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燕 ,1933年12月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研究方向:戰國秦漢時期考古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小燕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溫州市
- 出生日期:1933年12月
個人簡介,工作經歷,主要的學術成果,所獲獎項,
個人簡介
葉小燕,又名甌燕,女,漢族,1933年12月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幼年在溫州先後就讀於甌江國小、三希國小、贊善國小,國中、高中在浙江省立溫州中學念書。六歲上國小,抗日戰爭期間,溫州遭日寇三次淪陷,全家顛沛流離逃難鄉下,因此輟學一年。國小、中學都念的春季班,即於春季開始新的學年。1952年夏季讀高中三年級時,考取了北京大學歷史系。1956年9月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現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考古研究工作,直至1993年12月退休。
工作經歷
1956年9月~1957年7月參加河南陝縣廟底溝仰韶文化遺址發掘並承擔輔導員工作。
1957年9月~11月參加河南陝縣三里橋龍山文化遺址發掘。
1958年4月~7月參加河南陝縣七里舖商代遺址發掘。
1958年9月~1959年5月參加河南安陽殷墟田野發掘和室內資料的整理。
1959年7月~8月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合作,主持青銅峽水庫區考古調查。
1959年9月~12月輔導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中山大學10位文物幹部和教師的田野實習,發掘洛陽小屯東周王城遺址。
1961年5月~12月在洛陽參加《洛陽西郊漢墓發掘報告》(銅器、錢幣)的整理並編寫報告。
1962年1月~1963年12月在西安整理和編寫《河南陝縣劉家渠漢墓》。
1972年10月~1978年5月在北京參加《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劉勝墓銅器、鐵器、金銀器、車馬、錢幣;竇綰墓車馬)的整理並編寫報告。
1978年7月~1982年在北京與支沅洪整理並編寫《陝縣東周秦漢墓》。
1983年10月~12月參加西安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發掘。
1984年8月~9月參加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磁窯堡西夏窯遺址發掘。
1957年9月~11月參加河南陝縣三里橋龍山文化遺址發掘。
1958年4月~7月參加河南陝縣七里舖商代遺址發掘。
1958年9月~1959年5月參加河南安陽殷墟田野發掘和室內資料的整理。
1959年7月~8月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合作,主持青銅峽水庫區考古調查。
1959年9月~12月輔導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中山大學10位文物幹部和教師的田野實習,發掘洛陽小屯東周王城遺址。
1961年5月~12月在洛陽參加《洛陽西郊漢墓發掘報告》(銅器、錢幣)的整理並編寫報告。
1962年1月~1963年12月在西安整理和編寫《河南陝縣劉家渠漢墓》。
1972年10月~1978年5月在北京參加《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劉勝墓銅器、鐵器、金銀器、車馬、錢幣;竇綰墓車馬)的整理並編寫報告。
1978年7月~1982年在北京與支沅洪整理並編寫《陝縣東周秦漢墓》。
1983年10月~12月參加西安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發掘。
1984年8月~9月參加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磁窯堡西夏窯遺址發掘。
主要的學術成果
1.《洛陽西郊漢墓發掘報告》(合著),《考古學報》1963年2期;
2.《河南陝縣劉家渠漢墓》,《考古學報》1965年1期;
3.《滿城漢墓發掘報告》(上、下冊,合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
4.《陝縣東周秦漢墓》(主編),科學出版社,1994年;
5.《長城史話》(《中華文明史話》叢書),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長城史話》(《中國史話》叢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再版;
6.《秦墓初探》,《考古》1982年1期;
7.《東周刻紋銅器》,《考古》1983年2期;
8.《我國古代青銅器上的裝飾工藝》,《考古與文物》1983年4期;
9.《戰國秦漢的燈及有關問題》,《文物》1983年7期;
10.《中原地區戰國墓初探》,《考古》1985年2期;
11.《試論巴蜀文化的銅器—兼論巴蜀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二),科學出版社,1986年;
12.《關於小五銖的年代》,《中國錢幣》1986年4期;
13.《關於西漢帝陵制度的幾個問題》,《考古》1987年1期;
14.《戰國都城的考古研究》,《北方文物》1988年2期;
15.《試論燕下都的年代》,《考古》1988年7期;
16.《欒書缶質疑》,《文物》1990年12期;
17.《秦始皇陵封土上建築之探討》,《考古》1991年2期。
18.《從深圳出土乘法口訣論我國古代“九九之術”》(合著),《文物》1991年9期;
19.《論廣東南越文化及其與中原文化的關係》,《嶺南古越族文化論文集》,香港市政局出版,1993年;
20.《試論史前南海地區沙丘和貝丘遺址》,《深圳考古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1994年;
21.《洛陽漢墓之管見》,《洛陽考古四十年》,科學出版社,1995年;
22.《燕國開拓祖國北疆的歷史功績》,《文物春秋》1999年4期;
23.《略論中國古代城垣上的附屬建築》(合著),《考古學研究(六)—慶祝高明先生八十壽辰暨從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論文集》(北京大學考古學叢書),科學出版社,2006年;
24.《中國早期長城的探索與存疑》,《文物》1987年7期;
25.《“上郡塞”與“塹洛”長城辨》,《考古與文物》1997年2期;
26.《論我國長城出現的歷史背景》,《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27.《略論東周齊長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慶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華誕學術文集》, 2006年;
28.《辭海》(1989年增補本)(合撰),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
29.《辭海》(第六版,彩圖本)(合撰),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30.《大辭海·文物與考古學分冊》(合撰),上海辭書出版社,考古學辭條已基本成稿。
2.《河南陝縣劉家渠漢墓》,《考古學報》1965年1期;
3.《滿城漢墓發掘報告》(上、下冊,合著),文物出版社,1980年;
4.《陝縣東周秦漢墓》(主編),科學出版社,1994年;
5.《長城史話》(《中華文明史話》叢書),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8年;《長城史話》(《中國史話》叢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再版;
6.《秦墓初探》,《考古》1982年1期;
7.《東周刻紋銅器》,《考古》1983年2期;
8.《我國古代青銅器上的裝飾工藝》,《考古與文物》1983年4期;
9.《戰國秦漢的燈及有關問題》,《文物》1983年7期;
10.《中原地區戰國墓初探》,《考古》1985年2期;
11.《試論巴蜀文化的銅器—兼論巴蜀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紀念論文集》(二),科學出版社,1986年;
12.《關於小五銖的年代》,《中國錢幣》1986年4期;
13.《關於西漢帝陵制度的幾個問題》,《考古》1987年1期;
14.《戰國都城的考古研究》,《北方文物》1988年2期;
15.《試論燕下都的年代》,《考古》1988年7期;
16.《欒書缶質疑》,《文物》1990年12期;
17.《秦始皇陵封土上建築之探討》,《考古》1991年2期。
18.《從深圳出土乘法口訣論我國古代“九九之術”》(合著),《文物》1991年9期;
19.《論廣東南越文化及其與中原文化的關係》,《嶺南古越族文化論文集》,香港市政局出版,1993年;
20.《試論史前南海地區沙丘和貝丘遺址》,《深圳考古發現與研究》,文物出版社,1994年;
21.《洛陽漢墓之管見》,《洛陽考古四十年》,科學出版社,1995年;
22.《燕國開拓祖國北疆的歷史功績》,《文物春秋》1999年4期;
23.《略論中國古代城垣上的附屬建築》(合著),《考古學研究(六)—慶祝高明先生八十壽辰暨從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論文集》(北京大學考古學叢書),科學出版社,2006年;
24.《中國早期長城的探索與存疑》,《文物》1987年7期;
25.《“上郡塞”與“塹洛”長城辨》,《考古與文物》1997年2期;
26.《論我國長城出現的歷史背景》,《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27.《略論東周齊長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慶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華誕學術文集》, 2006年;
28.《辭海》(1989年增補本)(合撰),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
29.《辭海》(第六版,彩圖本)(合撰),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30.《大辭海·文物與考古學分冊》(合撰),上海辭書出版社,考古學辭條已基本成稿。
所獲獎項
《滿城漢墓發掘報告》(上、下冊,合著),1993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年~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1992 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