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荊山山脈與
江漢平原過渡地帶的地理位置和北
亞熱帶季風氣候蘊育的生態資源,為有機農業發展帶來了無限生機。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多變,
荊山主脈呈東西走向,橫貫中部,將谷區分成南北兩部:大小山頭8000餘座,聞名於世的和氏璧出土於此。谷區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高峰有
望佛山(海拔1946米)、茅山(海拔1890米)、聚龍山(海拔1852米)、大石地(海拔1816米)、過風埡(海拔1500米)、
青龍山(海拔1584米)等。
谷內有
蠻河,
漳河和
沮河,83大泉、92口堰,水庫15座,延綿數十公里的“小三峽”3處。明清古村落達八處。谷內已有機農田50餘萬畝,包括水田、旱田、桑田、果園、茶園等。有機山林逾900萬畝,林特資源達1,400多種。
銀杏、紅豆杉、白皮松等珍貴物種蘊藏其間,野生臘梅、野生牡丹、古樁紫薇、雲錦杜鵑的資源極為豐富。作為
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活化石”-野生臘梅,分布面積達4000公頃;野生牡丹共170公頃10萬餘株;古樁紫薇有9000餘公頃50餘萬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蔸達萬株;雲錦杜鵑分布更為廣闊。麂、獐、獾、鯢等稀有動物得以保護繁衍。園區內蠶繭、銀杏、板栗、核桃、香菌、木耳、柑桔以及天麻、靈芝、杜仲、棗皮等名貴中藥材十分豐富。
基本構架
“中國有機谷”位於湖北省
襄陽市,以襄陽市
南漳縣為核心區,以
保康、
谷城、
老河口為輻射區,依託
襄陽市生態資源、交通區位、特色產業和人文古蘊,按照
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和現代農業經營管理模式,集精品生產、精深加工、科技創新、休閒旅遊、美麗鄉村和生態保護為一體的有機農業富集區。
建設方略
科技創谷、有機建谷、生態維谷、循環立谷、旅遊興谷、文化維谷、富民強谷。
建設意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除了在東部地區橫貫著
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和
江漢平原,再加上西部的
四川盆地,全國可耕種的平原土地僅占整個國土面積的13%。如果再扣除新疆的大沙漠、西藏的世界屋脊、內蒙古的大草原,可以利用的山地不到整個國土面積的25%。從農業角度而言,有五種經濟形式,即以西藏為核心的高原經濟、以新疆為核心的沙漠經濟、以內蒙古為核心的草原經濟,以上述四大平原為核心的
平原經濟,剩下的就是占地面積最廣闊,最具天然、綠色、有機之潛力的山區經濟。
平原經濟,經過自新石器時代神農的刀耕火種在江漢流域的谷城種下第一棵稻穀以來,直到今天的精耕細作,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近14年來,我國的糧食持續14年獲得豐收和增收,就是明證。沙漠經濟非常單純而且剛剛開始.草原經濟歷經千年到今天也仍然是相對比較單純的產業體系.高原經濟至今可謂一片荒蕪,僅僅是在理論上有所探索。所以當代涵蓋面最宏大的,可以同時進行理論抬升與實踐最佳化的經濟範疇,就是山區經濟。我們應當從六個方面對中國的山區經濟板塊和它的代表形式--“中國有機谷”的發展,作出承前啟後地、立體地、前瞻性地探索與規劃。
第一:把有機精品農業作為山區經濟的支撐產業之一。我們已經長期習慣於用糧食的增收來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而這個問題已經被我們建國以來六十多年的奮鬥全面地實現了。我們已經可以騰出手來利用山區資源去做一些精品的種植和養殖,儘管它們的產量有限,但是它們的多樣化、高品質和安全性,將賦予它們比平原經濟所能產生的同類產品更高的附加值。平原經濟以量取勝,以量富民,以量強國。山區經濟以質取勝,以質富民,以質強國。兩種經濟可以成為未來50年到100年的雙軌制,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成為人民生活的源泉和國家福祉的基礎。
第二:把具有山區特點的有機精品農業,作為對外農產品貿易的主流模式之一,與國際大市場接軌.北美、西歐和日本等已經現代化的國家,它們已經把他們的生活標準定得遠遠高於其他的相對貧困的欠發達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總數,北美約有三億五千萬人,西歐約有四億五千萬人,日本加上韓國、新加坡等約有兩億人。也就是說約有八億人口會對有機食品非常青睞,從而構成了來自中國的有機產品的巨大市場。即使是中國國內想用有機食品的人口僅占總人口的1%,來自中國的有機產品依然在全球這些比較富裕的國家擁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這個國際市場的開拓足以彌補國內有機產品市場的不足。
第三:有機精品農業與生態人文旅遊可以結合在一起。古人云:“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這句話已經揭示出在我們這些常人這些凡夫俗子的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按捺不住的追求,就是不喜歡是老是看平淡的東西,不喜歡老是走平坦的道路,不喜歡老是過平凡的生活.人們需要新奇,需要新穎,需要新意,這就是使山區文化、山區景觀和山區生活,終究會讓絕大多數人去夢寐以求、至少去嘗試一下的一種人生追求。而把人類心靈的偏愛與大自然的傑作聯繫在一起,將產生巨大的生命力,巨大的經濟活力。而我國的山區充滿著這樣的寶藏.一旦我們把代表著有機農業特點的安全食品、新鮮空氣和甘甜可口的礦泉水、能治癒各種疾病的中草藥、和人間仙境般的起居方式,與旅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將會產生多元化的層出不窮的永遠可以持續發展的經濟成長點。
第四:有機精品農業體現出循環經濟的諸多特點。當一個人走進群山,站在某一山頭,環顧四周,目光所及的一塊區域很容易構成一個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例如:他種植了一塊藍莓地,藍莓的果汁既可以鮮果出售,又可以以凍果的形式出售,而藍莓的葉子可以變為茶葉,藍莓的根可以變成腿腳保養的藥物。而從藍莓果實里提取的物資這可能變成二十多種功能各異的藥品。再比如:他養殖了一批蝸牛,蝸牛的肉可以為高檔的食品,可做成美味佳肴,蝸牛的黏液可以變成美女們驅之若騖的護膚品,蝸牛的內臟可以提取抗癌的抗心臟病的和滋陰壯陽的各種精華物資,蝸牛的殼子可以變成鈣粉,蝸牛的糞便還可以變成有機肥料。所以山裡面的東西只要稍作點化,就可以成為能夠循環利用,能夠一物多用,能夠反覆產生價值的聚寶盆、搖錢樹。
第五:有機精品農業的發展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創造了“反逼機制”.過去的幾十年由於我們在經濟發展上急功近利,已經使我們美好的江河湖海、青山碧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有些地方已經是萬劫不復。而有機精品農業的特點是因地制宜,隨鄉入俗,完全根據它所實施的所在區域的地緣與地理特徵,充分發揮它所實施的所在區域的自然優勢與人文環境,來建設人性化的個性化的原生態的高科技產業集群。所以有機精品農業的發展就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是為我們人類生活的長治久安鋪平道路、夯實基礎。實際上,有機精品農業就是生態保護的推手和槓桿.
第六:有機精品農業與人類宜居環境的打造和新農村的建設是一體的。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以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宏大深遠的視野,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發展戰略。一個美麗鄉村都是根據這個鄉村所在的天時地利、因地制宜的開發出來的一個集生活、生產和生態於一體的最佳社區。它既可以形成為一個具有生產潛力的創造經濟價值的區域,又可以成為這個區域的人們共享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場所。而有機精品農業它所具有的科學與健康的生產形式以及它所能夠產生的高附加值的生產結果,再加上它與生態環境保護是一物兩面的這個特點,將會成為億萬山區農民賴以生存的,千萬個山村的生活與生產載體。
建設內容
跨行業、跨學科、跨地域,把湖北省襄陽市所轄三縣一市(南漳縣、保康縣、穀城縣、
老河口市)跨地一萬一千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一個具有地緣與地理優勢的整體,打造成為集生態維護工程、“微觀礦藏”開採工程、有機精品農業工程、安全食品工程、循環利用工程、生態休閒旅遊工程、脫貧富民工程、
新農村建設工程八位於一體的山區經濟升級版,建設成為能對我國山區經濟發展及其城鄉建設模式起參照示範作用的新型經濟板塊-“中國有機谷”:
--技術先進、產出精粹、品種多樣、品質優異的綠色產業集群;
--有機種植養殖與原生態旅遊休閒兼容並存的風水寶地;
--勞動密集型的種植養殖業與技術密集型的精深加工業相輔相成的經濟板塊;
--聚“三高一低”(高效、高產、高質、低碳)之特徵的安全食品基地;
--集“三農三生”(農民、農業、農村與生活、生產、生態)之大成的城鄉聯合體.
現狀介紹
“到去年底,‘中國有機谷’投資達1.2億元。目前,起步區內已發展
有機水稻、
有機玉米、
有機香菇、
有機柑橘、
有機茶葉等20餘種有機農業產品,產業形態已發展為
有機種植、
有機養殖、
觀光旅遊等,產業鏈條已由種植兩端延伸到種苗繁育、有機肥和植物農藥研發、加工銷售等多個領域。”日前,湖北文東集團負責人郭文東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
有機農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使農業的內涵不斷延伸和拓寬,農業鏈條更加完整。有機農業是生態農業的終極表現形式,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從7年前引進湖北文東集團在南漳縣
巡檢鎮漢三村建立第一個有機種植基地為起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南漳、保康、谷城三縣約7000平方公里的有機生態圈內,建設“中國有機谷”的宏大戰略目標。
我市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可是,由於牌子不響,名氣不大,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中國有機谷”項目的推進,不僅有利於恢復生態平衡,還提升了農業生產水平、增加了農村就業、提高了農民收入。
漢三村四組村民王旭,以每畝800元一年的價格,將自家耕種的3畝土地全部流轉給文東集團,他本人被公司聘用,經過培訓,在辦公室從事圖紙製作等工作。王旭的父母也在公司打工,他的妻子在家帶孩子的同時,飼養從公司購進的澳洲兔,每月銷售80多隻兔子,可掙4000多元。
漢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豐華介紹,自文東集團進駐以來,全村1800畝耕地全部流轉給公司發展有機農業,村裡有農業人口1400多人,勞力700多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勞力在公司打工。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實現翻倍增長。
眼下,南漳縣的有機農業區域已由漢三村一個村輻射到巡檢、肖堰兩個鎮的10餘個村,以南(漳)巡(檢)公路為軸線,初步形成從漢三村至
肖堰鎮周灣村的“百里生態有機長廊”,覆蓋面積500餘平方公里。
保康是我市另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天然無公害的生態環境是其優勢和特色,具備發展有機農業的先天優勢。近幾年,該縣啟動了發展有機農業的腳步。加快農村沼氣能源轉化利用,積極探索治理種養殖污染新途徑,在養殖場建設上引導養殖戶新建和改建生態發酵床豬場170個、鴨棚241個,利用生物墊料及微生物分解畜禽糞便,減少家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目前,保康縣有機農業初具規模。
2013年7月,在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君正明確要求“把‘中國有機谷’當作襄陽市和湖北省一張嶄新的名片,科學謀劃,精心打造”,標誌著“中國有機谷”建設正式上升為市級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