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北京市文物局公布2022年十件文博大事,包括中軸線遺產保護駛入“快車道”、“博物館之城”建設呈現新氣象、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帶建設厚植新優勢、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得到新提升、考古工作和大遺址保護展現新成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
- 公布日期:2023年1月1日
- 公布單位:北京市文物局
一、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效
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聚焦“兩個維護”,持續強化政治建設;聚焦“第一議題”,持續深化理論武裝;聚焦“全面過硬”,持續提升黨建工作質量;聚焦“正風肅紀”,持續鞏固良好政治生態。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img/d/05b/QWMkBjYzMDMilDNzQzMmNzY3QTZzczMykTNwYTYycDZ5YWOkZGMxUzY0IW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
2023年1月1日,景山公園,遊客登上萬春亭,遠眺北京中軸線。 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二、中軸線遺產保護駛入“快車道”
2022年,北京中軸線獲國家文物局推薦為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此外,北京市舉辦了第二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持續推進文物修繕、申請式退租、非宅騰退拆除、環境整治和社會傳播工作。《最美中軸線》第二季、《萬里走單騎》《登場了!北京中軸線》等文化作品不斷推高中軸線宣傳熱潮。
三、“博物館之城”建設呈現新氣象
2022年,《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2022-2035年)》完成徵求意見稿。《北京市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扶持資金管理辦法(暫行)》印發。
北京加大文化服務供給,全市備案博物館共215座,全年共舉辦展覽和活動近500項,上線“北京博物館雲〞微信小程式,原創節目《博物館之城》在北京衛視播出。50家博物館入駐“北京之聲·博物館”,製作中英文導覽音頻1500餘條。
這一年,北京博物館提供延時開放服務,“白塔之夜〞成為品牌項目。北京積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七個一”活動,面向全市博物館徵集助推“雙減”資源。
此外,北京持續推進京津冀博物館協同發展,舉辦“第四屆京津冀博物館優秀志願講解員邀請賽”,推進京津冀“博物館進校園示範項目”。
四、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帶建設厚植新優勢
在長城文化帶建設和保護方面,長城文化帶建設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完成年度任務,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項目完成設計方案的國際徵集。北京成功舉辦2022北京長城文化節,有序推進箭扣長城(四期)修繕工程,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已完成。12項長城搶險加固項目全部完成年度任務,發布約400km的“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主線。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img/7/275/QWMmFjMmJmZzQzM1gzM3ATYwYjZ0cTMyATN5U2N4E2MzYWYzADM2IWOzQ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
2022年8月17日,北京懷柔箭扣長城,141-145號敵台及邊牆保護項目正在實施。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保護方面,路縣故城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基本完工。北京成功舉辦2022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北京藝術博物館(萬壽寺)修繕全面完工並對公眾開放。
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和保護方面,北京成功舉辦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大葆台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取得立項批覆,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有序推進,三山五園藝術中心完成地下主體結構施工。
五、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得到新提升
北京市第二批革命文物名錄公布,包括3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和535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天安門、雙清別墅、盧溝橋(宛平城)等重點革命文物保護規劃形成初步成果。
國立蒙藏學校舊址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完工,清華園車站舊址騰退、修繕、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北京市重點革命文物數位化保護提升工程(一期)項目基本完成。
六、考古工作和大遺址保護展現新成就
2022年,北京開展考古調查項目305項,開展考古勘探項目198項,勘探面積1276平方米,開展考古發掘項目81項,發掘面積共9.9萬平方米。
中軸線考古工作取得突出進展,正陽橋遺址考古發掘清理出鎮水獸下石條,中軸線南段考古發掘發現明清時代中軸道路及其附屬遺存。
北京加快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琉璃河遺址考古入選2022年北京文化論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十件大事,琉璃河遺址被列入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北京琉璃河遺址》紀錄片在央視黃金時段連續播出。
此外,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獲評全國文物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 2022年北京十件文博大事](/img/6/855/QWM4EzM0MTN4MDMxMWNxQ2Y3UDMlBTYmdDOhNzMmF2MwAjNilzM1Q2MkdzM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考古工作和大遺址保護展現新成就
2022年7月20日,房山區琉璃河遺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長郭京寧(右一)在介紹考古發掘成果。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七、文物藝術品交易及文博文創形成新動能
北京地區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活躍度再創新高,共審批3200餘場文物拍賣會,成交額超75億元,線上文物拍賣會高達3100餘場,同比增長約61%。
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平台為推進文博單位文創產品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支撐。2022年,北京新增博物館文物藏品素材採集800餘件/套,新增文博文創設計作品2200餘件/套,頒發數字著作權登記證書600餘件/套。
此外,服貿會、北京文博創意設計大賽金秋文物藝術品拍賣月成為引領文化消費理念、促進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平台和品牌活動。
八、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取得新突破
北京高標準完成7處世界文化遺產2021年度監測報告審核上報工作,首次補入大運河世界遺產段水環境監測數據;在紀念《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通過50周年系列活動上發布《世界遺產在北京》手冊。
北京正式公布第十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完成全國名碑名刻文物遴選(一期)推薦及碑刻石刻文物資源摸底調研。
九、服務型法治政府建設水平獲得新提升
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繼續最佳化營商環境,動態調整權力清單,依法依規開展行政審批服務工作。同時,加強全媒體時代宣傳工作。
剛剛過去的一年,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網站發布2000餘條信息,瀏覽量111萬餘次。新媒體矩陣各平台發布近5000條信息,閱讀量超過2億。《發現中軸之美》——北京中軸線申遺宣傳系列視頻獲選2022年度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項目。
十、文物基礎工作夯實發展新地基
2022年,北京市繼續守好文物安全底線,推動文物安全納入各區政府年度績效考核,推動建立行業監管與公安、消防等相關部門的工作協同機制,同時,建立了“北京文物安全研究院”。
北京市文物局持續提升文博科研水平,建立以“學術雲講堂”為代表的全市博物館科研交流平台,建立北京木結構古建築保護科研與試驗基地。新增2家局重點科研基地和1家基地工作站,打造學術科研月品牌,還開展了2022年全局系統文博發展大調研。
此外,北京市文物局完善文博機構設定,組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籌備處和北京文博發展智庫,設立了首都博物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