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北疆史の考古學的研究》是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宮本一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古代北疆史の考古學的研究
- 作者:宮本一夫
- 出版時間:2000年2月
- 出版社:中國書店
- 頁數:352 頁
- ISBN:9784924779501
《中國古代北疆史の考古學的研究》是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宮本一夫
中國古代北疆史の考古學的研究 《中國古代北疆史の考古學的研究》是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宮本一夫
《新疆史前晚期社會的考古學研究》是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物。內容簡介 該書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收集和梳理了新疆地區青銅時代晚期到早期鐵器時代的考古資料,按區域選擇重點遺址進行類型學分析,構建出新疆三個主要地區青銅時代晚期到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分期與年代,並進行了地方類型...
北疆博物院舊址是中國近代早期博物館中兼具教育、收藏、展示、研究等幾大博物館功能的典型樣本,其建立在中國乃至世界博物館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這裡匯聚了以德日進為代表的一批世界科學家在此工作,開創了中國古哺乳動物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先河。他們對中國北方腹地進行了長達25年、行程5萬千米的科學...
本書主要以歷史文獻分析、文物考古學資料收集與分析、田野考察與社會調查等方法研究隋唐時期北部邊疆的治理問題,儘可能再現隋唐兩朝代治理北部邊疆的複雜過程,再現隋唐時期中央政府因應邊疆政治局勢而制定的治理思想、方針、政策及實際採取的軍事、政治、經濟舉措,深入探究隋唐治理北部邊疆的政治與社會及自然因素。 圖書目錄 ...
齊東方,1956年3月13日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漢唐時期的考古、歷史、文物、美術的教學與研究。出版學術專著《唐代金銀器研究》等三部,發表各種論著百餘篇,主要包括吐谷渾餘部歷史的研究、三國至隋唐時期墓葬制度的研究、中國古代金銀器...
新疆地區基本上沒有什麼文獻記載,實應屬史前時期,所以,新疆地區的史前文化應指漢代以前直至遠古的文化。就考古學而言,它應包括舊石器時代文化、中石器時代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銅石業用時代文化、青銅時代文化和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在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屬,從漢代(公元前206...
秦漢考古是指在研究工作在調查發掘的基礎上,以遺蹟和遺物為主要依據,並結合文獻的記載的考古活動。秦漢考古不僅有廣泛的課題,而且有充實的內容,是中國歷史時代考古學的典型。簡史和現狀 秦漢時代起自秦始皇統一中國,迄於東漢滅亡,前後共約440年,其間包括秦、西漢、新、東漢4個朝代。從西元前3世紀後期到西元3...
本文根據古代文獻結合當代考古學解讀堯舜和炎黃故事,試圖闡明中國乃至東亞文化的兩重性和中華民族的形成與認同的複雜性。關鍵字:堯舜、炎黃、民族、認同 4、《青銅時代世界體系中的中國》,《全球史評論》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摘 要:大約五千年前西亞和中亞部分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逐漸形成了世界體系...
目前正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鄂爾多斯高原歷史地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隋唐時期北部邊疆治理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軍事考古學》子課題《中國古代邊防遺存的考古學研究》的科學研究工作。目錄 叢書總序 前言 第一編 河套地區歷史政區研究 戰國至西漢郡縣制在鄂爾多斯高原的建立、發展與分布 ...
他著有《中國的舊石器時代》、《華北(黃河及北直隸灣其它支流流域)十年查探記》、《桑乾河草原旅行記》等,這些考察和研究成果,詳細記載了他在甘肅華池縣發掘三件舊石器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經過,擴大了其國內外影響力。哈佛大學考古學家張光直說:“中國化石人類與舊石器時代文化研究,可以說是自1920年法國桑志華...
黃文弼先生的史地論述和考古論述是不大容易分開的,在他的歷史論述中往往包含著他所親身考察的地理、考古內容,而在他的考古著作中又往往包含著他的歷史、地理研究心得;把史學、地理學和考古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融通為一,正是他治學的特色。在編這個集子時考慮到這一點,不強為區分。他的歷史考古著作,絕大...
199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城子崖遺址進行了勘探和發掘,發現城子崖遺址是由龍山文化城址、岳石文化城址和周代城址重疊而成,澄清了60年來有關城子崖遺址時代的爭論。其中龍山文化城址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為這一時期古城址之最;岳石文化城址是迄今發現的一座夏代城址。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和中國文明...
目前《南開史學》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江沛主編,內容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究為輔,以刊發原創性、前沿性論文為主,兼以書評和讀史札記,強調以“南開史學”為主要特色,突出“實學”的研究風格,以社會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帶動研究領域及題目的變革,具有鮮明的南開...
《中國考古學要論》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收入三篇講義,1957年在北京大學講的《考古材料的陳列》和1960年在南開大學講的《中國石器時代考古學的新成就》,兩者是那個歷史時期學術見解的代表,也是博物館學、考古學發展史上20世紀50、60年代的重要腳印;第三篇是在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講義:《中國東北及周緣地區...
20.《試論史前南海地區沙丘和貝丘遺址》,《深圳考古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1994年;21.《洛陽漢墓之管見》,《洛陽考古四十年》,科學出版社,1995年;22.《燕國開拓祖國北疆的歷史功績》,《文物春秋》1999年4期;23.《略論中國古代城垣上的附屬建築》(合著),《考古學研究(六)—慶祝高明先生八十...
凡是要看中國已知最古的石器,不可不到北疆博物院一飽眼福。”沈士駿還寫道:“北疆博物院只有一個主任(院長),一個助手和一個修理工人,一個雜役,依比率比我們南開人少。但他們的標本是無法估價的。完全由外邊採集,除旅費外不妄費一錢。”桑志華、德日進二人在博物院從事科學研究,發表和出版了很多著述。據《...
在介紹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總體考察中國新石器時代,探討了社會發展諸階段的概況和文明起源問題,證實連續、多元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孕育了日後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本書對從事考古學、先秦史學、民族學、文物和博物館學等以及相關學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較高參考價值。圖書目錄 《中國考古學》總序 緒...
梁珂、魏其芳、李文常是S大的考古系學生,號稱“考古三劍客”。作者簡介 張碩,女,1976年生,江蘇南京人。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集教師、編劇、作家於一身,精通琴棋書畫等,被師生們譽為美女加才女的結合體。西祠站方曾作這樣評價:“當...
琉璃河遺址人骨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通過高解析度古DNA親緣關係鑑定技術,重建了琉璃河遺址出土人骨的家族樹,與考古學證據深度融合。是理解西周燕國古代人群社會結構的重要科學依據 。建築布局 博物館為方形建築,建築風格採取對稱四合院式布局,中心以文獻記載之周“明堂”特點為主體,用五組(一高四低)四角攢尖式大...
待望の文庫化、第1回配本は、第1巻と第2巻の同時配本。第1巻では、長年、中國での遺蹟発掘を手掛けてきた著者が、「三皇五帝」や「盤古伝說」などで知られる中國の神話の表す史実を探り、「夏王朝」「殷王朝」の謎に迫る。中國の古代文明といえば、かつては「黃河文明」を指したが、現在では、...
宮本一夫:《中國古代北疆史的考古學研究》,江蘇人民出版社,2023年。獲獎記錄 2003年,獲日本第十六屆日本濱田青陵獎。社會任職 2012年-2018年:日本中國考古學會會長 2014年-2020年:九州大學副校長 2014年-2020年:九州大學圖書館館長 2014年-2020年:九州大學文書館館長 2015年-:九州大學埋藏文化財調查室長 20...
在中國的25年間,桑志華一方面在外東尋西考,廣泛探查自然地質和史前人類遺址,蒐集自然標本和史前文化遺物,充實北疆博物院的龐大館藏;一方面潛心研究、筆耕不輟,撰寫發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論文,僅與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相關的代表性著作就有獨著的《黃河、白河流域10年考察報告(1914-1923)》《黃河、白河流域...
2個月內,他們採集了76箱出土文物,帶回北京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究。在發掘中,採用的工具雖然簡陋,但操作十分精心,採集到的陶片沒有工具摩擦的痕跡。對出土文物,採取“三點記載法”和“層疊法”等方法登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人自己主持進行的用現代考古學方法所作的遺址發掘。以後學術文化界充分肯定了...
1、2009-2012年,獨立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從拓跋到北魏的墓葬考古研究”(項目批准號:09YJC780001)。2、2007-2010年,參加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古代喪葬:從晉制到唐制的考古學研究”(項目批准號:07JJD780121)。3、2003-2006年,參加國家文物局重點項目“北疆南北朝...
張光直一生致力於中國考古學與考古學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他通過一系列有影響的專著和大量學術論文,把祖國古代文明的豐富考古材料介紹給世界。更倡導以世界性的眼光來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及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力求通過中國文明進程和發展模式的建立,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科學理論的內涵做出原創性的貢獻。
60年代初編著了《殷周車制的研究》、《殷周的青銅武器》等論著,1963年出版的《中國青銅器時代》,探討了中國青銅時代的社會狀況,即夏商周三代的社會面貌,他試圖用新的歷史觀,從考古學的角度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嘗試,對中國考古學作出了應有的貢獻。1964年被選為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委員會委員。40多年...
“河套人”的發現,拉開了中國乃至亞洲古人類學、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的帷幕。此後,“北京人”“山頂洞人”相繼被發現,使中國成為世界古人類四大進化鏈之一。楊澤蒙說,繼發現“河套人”之後,中國科學家多次對薩拉烏蘇遺址進行了考古和地質考察已發現至少10個較為集中的化石出土地點,分布在薩拉烏蘇河沿岸約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