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百年

北京考古百年

《北京考古百年》是由北京市文物局聯合北京廣播電視台《這裡是北京》欄目推出的十一特別節目——十集系列片,於2021年9月28日首播,致敬百年來的中國考古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考古百年
  • 類型:紀錄片
  • 線上播放平台:北京廣播電視台
  • 首播日期:2021年9月28日
節目簡介,節目列表,節目形式,

節目簡介

《北京考古百年》以1921年至2021年這100年為時間軸,梳理北京百年來考古的重大發現。從1921年安特生在周口店考古發掘到三枚牙齒化石,後被證實為人牙,到2021年9月,中軸線重大考古發現“正陽橋鎮水獸”,系列片以50萬年前的周口店為開端,以明清時期的城市遺址考古為結尾。

節目列表

十集系列片以時代為節點,分為《起點》《搶救》《摸索》《春天》《蓬勃》《追逐》《探源》《探究》《遺產》《未來》,闡釋不同歷史階段中國考古從技術到理念的變化,呈現百年來北京已經形成的從舊石器、新石器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豐富的考古學成果。

節目形式

系列片採訪了40餘位考古大家及一線的考古工作者。其中包括多位年過耄耋的北京考古界泰斗,也有已經辭世的考古前輩,還有剛剛畢業兩年的考古發掘負責人,這些考古人把青春與熱血播撒在了他們熱愛的考古工地上。在琉璃河遺址,節目採訪到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北京隊原隊長85歲的殷瑋璋、北京市文研所原副所長73歲的趙福生、以及現在的琉璃河遺址考古負責人,僅僅28歲的王晶,三代考古人用生動語言梳理了60年來,琉璃河每一階段的考古成果和考古理念的演進,也展現了考古人對事業的執著和痴迷。
北京的許多重要考古遺址變身為博物館,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遼金城垣遺址博物館等;許多考古成果陳列於博物館,在首都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延慶、門頭溝、昌平等各區的博物館裡,都珍藏著大量考古出土的文物。為了講述北京考古百年,欄目組拜訪了13家博物館,拍攝了200多件文物,講述文物背後的考古故事。
十集系列片中,還專門展現了現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套用。通過土壤的分析,可以知道兩千年前的考古遺址是工業區還是居民區;通過金屬的科技檢測,可以考證出土文物的工藝是鍛造還是鑄造,還原幾千年前的冶鐵工藝;通過浮選,可以探知3000年前西周人的食譜是什麼,愛吃哪些蔬菜……這些新鮮而富於科技感的內容,刷新了公眾對考古的認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