護的成就、綠色經濟的形成、科技支撐體系...
基於對青藏高原極端地理環境地表過程的理解,開展高寒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動態變化評估,生態安全格局最佳化與生態修復技術體系研發,生態產業培育研究。重點開展:(1)青藏高原生態安全格局精準劃分(修復區、保護區、建設區)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資產價值、碳匯價值精準評估;(2)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保育與高寒草甸、草原、...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實施“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草還林輪牧、綠色礦山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築牢京津冀生態安全螢幕障,森林覆蓋率達到35%,森林蓄積量達到1.7億立方米以上,崇禮冬奧核心區森林覆蓋率超80%,塞罕壩機械林場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資源節約利用...
(一)保護海島生態系統 1.強化海島生態空間保護 構建由整島保護和局部區域保護相結合的海島生態空間保護體系。建立海島保護名錄製度,實施整島保護,探索開展封島保育。加強已建涉島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和保護能力建設,適時開展調整升級工作;選取具有典型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遷徙路線上的海島及其周邊海域,劃定為保護區...
6.1 效法自然的濕地生態修復 110 6.2 效法自然的生態系統修復 112 6.3 效法自然的生態保護與自然資源的承載力 115 6.4 效法自然與“天/人/合/一” 117 7 生態關係與生態城市 ...121 7.1 生態城市建設的理念 122 7.1.1 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 122 7.1.2 生態城市建設的理念和技術 124 7.1.3 以...
(一)推進生態農場建設,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農業是個生態產業,農村是生態系統的重要一環。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保持戰略定力,制定更具體、更有操作性的舉措,以釘釘子的精神精準推進。生態農場作為市場主體,是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具有生產決策權和要素使用權。推進生態農場建設,能夠...
編制了《中國森林保與可持續經營標準與指標》、《中國森林可持續經營指南》、《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技術要求》等多項林業行業標準。首創成果 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中國森林生態學科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規律研究,是中國首次運用森林生態長期...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等套用研究,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讓成果惠及千萬家,全力服務國家和寧夏社會經濟發展,力做我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戰略建設的排頭兵。發展歷史 由原國家民委生態系統建模與套用重點實驗室更名而來,重點實驗室系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於2001年批准成立,掛靠北方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建設。
土地用途改變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陸地和淡水生態系統退化的最大直接驅動因素。主要包括開墾、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擴張、採礦、道路擴建、水電大壩以及管線建設等。這些活動造成毀林、生境破碎化等,進而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海洋和沿海土地利用變化包括沿海擠占生境、近海水產養殖、海水養殖、底拖網捕撈、陸上開荒、沿海城市擴張...
濕地科學是研究所長期研究形成的優勢領域和重點學科發展方向,圍繞濕地生態學、濕地水文學、沼澤學、泥炭地學開展原始性科學創新,突出濕地關鍵物理、化學與生物過程、生態系統演變與環境效應、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與生態保育、濕地水土最佳化調控與高效利用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深入研究,為我國生態保護、環境建設與農業發展...
目前,這項發明已經獲得國家專利,但如何將構想發展為可具體實施、實際可操作的建設方案,是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僅從設計規劃角度來說,現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只能局部解決建築、交通、管線等某一方面的問題。而“生態綜合體”包括屋頂、採光、照明、通風、消防、建築結構、戶型、樓梯、門窗、建築裝飾等 23個子系統,...
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監管亟待加強。不少化工企業近水靠城,涉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重金屬風險源的布局性、結構性風險突出,生態環境風險防範壓力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有待完善,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存在明顯短板。生態經濟基礎仍較薄弱。全省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位,但生態經濟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
產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建設與國家產業政策和能耗雙控目標充分銜接,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以達峰目標為引領,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黃河三角洲保護成效明顯,河流生態系統不斷完善,黃河口國家公園基本建成。防洪減災能力顯著增強。黃河入海流路保持穩定,基本控制遊蕩性河段河勢,“二級懸河”治理和重點河道綜合整治取得...
從水生態治理技術、生態保育與生態發展、未來能源系統、水安全保障技術的創新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模式、綠色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路徑、“生態中國與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技術與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與功能、綠水青山的經濟學等方面,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戰略如何指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生態...
(二)建設目標 到2020年,試驗示範區的農業產業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逐步匹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取得積極進展,農業資源保護水平與利用效率逐步提高,重要農業資源台賬制度基本建立,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提升,農村環境明顯改善,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到2030年,全國範圍內供給保障有力、資源...
針對河口尾閭段地勢低洼、易受海水侵蝕、土地鹽鹼化等特徵,實施清水溝、刁口河流路生態補水工程,聯通河口水系,擴大自然濕地面積。加強沿海防潮體系建設,防止土壤鹽漬化和鹹潮入侵,恢復黃河三角洲岸線自然延伸趨勢。開展物種棲息地恢復與動植物保育,著力保護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推進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開展孤島...
“生物多樣性”是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複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保障。2024年1月1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23—2030年)》發布,中國明確生物...
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蹟、自然景觀及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極小種群保護,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復原力。(九)完善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體系。最佳化建設動植物園、瀕危植物擴繁和遷地保護中心、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和保育救助站、種質資源庫(場、區、圃)、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等各級各類搶救性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