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鎮(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

華陽鎮(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

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位於成都市區南部,地處成都四環路南段錦城湖段外側。北與高新區桂溪街道相連,東與高新區中和街道、天府新區萬安街道毗鄰,南與天府新區興隆街道、正興街道接壤,西以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與雙流區協和街道公興街道交界。曾先後為古蜀國國都、廣都縣治、華陽縣縣城,現為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黨工委駐地,是成都市區和天府新區“雙核共興”的城市雙副中心,亦是天府新區的文化、政治、經濟中心。

華陽歷史文化厚重,曾作為成都府首縣(成都縣、華陽縣)之一共治省城,有巴蜀一帶的民俗諺語:“成都到華陽,縣(現)過縣(現)。”解放前夕,華陽縣衙自成都市區暑襪北一街(現位於錦江區春熙路口)南遷至中興場(今華陽街辦)並定治於此。1965年取締成都“千年首縣----華陽”,新縣城(今華陽街辦)併入雙流縣。

2006年9月,撤銷華陽鎮改建華陽街道。2013年12月,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的華陽街道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8年,華陽街道全口徑稅收歷史性突破40億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同比增長23%,占新區比約16.5%;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25%,約占新區財政總收入的5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華陽(華陽街道)
  • 外文名稱:Huayang Subdistrict
  • 別名:千年廣都(蜀)、天府華陽
  • 行政區類別街道(正處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成都市天府新區 
  • 下轄地區:28個社區
  • 政府駐地: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華新中街83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10213
  • 地理位置:成都平原(成都市區南部)
  • 面積:38.5平方公里
  • 人口:常住人口55萬(2018)
  •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成都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南湖夢幻島成都極地海洋世界坎城灣紅石公園麓湖生態城
  • 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 火車站:成都南站、成都天府站
  • 車牌代碼:川A、川G(暫未使用)
  • 政區編碼:510122003
  • 水港:成都港(規劃重新開放中)
  • 歷史古蹟一:二江寺古橋、通濟橋、安公堤
  • 歷史古蹟二廣都城遺址、河池遺址等
  • 圖書館潛溪書院
  • 文化元素:貿易興商
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及人文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河流分布,氣候,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醫療衛生,城市建設,科技,體育,公益事業,交通,航空,陸路,水路,風景名勝,美食文化,歷史文化,歷史名人,城市榮譽,

名稱由來

據《輿地廣記》記載:“昔人論蜀之繁富曰:地稱天府,原號華陽 。得名實本諸此。”

歷史沿革

華陽歷史悠久,初名樊鄉(古蜀國都),是古蜀國三都(成都、廣都、新都)之廣都治所。清雍正年間,因上有黃土場、下有童子場、側有清和場,廣都城舊址(今華陽地區)居中,加之水路繁盛,商業繁榮,商品集散能力強。便取中道興盛之意,廣都城舊址遂稱中興場(今華陽街道下河壩)。
《蜀王本紀》記載:“蜀王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華陽國志》的《蜀志》則說,古蜀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後以廣都的瞿上(別都)、樊鄉(首都)為治所。據考證,樊鄉位於成都東南清代華陽縣的中興場,那裡自古遺有古城址,俗稱古城壩(今成都華陽古城社區)。民國龔煦春《四川郡縣誌》 言, 漢代廣都縣 “治今華陽縣東南四十里中興場古城壩。”
李冰開成都二江,自合江亭以下可以行舟,是為府河。縣治原在河岸中興場附近。廣都鹽井始鑿於戰國時期,《華陽國志》載“李冰窗廣都鹽井”,“縣有魚田鹽井之饒”。縣境鹽井遺址較多,以“十八口”遺址最為明顯,其址在今華陽街道境內長順村的杏花山下。因此,華陽曾是古蜀國都、廣都縣治,是有充分依據的。
西漢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廣都縣,屬蜀郡。(註:廣都縣治所,漢時在府河與江安河交匯處,今華陽街辦古城社區。)
東晉永和八年(352年), 置寧蜀郡,廣都縣屬寧蜀郡,治所沿江安河北移,遷徙縣治於文星集鎮(今雙流西航港)。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廢寧蜀郡,廣都縣仍屬蜀郡。
仁壽元年(601年),避煬帝楊廣諱,借左思《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語,廣都縣改稱雙流縣,徙治於城關(今雙流東升),屬蜀郡。
唐龍朔三年(663年),析雙流縣復置廣都縣,同屬成都府。治所仍在漢城原處,是為唐廣都。華陽廣都城再為唐廣都縣治。
唐宋時期的廣都縣治即在今華陽廣都城舊址,當時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直到元初,廣都縣毀於兵災戰亂,縣治被廢。
元中統元年(1260年),廢廣都縣,其轄區大部分(包括今華陽街道)劃入華陽縣,少部分劃入雙流縣、仁壽縣。
明代,此地尚有廣都街存在。明末清初,戰亂迭起,作為水陸要衝的廣都舊地,自然不能倖免,迨至康熙登基,飽經戰亂的廣都舊地,已是廢牆殘墟,荒草萋萋,十室九空,滿目瘡痍。康熙皇帝於十七世紀八十年代開展“湖廣填四川”的大規模移民運動,廣都街亦由衰落而中興,並借府河之利迅速發展成為華陽縣第一大鎮。
清初,中興場(華陽)在廣都城舊址上繁榮發展起來,成為華陽縣首場。清朝初年,華陽開始新時期的復興,建設的主力軍就是這些新遷進的移民,移民用石條建成石坎,沿河建房開店,從下河壩、半邊街開始,擴張成街巷,藉助河流運輸和驛道通衢的優勢,吸引各種商人,外地商人開始在這裡建會館,集鎮重新繁榮起來。這個時期的華陽(今華陽街辦),被人們稱之為中興。
清康熙九年(1670年),曾裁華陽縣並歸成都縣。中興場(華陽)屬成都縣。
清雍正五年 (1727年),又恢復華陽縣。中興場(華陽)屬華陽縣。
清末民初,中興場(華陽)是華陽縣六場鎮之一。岷江水運的動脈府河貫通全境,沿河形成多處繁忙的水渡。中興第二大碼頭--中興蘇碼頭是成都南下的重要口岸,日泊船筏一兩百隻。藉此可見華陽舊時之繁華。民國27年(1938年),蘇碼頭劃轉正興管轄。
民國十七年(1928年),成都市建置,華陽縣和成都縣管轄的城區部分合併為成都市區,成、華兩縣只轄鄉區。中興場(華陽)屬華陽縣。
抗戰時期,為躲避日本敵機突襲,華陽縣政府外遷,縣署由正府街先後遷往牛市口、東琉璃場(1940年)、中和場(註:1945年治中和場)、中興場(註:1938年,華陽縣政府由成都正府街遷至此地。1939年,縣政府駐中興場湖廣館內)。1946年抗戰勝利後,遷回成都市區。
1949年11月,國民黨華陽縣政府為應對解放軍攻城的變局,由成都市區正府街遷駐中興場(今華陽街道)五顯廟,成立應變縣政府。12月,解放軍進駐成都,華陽縣政府通電起義。
解放後,1950年1月,華陽縣人民政府在中興場成立。3月,縣政府遷駐中和場。
1951年3月,縣政府由中和場遷回中興場,中興場(華陽)正式成為華陽縣人民政府黨政機關所在地。
1953年,中興場改置中興鎮。
1965年7月,撤銷華陽縣,華陽縣以三鎮十八公社(含中興鎮)併入雙流縣。
1981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為紀念華陽縣(758年-1965年),改原華陽縣縣城中興鎮為雙流縣華陽鎮,中興鄉更名華陽鄉。
1982年7月1日,中興區(駐華陽鎮)9鄉鎮:華陽鎮(中興、協和、鶴林)、中和、白家、正興、萬安、新興,總面積221.38平方公里,人口192151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華陽鎮0.53平方公里,人口17440人,華陽鄉37.30平方公里,人口27877人,協和鄉19.67平方公里,人口18658人,鶴林鄉22.43平方公里,人口15886人,三鄉一鎮合計79.93平方公里,人口79861人。
1984年,撤銷華陽鄉、協和鄉、鶴林鄉,改設為3個辦事處,另新設華陽鎮街道辦事處,華陽鎮轄4個辦事處。
1985年,華陽鎮街道辦事處有18624 人,面積0.65平方公里;華陽辦事處28755人,面積34.68平方公里;協和辦事處19333人,面積18.50平方公里;鶴林辦事處16512人,面積20.50平方公里。
1988年,撤銷華陽鎮街道辦事處,其所轄街區事務由華陽鎮直轄。
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撤銷中興區公所和華陽、協和、鶴林3個辦事處,實行以鎮管村體制。
2001年11月,設立通濟橋社區等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4年6月,開展“並村並組建社區”工作,華陽鎮31個村(社區)縮減為27個村(社區),其中13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005年7月,以原國營7848廠為基礎設立姐兒堰社區,華陽鎮轄14個社區、14個行政村。
2006年9月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民政[2006]47號),同意雙流縣撤銷華陽鎮建制,所屬行政區域分別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設立華陽街道。
2013年7月底,經省委編委批准,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委會(黨工委),將受成都市委、市政府委託,行使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管委會駐地位於成都(華陽街道)天府大道南段288號。
2013年12月1日,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的華陽街道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6年8月5日,成都市戶籍、居民身份證辦理開始使用四川省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同時啟用“成都市天府新區”作為新區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的地址。
總結:在廣都縣(前127年-601年,663年-1260年)建制存在的1300餘年裡,今華陽街道作為其縣治(城)達到1000年。今華陽街道劃入華陽縣管轄共705年(1260年-1965年),並為其縣城17年(1938年-1939年、1951年-1965年)。同時,華陽街道亦有作為雙流下轄管理地區100餘年(601年-663年,1965.07-2013.11)的歷史。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5月,華陽鎮大源村、銅牌村、民樂村、勤儉村4個村,共37個村民小組,共7.07平方公里區域劃給成都高新區桂溪鄉管轄。調整後的華陽鎮,幅員面積70.7平方公里。
2006年9月,華陽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
2010年4月,將華陽街道天府大道以東的會龍村、觀東村、紅松村、石河村、蒲草村共5個村整體以及天府大道以東的勁松村1、2、3、4、5、6、7、9、10組和東寺村2、3、4、7組整組,約15.8平方公里劃給成都高新區管理。
2013年12月,劍南大道(元華路)以東華陽街道部分,劃歸成都市天府新區管轄。而劍南大道以西原華陽街道部分,共11.9平方公里區域則於2014年1月成立為雙流協和街道
2015年,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和萬安街道以梓州大道進行劃界微調,調整後的華陽街道幅員面積為38.5平方公里。
政區劃分
華陽街道下轄以下28個社區:
通濟橋社區、半邊街社區華新街社區、菜蔬社區、正東街社區、古城社區、四河社區伏龍社區、沙河社區、錦江社區、香山社區、廣福社區、一心社區、鶴林社區二江寺社區、濱江社區、白馬寺社區、將軍碑社區、長江街社區、龍河社區、安公社區、正大街社區、廣華社區、廣都社區、西寺社區、南山社區、祥龍社區、觀音灣社區。

地理及人文環境

位置境域

華陽街道位於成都市區南部,是李冰開成都二江(錦江和江安河)交匯處,三面環水。緊鄰成都市行政中心、四川廣播電視台和西博城、世紀城會展中心。距雙流國際機場僅12公里,成都火車南站10公里。天府大道、益州大道、劍南大道、梓州大道等骨幹道路穿城而過,是成都南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幅員面積38.5平方公里,北與成都高新南區接壤,南與興隆街道、正興街道相連,東與萬安街道毗鄰,西與雙流區協和街道、公興街道交界。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示意圖

地形地貌

華陽街道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內以平原為主,西靠牧馬山麓,東傍龍泉山脈的東山。
華陽地處東經104°03′,北緯30°30′,屬成都平原半壩半丘。地勢北高南低,轄區內最高海拔510.1米(香山社區的香爐山)。東南側臥龍泉山脈的東山丘陵,西南側臥牧馬山台地,而中間呈平原,故地形斷面成凹字形。府河(現名錦江)從北流經城區向南流去。江安河自西向南流入境內,在二江寺拱橋與錦江匯合流入錦江。
華陽境內平原面積占全境幅員面積的三分之二,丘陵地帶占全境幅員面積的三分之一。丘陵地帶有兩個走向:一是龍泉山脈淺丘地帶綿延約8千米,俗稱東山,經華陽境內,域內有9座小山;二是由北向南的丘陵地帶,俗稱西山,又叫牧馬山,境內有6座小山。東山與西山隔江(錦江)相望。
華陽街道香山社區——紅石公園華陽街道香山社區——紅石公園

河流分布

錦江(曾名府河)是華陽境內第一大主要河流,自北端姐兒堰入境,至鶴林社區南端出境,流入正興街道,境內全長16.5千米。河上原有通濟橋、二江寺大橋兩座石拱大橋。
從1989年開始至2005年錦江河上陸續新修建了府河(錦江)大橋(在天府大道上)、觀音灣橋、伏龍吊橋、伏龍大橋、雙華橋、錦江大橋(原名華陽大橋)6座。錦江正常排洪能力為400立方米/秒,最大過洪能力為8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68.6立方米/秒,已發生過的最大洪峰為1770立方米/秒。解放前,是成都市至樂山市水運的主要航道。新中國成立後,因公路、鐵路修通,航運逐漸衰落而停航,河水也因經濟發展受到污染。
1990年以來,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實施府南河(錦江)治理工程,現已初見成效,錦江河水污染得到了遏制,河水水質明顯好轉。
2005年在廣福社區二江寺橋下方修建錦江成都港碼頭,以供遊覽。
江安河是華陽境內的第二大主要河流,素來不通舟楫。源出都江堰外江索橋下游五千米處張家灣,經都江堰市(灌縣)、郫都區、溫江入雙流區境,經文星、白家流入天府新區境內,自華陽街道的紅瓦村,經三江村、清河村、二江寺村(註:以上村舍已調整建制為社區),在二江寺橋處匯入錦江。境內全長9.2千米,多年平均流量為13.4立方米/秒,正常排洪量為150~250立方米/秒。華陽域內有兩座橋,一座為小橋(石橋),1981年因洪水小橋被沖損,於當年重新修建為水泥橋;一座為江安橋,是雙華路上的橋樑,於1996年修建雙華路(現名天府新區警校路)時修建。

氣候

華陽街道屬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春季夏季長,春季雨量小,夏季雨量較多。轄區年平均氣溫為15.6°C至17.4°C。以7月份和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5.4°C以上;以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只有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6.2°C,最低-4.9°C。平均降雨量650.3至1101.2毫米,春冬兩季降雨少,夏秋兩季降雨量較多,夏季降水集中,常有雷雨,偶爾有冰雹,秋季常陰雨綿綿。
金秋——南湖金秋——南湖

人口

1982年華陽鎮總人口79861人。
1985年華陽鎮總人口83224人。
1996年華陽鎮總人口91277人。
2005年華陽鎮總人口11894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5363人,占總人口63.73%。
2006年華陽街道總人口118255人,其中城鎮人口75363人,農村人口42892人。城區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近20萬人。
2011年華陽街道共45777戶,常住人口171299人。
2012年華陽街道共45636戶,常住人口195243人。
2015年戶籍人口約12.1萬人,常住人口達到48.8萬人,包括流動人口35.4萬人。
2016年戶籍人口有14萬餘人,常住人口55萬。
2018年人口50餘萬,其中戶籍人口約15.3萬人,流動人口超過30萬人。

民族

華陽民族漢族為主。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共有少數民族17個,共113人,占總人口的0.13%。少數民族主要有回族滿族藏族彝族羌族壯族土家族傈僳族侗族苗族蒙古族布依族白族門巴族瑤族傣族朝鮮族,少數民族人口多因就業關係遷入。

經濟

綜述

1999年華陽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2757萬元。
2005年華陽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2億元。
2013年,華陽街道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5.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增加值完成18億元,規模以上服務企業31家銷售收入完成20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完成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億元。
2015年,華陽街道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2億元,約占天府新區直管區財政總收入的55%。
2016年上半年,華陽街道新登記註冊企業預計達1309戶,新增註冊資本預計達95億元,其中500萬以上企業註冊340戶、註冊資本89億元,第三產業發達。
2018年,華陽街道全口徑稅收歷史性突破40億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億元,同比增長23%,占新區比約16.5%;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25%,約占新區財政總收入的56%。

第一產業

華陽南部現代科技農業保護區(天府新區內)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蠶豆(胡豆)、黃豆、紅豆、紅苕、白苕、洋芋(馬鈴薯)、豌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地瓜、西瓜、茨菇、生薑、海椒等。
1999年華陽第一產業實現總產值28919萬元。
2005年農業經濟總收入1295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28元。

第二產業

1999年華陽鎮第二產業實現總產值186558萬元。
2005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95億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8.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1億元。

第三產業

1999年華陽第三產業實現總產值137280萬元。
2005年實現財政收入28882.60萬元,同2004年比增長39.53%;完成國稅10788萬元,地稅13676萬元。

社會事業

進入21新世紀以前,華陽基礎設施完善。水、電、氣、郵電、通訊、光纖等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學校、醫院、銀行等設施先進、服務一流,連鎖超市、大型商場、星級賓館、茶樓美食林立,城市商業服務功能完善;
2013年12月,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成立後,位於天府新城功能區的核心區域,天府新區一心三大公園智慧城市項目之一——天府中心錦江宜居城(市級重大功能區)位於境內,有麓客島等創業環境優良;區位東鄰龍泉山,西傍牧馬山,錦江、江安河在此匯合,形成了“兩山環抱、兩河環繞”的優美人居環境;天府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商圈及商業綜合體配套(天府北京街、天府外灘、藍潤ISC等)主要集中在華陽。
天府新區錦江宜居城——國家4A級麓湖生態城天府新區錦江宜居城——國家4A級麓湖生態城
如今,有華陽麓湖藝展中心、安公廣場、潛溪書院、元音書院等現代文化地標。按照成都市“中優”和把天府新區打造成為“雙核聯動”新引擎的發展目標,華陽被賦予“雙核戰略支點、新區首善之窗”的功能定位。華陽街道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聚焦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立成都大浦當代博物館(向陽街)、華陽文化館“趣園”開啟了建設美麗華陽的新征程。

教育

2002年11月25日,華陽鎮通過了成都市政府組織的專家評審,成為成都市首家教育強鎮。
2005年,華陽有大學2所,中學5所,國小14所,幼稚園20所,另有地方和部隊院校5所。
2018年,轄區配套中國小和幼稚園共63所,有幼稚園40所,國小16所,中學6所,職中1所,另有成教校1所。
當前華陽的教育事業代表有:
幼兒教育類
1、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幼稚園(本部、西區、東區、南區)、華陽實驗幼稚園、華陽二江寺社區幼稚園
2、成都市天府新區幼稚園(天府一幼、天府三幼、天府五幼、天府十二幼)、鶴林幼稚園、河池幼稚園
3、私立性質如:四川師範大學附屬育蒙蜀郡幼稚園、橡樹林幼稚園等
國小類
1、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國小(本部、華實錦江分校、東區)
學校以“專家、領導、教師、家長”充分參與的方式,提出了“春華秋實”這個核心理念。總校區所在地為原華陽縣“元音書院”,“春華秋實”理念下的學校使命是:以高潔之品外化於形,以似荷之靜陶然於學,以合作共進促進成長,以力求更好贏得收穫。“春華秋實”理念下的校訓:“才如春華,品如秋實”。 “春華秋實”的實質是使學校教育教學的協律與學生成長過程相契合。學校發展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讓華陽實小真正成為一個催開“灼灼春華”,收穫“累累碩果”的地方。
2、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國小(本部、南區)
3、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西寺國小、美岸國小、鶴林國小
4、成都市天府新區第三、第四、第五國小,成都市華陽中學附屬國小等
國中類
1、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第一中學
學校堅持“文化立校”,深度挖掘“廣都文化”內涵和精髓,緊緊圍繞“把學校辦成將廣都文化內涵與現代教育思想融為一體的區域內示範性優質學校”的辦學目標,在“用智慧培育人,讓人更智慧”辦學理念指引下,堅持以“特色活動、特色課程和特色課堂”(簡稱“三特”)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以班級治理為突破口建設學生“三自”成長共同體(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提升);以“精時、輕負、優質”策略打造“啟智、育智、用智”為核心的“廣智課堂”。
2、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第三中學
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第三中學坐落在歷史悠久、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成都市城市副中心、天府新區都心——華陽街道辦城西中心地段。 2018年初,學校成為“天府新區學科教學研究基地校”實驗示範校。這是天府新區教育科學院推進全區學科建設的重大舉措,將更好地發揮輻射引領新區未來教育作用,整合區域優質資源,建立學科標準,樹立一批學科典範。並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的國際化“雙一流”的新發展理念的教育總目標。
3、沙河中學
沙河中學位於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沙河社區五組,占地面積38520.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551.63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栝1棟5F教學辦公樓(實驗樓)、1個1F多媒體報告廳、1個1F 圖書館、1棟2F風雨操場及相關配套設施。
4、成都市天府新區元音中學
5、私立性質如:成都哈密爾頓麓湖國際學校等
高中類(含高職)
1、成都市華陽中學(含初、高中)
華陽中學創立於1958年,為原華陽縣立聯合中學,學校建有本部、南區,是成都市於2001年以“國家級重點中學”為標準全力打造的一所高規格新型的公立的重點完全中學,是中國教育學會在全國範圍內創辦的第一所實驗中學。
國家級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華陽中學國家級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華陽中學
2、成都市天府四中(含初、高中)
自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提供的“成都天府新區核心區教育衛生設施近期建設分布圖”中獲悉,天府四中位於劍南大道南一段以東、瀋陽路(原天保大道)西段一側,置身錦江宜居城中。占地178畝,2015年開建,2018年完工並投用。
3、成都天府新區職業學校(華陽本部)(職高院校)
成都市華陽職業高級中學是一所省級重點職業中學,現已更名成都天府新區職業學校,為原華陽縣立高級職業學校。踐行“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學好的願望和潛質”的辦學理念,各級名優教師131人次,形成了一系列骨幹專業,打造“感恩”教育特色德育品牌,實現“高收入、高檔次、高附加值”三高就業。學校正向“國家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而闊步前進。
4、成都天府新區職業學校(濱江河池校區)(職高院校)

醫療衛生

2005年,華陽鎮境內有重點醫院8所。
2017年,成都市天府新區人民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天府新區分院、成都市第一家網際網路兒童醫院分院區)、四川省石油管理局總醫院(四川寶石花醫院)等國家重點醫院、國家級示範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於華陽城區內。
2018年,轄區有公立醫院3家。

城市建設

1993年華陽城區建成區面積0.5平方公里,1997年增至5平方公里,1998年增至5.5平方公里。
2005年,華陽城區面積已達11平方公里。
2015年,華陽城市建成區面積約26平方公里。
2018年,華陽城市群轄區內建成區面積近32平方公里。

科技

“廣都·智庫”是由天府新區華陽街道打造、各類高新技術產業入駐的“創新、創業載體”。將遴選國內領軍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金融保險、項目管理、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產業入駐,是輻射全國的智慧之源、策略之窗、創新之地。
2018年,華陽街道將深化“智庫 ”產業模式,打造“智庫 文化創意”、“智庫 電子商務”等專業性更強的專業樓宇。形成以天府大道為紐帶,圍繞天府菁蓉大廈、創新中心、“廣都·”智庫”中心的創新創業核心區。
廣都·智庫Think-Tank廣都·智庫Think-Tank
(註:華陽街道每年將籌措500萬元人民幣用於扶持和培育總部經濟、樓宇經濟、電子商務等高端服務產業,以加速推進“新企業創業、傳統企業創新”。)

體育

華陽南湖已成為FISE的永久承辦場所。FISE為國際極限運動聯盟法文的縮寫,是1986年在法國蒙彼利埃創辦的歐洲最大的極限運動組織,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極限運動組織。每年組織超過500場活動,歷年到場觀眾合計超千萬人。
一年一度的FISE世界極限運動巡迴賽成都總決賽,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國蒙彼利埃市政府主辦;成都市體育局,成都市外僑辦,成都廣播電視台,成都森宇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法國颶風極限運動有限公司承辦。賽事引入了FISE最重要的小輪車、滑板、輪滑、山地車、尾波滑水五項等運動。

公益事業

2017年12月22日,由天府新區黨群工作部主辦,華陽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承辦的“天府好人暨華陽街道第二屆優秀市民”頒獎盛典盛大開啟。50名“天府好人暨華陽街道第二屆優秀市民”名單揭曉,現場所有市民及各界社會人士一起感受身邊的榜樣力量。
“天府好人暨華陽街道第二屆優秀市民”頒獎盛典“天府好人暨華陽街道第二屆優秀市民”頒獎盛典

交通

航空

華陽街道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12公里。
抗戰時期建立的成都華陽縣立中興機場,現為軍用,位於轄區內。據四川檔案館民國檔案案卷目錄(1940年)【檔案館代碼】451001《關於華陽中興場小型機場改辟水道案》《華陽縣轉報擴修中興場機場請發給地價及禁止毀壞主要基以維水利與有關單位的來往檔案》,【案卷號】6624《四川省府建設廳華陽縣府關於查明中興機場征田畝造具地圖冊徵用地價的指令代電呈》,由於年代久遠,資料缺乏,此機場建於何年何月已無從考證,需用更多的歷史檔案予以證實。

陸路

鐵路
華陽街道距成昆鐵路二級站雙流貨運站(原華陽縣白家站)4.5公里,距成都火車南站10公里。
公路
華陽街道的主要道路有天府大道、益州大道、劍南大道、華陽大道、華府大道、梓州大道、成都五環路(牧華路、麓山大道一段)等。308國道(成仁路)穿城區南角而過。
主要交通設施有華陽客運中心、成都捷運等。
公交系統
以數字開頭的成都城市公交系統、以T字開頭的天府新區內社區巴士、高峰專線、夜間專線、快線、循環線路及區內特色——招手即停公交系統等。
軌道交通成都捷運1號線:(華府大道站、四河站、華陽站、海昌路站、廣福站、紅石公園站、麓湖站)
成都捷運5號線:(騎龍站、警官學院站、二江寺站、南湖立交站、高峰站)
成都捷運15號線:(騎龍站、四河站)
成都捷運18號線:(海昌路站)
成都捷運19號線:(高峰站)

水路

錦江(原名府河,2005年更名錦江)貫穿華陽街道境內,是成都通往樂山的水路交通動脈,歷史上航運繁忙,華陽也曾經是成都對外商貿運輸的重要樞紐。新中國建立後,火車、汽車運輸逐漸代替了水運。20世紀50年代,府河航運開始日漸衰落。20世紀60年代後只有農用運輸肥料的小木船來往於成都至華陽航線。20世紀70年代後因河道淤塞和彭山縣加固古佛堰堤等原因,府河運輸完全斷航,僅有渡口運輸,華龍大橋建成後僅有的伏龍渡口停航,華陽結束渡運歷史。20世紀90年代初,黃龍溪開始發展短途木船旅遊客運。2002年建成交大號豪華遊船,核定航線成都至樂山。2003年11月,淘汰所有木船和其它老式船舶,發展遊艇、快艇和餐飲娛樂囤船。2005年,成都市交通局組織實施成都港和岷江、錦江航運發展。
華陽水碼頭舊景華陽水碼頭舊景

風景名勝

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華陽縣知縣安洪德主持在中興場(今華陽街道)府河左岸修築約1千米防洪土堤,民眾名曰安公堤。以後經多年整治、擴建,至解放前夕已形成一道從秦家壩至中興大橋長約3千米的堤埂,對保護中興場免遭洪災起著重要作用。1950年後,華陽縣政府多次組織力量加固加高,修復了1947年水毀段。1981年7月13日特大洪水,安公堤又局部被毀,隨即組織搶修,至1982年春,將大麻柳樹至伏龍寺渡口段改為條石保坎工程;中興大橋上、下段普遍加高加固,共挖填土石方6萬多立方米,漿砌條、卵石2,844立方米,混凝土734立方米。迄至1985年,安公堤雖未再潰缺,但不盡完善。1985年冬,成都市江河管理辦公室(市江辦)再投資8萬元,華陽鎮集資1萬餘元,修築條石保坎工程7處1,103米,計回水鄉陳家水碾260米,黃佛鄉渡口27米,紅花鄉龍口86米,永安鄉上、下場口208米,正興鄉雙燕子210米,華陽鄉君子沱220米,安公堤下段92米。至此府河重點段抗洪能力有所加強。
安公堤安公堤
南湖夢幻島(3A級)
南湖夢幻島位於成都華陽城市建設規劃核心區——南湖度假風景區內,是由府河、江安河自然交匯圍合而成的天然半島。通過三年規劃建設,將這塊占地400畝的綠地打造成為城南第一個集遊樂、休閒、運動、購物為一體的體驗公園。公園內首次引進近30套全球頂級遊樂設備,包括亞洲第一台38米高TOP-FLYING ;亞洲第一台SuperSpin;亞洲第一台M型激流勇進;亞洲第一台內向六爪大擺錘;國內科技含量最高的虛擬體驗項目—星際航班。
南湖夢幻島景區圖南湖夢幻島景區圖
成都極地海洋世界項目位於華陽城區天府大道南端,占地600餘畝,總投資數十億元,西南地區第一個極地海洋旅遊項目。由參與過多家迪斯尼規劃設計打造。一期工程擁有極地動物表演館和歡樂劇場兩個場館。極地動物表演館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充滿異域風情的冰雪溶洞、雪屋雪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兩極地區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貌。遊客能近距離的觀賞到白鯨北極熊企鵝海獺北海獅等十幾種、上百頭國內罕見的珍稀極地動物以及上千種珍稀海洋魚類。有長16米、寬6米,國內最寬的海底觀光隧道、9個精品熱帶魚展缸以及直徑1.3米的圓柱體玻璃展池。通過玻璃視窗還可以看到海水過濾循環系統,了解海洋館運作的相關流程,增強保護海洋生態的意識。同時,成都極地海洋世界還運用電子平台等高科技手段向遊客們普及極地、海洋、動物的科普知識,展示科考標本、設備和器材。在可同時容納3600人的室內海洋動物表演場,有白鯨、海豚海獅表演的節目;在洄游大廳,有美人魚和其它魚類。
成都極地海洋世界一角成都極地海洋世界一角

美食文化

“蜀人尚滋味”,作為曾經的成都平原中心城市體系三都之一的廣都,即以其“鹽井、魚田之饒”,加之“鐵礦、好稻田”,“故盛養生之饒”(酈道元《水經·江水注》),富甲一方。清朝末年,華陽縣白家場鎮的“肥腸粉”聞名中外,食客絡繹不絕,在距此最近的華陽中興碼頭(今華陽街道古通濟橋—下河壩—二仙橋—成都港一帶)至華陽中興蘇碼頭、華陽黃龍溪碼頭尤為盛行,後為成都府內美食之一。
華陽本地特色美食有——華陽串根香、華陽古義興公糕點、鐘水餃、蕎麥麵、華陽肥腸粉、華陽滷鴨等,還有川西木桶魚、牛肉火鍋等外來美食。
古曰人口聚集之地,即為美食薈萃之處。從古至今傳統的、創新的、外來的美食,在滿足了華陽人味蕾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張著華陽的美食地圖:益州大道美食區、坎城灣美食區、華府大道美食區、菜蔬街美食區、廣都美食區、濱河路美食區、安公堤美食區、南湖美食區、老碼頭美食區,每個街區都有不同的麻辣鮮香,代表著綿遠悠長的華陽美食文化。
華陽美食地圖——2015版華陽美食地圖——2015版

歷史文化

歷史悠久的華陽古遺址眾多,厚重的歷史脈搏至今清晰可辨。
華陽街道的物質文化資源豐富,不同類型的物質文化資源又各具特色。
因華陽特殊的歷史位置,它的物質文化資源年代跨度較大、分布較分散,遺址以聚落址、城址、寺廟遺址為主;遺址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寶墩文化時期到民國時期,特別是唐宋遺址、明代遺址較多。墓葬是華陽重要的歷史遺存,主要類型為磚室墓、土坑墓、崖墓,墓葬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寶墩文化到清代。可惜的是,事關傳說時代的三座名人墓——后稷墓、岑彭墓、吳家大墳包,如今均已毀,現在只能根據歷史文獻和民間傳說現收錄在《華陽鎮志》中,其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考證。華陽街道古建築豐富,有橋樑、民居、寺廟三種類型,基本為清代建築。華陽二江寺與萬佛寺、華陽通濟橋(老橋已於2010年8月19日被暴漲的河水沖毀)、道教萬緣宮(牧馬山麓十八口)、古蜀古城牆(已損毀)並稱老華陽古蹟。
華陽的歷史文化資源中,還留存著不少民間民俗文化,如婚嫁、喪葬、祝壽、湯餅會等民俗,通過這些民俗的變化發展,可以窺探華陽人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的變遷。此外,華陽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尤其是在民國時期,湧現出許多名人,他們分散在世界各地,在文學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為社會作出貢獻。
華陽街道歷史文化資源如此之豐富,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關係。華陽位於成都平原東郊,東靠龍泉山脈,西傍牧馬山麓,府河流經華陽街道蜿蜒而去,江安河自北向東流來,經二江寺注入府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境內農業發達,傳說,象徵著農業始祖的后稷便葬在此處;境內水系眾多,水路航運發達,因此華陽目前仍保存有多處古橋樑遺址、古河堤遺址。
一、文物古蹟
廣都城遺址
廣都城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在華陽街道古城村。居民《雙流縣誌》載:“在治東三十五里,鄉人稱為廣都街,城址尚存五六十丈”。《後漢書》註:“廣都故城在成都縣東南”,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是為漢廣都。東晉以後,廣都縣治所溯三年,長史喬師望奏請析雙流縣重置廣都縣,治所仍在漢城原處,是為唐廣都。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毀於兵燹。今所謂廣都故城遺址,實為漢廣都和唐廣都。
廣都城遺址位於今華陽街道古城社區廣都城遺址位於今華陽街道古城社區
1998年,雙流縣文管所配合成都市考古隊進行考古調查和試掘,遺址範圍大致呈正方形,東西長74米,南北長67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發現了大量唐宋時期的窯址、路面、灰坑、墓葬等,出土較多唐宋時期的瓷器,有罐、碗、碟、水盂等,可推斷該遺址應屬唐宋時期遺址。透過重重文獻,廣都城遺址的發現與研究,讓我們更深入地觸摸到了成都平原唐宋時期的生產生活狀況、人口分布與城市發展脈絡。而今廣都遺址區域內現存3萬平方米的農耕田和綠化地,已被城市所包圍,周邊現代建築林立。古老的遺脈於現代的朝氣並存,堪稱成都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
古城遺址
該遺址位於華陽街道古城社區(原天然氣總廠宿舍區),西距廣都城遺址300米,緊鄰天府大道南段西側。2006年10月,發現該遺址並進行試倔,共發掘面積800平方米。該遺址具體分布面積不詳,文化層序列清楚,共分3層,第1至第3層分別為進現代農耕層、明清層和唐宋層,其下是生土層。在第3層出土了大量的唐宋時期陶瓷器,標本存放於成都市考古隊。古城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成都平原唐宋時期的人口分布、社會狀況、城市建設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河池遺址該遺址位於華陽街道河池社區(今屬濱江社區),東南距通濟橋400米。2007年在城市建設文物勘探中發現並發掘,分布面積為750平方米。在發掘的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的遺蹟現象,包括一做土坑墓,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標本存放於成都市考古隊。經過相關專家確認為寶墩文化時期遺址,距今約4000年。
遺址是華陽境內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處史前遺址,它的發現揭開了華陽區域新石器時代的冰山一角,對於研究區域內文獻闕疑、神秘未知的史前歷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2016年華陽河池遺址1線考古發掘現場2016年華陽河池遺址1線考古發掘現場
清河遺址
該遺址位於華陽街道白馬寺社區。2014年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發現,距河池遺址大約500米,遺址分布主要區域在華陽城區西南方向,分布面積約10-15萬平方米。經過城市考古隊與文管局聯合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幾件玉器。通過省市和各院校專家論證,確定該遺址出土器物類型均屬於十二橋文化時期,距今約3000年。清河遺址的發現可深入該區域先秦歷史的研究。
二江寺拱橋
二江寺拱橋位於華陽街道府河與江安河匯流處,又名二仙橋。相傳二江寺橋是清道光年間一個石匠募集銀錢並主持修建的,橋修好後,它在橋的中洞鑿了四個字“天地良心”,以此告訴別人自己沒有貪污募捐來的銀錢。橋建好後,石匠請了縣太爺前來“踩橋”(類似於現在的“剪彩”慶典)。縣太爺正要上橋,突然狂風大作,隨後一聲炸雷,橋的中洞被雷劈了一個缺口,“天地良心”被燒焦了,大家開始議論石匠肯定幹了虧心事。後來,石匠重修了大橋,再刻上了“天地良心”四個大字,又去叫縣太爺來踩橋,縣太爺這次踩橋前吸取了上次經驗,先問了石匠,是否有做虧心事,石匠老實交代:第一次是把修橋剩下的1200兩銀子私吞了,第二次確實一兩都不敢吞,銀子全部用在了橋上。這樣一來,縣太爺才放心去踩橋了。果然,再次踩橋當天晴空萬里,一切順利。至今,“天地良心”四字仍然刻在橋洞上,更刻在了華陽人的心中。
二、物質文化遺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丁橋織機&織錦藝術
丁橋織機是華陽地區流傳下來的一種原始的多綜多躡織機,古稱“綾機”,是我國最古老的綜片提花織機。因為這種織機的腳踏板上布滿了竹釘,狀如農村河面上依次排列的過河石墩“丁橋”,故名、丁橋織機源於先秦戰國時期,流行於漢唐時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1978年,蜀錦專家王君平先生及其課題組在今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發現了這種舉世罕見的“丁橋織機”。當時村民廣泛用來織造一種叫做“花邊”的彩條經線提花的絲織品,經有關考古與文物研究證明,在新疆絲綢之路沿線多次出土的漢唐時代的蜀錦(彩條經錦)就是運用這種多綜多躡的提花工藝織造的。丁橋織機是古代四川織錦藝人用來織造古蜀錦(彩條經錦)的專用提花織機,是我國極為珍貴的科學文化遺產。現華陽丁橋織機及經線提花織造技藝正在申遺過程中。
舞龍獅燈
清朝末年,原華陽大源地區敖家巷子由清明會承頭組成龍獅燈隊,主要成員有陳麻子、廖善堂等人。隨後,富裕鄉民捐集資金又組成龍獅燈隊,前後演出十餘年,但技藝遠不如廖家龍獅燈隊。民國十年間,廖善堂親自授教其子廖再陽和新龍燈隊的林作義等人學習龍獅燈舞蹈技藝,並留下一本有關龍獅燈技藝的書給廖再陽。廖善堂去世後,再陽親自率龍獅燈隊回鄉演出,活動於成都府華陽縣中興(今華陽街道)、中和、琉璃廠、白家、正興、新興、三瓦窯、簇橋、石羊等鄉場,並與人切磋技藝,舞蹈水平逐年提高。曾受成都裕華紗廠經理(民國33年)、琉璃廠舵把子劉玄華(民國34年)、成都市八寶街舵把子鄧祥龍(民國35年)等人請去表演,技高一籌,贏得稱讚。解放後,廖家龍獅燈隊在成都華陽城內等地繼續演出活動。1958年後,廖家龍獅燈隊以第三代傳人德坤、德厚、德金、德贊四兄弟為主,重新開展活動,並培養了第四代傳人。
三、詩詞歌賦和現代音樂
華陽中興碼頭,水陸交通發達,位於成都府華陽縣南部,錦江(府河)之畔。自古以來,它是府河之濱一大城市碼頭之一,是錦江航道成都港的新碼頭。木船竹筏、漁舟小艇,來來往往,川流不息。朝霞迎暉,漁歌唱晚,川江號子此起彼伏,詩人墨客流連忘返。在江安河與府河匯合處,日泊船筏千隻,便是人們常說的“二江合流”的華陽廣都城所在。
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曾在此停泊,為美景深深陶醉,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夜宿二江驛》、《廣都江上作》:“微波不搖江,纖雲不行天。我來倚杖立,天水相澄鮮。平遠望不盡,日落自生煙。梅花耿獨立,雪樹明前川。好風吹我衣,春色已粲然。東村聞酒美,買醉上漁船。”
現代音樂《從升仙湖到華陽的距離》、《二江賦》等,更為豐富了近現代華陽的文化內涵。

歷史名人

成都華陽歷史厚重,人文薈萃。歷史上著名人物有北宋史學家范祖禹,早年協助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學者稱“華陽先生”,稱其所創學派為“華陽學派”,學派廣泛弘揚“至誠”“仁義”學說,其弟子及子孫有司馬康、黃庭堅、范沖、范蘇、范子長、范子該等。同時,華陽縣籍還有北宋文學家范鎮等歷史名人和顧梅羮、戈壁舟等現代名人。
三國時期蜀漢廣都長:蔣琬
北宋華陽縣籍文學家、史學家,翰林學士:范鎮
北宋華陽縣籍史學家:范祖禹
北宋華陽縣籍史學家:范沖
清朝華陽縣籍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卓秉恬
清朝華陽縣籍吏部侍郎:卓枟
清朝華陽縣令:安洪德
清末民初華陽縣籍內閣中書:林思進,主要編纂《華陽縣誌》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秦載賡,華陽縣中興場人
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第三至六屆中央執行委員:(華陽縣)張群

城市榮譽

華陽是成都南部的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商貿中心、文化重鎮,是四川省首批5個綜合試點鎮之一,是國務院1999年7月批准的成都市7個衛星城之一,先後榮獲國家級示範鎮、全國小康建設明星鎮、成都市城市次中心等榮譽稱號,被譽為“川中第一鎮”。
2017年華陽街辦榮獲“成都市最美街道”稱號2017年華陽街辦榮獲“成都市最美街道”稱號
2016年8月26日,四川省第七屆C21論壇上,在眾多推選的街道(城鎮)中,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脫穎而出,獲得“四川最美街道”稱號。
2017年12月,天府新區華陽南湖大道榮獲“成都最美銀杏街道”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