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是一家文物保護機構,2022年7月,入選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 揭牌時間:2022年10月29日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是一家文物保護機構,2022年7月,入選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名單。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是一家文物保護機構,2022年7月,入選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名單。發展歷史2022年10月29日,新組建的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正式揭牌2。現任領導院長:郭京寧3...
北京古遺址保護研究中心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北京聯合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共建。發展歷史 2023年4月18日,國際古蹟遺址日中國主場活動,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辦,活動現場舉行了...
張濤,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遺產預防保護部主任、研究館員。主要從事古建築的預防性保護,給古建築做“體檢”,“給文物治未病”。人物經歷 作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遺產預防保護部主任、...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是以研究中國考古學為主的實體學術機構。中心的宗旨在於綜合發揮北京大學考古學的學科優勢,聯合校內外、海內外有關學術力量,運用傳統與現代學術研究的科學手段,研究中國史前、原史、歷史時期的重大考古學術問題,...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在原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基礎上組建成立。是國家文物局直屬正局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2020年9月28日經中央編辦批覆同意更名,同年11月30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成立背景 國家文物局...
2022年7月20日,房山區琉璃河遺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長郭京寧(右一)在介紹考古發掘成果。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七、文物藝術品交易及文博文創形成新動能 北京地區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活躍度再創新高,共審批3200餘場文物拍賣會,...
地址:北京市北海後門西 考古發現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平谷區文委近日在興谷開發區河道治理工程的先期考古勘測過程中,發現漢代及明清墓葬群。經初步鑑定,有漢墓14座,明清墓6座,窯址兩個。截止到目前已經發掘9座漢墓,初步勘測後,市...
2019年1月,榮獲“2018北京榜樣”提名獎。人物履歷 孫勐是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名資深的考古隊長,常年在考古現場,皮膚曬得黝黑,跟不熟的人說話容易磕巴,但聊起專業他顯然放鬆 所獲榮譽 在城市副中心建設考古工作中,作為路縣故城遺址...
中共北京市文物局黨組關於印發《北京市文物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落實意見》的通知 京文物黨組〔2023〕16號 機關各處室、北京市文物工程質量監督站、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落實意見》已經北京市文物局2023年第九次...
畢業生除了可以繼續攻讀文物建築方向的研究生外,還可以選擇到國家文物部門所屬的古代建築研究所、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化文物行政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等單位工作。基本介紹 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的積極支持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1934年,馬衡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改由胡適兼任考古學研究室主任。1946年,北京大學因日本侵華而南遷8年後返京,成立以向達為主任的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聘梁思永、裴文中先生為導師,開始招收考古研究生。1947年,以胡適為首的博物館...
各個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如南開大學教授何孝榮、河北師範大學教授秦進才、文化學者趙珩、作家陸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原副所長吳文濤、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魯曉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侯兆年、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副研究館員羅飛等,他們...
正在努力成為北京城市中軸線上的歷史文化客廳、新時代對外講好中國故事的國家形象館。2023年9月15日,中國考古博物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歷史沿革 2019年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在北京掛牌成立。在中宣部的指導下,依靠...
本書從考古工作和考古材料出發做北京城研究,是一個新的視角。本書的出版對推動北京城的建築歷史、建造方法、城市變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積極作用。作者簡介 申紅寶,男,1984年生,畢業於西北大學,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張中華,男...
劉政,性別男,漢族,1959年11月生,北京市延慶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198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大學學歷,1982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1978.10...
中國考古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是2023年9月15日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專業考古博物館。歷史沿革 中國考古博物館(中國歷史文化展示中心)是中國歷史研究院下設的國家級專業考古博物館。地處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核心區,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貴...
文物資源以考古研究所近七十年實地發掘出土的實物為主。藏品包含玉石器、陶瓷器、青銅器、金銀器、骨角牙器、漆木器等近十個大類,年代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延續到明朝。文物資源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文化序列具有延續性,大多...
該書可供從事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科技人員、考古工作者、博物館科技工作者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榮譽表彰 2021年10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張家界市博物館藏青銅文物保護修復項目”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2021全國優秀文物...
包括美國、英國、韓國、香港、台灣等多所大學及研究機構以及國家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科院上海光學機電研究所以及四川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地方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館等單位...
孫華,男,四川綿陽人,生於1958年12月9日 ,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三星堆研究院學術院長,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古籍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人物經歷 1976...
北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北京市的科研機構。研究方向 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 發展歷史 2022年12月10日,北京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人工智慧治理研究中心舉辦了以“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為主題的北京人文論壇。
金中都遺址位於北京西城區和豐臺區一帶。2020年以來,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配合北京城市建設,對位於西城區右安門內的金中都外城東開陽坊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發掘,發掘面積1.7萬平方米,發現早、晚兩期建築組群。2023...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保護修復所 表彰名單 2022年7月19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文物局發布關於表彰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的決定,獲獎名單有: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共49個)北京市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
2023年12月22日,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發布。新宮遺址最新研究成果也隨之發布。歷史沿革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的“新宮遺址”,是一處夏商時期聚落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1至2022年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新宮遺址...
金和天 金和天,現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人物履歷 現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
尚珩 尚珩,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 員 。人物經歷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長城專家。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 員 。
經過幾代領導班子的持續努力,在國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及古建、園林等領域專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積極開展工作,聯合天津大學、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興中興建築設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