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中國徽墨之都)

歙縣

中國徽墨之都一般指本詞條

歙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古名歙州。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屬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全縣面積2122平方千米。

歙縣前221年秦朝置縣,宋設徽州府,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文房四寶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為歙縣,先後被授予“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之鄉”、“中國徽文化之鄉”、“中國牌坊之鄉”等榮譽稱號。

歙縣境內的徽州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東南鄒魯“、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禮儀之邦”等美稱。2014年,古徽州文化旅遊區入選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截至2018年末,歙縣轄28個鄉鎮,總人口47.32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7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73.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增加值78.8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比為9.9:43.4:46.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歙縣
  • 外文名稱:She County
  • 別名:歙州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15個鎮、13個鄉
  • 政府駐地徽城鎮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245200
  •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黃山市東南部
  • 面積:2122平方千米
  • 人口:47.32萬(2018年)
  • 方言:徽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徽州古城、徽商大宅院(西園)、棠樾牌坊群新安江山水畫廊
  • 火車站歙縣站歙縣北站、三陽站
  • 車牌代碼:皖J
  • 行政區劃代碼:341021
  • 地區生產總值:168.7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礦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事業,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特產小吃,特產,小吃,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據歙縣下馮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證實,舊石器時代,歙縣境內已有人類活動。公元前21世紀以後,西周以前,據《禹貢》天下分九州,屬揚州,為“蠻夷”所屬之地。
春秋時期屬吳國,戰國初屬越國,後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全國為三十六郡。置歙縣,屬會稽郡(治山陰,即今浙江紹興)。楚漢之際屬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長興),此時,歙縣含今歙、休寧(含今屯溪區)、婺源、績溪、淳安、遂安、黃山風景區等地。
擱船尖的天然女媧石像擱船尖的天然女媧石像
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吳取黟、歙,分歙東鄉地置始新縣(今淳安),分歙南鄉地置新定(今遂安)縣,分歙西鄉地置休陽縣(今休寧縣)縣、黎陽縣(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年),分歙北華陽鎮地置良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本縣併入海寧縣;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復置,以相湖嶺與海寧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年),罷良安縣,其地仍屬歙;永徽五年(654年),邑人蔣寶起兵回響睦州清溪陳碩真農民起義,事平後,分歙東竦口地置址(音盪)野縣。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置,歙縣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東道為浙江西道與浙江東道,歙縣屬浙江西道
大曆元年(766年),分歙西、休東八鄉地置歸德縣,並分歙縣華陽鎮地置績溪縣
大曆五年(770年),廢址野縣,其地復屬歙縣,並廢歸德縣,其地歸屬休寧。
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歙縣劃屬江南東路
宋亡元,置江浙行省,歙縣屬江浙行省。
歙縣歙縣
洪武初年(1368年),建都應天府,歙縣劃屬直隸,永樂初年(1403年),移都北京,直隸改稱南直隸,簡稱南直。
清順治二年(1645年),設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建江南省,歙縣屬之。
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為江蘇省與安徽省,歙縣屬安徽省。
此後直至清末,境域與隸屬關係基本穩定。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蕪湖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屬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屬皖南行署;同年8月,屬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戰勝利後,皖南行署撤銷,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歙縣璜尖鄉劃屬休寧縣。
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劃屬本縣;本縣上源、茶源鄉劃屬績溪縣,黃口村劃屬屯溪市,旃田、呈田劃屬休寧縣
1955年12月,坦頭、大源兩鄉劃屬績溪縣。1956年元月,本縣溪頭鄉的溪東、洪塘、汪村,竦口鄉的江村環村劃屬績溪縣;同年4月,本縣金坑鄉劃屬績溪縣;11月,休寧縣白際鄉的結竹營劃屬本縣,本縣旃田鄉的湖駕劃屬休寧。
1961年4月,屬徽州專區。
1964年3月,休寧縣柿樹嶺生產隊劃屬本縣。
1973年3月,歙縣草市大隊劃屬屯溪屯光公社。
1974年以來,歙縣屬徽州地區
1984年1月,歙縣黃山鄉(含部分黃山風景區,面積約70餘平方千米)劃屬縣級黃山市(原太平縣)。
1987年,歙縣屬黃山市。
1988年1月,歙縣篁墩鄉劃歸屯溪區;並劃出歙縣洽舍區所屬富溪、楊村、洽舍所,岩寺區所屬岩寺鎮、羅田、呈坎潛口鄉和鄭村鄉瑤村,成立黃山市徽州區。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地處東經118°15′—118°53′,北緯29°30′—30°7′,屬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東北與績溪縣和浙江省臨安市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黃山區接壤。
歙縣

地形地貌

歙縣地處皖南山區,境內雄峰挺拔,峻岭逶迤,丘陵起伏,溪谷縱橫,地貌多樣,有黃山山脈高聳於西北,天目—白際山脈屏障於東南,並以漸江、新安江谷地和練江谷地為兩大山系的接合部。全縣山嶺面積1105.9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43.34%;丘陵面積1307.50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51.24%。境內最高點天目山脈清涼峰,海拔1787.2米,最低點縣南街口,海拔110米,相對高差1677.4米。

氣候

歙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區域分配沿河谷、平販一帶高,南、北山區低,最冷為1月,平均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為—12.7℃(出現於1970年1月15日);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為27.9℃,極端最高氣溫為40.8℃(出現於1978年9月3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大於等於10℃,80%保證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終日在11月15日,持續236天,積溫為5174.7℃。

水文

歙縣境內地表水主要是河水,也有部分山峰頂部的天池、天湖水;地下水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歙縣水資源總量為22.13億立方米,均由大氣降水補給,其水文特性深受地形、氣候影響。山地、谷地與其過渡地帶之間,年降雨量的差值分別為250毫米和200毫米;而豐水、枯水與其過渡季節之間,季降雨量的差值則分別為350毫米和220毫米。降雨量的地域、季節分配,差異顯著。歙縣地表、地下水,屬山泉、礦泉水,已發現含鍶偏矽酸等多種優質礦泉水。
歙縣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發源於西北部黃山山脈、東北部天目山脈、東南部白際山脈三部分。其中,除富溪鄉滔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屬青弋江水系外,其餘均匯流新安江,統屬新安江水系。新安江自徽州區入境,納練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東南流,於街口流入千島湖。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歙縣木本植物共有104科,899種。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古老孑遺樹種有:水杉1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珍稀古老孑遺樹種有:銀杏、華東黃杉、金錢松、杜仲、鵝掌楸、連香樹、香果樹等7種;屬國家三級保護的珍稀樹種有:南方鐵杉、青檀、黃山木蘭、天目木蘭、凹葉厚朴、天女木蘭、雲葉樹、天竺桂、天目木姜子、黃山花楸、紅豆樹、蝟實、銀鵲樹、毛紅楝子、短穗竹等15種,屬國家保護的還有福建柏、台灣水青岡、夏臘梅、天目紫莖等樹種。省珍貴樹種有:三尖杉、南方紅豆杉、山核桃、獼猴桃、青線柳、蘭果、紫楠、紅楠、華東楠、光皮樺、貓兒屎、膀胱果、黃連木、粗榧、香榧、水青岡等;屬安徽省地理新分布的樹種有:華西楓楊、興山榆、光葉粉花繡線菊、華中山楂、平枝栒子、裂葉海棠、絹毛稠李、無毛稠李、蕘花、毛白杜鵑、菱狀葡萄、異葉蛇葡萄等。其它珍貴樹種有:松、杉、柏、楊、柳、樟、桑、茶、樺、栲、櫧、檫、楝、櫸、櫟、椴、榆、楓、槐、梓、楸、棒、櫪、檀、喜樹、欒樹、漆樹、紫樹、栗樹、構樹、香椿、木荷、青岡、烏桕、枳、泡桐、棕櫚、山茶、油茶、香桂、牛筋、毛竹、箬竹、山雞椒、山茱萸、絲棉木、黃楊木、黃連木、青皮木、山棉皮、白乳木等。分布本縣黃山、天目、白際等山區及丘陵地帶。
草本植物:有蕨、狗脊蕨、鮮毛蕨、五節芒、芒箕、前胡、白花前胡、一枝黃花、兔耳傘、紫花堇菜、藎草、萱草、草莓、蛇莓、夏枯草、野菊、苦苣菜、三脈葉馬蘭、馬蘭、大麥冬、細葉土麥冬、苔草、野古草、一年蓬、淡竹葉、過路黃、黃背草、翻白草、鳳尾草、地榆、小連翹、白茅、魚腥草、烏頭、天葵、耳挖草、蘭草、多花黃精、淫羊藿、沼原草、天目藜蘆、心葉地榆、何首烏、威靈仙、黃連、復盆子、防己、獨活、鹿蹄草、丹參、紫蘇、艾草、膠水草、瓜蔞、玉竹、百合、土茯苓、金錢草、獨角蓮、天南星、滴水珠、七葉一枝花、蒲公英、桔梗、莎草、薺菜、車前草、節節草等。
水生植物:有藻類、菹草、苦草、荇菜、水鱉、菱、紫萍、浮萍或紅萍、眼子菜、大藻(水浮蓮)、鳳眼蓮(水葫蘆)、空心蓮子草(水花生)、蓮、茭筍等。

礦物資源

歙縣有煤礦、石煤礦等能源,磁鐵礦、褐鐵礦、銅礦、金礦、鉻礦等金屬。
能源
煤礦:有岩寺煤嶺、溪口仰坦、岩寺金坑等礦點,含煤地層分別為上三迭統安源組、下寒武系荷塘組和侏羅紀,總儲量45.5萬噸,已采5萬噸,尚存38.5萬噸。
石煤礦:有桂林洪村口和金川等礦點,預測層位為寒武系華嚴寺組,總儲量9.69萬噸。
金屬
磁鐵礦:有獅石結竹營西南面航磁異常礦化帶一處,礦化帶範圍約25平方千米,分屬休寧白際、本縣獅石兩個鄉。本縣境內礦化帶磁鐵含量南段為18%左右,中北段為17.5%、曹家段為20%。總儲量434.8萬噸。
褐鐵礦:有桂林岑山礦化點,為震旦系雷公塢組含金鐵錳泥岩段,金的賦原形式呈針狀或粒狀被褐鐵礦包裹,含金平均品位為133克/噸;金川水塘灣礦點,礦體位於寒武系下統荷塘組中上部炭質板岩、炭質矽質頁岩中,礦石含鐵21.88%,含錳0.02%,儲量在120萬噸左右。
鎢礦:有秋山礦床、竹鋪礦化點、古門坑、三陽坑、金川三個礦點,以及大谷運西坑、西溪南依坑兩個鎢(及多金屬)異常區。其中,金屬三氧化鎢的儲量為5118.718噸,鉍的儲量為130.944噸。古門坑和金川兩礦已由民間開採80餘噸。
鉻礦:有伏川一個礦點,礦體賦存於超基性岩體之中;其圍岩—蛇紋岩中的金屬鎳含量為210.0477萬噸。
銅礦:有水竹坑、蘇村、湖田、結竹營、姣姑亭、金上、金下等礦點,以及古祝銅礦異常區。其中,金屬儲量為3138.38噸。古祝銅礦異常區,分布面積3.12平方千米,銅的最高含量為0.044%。
鉬礦:有古祝和岑山兩個鉬(銅)礦化點。古祝鉬(銅)礦,鉬的D級金屬儲量為692.02噸,礦區平均品位為0.092%,屬中等品位的小型鉬礦床;岑山鉬(銅)礦礦化帶,鉬的平均品位為0.008%,達不到一般工業指標要求。
金礦:有王村金灘、杏村長灘、汪龍坑梅灘、坑口金灘,以及柘林、瀹潭等砂金礦點,含金總砂體為1.3847萬立方米,以金灘每立方米含金1.4克計算,總儲量為1.9586萬克。另有金異常區兩處,即分布面積27平方千米的田裡、新田附近金異常區和分布面積3平方千米的黃毛、焦一帶金異常區。前者屬中溫熱液含金石英脈,後者為16個粒狀含金異常點,一般含金量為2—5顆/15公斤。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歙縣總戶數169129戶,比去年減少1282戶;總人口為473150人,比去年減少1552人,總人口數下降3.2‰,其中男性245542人,女性227608人,男女比率108:100,與2017年男女比率持平。城鎮人口119517人,鄉村人口353633人,城鎮人口比率25.3%,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縣出生登記人口5081人,人口出生率10.7‰,比2017年下降0.9‰,死亡人口3691人,人口死亡率7.8‰,比2017年下降2.3‰。

經濟

綜述

古代歙縣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由於山多地少,林茶收入成為農民生活的主要來源。糧食不能自給,須從外地調入。在地狹人稠、生活貧困的處境下,勇於進取的歙縣人民,為了擺脫困境和出售林茶等土特產品,不得不離鄉背井,遠赴他鄉,從事商業貿易活動。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歙縣商人即在江南城鎮進行貿易。至明朝成化、弘治年間,遂形成了一個人眾資巨、頗具特色的徽商集團,開始稱雄商界。明嘉靖至清嘉慶的近300年間(1522—1820),是徽商的鼎盛時期。當時徽商的足跡幾遍全國乃至海外,故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尤其是江浙一帶有“無徽不成鎮”之譽。經營的行業主要有茶、糧、木、鹽、海上貿易、典當、絲布、漆、醬及文房四寶等。本縣富商不僅人數眾多,而且財力雄厚。清代兩淮鹽商八總商中,歙人恆占其四,富者積資達千萬兩銀以上。
2018年,歙縣地區生產總值(GDP)16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7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73.2億元,增長10.1%;第三產業增加值78.8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比為9.9:43.4:46.7。
2018年,歙縣完成一般預算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2.1%。財政總支出48.56億元,同比增長9.0%。一般預算支出35.89億元,同比增長3.6%。
2018年,歙縣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6%。工業投資同比增長0.8%,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5.5%,較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民間投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為65.2%,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幅度,2018年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62.7%,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40.3個百分點。
2018年,歙縣全體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9%,其中,食品菸酒類上漲2.8%,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7%,醫療保健上漲2.9%,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2.4%。

第一產業

歙縣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中又以茶葉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民國期間,農業生產發展緩慢。建國後,經過土地改革,農業生產發展較快。
2018年,歙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27.2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2%。其中,農業產值17.97億元,增長1.9%;林業產值1.8億元,增長8.6%;牧業產值6.64億元,增長1.6%。糧食產量72367噸,同比增長8.6 %,油料產量15726噸,同比增長2.3%。肉類總產量19232噸,同比增長1.4%;水產品產量1634噸,同比增長7%;蔬菜產量67913噸,同比增長2.3%,禽蛋產量9870噸,同比下降4.2%。水果產量38018噸,同比增長38%。茶葉產量8981噸,同比增長2.6%,蠶繭1104噸,同比下降3.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3565噸,同比下降1.9%,農村用電量11297千瓦時,同比增長14.4%。
2018年,歙縣人工造林面積63公頃,2018年新封山(沙)育林面積1002公頃,其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新封山育林面積715公頃,森林撫育面積6533公頃,年末實有封山(沙)育林面積4470公頃,四旁(零星)植樹83.4萬株,當年苗木產量225.5萬株。
2018年,歙縣農業機械總動力230024千瓦,比上年增長2.12%。拖拉機及配套農具分別為1232台和573部,耕整地機械及配套農具分別為4277台和2453部,農副產品加工機械69252台套,其中茶葉加工機械63121套。田間管理機械27352台,其中機動(電動)噴霧(粉)機為6977台,茶葉修剪機為20375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43台。

第二產業

歙縣唐代有麻紡業、釀酒業、造紙業、制墨和硯雕業。宋代新增帛、絹、綢織造業。元代,徽城設立染織局。明代,刻書業興起。
2018年,歙縣完成全社會工業增加值62.09億元,同比增長9.9%,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6.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增速居全市第4位。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27%,其中出口交貨值增長10.46%。 23個行業大類中,15個行業實現增長,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業、汽車製造業三個行業是拉動工業發展的主要行業,分別增長17.78%、12.23%、98.6%。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29.9%。全縣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3.8 %,增幅在全市居第4位。規下工業增加值6.73億元,同比增長8.8%。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7%,利潤同比下降10.9%,實現利稅總額同比增長21.3%。

第三產業

唐、宋以來,歙縣商業逐漸繁榮。明、清時輸出的大宗土特產品有茶葉、木材、桐油、貢菊、白朮等;輸入主要有糧食、食鹽、布匹、南北雜貨等。民國時期,縣城和水陸交通比較方便的深渡等地已成為物資集散地,另一些集鎮定期不定期開展集市貿易。抗日戰爭暴發後,縣城幾次遭日機轟炸,數十家商店受災,市場蕭條。至建國前夕,物價暴漲,許多商號破產。建國後,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以國營商業為主,集體、個人商業並存的商業體系。對生產資料商品,1953年以後即實行計畫分配供應的辦法。1980年後,計畫外議價、高價商品逐步進入市場。對生活資料商品,初期敞開供應。1953年後,糧、油、棉實行統購統銷,部分其它商品也採取憑票供應的辦法,1980年後逐步敞開供應。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除少數年份外,基本上逐年上升。
2018年,歙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07億元,同比增長11.2%,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16%。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5.65億元,同比增長11.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2.42億元,同比增長10.4%。從消費類型看,餐飲收入14.01億元,同比增長10.6%;商品零售64.06億元,同比增長11.3%。按行業分:批發業商品銷售額55.6億元,同比增長7.2%,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11.6億元,同比增長16.3%,住宿業營業額3.9億元,同比增長12.3%,餐飲業營業額20.9億元,同比增長11%。
2018年,歙縣外貿進出口總值21048萬美元(海關口徑),同比增長41.4%,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外貿出口額20722萬美元,同比增長43.2%。實際利用外資5403萬美元,同比增長8.3%。全年新簽內資項目91個,新簽億元項目24個。實際到位資金58.88億元,同比增長15.4%。
2018年,歙縣實現旅遊總收入89.5億元,同比增長13.32%;旅遊人數為1000.47萬人次,同比增長12.34%。其中入境接待32.63萬人次,同比增長12.02%,外匯收入10388萬美元,同比增長12.88%。
2018年,歙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71.42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95.16億元,同比增長8.0%。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82.22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7.38億元,同比增長9.9%,中長期貸款餘額85.95億元,同比增長15.7%。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歙縣從唐宋起,儒學教育不斷發展,至明清達到最繁盛的時期,科舉登第者不斷增多。據史志記載,自唐至清,本縣(包括寄籍外地)共取進士770人,其中明清兩朝共取進士623人,列安徽省各縣之冠。
截至2018年,歙縣共有各類學校81所,全縣各類學校在校生總人數為42361人,同比增長2.1%。其中:普通中學17318人,同比增長2.2%,國小19299人,同比增長0.8%。幼稚園數49所,在園兒童數9447人,同比增長0.3%。全縣各類學校共有專任教師3336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1627人,比上年減少18人。國小專任教師數1483人,比上年減少88人,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數226人,比上年增加1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歙縣組織12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申報省科技重大專項1項、省重點研究與開發計畫項目2項、市科技計畫項目1項;與省內外著名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32項;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62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7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歙縣有公共圖書館3個,年末藏書達215.04千冊。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各1座,廣播覆蓋率達100%,電視覆蓋率達90%。2018年末通有線廣播的鄉鎮28個,通有線廣播的村183個,通有線電視的鄉鎮28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83個。

醫療事業

截至2018年,歙縣醫院、衛生院數33家,其中綜合醫院3家,中醫醫院1家,專科醫院1家,衛生院28家;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789張,衛生技術人員184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673人,註冊護士886人。2018年醫院、衛生院診療988321人次,其中門、急診984952人次,入院人數67720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歙縣新成立體育社團4個,全縣現有體育社團39個。2018年體育局榮獲省十四屆運動先進集體稱號,成功舉辦第五屆黃山歙縣新安江山水畫廊國際馬拉松賽。

社會保障

2016年,歙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26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4萬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2.22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8%,新增就業人數5960人。2018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83201人。2018年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30張,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2290人次,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9315人。全年共發放城鎮低保金額1075.85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額4134.72萬元,農村分散居住五保供養2983人。

交通運輸

歙縣境內有G56杭瑞高速經過,有歙縣、三陽出口或經G3京台高速岩寺(潛口)出口,溧黃高速有歙縣出口(即為杭瑞高速歙縣出口),正在建設的黃千高速橫穿歙縣。皖贛鐵路穿境而過,京福、黃杭高鐵以及皖贛鐵路複線從縣域通過。京福、黃杭、皖贛複線三條高鐵設歙縣北站。黃杭客專在歙縣境內設有歙縣北站、三陽站兩個客運站。
截至2018年末,歙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9.04億元,比上年增長3.9%。2018年全縣水運貨物周轉量53萬噸公里,水運客運周轉量1572萬人公里。

歷史文化

歙縣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後期封建社會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是後期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的研究,至少經歷了大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更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是並列與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
新安畫派
新安畫派是明末清初活躍於徽州(今黃山市一帶)的繪畫流派。現黃山市原稱徽州,秦、晉時設新安郡新安江又是這一帶的重要河流,故又常以“新安”稱之。明代的丁瓚、程嘉燧李永昌等新安畫家,崇尚“米倪”之風,枯筆皴擦、簡淡深厚,當為新安畫派的先驅。
新安畫風新安畫風
汪滿田魚燈
汪滿田魚燈始於清光緒初年,興魚會嬉燈以剋火災。魚燈竹扎紙糊,彩繪魚鱗,額寫“王”字,大的長約7米,高3米,三節,內點燭100多支,魚嘴有噴火裝置,每燈需20多人抬游。小的一米以下,點燭數支。村有五(祠)魚會,每會扎一大號魚燈,總祠雍睦堂又扎一龍頭魚身燈,謂鯉魚化龍燈,十分别致。雜燈雖小卻精巧,有十二月花籃燈,五穀燈,瓜菜果燈,獅、猴、豬、牛、羊、兔動物燈,皆五彩斑斕,活靈活現,尤其是獅燈、猴燈,可以拉線舞動。
鐘馗嬉府衙
鐘馗是中國著名的民間神之一,已被道教納入神仙體系。歙縣的“跳鐘馗”民俗活動大都在每年的端午節前後進行。因為端午節前後是五毒活動猖狂之時。宰相故里雄村的“鐘馗出巡”它以壯觀、威武的氣勢取勝,且原始古樸,原生態味濃厚。徽城鎮漁梁街“鐘馗除妖”,它以太義凜然、寒氣逼人的殺氣讓人震懾。鄭村的鐘馗嫁妹,則顯出了鐘馗呵護妹妹的長兄之情,突現鐘馗驅逐五毒,不讓邪氣衝撞了妹妹婚嫁喜氣的威嚴正氣,顯現鐘馗是保一方平安的神靈。
群龍游古城
歙縣對龍的尊重,對龍的崇拜,是放在一切崇拜之首的崇拜。歙縣除了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之美譽,還有村村均有嬉龍之習俗。村許村鎮的板凳龍,經濟學家王茂蔭故鄉——杞梓里鎮的布龍,還有古歙南鄉第一村的昌溪鄉舞草龍,它們各具特色。

風景名勝

長慶寺塔
洪氏宗祠
棠樾古民居
北岸吳氏宗祠
員公支祠
昌溪周氏宗祠
北岸廊橋
新安碑園石刻
太平橋
黃賓虹故居
黃賓虹故居
貞白里坊
新州石塔
方春福宅
張林福宅
方士載宅
豐口四麵坊
殷尚書坊及大司徒坊
潘氏宗祠
東譙樓
徽州府衙
敬本堂
曹氏二宅
稠墅牌坊群
天心堂
汪華墓
昱嶺關
昌溪廟坦及水口
紫陽橋
萬年橋
太湖祠
槐塘雙坊
石潭吳氏宗祠
巴慰祖宅
徽州府衙
蕃村鮑氏宗祠
王氏故宅
鄭村和義堂
鄭村和義堂
吳承仕宅
張曙故居
蜈蚣嶺梯田
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
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
雄村景區
  • 主要景點
名稱
簡介
圖片
新安江山水畫廊,全長約百里,是黃山——徽州古城歙縣——千島湖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新安江山水畫廊兩岸生態環境極佳,呈現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魚的立體生態格局,與掩映其間的粉牆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輝映。
新安江山水畫廊新安江山水畫廊
雄村是一座教育發達、人才輩出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許承堯稱“吾鄉昔宦達,首數雄村曹”。主要景點有竹山書院、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桃花壩、慈光庵、小南海。
雄村雄村
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組成,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幾乎全部採用石料築成,是體現明清兩代牌坊建築藝術的精品之作。
棠樾牌坊群棠樾牌坊群
斗山街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戴望舒筆下的“雨巷”。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坊”等等。
斗山街斗山街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古稱新安郡。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占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州古城徽州古城
徽園指歙縣在原徽州府衙一帶修建的仿古旅遊區。2000年對外開放。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開園,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牆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築、雕刻之精華。
徽園徽園
新安碑園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園林式建築,它憑太白樓,靠披雲峰,借練江水,臨太平橋,以曲折有致而又含豐富的借景表現手法,依山傍水而築,顯得幽深而奇巧。它因陳列了兩套著名帖刻《余清齋》和《清鑒堂》而馳名。整個園林由真賞亭庭院、小天都庭院、兩清堂庭院、披雲小築庭院等部分組成。
新安碑園新安碑園

特產小吃

特產

歙縣物產豐富,其中最有名的屬文房四寶中的歙硯、徽墨,以及被列為國家珍貴禮品的茶葉。此外,歙縣民間藝術的瑰寶“磚”、“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還有徽派盆景版畫、漆刻,以及新興的徽州竹編、玉竹家具、三口蜜桔、富岱楊梅、問政山筍、金絲琥珀蜜棗等特產。
  • 主要特產
特產
簡介
圖片
歙硯是硯中之上品,它的珍貴在於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風格,渾厚樸實、美觀大方、刀法剛健、花式多樣。它的圖案多取於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
歙硯歙硯
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黃山市屯溪區、歙縣兩地為徽墨製造中心。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一體,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
徽墨徽墨
徽州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能。用它調配其它藥物可以製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藥和菊花晶等飲料。“徽州貢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飲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淨五臟,排毒健身”,起到延壽美容的作用。飲用過的菊花曬乾後充作枕芯,使人清涼降火,明目醒腦。
徽州貢菊徽州貢菊
黃山毛峰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莊所創製。每年清明穀雨,選摘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黃山毛峰
三潭枇杷是中國枇杷中的一個優良品種,因產於新安江沿岸歙縣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自然村而得名。“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並以早熟優質而聞名遐邇。“三潭枇杷”有20多個品種,在國外享譽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大紅袍”黃里透紅,“光榮花”花蒂處長了一個明顯的五角星。一級枇杷每公斤只有20來個,綿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個的“枇杷王”。
三潭枇杷三潭枇杷

小吃

歙縣的飲食屬於徽菜系。另外,歙縣作為古徽州府衙所在地,其“徽府菜”已得到了傳承和創新,滿足現代人需求。徽菜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發祥於南宋,起源於歙縣,以烹製山珍野味而顯其特色。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熘,講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潤腸胃和肌膚;重色,以增強審美效果,達到“色、香、味”統一的效果。
毛豆腐毛豆腐
主要小吃:徽州毛豆腐徽州臭鱖魚、徽州石雞、徽州圓子魔芋豆腐花菇石雞等。

著名人物

畢升: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號南溟、太函,歙縣人,明代中後期文壇上一位較有影響的詩人、散文和雜劇作家。有雜劇《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以及《唐明皇七夕長生殿》等五種。此外他還寫了一些散曲。
許國:(1527—1596)字維楨,歙縣人,明大臣。歷任太子出閣、入侍太子的右贊善、禮部左侍郎、禮部右侍郎等職,著有《許文穆公集》。
曹文埴:(?—1798)字竹虛,清安徽歙縣人。清朝大臣。乾隆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再遷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歷刑、兵、工、戶諸部侍郎。後擢戶部尚書。為官持正,不阿附權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慶三年卒。諡文敏。
曹振鏞:(1755—1835)字儷笙,歙縣人。清朝尚書曹文埴之子,此後先後任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學政、軍機大臣等職。他曾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擔任學政,前後典鄉會試四次,嚴於挑剔一般小毛病。在他的影響下,這種嚴於挑剔一時成為一種風氣。他曾任《會典》、《實錄》、《河工方略》、《明鑑》、《皇朝文穎》、《全唐文》的總裁。
黃賓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歙縣,生於浙江省金華城,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上承前啟後的大家。除了山水畫創作,他在金石學、美術史學、詩學、文字學、古籍整理出版等領域均有卓越的貢獻。一生著述宏富,有《黃山畫家源流考》、《中國畫學史綱》、《虹廬畫談》、《古畫微》、《黃賓虹畫語錄》、《畫學編》、《印學》、《賓虹詩鈔》等35種。
漸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法名弘仁,縣城桃源塢人。新安畫派的奠基人。存世作品有《黃山圖》、《曉江風便圖》等約150件。
王茂蔭:(1798—1865)字椿年,號子懷。歷任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卿、左副都御史、戶部、工部、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務。任京官前後達30年,歷道光、鹹豐、同治三朝,不攜眷屬隨任,一人獨居歙縣會館,以兩袖清風,直言敢諫聞名。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又名知行。近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張曙:(1908—1938)人民音樂家,原名張恩襲。張曙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歌曲200餘首,現存80餘首,其題材大多表現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的鬥爭精神,音調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他的代表作有《保衛國土》、《丈夫去當兵》、《壯丁前線》、《日落西山》、《趕豺狼》、《洪波曲》等。
李濟仁:(1931—),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首屆國醫大師
張其成:(1959—),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中醫文化學家,文人書法家。全國政協委員。

城市榮譽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