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鄉

小川鄉

小川鄉位於新安江山水畫廊畔,地處黃千旅遊線之中。北距杭徽高速公路僅20公里,南距千島湖60公里,黃千公路(武街公路)穿鄉而過,交通極為方便。全鄉總面積72平方公里,屬於山區、庫區鄉鎮,地貌態勢是“沿江一條線,東西兩大片”。全鄉總共16個行政村,16000餘人。森林覆蓋率80%,這裡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景色迷人。

2018年12月29日,小川鄉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川鄉
  • 地理位置:新安江山水畫廊畔
  • 面積:72平方公里
  • 人口:16000餘人
鄉鎮概況,經濟發展,自然氣候,社會生活,行政轄村,人口數據,文化事業,歷史沿革,機構設定,資源優勢,招商引資,

鄉鎮概況

小川鄉位於歙縣新安江山水畫廊畔,地處黃千旅遊線之中、王小公路的東段,北倚深渡鎮,南臨新安江明珠千島湖,並與街口鎮璜田鄉長陔鄉相鄰;東接新溪口鄉、武陽鄉;西靠森村鄉。鄉政府駐地建有小川碼頭、車站、郵電代辦所、小川信用社、衛生院學校等,電信、移動、聯通信息覆蓋全鄉70%以上,西距黃山市府47公里,離徽杭高速公路20公里;南距千島湖60公里;黃千公路(武新前公路)沿江穿鄉而過。 全鄉總面積達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9畝,包括水田230畝,旱地49畝,人均不到2厘地;茶園面積12370畝,桑園面積1675畝,可利用水域面積達1500餘畝。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小川鄉

經濟發展

為加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力度,不斷發展和壯大集體、民營、個私經濟,鄉黨委政府全心投入,結合鄉情,積極拓開思路,奮力崛起,至2006年已建工業企業數6個,其中以黃山市小川仙峰茶廠和黃山市翠綠茶菊有限公司(年產值都在300—500萬元,銷售視窗涉及十餘省市所在地,部分產品已出口東南亞一些國家)、靈山螢石礦、古雲石材廠、永華竹木加工廠、輝煌裝飾門廠等一批龍頭企業,總體發展趨勢迅速並健康壯大,且在小水電、礦產、旅遊等方面招商引資趨勢出現良好態勢。
小川鄉小川鄉
全鄉經濟支柱產業,在70、80年代,主要還是以茶葉的管理、經營、生產製作和供銷拓開上做文章,另外以蠶桑的生產,木竹產業的增長及漁類產業的發展來把握,到2005年,全鄉糧食產量達419噸,產值達65.4萬元,油籽195噸,產值達48.75;茶葉350噸,產值達1102.5萬元;貢菊40噸,產值達180萬元;蠶繭94.3噸,產值達179.17萬元;果類670噸,產值達73.7萬元;漁業產值42萬元,林業443萬元,副業603萬元。全鄉網箱養魚近400隻,還成立了黃山市小川鄉漁業協會,有效促進漁業發展。據統計全鄉95%以上的農業戶口,但近60%的人員都在不同時期不同行業的在外地從事非農業生產,並為本地經濟發展增添了相當的實力支持。到2005年全鄉長期外出務工人數達5842人,外出務工收入總值達460萬元。
小川鄉小川鄉
全鄉在上級黨委政府指導下,就項目建設、主體事務進展當中,勇於抓住實際,特別是利民工程的實施和發展,諸如國家公益林、退耕還林和中德項目等方面的實施更贏得全鄉人民的擁護,還有涉農技術項目的投入,更增添了全鄉相關農戶的回響,全鄉公益林已達36450畝,退耕還林31550畝,(其中荒造764畝),中德項目有經濟林153公頃,防林28.2公頃,封育林126.7公頃,所有良種補貼和耕地糧補及林業、醫療相關補助都實際到位。 通過經營管理,引導發展和實際落實,全鄉傳統產業得以拓展,並在、茶、桑、果等產業上得到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總體上已基本形成“高山村竹、中山茶菊、低山蠶桑,田中菜糧、間或花果”的山區特色生態農業格局,整個山區新農村發展氣勢猛勁推進。

自然氣候

小川鄉屬於山區和庫區鄉鎮,主要為中低山地貌,應了一句老話——“開門見山”。地貌態勢是“沿江一條線,東西兩大片”,既是山區鄉又是庫區鄉,屬亞熱帶北緣山厚型季風濕潤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高山峻岭、大江小河,年平均氣溫16.4℃全鄉,平均水量1264.1毫米,森林覆蓋率80%。鄉內主要有小洲河(包括支流蘇川)、古稔河兩股水系,河流總長分別在20至10公里不等,落差在百米左右,水利資源豐富,總體氣候適宜,山水秀麗,物產豐富,景色迷人。
小川鄉小川鄉

社會生活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簡況 一、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農村、農民始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必須按照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積極發展三農經濟,加快實現富民強鄉。一是立足區位和物產特點。做好茶葉蠶繭菊花三大傳統產業,培育畜禽養殖、網箱養魚、竹業加工、藥材幹果和食用筍等現代產業。2006年茶葉總產值達1098萬元,其中名優茶、扁茶占90%。飼養蠶種2400餘張,產繭100餘噸,產值245萬元。鼓勵農民自采苗木42萬株,對現有經濟果木林進行補缺補差。舉辦營繭、養魚、茶葉製作和乾鮮果種植等培訓班6期,實施了澳大利亞援助貧困婦女項目。加強動物防疫和禽流感防控,強制免疫率達100%。二是倡導發展民營經濟。桐坑源選礦廠投產以來,實現利稅50萬元。小洲保健茶生產線,實現產值300萬元,上繳稅收15萬元。鼓勵春光小洲家禽養殖大戶擴大養殖規模,使其成為基地+農戶的示範企業。會同交通部門審批車輛、船舶20多戶,產生經濟效益100多萬元。三是有序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制定了《小川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確定了縣級示範村,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內容和重要意義,為新農村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認真制定示範村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村莊規劃和公益事業發展規劃,使新農村建設更科學更規範。深入開展示範村文明創建活動,組織黨員民眾集中清掃垃圾,堅決掃除黃賭毒和封建迷信等醜惡現象,促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四是緊抓抗旱工作不放鬆。通過走訪民眾對16個行政村122個村民組的水源、水量、水資源管理情況進行詳細摸底,及時組織抗旱工作組深入村組農戶、田間地頭,要求確保人畜用水尤其是生活用水的正常供應,及時化解用水糾紛。五是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力度。切實解決農民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問題。在總結前兩年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營造濃厚氛圍,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較高的比例。六是積極引導發展民間組織。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鄉政府引導成立了小川漁業協會,做好了新安扁茶協會的前期籌備工作。力求通過協會運作,進一步整合產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更好的樹立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升小川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小川鄉小川鄉
小川鄉小川鄉
二、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實現大的突破。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引進浙商資金兩百餘萬元,興建了桐坑源選礦廠,於六月份正式投產,提升了礦產品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引進蕪湖客商投資六十萬元新建了小洲保健茶生產線,將農產品精加工後打入超市,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完成了臨川水電站前期勘查設計,實行對外招商。認真做好武街公路征地拆遷和遺留問題的處理,儘快恢復和改善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完成了程家堨大橋接線公路和小川大橋接線公路兩大工程,切實解決了影響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實現了民眾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夙願。認真做好小川中心學校地質災害危房搬遷準備工作,已經選定新建地址,基本完成地質勘探和圖紙設計。啟動了木橋頭護岸工程,進行石砌和灌漿,有望於2006年12月上中旬竣工使用。新建了小洲村頭人行橋。硬化了臨川至橋川、春光鮑家塢、洲頭梁范家山等多條人行道路。解決了程家堨、盤嶺等10多個村組尤其是政府所在地的人畜飲水困難。通過引資260萬元的項目建設和近200萬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民的家庭收入,培植了新的稅收增長點,為更好的完成財政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11月份完成財政總收入90.8萬元(其中13.1萬元稅款定於2006年12月5日前入庫),占任務的101%,成為街口地區最具經濟活力和經濟實力的鄉鎮。
小川鄉小川鄉
三、高度重視計畫生育。投入主要精力抓好計生政策和法規的宣傳,認真實施計畫生育獎勵扶助工程,加強鄉村專乾隊伍教育管理,全面鞏固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鄉鎮。2006年1-10月份投入計生經費18萬元,改善並規範了鄉計生辦、服務所和村服務室的辦公硬體,兌現了專乾工資和計生戶的各項獎勵優惠政策,計畫生育市級年終抽查取得好成績。提供多種形式的計生優質服務,倡導和鼓勵優生優育,逐步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
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有聲有色的以平安建設為主題內容的宣傳活動,出黑板報21期,懸掛橫幅6條,舉辦法律諮詢6場次,發放宣傳資料8000餘份,開展法制講座4期,受教育人數達3400人次,同時還完善充實了鄉村安全文明公約具體內容,製作了轄區派出所、盜警和火警電話告知牌,掌握了3165名流出人口的基本情況,創新刑釋解教和監外執行人員幫教工作思路,調處了26起矛盾糾紛,解決了一部分反響較大的遺留糾紛,建立了社會穩定預警機制和群體性事件的應急預案,落實了領導信訪責任制,辦結了12起來信來訪及上訪案件,強化了森林防火意識,確保無森林火災發生,組建了鄉治安聯防隊,實行警民聯防,群防群治,建立健全護村巡邏制度,定期召開農村治安形勢分析會,加強了對農村敏感問題的防範,成立了鄉級綜治、司法、信訪、紀檢四位一體的鄉鎮調解中心,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通過上述卓有成效的工作,確保了平安建設一次性順利通過市級驗收。
五、森林防火、防汛、地質災害防治和安全生產成效顯著。一是高度重視安全生工作。深入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活動月”,落實森林防火、防汛等工作責任制度,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制定預案,組建救災應急小分隊,建立了防火期、汛期值班制度和險情巡查制度,實行期內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對學校、車站、碼頭和礦山等的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對全鄉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製作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明白卡”,與各村和有關單位簽訂責任書,專人負責落實監測措施,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加大對130多處安全監控點的重點監測,及時開展季度檢查、專項檢查和突擊檢查。採取果斷措施對桐坑源特大山體滑坡造成的空掛房實行人員和財產緊急轉移安置,適時拆除危房,保障了受災戶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武街公路正常施工。配合縣安監局強化對非煤礦山的管理,配齊靈山螢石礦的安全設施,停止蘇川石料廠生產經營。通過及時檢查及時整改,安全形勢總體良好,安全防範和檔案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深入開展效能建設,努力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緊緊抓住效能建設的核心內容,把貫徹宣傳“中央一號檔案”同開展效能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走村竄戶,徵求意見,解決問題,為民辦實事,造就一支紀律嚴明、服務熱情、辦事公道、講求效率的幹部隊伍,努力做到“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
七、面向“三農”,面向未來,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新時代、新形勢和新任務,對鄉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鄉黨委政府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全面開展“全民創業行動”,極力引導和吸納民間資本投資興業,鼓勵鄉土拔尖人才和實業家回鄉創業。黨委政府各部門積極主動服務,努力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和施展個人才華。加強與縣直部門和兄弟鄉鎮之間的溝通合作,使黨委政府機構運轉進一步協調、進一步富有成效。嚴格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統計監督,支持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積極按照上級要求構建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行政轄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689

3286

3403
家庭戶戶數
2254
家庭戶總人口(總)
6689
家庭戶男
3286
家庭戶女
3403
0-14歲(總)
1615
0-14歲男
825
0-14歲女
790
15-64歲(總)
4345
15-64歲男
2161
15-64歲女
2184
65歲及以上(總)
729
65歲及以上男
300
65歲及以上女
42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504

文化事業

小川鄉文廣播電視站經2004年合併後統一建制,分片管理,原小洲公社廣播放大站建於1969年,後經改制稱廣播站、廣播電視站、文化廣播電視站;小川鄉站建制同樣,均未達標。兩處均於1985年建了無線電視差轉台,接收安徽台12頻道,發射4頻道;87年建立衛星地面接收站,接收中央1套、2套。96年建立小洲有線電視前端,傳送節目10套,終端用戶350餘戶;97年建立小川有線電視前端,傳送節目12套,用戶達500餘戶。至今總體運轉效果較好,管理相對正常。
區域內人民公社化時期生產大隊或生產隊都組建了農民京劇團、宣傳隊等文藝組織,同時各地設有文化室、圖書室、逢年過節進行大型體育文藝匯演等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國小節日娛樂活動。
鄉內設有小川、小洲兩個中心學校,其中小川中心學校在70年代建有8所完小,21所初小,至2005年形成3所完小,2所初小(教學點);小川中學創辦於1968年(時設高中年級一年後撤消),小川國小創辦於明清時期;1969年時程家堨、臨家塢兩完小設國中班一年後撤消。至2005年在校國中生達456人,小學生587人,國中教師28人,國小教師35人。共培養大中專生以上學歷人數情況為:94年39人,95年34人,96年85人,97年68人,98年41人,99年42人,2000年43人,2001年51人,2002年66人,2003年110人,2004年90人,2005年119人,2006年115人,總計903人。
小洲中心學校由1960年1所中學、8所完小、17所初小演變而來,至2005年形成完小3所,初小2所,初級中學1所,全校中學生348人,教職工23人;小學生589人,教職工33人;從1950年至2005折間大中專畢業以上人數總計216人。
小川衛生院在2006年3月由小川、小洲兩處衛生院合併建立,由原小川聯合診所(小川、小洲兩處一起)演變而來,始建於1958年,1958年隨改制名稱為公社衛生院,1984年又改為鄉衛生院。小川鄉衛生院等級為鄉(鎮)衛生院;從業醫生狀況為:技術人員11人,會計員1人,鄉村私營診所16所,從事執業鄉村醫生16人。
由於地處沿新安江畔,58年新安江水庫建成,沿江程家堨、洲頭梁、小川、方家山、臨川等五個村的相應自然村莊被淹沒,相當一些居民都成了移民遷出或後靠,後經政府有關部門支持,現沿江護岸、碼頭、渡口及相應村莊通道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符合安全、有效、便民、生產、生活、發展等要求,總建設投入達400餘萬元,同時在交通、教育、文化、科技、農業、居住等方面投入多元化更是數不勝數,社會公益顯著,促進當地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
區域內設有小川、小洲兩個信用社,其中小川信用社建立於1953年4月1日,至2005年存款餘額為2761萬元,貸款餘額為782萬元,小洲信用社建立於1953年4月,2005年存款餘額為2305.1萬元,貸款餘額為962.2萬元。
全鄉範圍內現有個人私營貨運車船情況是:貨運車9輛,客運車10輛,日行往返2趟;客運船舶4艘,渡運船2艘,航運達標正常。還有途經往返車船日均10次以上,縣鄉公路已油化,交通相對便利。
全鄉旅居外縣副處以上人員達10餘人,創業資產在300萬元以上的近10人,百萬以上經商者和科級以上在外人員在150人以上。據了解洲頭梁村過世知名人物凌建予同志原參加過北京哥德巴赫猜想研討會,時任歙縣中學高級數學教師。

歷史沿革

小川鄉在解放初期(51年)建區公所,屬大川區遷往小川駐地,時轄三港以上,正口對面的白石村、小洲源、河東岸等區域;52年劃鄉建鎮時,設鄉制,有小川鄉,古稔、靈山鄉,程家堨、臨川鄉,風景、蘇川、汪米灘鄉,內設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直到56年合作化,其中三港併入小川鄉;58年8月人民公社化,撤區、鄉設人民公社,隸屬小洲人民公社和古稔人民公社兩塊,以新安江為界,其中河東社址在新溪口,河西社址在小洲;60年2月兩社合併成立小川人民公社;61年下半年設街口區委區公所,本區域分設小洲、小川、新溪口三個人民公社,直到83年體制改革,改為鄉制至撤區並鄉時;2004年12月由小川、小洲合併成立小川鄉人民政府。
現轄區內主要有16個行政村,122個村民小組,其中古稔村8個村民小組,有關山、元正、文山、古稔、高峰、天順、半山、展塢等8個自然村;靈山村7個村民小組,有靈山坦、西坡汰等2個自然村;程家堨村10個村民小組,有程家堨、文山、上山、上汰、大汰、桐坑、高山、溪東、下溪、天師等10個自然村;洲頭梁村5個村民小組,有洲頭梁、青山下(畢家園)、上汰、范家山(吳家山、桃樹灣、對面、柿樹後)等9個自然村;小川村8個村民小組,有毛汰、上岸、下岸、小源、丁家塢口等5個自然村;方家山村12個村民小組,有八畝坦、虎兒山、方家山、呈城坑、高椅汰、四里亭、梅樹塢、莊坑、列車塢、黃畔嶺等10個自然村;臨川村12個村民小組,有臨家塢、八畝坦、湟川、江家、下沅、桃樹灣、外汰、田塢等8個自然村;橋川村2個村民小組,有橋川、梅川2個自然村;汪米灘村4個村民小組,有汪米灘、米坑、雞公灣、力漆塢、半山、木花背、竹黨、陔石、梨木汰等9個自然村;聯盟村5個村民小組,有虎形、來古石、后街塢、姚家山、下楊民、楊民汰、木橋頭等7個自然村;西川村8個村民小組,有高峰、里汰、上坦、下坦、西山、光芒塢、外汰、中舍基、凹下、下舍基、外山等11個自然村;升光村8個村民小組,有上下石、田莊、里外灣、西林尖、半山、當澮等6個自然村;蘇川村8個村民小組,有蘇木坦、上汰、下汰、古隱堂、高山、嶺頭、外嶺、雞公汰等8個自然村;盤嶺村8個村民小組,有里丘田、盤嶺、龍山、長竹汰、橫丹嶺、里壁汰、神仙塢、絕馬嶺等8個自然村;小洲村6個村民小組,有小洲、前坑、梨樹坑、田進坑、後坑等5個自然村;春光村11個村民小組,有劉基堨、陰坑、八洪山、汪家、鮑家堨、塢頭、楊家、盤坑、下水碓、下村、上塘塢、下塘塢等12個自然村。
全鄉主要姓氏有凌、江、張、吳、胡、方、李、程、呂、潘、馮、葉等十餘種,歷史相對久遠的村莊有小洲、盤嶺、古稔、靈山等外,百餘年古樹主要有樟樹紅豆杉楓樹等達50餘棵。

機構設定

小川鄉領導成員名單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江明月
鄉長:吳會樂
人大副主席:江耀斌
黨委副書記:姚文斐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邵煒文
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吳杭輝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張克龍
黨委委員、副鄉長:曹玉臻
政府副鄉長:徐賽美

資源優勢

小川鄉屬於典型的山區和庫區鄉鎮,山多地少,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農業經濟以茶桑為主。(1)茶葉資源。茶園5120畝產量134.5噸,其中名優茶為105噸,產總產量近80%;茶葉銷售市場、價格(農民僅茶葉就可增收200餘元)等方面看,盈利空間比較大,而且在小川逐步形成了中心市場,並輻射到周邊鄉鎮。(2)蠶繭資源。桑園面積1373畝,全年養蠶張數為1760張,產量67噸,產值為86萬元。近幾年,利用方格簇營繭,大大提高了繭的產量和質量;(3)菊花資源。建成了無公害菊花示範基地;(4)水域資源。水域面積1550畝,其中可養殖面積為670畝,現只利用20.5畝,水產的產量僅為78噸。大面積的水域資源建成的網箱養魚基地更是具有發展的潛力。(5)礦藏資源。主要以螢石礦為主。 在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的同時,整合起來,有機統一,則形成了更集中、放大和突出的相對優勢。

招商引資

推行好工作思路:以資源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積極引導民營經濟參與集體企業改革、農業產業化經營、設施等各方面,強力推進民營經濟和招商引資的新發展。
發揮好三大優勢:一是發揮好資源優勢。二是發揮好山區特色產業優勢。三是發揮好黃金旅遊帶優勢。
使用好三大策略:一是服務招商;二是政策招商;三是信用招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