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丁忠毅創作政治學著作)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丁忠毅創作政治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是丁忠毅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7月。

該書以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需要理論為邏輯起點,吸收借鑑西方學者的發展型社會政策、新公共服務與新公共管理等理論成果,綜合運用政治學、新制度經濟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等學科的理論資源和研究方法,力圖對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的互動關係問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並探討新時代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可能路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
  • 作者:丁忠毅
  • 首版時間:2019年7月
  • 字數:306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理論層面探討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合意性轉型的機理,考察了1840年以來中國社會轉型螺旋式推進的歷史進程、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動力系統和總體發展趨勢,分階段考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基本公共服務體制變遷與社會轉型的互動關係。從新時代中國社會合意性轉型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新要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巨觀制度環境培育和基本框架建設等方面,探討了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良性互動的可能路徑。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社會合意性轉型:基本條件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價值
第四章 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供給對社會合意性轉型的阻礙及均等化戰略的推進
第二章 中國社會轉型的演進階段、動力系統及總體趨勢
第五章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良性互動的路徑思考
第三章 1949年以來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與社會轉型互動共進的回顧與反思
結語

作品思想

該書從城鄉、區域和不同社會群體三個向度,考察了城鄉二元結構和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條件下中國基本公共服務非均等供給的主要表征。基本公共服務的長期非均等供給,背離了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原則,導致社會轉型缺乏堅實的價值理念支撐;不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導致社會合意性轉型的主體基礎不牢;制約經濟的包容性發展,阻礙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導致經濟社會難以實現科學發展。這些負面影響正是當代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實施的必然性和緊迫性的內在依據。為促進社會合意性轉型,2003年以來,中國開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並在基礎教育、公共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當代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的實施,仍受到傳統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束縛,仍存在戰略實施的封閉性、供給主體與籌資渠道單一,以及民眾參與機制、政府回應機制與激勵機制不完善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提高,不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順利推進。
該書指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良性互動的關鍵和重點,是適應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要求,站在促進社會合意性轉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我發展與完善的高度,構建一整套持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為此,需要明確當代中國社會合意性轉型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新要求,加強巨觀制度環境培育,著重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戰略的基本框架。在新時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合意性推進,內在的要求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強化執政黨和政府的合法性基礎;切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最佳化城鄉、區域間發展要素結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有效防控民生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增強前瞻性,減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自身轉型的成本。在巨觀制度環境培育方面,應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構建與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互動的格局,進一步強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法律制度體系。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系基本框架構建過程中,應重點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著重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協調機制、多元合作治理機制、基礎設施均衡覆蓋機制和激勵機制。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該書獲四川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社會轉型》
2019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4759-4

作者簡介

丁忠毅,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後,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青年項目等省部級課題5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