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音樂藝術》是2017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瀝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間音樂藝術
- 作者:王瀝瀝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8月1日
- 頁數:353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4819135
《中國民間音樂藝術》是2017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瀝瀝。
民間音樂常見的樂曲調門及表演形式有以下各類:長安古樂 流行於西安城區及郊縣鄉問的長安古樂,是繼承唐、宋音樂傳統,並在發展中不斷吸收元、明、清各代姊妹藝術,以及各地民問音樂精華的基礎上形成的有歌有舞的、大型古樂套曲。這套長安古樂曲目豐富,內容廣泛,風格多樣,曲式結構複雜龐大。記譜採用唐代《燕樂半字...
在音樂美學思想方面,先秦諸子百家的論爭,奠定了此後各咱學說的理論端點。這一時期中,最具代表性意義的音樂藝術形式是鐘鼓樂隊。新聲期 約公元4世紀至10世紀 這一時期包括了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動盪,構成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衝擊,引進樂器、樂律、樂曲和音樂理論方面的新因素。其...
民族音樂就是產自於民間,流傳在民間的,表現民間生活,生產的歌曲或樂曲。中國的民族音樂藝術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中,創造了大量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有著深刻內涵和豐富內容的民族音樂體系。這一體系在世界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們要認識中國音樂,不能僅僅會唱一些...
隋唐兩代,政權統一,特別是唐代,政治穩定,經濟興旺,統治者奉行開放政策,不斷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晉以來已經孕育著的音樂文化打基礎,終於萌發了以歌舞音樂為主要標誌的音樂藝術的全面發展的高峰。唐代宮廷宴享的音樂,稱作"燕樂"。隋、唐時期的七部樂、九部樂就屬於燕樂。它們分別是中國及部分外國的民間音樂,...
《中國民間音樂藝術》是2011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瀝瀝。內容簡介 民間音樂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勞動中自發的藝術創作,它源自於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寄託了人們的思想情感,是各族人民集體智慧的凝結。民間音樂是民風,是民魂,是民族音樂的精髓,那些歷經時間的流逝而積澱、留存下來的旋律,是每一個...
導迎及巡幸樂、宴樂。“戲曲”戲曲“四大聲腔”四聲腔,展輝煌,對戲曲,有影響;崑山腔,經改良,藝術上,有開創。弋陽腔,節奏強,加滾白,調高亢;梆子腔,聲響亮,花苦音,巧用上。皮黃腔,二合一,稱二黃,和西皮;西皮腔,二黃抑,後發展,成京劇。聲腔中以崑山腔、弋陽腔、梆子腔、皮黃腔為典型。
首屆“中國民間音樂藝術公益展演活動”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備案公示的全國性大型民間音樂藝術公益展演活動,活動由文化部主管指導、民政部註冊管理的音樂界權威組織機構--中國社會音樂研究會主辦,中國民間音樂藝術公益展演活動組委會承辦的全國性大型音樂藝術公益展演活動。活動由享譽國際的著名小提琴表演藝術家盛中國倡導...
中國民樂是中國傳統樂器和中國傳統音樂的統稱。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產生、流傳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中國傳統樂器”則種類繁多,有堂鼓,花鼓,鈴鼓,太平鼓,書鼓,象腳鼓,雲鑼,鈸,鐘,磬塤,簫,...
本土小曲各種類,由於產生時間長短不一,藝術發展的程度也不平衡,有的已進入成熟發展階段,如以廣東粵曲為代表,其唱腔音樂已形成多來源和多種表現性能的格局;而有的曲種音樂是由於萌生時間短,基本曲調較單一,但無論是小曲還是民間小曲曲種,都深深紮根於本土文化土壤並擁有當地的基本觀眾,同民眾的聯繫極為緊密。
1957年,潮州音樂獲得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金質獎章。重要演出 1957年,潮州音樂曾經代表廣東民間藝術團參加前蘇聯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1958年,潮州音樂演奏團到莫斯科演出,潮州音樂在其中得到展示。2004年7月14至15日,在廣州舉辦了潮州音樂演奏會。2012年8月8日,2012廣東省民間潮樂...
民間藝術,是指掌握了既定傳統風格和技藝,也指普通老百姓所製作的藝術、手工藝和裝飾性裝飾物。一個國家或地區均可能產生出一種典型的民間藝術。總體概述 民間藝術是針對學院派藝術、文人藝術的概念提出來的。廣義上說,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
除此之外,聽覺的震撼力,廣泛的民眾性以及反映黃土地人民精神、情感生活構成了陝北綏米嗩吶的藝術特徵。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綏米嗩吶與陝北人的日常生活及社會風俗密切相關,是當地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俗、歷史、音樂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綏米嗩吶是傳播黃土地優秀民間音樂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較高的...
中國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民歌,即民間歌謠,屬於民間文學中的一種形式,能夠歌唱或吟誦,多為韻文。中國民歌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體裁的一種,是人民民眾在生活實踐中經過廣泛的口頭傳唱,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曲藝術。起源發展 我國民歌有著悠久的傳統,遠在原始社會裡,我們的祖先在狩獵、搬運、祭祀、娛...
宜昌堂調是宜昌地區各種風俗節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音樂史研究的活態性資料,對心理學、民俗學和美學等有重要的參考研究價值。傳承狀況 受市場化的衝擊,宜昌堂調的生存出現危機,宜昌當地少有年輕人自覺接受和承沿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急需採取措施保護傳承。傳承人物 周永明,男,1954年9月出生,2010年12月13...
寧夏回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勞動中,繼承了寧夏古器樂,融合漢音樂文化及其他民族音樂文化形式,逐步演變成具有鮮明特徵的回族民間器樂。寧夏古樂塤、羌笛、蘆管、簧,在歷史的發展演變中逐漸發展為哇嗚、咪咪、口弦。回族藝人製作的回族樂器似牛頭,似小羊,其上裝飾著回族的藝術圖案、線條,雕刻著阿拉伯文書法等,具有鮮明...
錦歌流行於以漳州為中心,包括廈門、晉江在內的閩南平原地帶及中國台灣省和南洋諸島國華僑聚居地。傳承保護 流傳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人們生活方式、娛樂方式日趨多樣化。年輕一代對於祖先留下的民間音樂文化遺產“錦歌”的興趣日益淡漠,凝聚了漳州歷代人文精華的錦歌藝術面臨更多的挑戰。錦歌藝術面臨隨時可能消亡的...
嗩吶藝術(晉北鼓吹),民間稱“鼓房”“鼓上家”“鼓班”,山西省陽高縣、山西省忻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嗩吶藝術(晉北鼓吹)起源於元明時期北方流行的鼓吹音樂,主要流傳在山西省大同、忻州地區的一種民間器樂合奏形式,主要套用於歲時節令、慶典祭祀、婚喪社火等民俗活動。嗩吶藝術(晉北鼓吹)...
於都嗩吶“公婆吹”之所以得到積極地發展與傳承,與自身的藝術特徵密不可分。首先,從演奏風格上來看,因為對於客家人來說,能夠將北方民間音樂的某些風格特徵,而且對技巧性的重視等向當地民間吹打樂中融入,因此能夠使於都嗩吶“公婆吹”自身具有獨特的特徵,而且具有比較鮮明的客家音樂的特點。對於“公吹”來說,具有...
1997年12月,沁陽市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省民間藝術之鄉”榮譽稱號,後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藝術特色 演奏風格 嗩吶常作為領奏樂器或與鑼鼓結合演奏,適於表現熱烈、歡騰的氣氛和雄偉、壯闊的場面,尤其適於演奏豪放、潑辣的曲調,能夠深刻而細膩地抒發內在的思想感情,是一件表現力很強的樂器...
嗩吶藝術(青山嗩吶),湖南省湘潭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青山嗩吶是中國民間吹打樂種類之一,主要流傳在湖南省湘潭縣的青山橋、石鼓、分水三鄉鎮及周邊地區,主要在民間婚喪喜慶、玩龍耍獅、佛道儀式和巫儺祭祀等民俗活動中演奏。至遲到清代,以嗩吶為主奏樂器的吹打樂在湘潭民俗生活中已相當普遍。青山...
如此處理,既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之內,能夠全面了解和欣賞漢民族民間音樂及其他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經典作品。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族民間歌曲 第一節 概論 一、民族民間歌曲的界定 二、中國民間歌曲的歷時概況 三、民族民間歌曲的藝術特徵 四、民族民間歌曲的主要種類 第二節 漢族民歌的代表種類 一、勞動號子 二、...
由深圳市本土文化藝術團,根據龍崗皆歌音樂創作演出的《客家妹嫁老公》舞蹈,該舞蹈較好選用龍崗皆歌哭嫁時的委婉哀怨、出嫁時的歡快跳躍以及搶逗新娘中的幽默諧趣音樂元素,再現了深圳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受到民眾和專家的好評。該節目參加2004年2月“中國梅州首屆國際山歌節”和深圳市鵬城金秋藝術節比賽,雙雙榮獲金獎。...
鑼鼓藝術(中州大鼓),河南省新鄉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州大鼓形成於明朝萬曆年間,是豫北地區獨有的鼓、鐃、鑔相結合的民間藝術形式。中州大鼓在鼓類藝術表演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主要有以下特點:其一,鼓大。大鼓直徑3.5尺,重五十餘斤,該鼓在人背肩挎的鼓類中為最大,具有原始之美...
唐山花吹是民間藝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華北鼓吹樂的重要品種,在傳統音樂及地方文化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分析提煉唐山花吹音樂和演奏技巧上的藝術特徵,提出唐山花吹藝術傳承、創新和保護措施,這對唐山花吹的普及、繁榮和現代民族民間音樂創作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傳承狀況 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由於現代文化娛樂形式的...
秦統一中國後,在中原地區逐漸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各族民間音樂相融合的音樂中心。漢朝朝廷為鞏固其政治思想的統治,設立了專門的音樂機構—樂府,——通過採錄民歌了解各地人民的動態,同時加工整理樂府民歌為其娛樂所用。民間的歌唱藝術由此走向專業化,大量民歌也得以流傳下來。藝術的發展規律總是由簡單趨向複雜,音樂...
2008年6月7日,笙管樂(超化吹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121。歷史淵源 超化吹歌作為超化寺獨具特色的古代民族器樂地域性音樂的藝術形式,是伴隨著超化寺的建立和發展而存在的。其先在北魏時期以宮廷鼓吹曲的形式走進寺院,成為佛教法樂,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