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變遷與邏輯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變遷與邏輯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變遷與邏輯》是劉志昌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4月。

該書選取基本公共服務中的社會保障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巨觀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因素為背景,通過對社會保障的制度變遷、均等狀況的歷史考察,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演變過程及其內在邏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變遷與邏輯
  • 作者:劉志昌
  • 首版時間:2013年4月
  • 字數:247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論,主要是介紹該書研究的緣起和意義,相關主題的研究現狀和該書的研究主題、研究架構和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該書的創新與不足之處。
第二部分是對社會保障均等化的歷史考察,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平均導向時期社會保障的制度變遷、均等化狀況。第二章首先研究了差異導向時期社會保障的制度變遷,其次選取社會保障中的財政支出、社會保險、城鄉低保、救濟以及救助設施、老年福利設施等作為主要指標,對中國東、中、西三個地區區域間、城鄉間社會保障服務的均等化現狀進行了比較分析。
第三部分是對影響社會保障均等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分析,包括第三至五章。第三章從政治合法性和政權所追求的目標出發,分析了兩個時期政治合法性基礎和政權目標的變化。第四章從工業化道路和經濟發展戰略等方面,分析了經濟因素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的影響。第五章從社會矛盾、社會階層、生產社會化和傳統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社會因素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
第四部分是結論,根據該書的分析,得出兩個基本結論。

作品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平均導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務
第二章 差異導向下的基本公共服務
一、社會保障的制度演變
二、社會保障均等化的實態
三、小結
一、社會保障的制度演變
二、社會保障均等化的實態
三、小結
第三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治因素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經濟因素
一、政權的合法性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對平等理想的追求
三、中國共產黨對發展目標的追求
四、小結
一、經濟因素對基本公共服務平均導向的影響
二、經濟因素對基本公共服務差異導向的影響
三、小結
第五章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社會文化因素
結論與討論
一、社會矛盾演變與基本公共服務的變遷
二、社會現代化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影響
三、中國傳統文化對基本公共服務的影響
四、小結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進入21世紀,黨和政府先後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同時,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發展要求,將建設服務型政府、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將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200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原則,加大國家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學術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基於此,《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變遷與邏輯》系統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演變過程及其內在邏輯。

作品思想

該書的研究認為,大多數時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的決定因素並不是單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因素,而是上述各項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政治因素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主導,經濟因素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礎,社會文化因素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力。具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歷程看,在平均導向時期,從因素相互之間的影響來說,在沒有外部資源支持的情況下,重工業優先的工業化道路決定了中國只能從農村汲取資源,通過農業來支持工業的發展。儘管改革開放前以追求平等和公平為目標,在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國家有限的資源用於城市公共服務的提供,而農村則主要依靠集體經濟提供公共服務,在當時是實際的和可行的選擇。從社會保障來說,為城鎮居民建立社會保險,為農村居民提供集體保障,在當時的理解上也是一種平等。也就是說,傳統社會文化因素也是形成公共服務城鄉二元體制的重要影響因素,這種傳統因素的影響表現在中國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上。因此,這一時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格局的形成,是受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因素的綜合影響,是上述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差異導向時期,在對發展目標和發展績效的追求下,在延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城鄉二元經濟體制的同時,非均衡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使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不斷拉大。同時,效率優先的指導思想同樣反映在公共服務領域,這就是差異化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服務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發展為目標,城鎮基本公共服務邁開了社會化和去單位化的改革,在社會保障方面,國家逐步為城鎮居民建立了現代社會保險,而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則在效率至上的追求中被有意忽略了,在這之中,傳統社會保障觀念的影響仍是原因之一。總體上說,在政治上不再追求公平、經濟上追求發展績效的導向之下,基本公共服務的非均衡格局逐步形成。因此,經濟因素成為影響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反襯出(在不再追求公平之下)政治因素的重要作用,這一時期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格局,仍然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作者建議,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過程中,需要處理好以下問題:一是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奠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經濟基礎;二是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動力機制;三是改變社會發展觀念,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社會文化環境。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財政能力的逐步增強,在人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成為一項可行的措施。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變遷與邏輯》
2013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1773-6

作者簡介

劉志昌,男,1977年9月出生,政治學博士,副研究員,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訪問學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基本方略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服務、國家及社會治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