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鄉

回水鄉因鄉政府駐地位於回水沱得名。位於東經105°32’02”~105°37’58”,北緯30°39’52”~30°43’27”。地處蓬溪縣西南部,東鄰寶梵鎮、大石鎮,南接吉祥鎮,西靠群力鄉與天福鎮,北依常樂鎮、明月鎮。人民政府駐官山街168號,東北距蓬溪縣城區23千米。2005年,全鄉幅員面積30.9平方公里,有耕地11379畝。轄九龍寨村、洞孔村、汊河村、慧林村、金竹林村、西林村、新市村、圓壩子村、竹花村等12個村,78個村民小組。有居民3826戶,總人口1396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回水鄉
  • 外文名稱:Huishui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政府駐地:官山街168號
  • 電話區號:0825
  • 郵政區碼:629107
  • 地理位置蓬溪縣西南部
  • 人口:1.3萬(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建制沿革,基本概況,人口數據,工商業,村鎮建設,農業結構,工業企業,社會事業,城鎮建設,社會事業,人才結構,

建制沿革

清光緒19年(1893)設會龍場,光緒29年(1903)設會龍場團保處。民國24年併入常樂聯保處,民國26年(1937)更名為九龍場,1958年改名為回水區聯隊,1961年設回水人民公社,1983年改名回水鄉。1992年9月併入明月鎮。1998年9月復設。

基本概況

回水鄉地處川中丘陵區,離蓬溪縣城23km,周邊與明月、常樂、天福、群力、吉祥、大石和寶梵等7個鄉(鎮)毗鄰接壤。幅員面積30.9km2,耕地面積11379畝,其中:田3590畝,土7789畝。全鄉轄九龍寨、洞孔、慧林、三叉河、金竹林、西林、新市、元壩子和竹花9個行政村,78個農業合作社,總戶數3605戶,其中:農業戶3557戶,總人口12402人,其中:農業人口12208人,非農業人口194人,主要民族為漢族。
回水鄉回水鄉
回水鄉俗各回水寺,先後由九龍鄉、新市鄉合併而成。因常回河、蜿蜒流經九龍寨、洞孔、慧林村與芝溪河交匯於回水寺(今金竹林村),再經三叉河(原百家壩村)、西林村注入吉祥鎮境內而得名——回水。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併入明月鎮,1998年又恢復為鄉,2003年撤村並社,將原青龍村併入慧林村,原百家壩村併入三叉河村,原回水村併入金竹林村,全鄉由原來的12個行政村合併為9個。全鄉由原94個合作社合併為78個。
回水鄉平均海拔為310米,日平均氣溫17.1度,年降雨量910—950毫米,沿河兩岸有部分平壩、灘涂、水利資源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30%,被譽為“小九寨”。2003年12月28日,黑龍凼水庫復建工程在“盟遂合作的推動下,破土動工,2006年9月18日《盟遂合作20周年慶典既黑龍凼水庫大壩主體工程竣工儀式在回水境內的黑龍凼水庫大壩隆重舉行,為回水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回水鄉回水鄉
2006年,回水鄉以助農增收為核心,創新工作思路,變劣勢為優勢,成功引進了成都中正和遂寧兩個種業公司,在全鄉制種水稻1500畝,制種玉米3500畝,小麥良種繁殖3000畝,走公司+基地+農戶+協會的路子,建立了生產、經營、銷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公司、協會和農戶三贏的聯結機制。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1820
6232
5588
家庭戶戶數
3492
家庭戶總人口(總)
10814
家庭戶男
5585
家庭戶女
5229
0-14歲(總)
3085
0-14歲男
1641
0-14歲女
1444
15-64歲(總)
7526
15-64歲男
4016
15-64歲女
3510
65歲及以上(總)
1209
65歲及以上男
575
65歲及以上女
63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1365

工商業

回水鄉地處川中丘陵區,離蓬溪縣城23km,周邊與明月、常樂、天福、群力、吉祥、大石和寶梵等7個鄉(鎮)毗鄰接壤。
回水鄉回水鄉
回水鄉平均海拔為310米,日平均氣溫17.1度,年降雨量910—950毫米,沿河兩岸有部分平壩、灘涂、水利資源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30%,被譽為“小九寨”。2003年12月28日,黑龍凼水庫復建工程在“盟遂合作的推動下,破土動工,2006年9月18日《盟遂合作20周年慶典既黑龍凼水庫大壩主體工程竣工儀式》在回水境內的黑龍凼水庫大壩隆重舉行,為回水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村鎮建設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投資搞開發,新增場鎮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紅層找水打機井436口;新建沼氣100口;新建村道碎石路7KM;九龍寨、三叉河和金竹林三個村境內4500米的黑龍凼水庫灌區左右渠系配套工程年內竣工,年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6萬元。
回水鄉回水鄉

農業結構

回水農作制種成為蓬溪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亮點”。利用制種玉米植株矮小的空間優勢和播種的時間差,創新在制種玉米行間套種一季夏玉米2020畝;打造了九龍寨、洞孔兩個扶貧新村的優質水果基地80畝,新栽優質梨、李、枇杷樹1.39萬株;狠抓了以李強、夏友光兩個重點養豬場為重點的的生豬良繁體系建設,全年生豬出欄21510頭,新增養豬大戶38戶,新增PTC母豬110頭;勞務輸出3345人,培訓農民工1060人,勞務收入達2341萬元;種植蘑菇109.3畝;糧食播種面積27027畝,總產7092噸,人平生產糧食581公斤,農民所得總額27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5元,比上年增收256元。

工業企業

2006年9月18日《盟遂合作20周年慶典既黑龍凼水庫大壩主體工程竣工儀式》,在回水境內的黑龍凼水庫大壩隆重舉行,為回水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社會事業

2006年底,回水全鄉有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2所,鄉中心幼稚園1所,村幼稚園4所,共有國小學生812名,在校幼兒170名,有1所鄉衛生院,9個村級醫療室,全鄉9個行政村,78個社,村村、社社通廣播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1837戶。
2016年末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文藝隊伍40人。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47人,專任教師3人;國小2所,在校學生384人,專任教師3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0個,門診部(所)10個;有床位12張,每萬人擁有床位10張;固定資產總值2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名,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9個村1.2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5%。有體育場3處,安裝農民體育健身器材一處。有數位化終端電視用戶980,入戶率達50%。有郵政所1個,郵政業務總量2600萬元。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800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600戶,電話普及率50%;行動電話用戶500戶,網際網路用戶56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5萬元。有城鎮最低保障戶22戶,人數46人,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280%,月人均110元,比上年增長10%;醫療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4人次,共支出4.13萬元,比上年增長50.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3戶,人數818人,支出54萬元,比上年增長57 %,月人均60元,比上年增長5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9.2萬元。農村五保人員148人,支出13.28萬元,月人均150元。

城鎮建設

圍繞人畜飲用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居民房屋改建等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業主趙世華投資70萬元到回水場鎮搞開發。

社會事業

農村新型合作醫新參合人數達10788人。糧食直補25.6萬元,實行一折通全部兌現到3351戶農戶。年內對原百家壩村6個社和原青龍村4個社共345戶的農戶進行了農村電網改造,標誌著全鄉農網改造全面結束。全鄉累計安裝程控電話700門、手機3500部。招商引資70萬元。徵收社會撫養費5.3萬元,上解1萬元,出生人口84人,出生率7‰。享受計畫生育獎勵扶助47戶。全鄉有94戶符合“五保”條件的農戶納入“五保”供養,145戶161人享受醫療救助,155戶393人享受農村低保。實行黨務、政務、村務公開制度,規範率達100%。

人才結構

現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9名,其中:機關公務員11人,機關工勤人員1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7人,其中:宣傳文化中心1人,農業服務中心5人,計生1人。鄉領導班子由7人組成,平均年齡42歲,學歷均在大專以上,內層機構設有黨政辦,宣傳文化中心、農業服務中心、計生辦、國土所、社會發展辦。駐回單位有8個。共有教師45名,獸防人員6人,醫務人員24人,廣播電視網路公司2人,郵政和電信名1人,移動通信1人,信用社5人。
“武華頁岩機磚廠”始建於1997年3月,總投資75萬元,日產頁岩機磚1.5萬匹,質地好,耐壓力強,質檢試壓11.8兆帕,產品主銷蓬溪縣城及常樂、吉祥、明月、板橋、吉星等周邊鄉鎮,該廠每天僱工21人,2006年銷售機磚280萬元匹,總收入達47.6萬元,支付工人工資19.2萬元,上解國稅、地稅和工商各稅共5萬元,李強和夏友光兩個生豬養殖場,年繁殖PTC種豬達100頭,年出欄肥豬80頭以上。西林村10社劉軍弟酒廠始建於1997年,三叉河村3社何華軍酒廠始建於2001年,年產酒3噸左右。到2006年底,全鄉鄉鎮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從業人員達520人,總產值414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592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