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The Museum of Xizhou Yandu Site)是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的琉璃河遺址分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董家林村,隸屬於北京市文物局管轄,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及傳播古代燕國歷史文化為宗旨的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

1995年在琉璃河遺址上建成並對外開放,館內展示了精美的燕國青銅器、玉器、原始瓷器、漆器及陶器等,還展示了原址保留了4座燕國貴族墓葬與車馬坑。

2021年6月,由原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原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和原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三家遺址類博物館整合組建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

2023年12月,琉璃河遺址人骨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
  • 外文名:Beijing Archaeological Site Museum (Liulihe Site)
  • 地理位置: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董家林村七區1號
  • 占地面積:18000 m
  • 類別: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
  • 景點級別:A級
  • 投用時間:1995年
  • 開放時間:閉館中,開放時間請留意博物館官方公告  
  • 門票價格:憑身份證件免費
  • 保護級別:國家三級博物館
  • 館藏精品:伯矩鬲、乙公簋、堇鼎、克罍等
  • 級別:國家級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展出內容,常設展覽,臨時展覽,巡展活動,宣傳教育,機構設定,現任領導,歷任館長,參觀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1990年,北京市文物局開始籌建商周遺址博物館。
1993年5月,北京市文物局現場辦公研究博物館展陳內容及展室裝修設計工作。會議決定博物館展陳內容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負責編制,展室裝修展覽設計施工由上海博物館陳列設計研究員費欽生先生實施。
1995年8月,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並更名為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東,坐落在西周燕都遺址的東城牆外,館區占地18000平方米,展館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
1999年11月,博物館對館內展品進行了清查、核對,建立健全館藏文物、複製品、模型的賬冊、檢索卡片等體系工作。
2001年11月,順利通過旅遊景點質量等級“A”景區的評定。
2008年4月,被授予首批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
2009年5月,國家文物局發布《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國家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決定》,博物館被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2021年6月,由原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原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和原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三家遺址類博物館整合組建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
2022年4月,房山區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因管理機構變更、職能調整,依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GB/T 17775-2003)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的規定,經北京市房山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研究,批准撤銷房山區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資質。
2023年12月,琉璃河遺址人骨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通過高解析度古DNA親緣關係鑑定技術,重建了琉璃河遺址出土人骨的家族樹,與考古學證據深度融合。是理解西周燕國古代人群社會結構的重要科學依據。

建築布局

博物館為方形建築,建築風格採取對稱四合院式布局,中心以文獻記載之周“明堂”特點為主體,用五組(一高四低)四角攢尖式大屋頂覆蓋,頂為棕紅色色調;外形作“五室”、“重屋”、“四旁”等,四周展室為單層,用平頂、出瓦檐的形式,使外形取得廊廡及圍牆效果,以襯托中心主體。
按照周代制度在序廳對面設屏風式影壁一座,上嵌大理石石面,雕刻有蘇秉琦先生題寫的館名;在大門入口處設石柱斗拱,配以用饕餮、夔龍等紋飾為題材的浮雕飾物,起“符號”作用。

展出內容

常設展覽

1995年,館內陳列為《燦爛的古燕都文化》,通過大量的出土器物和墓葬車馬坑等遺存勾勒出燕國古都的繁榮景象。2007年9月,博物館進行了展廳改造和重新布展。新展陳《北京的城市起源》,以燕都古城和墓葬區的展示為中心,向前追溯北京城市的文化起源,向後詮釋出燕都對燕國八百年風雲走向以至北京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展陳吸納了學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並採用了幻影成像等多媒體展示手段,整個展覽分為北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傳統、西周燕都古城、燕都貴族墓葬、燕都精美文物、燕國五都變遷等五個單元,展示了造型精美的青銅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瑪瑙、漆器、甲骨等藝術珍品,再現了古燕國三千年滄桑的都城城垣、神秘奢靡的貴族墓葬。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琉璃河遺址)平面圖

臨時展覽

博物館已經完成《受命北疆——青銅器背後的燕國故事》、《創新的智慧-燕地出土陶器展》、《房山文保所銅器展》、《回望燕國》、《銅造就的文明》、《承載歷史的車馬》、《走近先秦農業》、《北京城與中國古代都城的起源》、《中國古陶文化》、《燕國風雲》等科普臨展。這些展覽都已經在周邊學校和社區展出。
2011年序廳和臨時展廳局部改陳。

巡展活動

2011年12月26日,西周館的《燕國風雲》展覽第一次走進了京南家園社區,同時也拉開了燕國故事大家講活動的序幕。
很多發生在燕國的故事,如烽火戲諸侯、荊軻刺秦王等,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燕國風雲》通過對西周時期的典故、成語、文物等知識,解讀西周燕國的政治體制、民族關係、文化內涵及當時人們的生活。
展覽採用動漫製作,內容生動活潑、通俗易懂。

宣傳教育

博物館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基地、青少年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及校外教育基地,每年都與周邊附近的多所學校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由於有些活動設計新穎合理,受學校的歡迎,所以博物館把此類活動做為品牌項目,長期推廣到學校中去。
如:“西周館志願義務講解員”活動,就已經成功舉辦了七年,每年都有不同學校、不同年齡的學生參與此項活動,收益非淺;“考古興趣小組”在燕化星城中學,累計吸收組員達160人。

機構設定

現任領導

館長:盧嘉兵

歷任館長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馬連山
館長
1992年9月—1995年1月
趙福生
館長
1995年1月—2001年3月
王清林
館長
2001年3月—2001年12月
王策
館長
2001年12月—2010年3月
許修堃
書記(代理館長)
2010年3月—2011年10月
關戰修
館長
2011年10月—至今

參觀信息

地址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七區1號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交通

  • 公交線路
835路公交商周遺址站下車, 沿董家林路口行1.5公里到達。
  • 捷運線路
捷運房山線良鄉南關站下車,換乘835路、房27路、房39路公車商周遺址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