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理論體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及經十九大修正後的《黨章》均列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外文名: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主要內容,主題—發展,本質,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建設,祖國統一,外交戰略,黨的建設,歷史回顧,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江澤民時代,胡錦濤時代,科學發展觀,思想內涵,整合和統稱,統一相承,理論體系,理論成果,理論價值,準確判斷,和平與發展,經濟文化,不斷完善,實踐意義,科學體系,路線論,民眾論,黨論,社會主義本質,科學發展論,改革開放論,市場經濟論,現代化論,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論,層次結構,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意義,方針,思想基礎,思想武器,重要貢獻,最新理論,

主要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系統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實際問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則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等重大問題,是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等方面的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求真務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主題—發展

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之一;發展是硬道理,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決定意義;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決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問題放在首位,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根本目的的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和把握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始終不渝地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思想。

本質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

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歷史任務的思想。

發展動力

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方位改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把“三個有利於”作為改革開放和各項工作總的出發點和檢驗標準。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思想。

發展戰略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實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
十九大報告提出,自2020年至2035年,中國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至二十一世紀中葉,要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建設

經濟
計畫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對經濟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想。
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民眾自治制度。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思想。
文化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思想。
社會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堅持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社會建設。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形態建設的思想。
軍事
國防和軍隊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設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適應世界軍事變革發展的要求,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與強軍統一,全面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思想。

祖國統一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略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推進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表明“一國兩制”具有強大生命力;全力支持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以《反分裂國家法》為法理依據,反對一切“台獨”和分裂活動。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外交戰略

世界處於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和發展是時代的兩大主題。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對外政策思想。

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核心,黨的建設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適應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的新要求,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黨始終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一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

歷史回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毛澤東時代

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始於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毛澤東提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毛澤東的這種探索進行得斷斷續續而且艱難曲折,但卻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論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為突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關書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關書籍
毛澤東號召全黨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1959年底至1960年春,他帶領部分理論家和工作人員到杭州,集體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記錄的論點彙編》的第七部分中,毛澤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完整的表述“四個現代化”的思想。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艱辛探索,為中國共產黨在以後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了前提。

鄧小平時代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首先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在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賦予中國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以新的起點與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關書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相關書籍
鄧小平理論包含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而首要的基本問題,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從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鄧小平理論強調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但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中國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鬥爭還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可能激化,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去制定規劃。 鄧小平理論把社會主義社會改變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基礎需要的部分的改革,看作是一場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革命,並提出了判斷改革得失成敗的“三個有利於”標準,即: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與此同時,鄧小平同志又以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作出了堅持實行對外開放的科學決策,他指出“搞社會主義,中心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一切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我們都採用”。
鄧小平同志還在思考用什麼方法才能更有效地發展生產力的時候,提出了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從根本上破除了把計畫和市場看作是社會基本制度範疇的思想束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市場在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樣,鄧小平理論就在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中,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

江澤民時代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承、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並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紀
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提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捍衛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並成功地把它推向21世紀。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的新形勢、我國廣大人民民眾的新要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以及新時期黨的建設等問題上,用一系列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作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思想理論武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引領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沿著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

胡錦濤時代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提出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時期,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既面臨著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又面對著由於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低產出為特徵的粗放經濟成長方式與能源、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以及在發展過程中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等的嚴峻挑戰的矛盾凸顯期。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從自身和中國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發展、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等中國面臨的問題,賦予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色,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它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所以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切實保障人民民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由人民共享。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要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和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一系列重大關係,要統籌中央和地方的關係,統籌個人和集體、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要抓好牽動全局的重要工作、事關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著力推動、重點突破。在國內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社會建設,在國際上和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建設。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

思想內涵

黨的十七大報告使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一個特別重要的新概念,並對這個概念的思想內涵作出了科學界定。

整合和統稱

十七大報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界定,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從時間講,這個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改革開放以來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的統稱;從空間講,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的整合。
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將上述幾個重大的具有指導思想地位的理論成果統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表示,揭示了這幾個理論成果的內在關聯,闡明了這幾個理論成果在更大的理論體系中的歸屬。

統一相承

從一般意義上,凡是能夠稱之為“理論體系”的理論成果,具有幾個基本要素:一是建立在共同的哲學思想基礎上;二是圍繞著一個穩定的共同的理論主題;三是堅持著一些共同的重要的基本觀點。之所以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理論成果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們具備這幾個方面的共同點,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理論體系。
首先,這幾個理論成果都堅持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其次,這幾個理論成果都著重闡述“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論主題。鄧小平理論曾經對這個理論主題進行了第一次比較系統的理論思考和初步回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則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是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再次,這幾個理論成果始終堅持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和國際戰略等重大問題上,雖然幾個理論成果都有新的進展,但就總體和基本觀點來講,都保持著基本一致,或者說是在基本一致的基礎上的進展。這包括:關於“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關於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判斷;關於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基本思路;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選擇;關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政治主張;關於堅持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向、不斷培育“四有”社會主義新人的文化設計;關於“一國兩制”實現祖國統一的戰略構想;關於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關於人民民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的重要理念;關於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戰略思考;等等。

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之所以這樣說,在於這個理論體系的實踐基礎是不斷發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動的,是開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閉的。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高明之處,其中有一點就是它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說成是到頂了、不用再發展了的理論,而是在人類認識的歷史上提供了又一些階段性成果。恩格斯曾經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的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才能認識到什麼程度。”列寧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全部精神,它的整個體系要求人們對每一個原理都要歷史地、同其他原理聯繫起來、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繫起來加以考察。毛澤東在《實踐論》中也說過:“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開闢認識真理的道路。”同樣道理,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也只能是歷史性的、同具體歷史條件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相統一。

理論成果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有過兩次歷史性飛躍。
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這個理論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也可以用“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理論體系”來表述。這次飛躍是一種完成時,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取得了勝利,理論體系的真理性已經得到實踐的充分檢驗。
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用十七大使用的新概念,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第二次飛躍到2013年還是一種進行時,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加以完善和發展,並接受時間的檢驗。因而嚴格說來,我們正處在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當中。

理論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斷發展和開放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的理論價值表現在:

準確判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準確判斷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政治動亂,經濟停滯,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人民生活長時期處於極度貧困狀態。而恰恰這一歷史時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藉助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力,社會經濟快速平穩發展。結果,中國與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差距不但沒縮小,反而進一步拉大了。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徹底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命題,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面臨空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黨和國家處在決定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依靠黨和人民,成功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新階段,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以及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的階段性特徵,一方面堅持高舉旗幟不動搖,一以貫之地按照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指導新的實踐;另一方面,又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認真分析並順應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新變化,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形成新思路,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和平與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
這一理論體系各個重要成果“一脈相承”。它們有共同的理論源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同處於一個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有一個時代主題——和平與發展,共同推進一個事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同一個歷史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時俱進”,主要表現在:在改革和建設的不同階段,側重探索不同重大問題,做出了獨特的理論貢獻。鄧小平理論,提出並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科學發展觀正確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關係到中國未來前途和命運的重大問題。圍繞上述問題,它們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理論。這三個科學理論緊密聯繫,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共同指導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經濟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突破經濟文化落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歷史難題的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理論意義還在於,它第一次初步地、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像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後,怎樣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主題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立足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關鍵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基本理論,它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對外關係和黨的建設等多領域內的有關理論,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也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不斷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首先,這個理論體系是在以往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發展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次,隨著今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再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不拒絕而且還要吸收借鑑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這就是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還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如何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又是如何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握、運用才能達到一個新水平。

實踐意義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發展、新成果的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堅持和最好實踐,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為我們觀察、分析、解決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科學發展觀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認識,為我們辯證地認識和處理與發展相聯繫的各方面重大關係,更好地妥善處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協調好各種利益關係,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了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重要思路和現實途徑。
(二)為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
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些新要求更加注重了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正確處理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全面發展的關係、加快發展和協調發展的關係、當前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關係,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的關係、處理好地區與地區之間發展的關係,才能真正實現這些新要求。
(三)為我們不斷提升黨的執政理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科學指導
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執政使命、執政原則、執政任務、執政要求等重大問題,賦予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以新的內涵。它表明我們黨對執政使命的認識更加自覺,對執政任務的理解更加完整,對執政方法的運用更加科學,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只有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把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才能更好地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實踐證明,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除此以外,沒有什麼別的主義、別的道路能夠解決當代中國的前途命運和發展進步的問題。只要我們長期堅持和不斷發展黨歷經艱辛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必將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科學體系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科學理論體系”。什麼叫科學理論體系?打個比方,所謂科學體系,不是一籃蘋果,而是一串葡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是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三個理論簡單相加,而是要在鮮明的主題下,抓住基本線索,將三者貫通,將一系列重要觀點按照其內在邏輯,組合起來,形成“一串葡萄”。
科學發展觀是經實踐檢驗證明了的科學理論,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增添的重要新內容,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要把科學發展觀擺在突出的地位,並貫穿滲透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各個基本觀點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已有不少論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文章發表,學者們就此發表了各種見解。
2008年6月,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了秦剛主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書,該書以十三個基本問題構成理論體系。這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一個可喜的成果。同年12月,中央黨校教授沈寶祥在《學習時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有以下十七個相互聯繫的基本理論觀點。

路線論

思想路線論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基礎上,鄧小平針對思想僵化半僵化狀態,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他強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實事求是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十七大提出繼續解放思想,也是為了更好地貫徹思想路線,解決現實存在的各種問題。思想路線是基本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中,處於領先的地位。
政治路線論
政治路線是基本理論的凝練。基本理論只有凝練為路線,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指導作用。對基本路線的論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部分還應當包括對基本綱領和發展戰略、總體布局的論述。

民眾論

人民民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民眾的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形成了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和群體。

黨論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國家唯一的執政黨。黨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是一項艱巨的科學工作,需要集思廣益,大家共同努力,需要平等探討和爭鳴。

社會主義本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只講社會主義特徵的框子,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新概念。鄧小平概括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以後,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
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對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和概括。十七大概括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

科學發展論

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為了更快地發展中國。科學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中國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改革開放論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是歷史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

市場經濟論

以建立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改革的目標模式,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造。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

現代化論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民主與法制不可分開。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要依法治國
社會主義要建設高度的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但要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還要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走文明發展道路。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方面。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概念,也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要求,應當從社會主義本質的高度理解社會和諧。社會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方面,也是一個新課題。

國防和軍隊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國防和軍隊建設占有重要地位,應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認識和處理富國和強軍的統一。

一國兩制論

一國兩制”是重要的中國特色。

層次結構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歷程已經相繼出現的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主要是四個: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發展、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論就是圍繞這四個基本問題的回答而逐步建構起來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由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三個層次構成的。

基本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一個鮮明主題,那就是在經濟文化科技較為落後的東方大國在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後,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為此就要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踐與時代特徵相結合,不斷解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出現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基礎、哲學基礎,是貫穿整個理論體系的靈魂和精髓。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體,也是首要的基本問題。
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鍵。
實現什麼樣發展、怎樣發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也是改革發展關鍵時期的重點和難點。

基本路線

黨的十四大報告指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黨的十七大對這條基本路線作了重要補充,即將“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補充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就表明基本路線實施的“主體”是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問題和中心環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前者是立國之本,後者是強國之路;“立足點和精神狀況、基本方針和方法”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偉大目標”是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基本綱領

基本綱領是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諸方面的展開和深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是直接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的。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綱領:強調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積極參加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實施互利雙贏的對外開放戰略;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製度,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實施科技興國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最佳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走中國特色城鎮發展道路,促進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綱領: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民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人權,廣開言路,建立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制度和程式;推動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為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實施“一國兩制”方針,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新局面: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綱領:強調社會主義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健康發展;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風尚;弘揚中華文明,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綱領:強調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最佳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醫療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創新。

方針

為深入探索和把握社會主義發展規律提供了根本指導方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之所以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的政治信仰,在偉大的歷史進程中顯現出巨大的指導作用,根本原因就在於它與我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民眾共命運。因為與我國國情相結合,才能實事求是,防止教條主義;因為與時代發展同進步,才能與時俱進,防止固步自封;因為與人民民眾共命運,才能以人為本,防止官僚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生機與活力的奧秘所在。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國情相脫離,導致了指導思想上的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時代發展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停滯和僵化;馬克思主義與人民民眾相脫離,導致了理論的本本化、官僚化。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誡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規律,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以不斷提高決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增強建設的協調性和持續性,並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與時俱進,勇於變革,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思想基礎

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提供了共同思想基礎
旗幟引領方向,旗幟凝聚人心。用科學理論的旗幟統一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們黨的一條根本經驗、一個優良傳統。我們黨從一誕生,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黨的七大,又把毛澤東思想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這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指導和理論上的堅實基礎。
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和民情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鬥爭錯綜複雜,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碰撞,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理論界、學術界,出現了一股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鼓吹“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潮,說什麼“民主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只有民主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企圖造成思想理論上的混亂。
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嶄新實踐,思想理論戰線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統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一面面向未來、引領發展的旗幟,就是一面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
這一理論體系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而不是堅持別的什麼主義或理論。
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旗幟鮮明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就能夠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把意志凝聚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

思想武器

為中國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黨的十七大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告: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並以戰略性思維和前瞻性眼光規劃了我國改革發展的藍圖。但是,我們在國內外都面臨著不少新機遇新挑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都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人民民眾對黨和國家工作也有不少新期待新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我國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推進中國的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有與偉大時代、偉大道路、偉大目標相適應的偉大精神力量。
近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顯現出無可置疑的真理性、科學性,為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科學分析和回答我國改革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它不但回答和解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它一經武裝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就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持續地深入地富有成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實踐,中國的發展進步就有了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充滿希望。

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創造性套用和發展。從這種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中國化的科學社會主義。
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的時候,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放眼今日的神州大地,到處都煥發著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然處於低潮,國際敵對勢力鼓吹“社會主義大失敗”,企圖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在世界上消滅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制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旗幟,就是向世人昭告:當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沒有過時,科學社會主義仍然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這必然有助於世界上的共產黨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努力去探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道路,從而推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我們堅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一定會到來。

最新理論

目前,該體系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