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刺繡研究》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啟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刺繡研究
- 作者:鄧啟耀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48808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前言
- 刺繡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 民族民間刺繡調查與文化研究
- 博物館與刺繡學院繡品研究
- 刺繡技藝的現狀、保護與創新發展
- 後記
《中國傳統刺繡研究》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啟耀。
《中國傳統刺繡研究》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啟耀。 內容簡介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具有多重文化遺產價值。本書作為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刺繡)遺產國際論壇的成果,包括刺繡工藝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民族民間刺繡調查與文化研究...
《中國刺繡技法研究》是195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鳳。全書分五章:第一章簡述了我國刺繡歷史的發展位進和目前的概狀;第二章分析了刺繡分類的方法;第三章介紹了我國固有的傳統刺繡方法,並介紹了作者根據傳統技法...
岫巖滿族民間刺繡蘊含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獨特的藝術語言,表現出岫巖當地滿族人民的藝術創造熱情和審美理想,同時展示了岫巖滿族社會生活的主要風貌,具有社會學、民族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傳承狀況 現代生活方式影響了傳統的生活習慣,在岫巖及...
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刺繡的技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
由此可見,哈密維吾爾族傳統刺繡既保留著本民族的個性,也呈現出漢文化中的紋樣符號,同時還融合了蘇繡的刺繡工藝,這是研究絲綢之路刺繡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據。近代,哈密維吾爾族刺繡的發展處於停滯狀態。新中國成立後的新疆建立了毛紡織廠和...
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
2016年3月29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班”(羌族刺繡)在西南民族大學開班。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汶川縣文化館獲得“羌族刺繡”保護單位資格。2022年2月,“羌繡傳統刺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繡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後,國家專門設立了蘇州刺繡研究所,並開辦刺繡訓練班。蘇繡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展到今天的40餘種。19世紀末,刺繡大師沈壽繼承傳統,吸收西洋畫精髓,創造了“仿真繡”。20世紀...
2010年,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在上海世博會中展出。2012年6月6日,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在2012年中國遼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暨生產性保護成果展中展出。2015年6月13日,錦州滿族民間刺繡在河北省第八屆民俗文化節中展出。2019年1月,錦州...
中國尚存留的手工刺繡種類不多,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已呼籲,要加強保護這一民族文化至寶的力度。 手工刺繡的最為盛名的產地與緙絲一樣,同產於蘇州。分類 按產地劃分:可分為“蘇繡”(江蘇)、“粵繡”(廣東)、“湘繡”(湖南)、...
隨著宣紙刺繡未來發展,以及它特有的文化性特性及工藝的全新性,未來至少在同行業中會引起高度重視。並會有人對它的歷史淵源、材料變化、刺繡工藝、贛繡分類、文化現象等進行一系列的學術研究。研究機構 中華宣紙刺繡研究所 中華宣紙刺繡研究...
邵曉琤:北京邵曉琤織繡研究院院長、中國著名刺繡藝術家、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刺繡專業委員會理事、聯合國教科文國際民間藝術組織國際會員,堅持不懈地從事中華傳統刺繡的研究...
石首市繡林鎮、洪湖市峰口鎮一帶的繡花堤和漢口的繡花街等皆因刺繡集中而得名。漢繡構思大膽,色彩濃艷,畫面豐滿,裝飾性強,處處流露出楚風遺韻。2008年6月14日,漢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研究和傳承單位有蘇州刺繡研究所和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等。蘇繡技藝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廣泛性、完整性、系統性、拓展性、地方性、融合性、藝術性、嚴密性、靈活性等特徵。保護蘇繡技藝對保護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研究中國的傳統刺繡技藝...
2011年5月23日,侗族刺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07。2018年5月15日,侗族刺繡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歷史淵源 侗族有著悠久的織繡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百越時代。因此《...
新中國成立後,蘇繡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後,國家專門設立了蘇繡研究所,並開辦刺繡訓練班。蘇繡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展到今天的40餘種。 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郁。...
2011年5月23日,瑤族刺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05。2018年5月15日,瑤族刺繡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歷史淵源 瑤族刺繡歷史源遠流長,秦漢時期瑤族便已知用木皮製作服飾...
2008年6月7日,彝族(撒尼)刺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78。2018年5月15日,彝族(撒尼)刺繡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歷史淵源 彝族(撒尼)刺繡,也叫撒尼挑花,撒尼話叫...
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北京服裝學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遺辦公室、北京國際時裝周組委會、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服飾研究所等單位聯合推出的“錦繡中華——2017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活動在恭王府舉行,由布依族刺繡製作的傳統織造...
按紗眼逐格數紗進行刺繡,也可多個紗眼間隔刺繡,每一針錯開,形成參差不等的長短針。納紗繡要求繡地經緯紗線空隙大,傳統繡地選用紗、羅、粗棉布,在夏布上用納紗繡效果也佳。鎖繡 鎖繡,亦稱辮繡。鎖繡是中國自商代至漢刺繡上的一...
還首創刺繡絲線色彩構成法,拓展了粵繡藝術色彩表現空間。2007年初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代表作品有:《牧羊姑娘》《晨曦》《嶺南錦繡》等。許熾光,男,1932年生。自幼受家庭薰陶,7歲起跟隨父親許松學習廣繡,在繼承傳統刺繡...
孟永國,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發繡(溫州發繡)。保護措施 1991年,溫州師範學院(今溫州大學)成立了市人像繡研究所。2021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