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繡(溫州發繡)

發繡(溫州發繡)

發繡(溫州發繡),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發繡(溫州發繡)與杭繡、寧波繡、甌繡、台繡合稱浙江省五大刺繡,是中國二十四個地域繡種之一。所謂發繡,就是以人的天然色澤髮絲為材料,以針為工具,遵循造型藝術的規律,在繃平整的布帛上施針度線,創造形象的藝術。據史料記載,元代就有溫州發繡,元代王振鵬創作了《端陽競渡圖》,他的學生夏明遠以頭髮繡出《滕王閣》等作品。和普通絲線繡相比,發繡是利用髮絲的天然色澤來表現,形象逼真而富有立體感,又能經久保存,獨具藝術特色。現代溫州發繡承缽於元代傳統工藝,吸收傳統刺繡的營養,施以創新手法,弘揚為一門新興的工藝品種。

2021年5月24日,發繡(溫州發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Ⅶ-12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繡(溫州發繡)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
  • 遺產編號:Ⅶ-127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分類,藝術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發繡(溫州發繡)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徐蔚南《顧繡考》記載,早在唐代,發繡就已初露端倪。當時有些虔誠的佛教徒,為表誠心剪下頭髮繡制佛像。
發繡(溫州發繡)
發繡(溫州發繡)作品
據《女紅傳征略》記載,宋代有發繡“妙法蓮華經”。
元代女畫家管仲姬繡制的“觀音像”,其觀音的髮絲、眉毛、眼睛等部位都以人發繡制。
明代夏明遠的發繡“黃鶴樓”“滕王閣”,後人稱其侔於鬼工。浙江倪仁吉的發繡“大士像”,神態端莊。
清代,有的貞女、孝婦和僧尼剪下自己的青絲,繡制“觀音像”“如來佛”等,以示虔誠。
20世紀50年代,溫州刺繡藝人吳文英作為溫州傳統發繡的先驅,繡制了一幅名為《江心孤嶼》的發繡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
20世紀70年代,畫家魏敬先將繪畫的技藝融入到發繡中,開創了溫州人像發繡“新紀元”。接著,又通過孟永國、萬昇平、蔡淑明、魏樂文、陳洋等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在傳承的同時,一次次刷新了發繡技藝,提升了發繡文化品位。
1994年,孟永國把傳統的單色發繡發展成為彩色發繡。
發繡(溫州發繡)
發繡(溫州發繡)作品
2000年,溫州發繡首次用“亂針法”塑造形象,同時,孟永國梳理出十幾種針法,如直針系列、曲針系列、擬形針系列等。
2010年,孟永國革新發繡工具,並獲得專利。
2012年,孟永國新創“做底補色法”,並提出了“應物施針,法隨心意”的發繡創作理念,後改良發繡裝裱技藝,利於恆久保存。

文化特徵

分類

就用發而言,溫州發繡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單色發繡,即以同一人種的頭髮來創作的發繡;另一種是彩色發繡,即用不同人種的頭髮合繡。

藝術特徵

發繡(溫州發繡)承缽於元代傳統工藝並施以創新手法,具有鮮明的特徵。發繡是以人發代替絲線的刺繡。發繡用的人發需經過選擇,並利用人發黑、白、灰、黃等色澤和細柔、光亮的特點,運用接針、滾針、切針、纏針等針法繡制字畫,針跡細密,風格雅潔,猶如國畫中的白描。
發繡(溫州發繡)倡導“應物施針、法隨心意”的創作理念,以平凡的髮絲為媒材,運用藝術手法表現豐富的現實生活,注重形象的個性特徵,使畫面質感獨特、色彩淡雅悅目,層次豐富、變化微妙。

製作工序

繡一幅發繡(溫州發繡),第一道工序是選髮絲。髮絲的選擇是有講究的,根據不同年齡人的頭髮選擇備用,老年人的髮絲色彩豐富,未經過燙染的女性長發為最佳選擇,因其夠長、夠柔、有粗細。
其次,繃好底料上繡稿,施針渡線塑造形象,青絲入畫、環環相扣。

題材作品

發繡(溫州發繡)從單一的人像繡轉變為根據創作人員之擅長去創作更多的題材,人物、山水、風景、花鳥和靜物等皆可入繡,代表作品有《清影荷趣》《廊橋遺韻》《絲語廊橋》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發繡(溫州發繡)在長期的發展和演變中,其形式與內容都帶有鮮明獨特的溫州地域文化烙印,體現溫州的鄉土氣息和文化特徵,為溫州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文化精品。
傳承狀況
晚清年間,發繡(溫州發繡)竟衰落近乎湮滅,人們只能從博物館的珍藏中依稀窺見它往昔的風姿。此外,傳統發繡技藝日趨現代化和商品化,逐漸凸顯出傳統發繡發展滯後與現代理性消費超前形成衝突的局面。
發繡(溫州發繡)
發繡(溫州發繡)作品
傳承人物
孟永國,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代表項目:發繡(溫州發繡)。
保護措施
1991年,溫州師範學院(今溫州大學)成立了市人像繡研究所。
2021年9月18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溫州市發繡研究所獲得“發繡(溫州發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發繡(溫州發繡)項目保護單位溫州市發繡研究所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20年6月16日,“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在上海舉行,發繡(溫州發繡)作品參與展示。
2020年11月25日上午,由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溫州博物館、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聯合承辦的“東甌景致非遺韻”——2020年溫州非遺主題展覽在溫州博物館開展,發繡(溫州發繡)作品參與展示。
2021年9月29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16屆中國義烏文化和旅遊產品交易博覽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發繡(溫州發繡)作品參與展示。
榮譽表彰
2001年6月6日,發繡(溫州發繡)作品《葉爾欽像》獲“第三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
2022年1月6日,發繡(溫州發繡)作品《昆蟲·標本盒子》獲得浙江民間文藝“映山紅獎”。
社會活動
2019年9月9日,“溫州日”活動在北京延慶媯水河畔、世園會浙江園內啟幕,非遺項目發繡(溫州發繡)亮相其中。
2021年9月29日,“甌越非遺講壇”開講,國家級非遺項目發繡(溫州發繡)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分享、展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