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印發《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解讀

中國氣象局印發《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解讀是在2013年12月18日由中國氣象局發布的解讀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氣象局印發《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解讀
  • 發布部門:中國氣象局
  • 類別:解讀
  • 發布日期:2013年12月18日
  • 效力級別:部門規範性檔案
  前不久,中國氣象局印發《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是到2020年全國氣象觀測業務實現現代化的指南和總綱。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副司長李昌興,為讀者詳細解讀規劃的有關制定背景和發展目標。
針對規劃制定的背景,李昌興表示,一方面隨著觀測系統規模不斷擴大,觀測業務穩定運行壓力大、觀測資料套用跟不上的問題亟待解決;另一方面,隨著觀測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工觀測逐步被自動觀測取代,觀測系統轉型發展任務艱巨,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增強公共氣象服務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對觀測內容、時空解析度和觀測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的觀測自動化水平、綜合觀測能力、技術裝備保障水平、觀測資料產品質量與氣象業務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和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李昌興說,為落實全面實現氣象現代化的總體部署,不斷適應現代氣象業務發展需求,規劃在《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的基礎上,提出了2014年至2020年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實施進度和保障措施,明確了主要觀測系統的技術體制和布局原則。
提到《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的實施情況,李昌興說,2009年12月,中國氣象局批准實施《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四年多來,中央財政資金累計投入近36億元,在氣象衛星工程、新一代天氣雷達工程、監測預警工程、山洪氣象保障工程、糧食工程等項目的支持下,各系統基本按照部署的時間進度開展業務布局、建設和投入業務運行,到2012年底完成了85%以上的階段性建設任務。“可以說,《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發展規劃(2010-2015年)》實施以來,綜合氣象觀測系統的規模、質量和效益得到明顯提升,有力支撐了現代氣象業務發展。”
李昌興告訴記者,新規劃明確了綜合觀測系統的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將建成地基、空基和天基觀測綜合集成,布局科學、技術先進、功能完善、運行可靠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全面實現觀測業務現代化,觀測要素、布局和時空解析度適應預報服務的需求。同時,觀測自動化、氣象衛星、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等領域的綜合觀測能力和主要技術裝備水平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記者了解到,規劃明確了六大主要任務,即提升觀測自動化水平,增強綜合觀測能力,加強裝備保障業務,建立觀測數據產品加工處理業務,完善觀測站網布局,加強科技支撐能力。
“其中的重點任務,一是我們將大力推進觀測自動化,調整地面氣象觀測項目,取消預報服務需求不突出、難以實現自動化觀測的部分雲和天氣現象觀測,取消夜間人工觀測項目;二是在環境氣象觀測方面,在全國地市級以上城市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縣級城市,建設以霧-霾觀測為重點的環境氣象觀測站,滿足空氣品質預報和大氣污染防治的需求;三是著力加強海洋氣象觀測能力,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障海洋經濟發展、防禦海洋氣象災害提供觀測基礎;四是加強地基大氣垂直遙感探測能力,提供高時空解析度的三維立體氣象要素場,支撐數值預報發展。”李昌興說,“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大力落實《2011-2020年我國氣象衛星及其套用發展規劃》,保證靜止和極軌氣象衛星業務穩定,發展我國第二代業務氣象衛星,不斷提升綜合觀測能力。要在現有觀測站網的基礎上,構建‘一網、二鏈、三星’的業務格局,實現空間天氣因果鏈多要素監測和區域協同監測。”
據悉,通過規劃實施,將實現“四化”和“五高”,即觀測自動化、系統集約化、流程科學化、保障社會化,以及高精準的氣象觀測設備、高效率的運行保障體系、高品質的監測服務產品、高質量的觀測資料儲備和高素質的觀測人員隊伍。
展望規劃實施后綜合觀測系統的發展,李昌興說:“我們描繪了一個藍圖,通過規劃的實施,將實現自動觀測業務,使自動觀測取代人工觀測;提高高空氣象觀測時空解析度和觀測精度,滿足數值預報模式發展的要求,為提高預報準確率做出貢獻;提高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解除由於觀測盲區而產生的後顧之憂;實現觀測業務轉型,由以測報為主的業務向以觀測數據質量把關、觀測系統運行保障和觀測產品加工製作於一體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