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時間機器

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時間機器

《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時間機器》是英國科幻小說大師威爾斯最早獲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他最負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書中第一次提出了“時間旅行”的概念;作品通過一位酷愛冒險的科學家在公元802701年的歷險經歷,向人們展示了一幅在未來社會上演的人吃人的悲劇畫面,是一部將“19世紀階級鬥爭和人類進化相結合”的偉大著作和驚心動魄、發人深省的警世預言書。1897年發表的《隱身人》可能是威爾斯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作品。小說描寫了一位名叫格里芬的科學家對科學發明的狂熱追求。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威爾斯的想像力再次凌空翱翔,在宇宙間縱橫馳騁。小說講述了科學家卡沃爾研製成一種能阻擋萬有引力的物質,並用它製造出一隻飛行球,與朋友貝德福一同前往月球探險。登月後,兩人遭遇月球人的追捕,貝德福得以逃生,返回地球;卡沃爾不幸被捕,囚禁在月球的地下世界,之後他又向地球發回信息,描繪月球人的身體構造和社會結構。此書把讀者引入了奇幻的月球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時間機器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417頁
  • 開本:32
  • 作者:赫·喬·威爾斯 黃祿善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437754, 753543775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時間機器》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赫·喬·威爾斯 譯者:朱光立 叢書主編:黃祿善

圖書目錄

時間機器
隱身人
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

文摘

“趁太陽還沒完全下山,我們離開了宮殿。我決心黃昏之前穿過上回阻礙行程的那片樹林,第二天清晨到達斯芬克斯。我計畫當晚儘可能多趕些路,然後再生一堆火,在火光的保護下過夜。一路上我邊走邊拾柴火和乾草,不一會兒就抱了滿滿一堆。由於拿的東西太多,前進的速度要比預期的慢。另外,韋娜已經累了,我也昏昏欲睡。還沒趕到樹林,黑夜已經降臨了。我們登上了灌木叢生的山坡,韋娜看到前面漆黑一片,嚇得不敢前進。我有一種大禍臨頭的不祥預感,可惜這種感覺沒起到應有的警示作用,反而促使我繼續趕路。我已經連續兩天一夜沒合眼了,只覺得煩躁不安,心亂如麻。我睡意漸濃,恍惚中看到了莫洛克人的影子。
“正當我猶豫不決時,我發現身後漆黑的灌木叢中蹲著三個黑影。四周灌木交錯,雜草叢生,我們隨時可能遭到莫洛克人的偷襲。我估算,這片樹林至多不過一英里深。要是我們能穿過去到達對面空蕩蕩的山坡,就能有個安全的棲息之地。我有火柴和樟腦,點燃後可以一路照明。然而,如果要揮舞火柴,就必須丟掉懷裡的柴火和乾草,無奈之下,我只得放下它們。但我又轉念想到,點燃柴火和乾草可以嚇唬一下身後那些傢伙。當時我自認為這是掩護脫身的妙計,但後來卻發現這種做法愚蠢至極。

序言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是20世紀初西方文壇一位聲譽卓著的英國作家,曾與阿諾德·貝納特、約翰·高爾斯華綏並稱為“愛德華時代文壇三傑”。威爾斯一生出版過110本書籍,發表了500多篇文章。他的著述不僅產量高,而且涉獵廣泛,影響深遠,為他贏得了諸如科學小說作家、喜劇作家、社會小說家、哲學家、預言家和歷史學家等眾多稱號。然而,威爾斯最突出的成就還在於他的科學小說,他與法國的儒勒·凡爾納一起,開創了科學小說的新時代。文學評論家沃爾特·艾倫曾稱讚威爾斯的科學小說至今無人能企及,甚至有人把他比作科學小說界的莎士比亞。
威爾斯於1866年9月21日生於英國肯特郡勃洛姆雷。父親是一名職業棒球員,後轉而靠經營一家小店為生;母親在一家富紳的宅邸當女傭。父母低微的社會地位和童年清貧的生活使威爾斯深切體會到下層人民生活的艱辛,對社會的貧富懸殊和剝削現象尤感不平。雖然威爾斯幼時在勃洛姆雷上學,但他自小嗜書如命,初級教育靠自己的廣泛閱讀完成。14歲時,由於家庭經濟拮据,威爾斯不得不自謀生路,先後做過藥店學徒、信差和布店夥計,這段人生經歷對他今後塑造各類人物形象,描寫社會場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隨後,威爾斯在蘇薩克斯郡一家文法學校謀得助教一職,經過刻苦學習,於1884年獲得助學金,進入皇家科學院的前身南肯辛頓理科師範學校學習。在三年求學期間,他師從著名科學家、達爾文進化論者托馬斯·赫胥黎,攻讀了物理學、化學、地質學、天文學和生物學。這一理科教育背景,以及赫胥黎的宇宙進化論和生物進化論,為他後來的科學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想像資源。畢業後,威爾斯做過短期的教員,間或從事新聞寫作,為報刊撰寫文章。1891年,他與表妹伊莎貝拉結婚,四年後離婚,與學生艾美·凱瑟琳結為連理。1893年,由於肺出血,他不得不長期休患,養病期間,開始為雜誌寫短篇小說、散文和評論。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一部論文集,以及《時間機器》和《奇異的訪問》兩部科學小說。《時間機器》一書使威爾斯名聲大噪,從而奠定了他在科學小說界的聲譽。此後他便一發不可收拾,創作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科學小說。威爾斯處在科學小說創作的巔峰時期,然而他卻逐漸對這一文學類型感到厭倦,並於1990年起,轉入社會諷刺小說的寫作,創作風格也隨之一變。他開始模仿狄更斯,用辛辣幽默的筆觸諷刺時俗,塑造了眾多既可悲又可笑的“小人物”形象。這方面最出色的作品有《基普斯》、《托諾·邦蓋》和《波里先生傳》。依據這部分作品,評論家們稱威爾斯是“狄更斯後的又一個狄更斯”。威爾斯自幼關心社會問題,經著名劇作家蕭伯納介紹,於1903年加入了宣揚社會改良主義的費邊社,後由於不滿費邊社的漸進改良方式而退社。根據這一經歷,他創作了長篇小說《新馬基雅弗利》。威爾斯一開始就強調小說的思想性,這種傾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趨於明顯。他運用小說這種通俗形式宣傳自己的哲學觀念和社會思想,對人類的進步作了各種充滿希望的建設性構想,體現了他的民主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這一類型的代表作品有《現代烏托邦》、《未來事物的面貌》等等。除了小說外,威爾斯在創作後期還出版過不少通俗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讀物。他的《世界史綱》是一部通俗文化史,出版後大受歡迎;他還和長子喬治·菲利普·威爾斯以及朱利安·赫胥黎爵士一起,出版了洋洋三大卷《生命科學》。而1934年出版的《實驗性自傳》,又是一部出色的社會文獻。在創作的最後歲月,威爾斯又轉向了電影和戲劇,出版了《未來的事物》和《能創造奇蹟的人》。1946年8月,威爾斯在倫敦病逝。
縱觀威爾斯長達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其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科學小說,主要寫於1900年之前;第二類是社會諷刺小說,寫於1900年到1910年之間;第三類主要創作於1910年之後,通常被稱為“思想闡述小說”。但令威爾斯最負盛名的莫過於科學小說,主要包括《時間機器》、《莫羅博士島》、《隱身人》、《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神食》、《星際戰爭》、《沉睡者醒來勢等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被改編成電影。1938年問世的《星際戰爭》被奧森·威爾斯買下廣播權,在美國新澤西電台演播。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社會瀰漫著緊張的氣氛,《星際戰爭》播出後迅即引起一陣恐慌,許多聽眾信以為真,紛紛收拾行李,到鄉間避難。當局政府派出警察,將廣播劇本全部燒毀,但仍有部分保留,後公開競拍,被好萊塢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所獲,於2005年改編成轟動全球的電影《世界大戰》。
威爾斯的科學小說剛問世不久,就有評論家將他比作英國的儒勒·凡爾納。若從作品的影響及成就而言,兩人確實旗鼓相當,但若論作品的創作方式,他們卻大不相同。凡爾納所關注的只是科學技術的實現問題,他有句名言:“只要有人想像,其他人就一定做出。”他的作品以傳授自然科學知識為主,給予科學家、探險家們以極大的啟發。而威爾斯的科學小說雖然以科學知識為基礎,但更倚重天馬行空般的幻想。他想像在宇宙中遨遊,構思星際戰爭;把人類送上月球,又將火星人引入地球。他從天上搜羅天使,從海底打撈美人魚;駕駛時間機器馳騁在時空中。他的作品無奇不攬,無險不探,從月球、太空、過去和未來等各個角度觀察生活,通過怪物和外星生物的眼睛審視人類,故事緊張,情節離奇,引人入勝。威爾斯自己也承認:“這位偉大的法國作家(指凡爾納)對科學發明的預見和我的幻想完全不同。他的作品總是描寫技術和發明的實際可能性,而且對此作出了許多卓越的預言。他所感興趣的是具有實踐性的東西;動筆寫作前就相信,自己所寫的當時尚未出現的技術將來一定會實現……我的故事所表明的卻不是實現科學假設的可能性,而是對另一種幻想的體驗。”
再者,威爾斯與凡爾納的價值觀也有所不同。凡爾納讚揚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和巨大威力,其創作的目的在於把讀者引入神奇迷人的科幻世界。但威爾斯的作品在幻想的外表下具有深厚的現實性。他藉助科學幻想,用怪誕的人物、離奇的情節、誇張的手法、詼諧的語言和瑰麗的場景,針砭時弊,揭示現實,巧妙地表達了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威爾斯曾說,他的科幻小說繼承的是古羅馬作家阿普列烏斯在《金驢記》中所開創的傳統,“這類故事的意義並不在於幻想本身,而在於包含在幻想中的非幻想因素……它們只有在翻譯成日常語言後,或者說排除一切怪誕的成分後,才能顯示出真正的意義。”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只是威爾斯創作的一種載體,而非其目的所在。他所關注的是與科技相關的社會問題,對科學技術本身也不是一味地讚揚,而是給予客觀的分析,警示科技發展的負面作用,並揭露社會中存在的矛盾和各種問題,譴責荒唐、醜惡的現實。威爾斯創造了一種將科學知識、文學技巧和社會觀念三者融為一體的科學小說模式,這是凡爾納的推崇科學精神、追求科學細節的“硬科學小說”所無法比擬的。
儘管威爾斯表明自己的科學小說作品不在於預見科學發展的可能性,但作為一名功底深厚的理科學士,他的想像不乏科學的依據,某些作品仍不失為傑出的科學預言,為當時的科技發展提供了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譬如在《時間機器》中,威爾斯打破了牛頓確立的一成不變的時間觀,闡述了“四維空間”的理論,大膽地構想出可在時空中任意穿行的時間機器。“四維空間”、“四維幾何”在現代已被廣泛認同並套用。更為神奇的是,在《時間機器》問世後的20個年頭,現代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的研究,從理論上證明了時間和空間位移的相對性原理,斷定當飛船的速度達到極大(接近光速)時,乘坐飛船者可能實現“時間旅行”。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理論竟為後來的天文觀測和微觀測試所證實,從而開創了人類科學史上的新紀元。又如《神食》中所描述的能夠激發生物生長潛力的食物,預言了當代大量使用的生長激素。在《莫羅博士島》中,莫羅博士對動物進行肢體移植和大腦改造,不免使現代讀者聯想到20世紀備受關注和爭論的物種器官移植以及動物的無性繁殖——克隆等。在《星際戰爭》中,火星人使用的“熱線”與半個世紀後發現的雷射相似,“黑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使用的毒瓦斯相當;小說中描寫的大規模荼毒生靈的場面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得到印證。在《陸戰鐵甲》中,威爾斯預言了裝甲坦克將在戰爭中套用。在《太空戰》中,他預見了飛機將用於戰爭。在《獲得自由的世界》中,他發明了“核子彈”一詞,描繪的核子彈爆炸情景與後來的實際情形如出一轍。威爾斯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描寫的月球表面的奇幻景象與50年後阿波羅11號登月時發回的照片不乏相似之處。此外小說還生動地描摹了宇宙航行的失重現象以及人類在月球上軟著陸,飛船返回地球時在海中濺落等景象。這些大膽的構想均被現代太空人登月及返回地球著陸時採納。
《時間機器》是令威爾斯聲譽鵲起的處女作,也是他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故事的主人公“時間旅行者”乘著自製的“時間機器”穿越時空隧道,飛到了公元802701年。這時的世界物產豐饒充裕,人類分化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一種是脆弱嬌小的埃洛伊人,悠閒地生活在地面上的豪華宮殿中,養尊處優,飽食終日,由於長期不勞作、不思考,智力和體力退化。另一種是兇悍粗野、形如狐猴的莫洛克人,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整日在隆隆的機器旁勞動,養肥埃洛伊人供自己食用。之後“時間旅行者”又飛到了幾百萬年以後,那時的世界滿目瘡痍,人類滅絕,只剩下白色的蝴蝶和巨型螃蟹。《時間機器》可謂是一部巧奪天工的社會寓言。讀者不難猜測埃洛伊人是現代資產階級的後代,而莫洛克人是現代工人階級的後裔。威爾斯將世紀之交的西方階級鬥爭與人類進化論相結合,用幻想和寓言的形式給整個現代社會發出醍醐灌頂的警示——勞動者和剝削者的長期敵對可能造成恐怖的後果。此外,通過《時間機器》,威爾斯還表達了對人類終極處境的關懷,撥動了億萬顆不安的心靈。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感嘆生命的短暫,然而威爾斯竟構想出一架能自由穿梭於時空中的機器,而且從理論到實踐均構思得天衣無縫,這是何等的令人振奮、令人嚮往!只要人類還為時空的局限所困,《時間機器》的魅力將永不消減。
1897年發表的《隱身人》可能是威爾斯流傳最廣、最受歡迎的作品。小說描寫了一位名叫格里芬的科學家對科學發明的狂熱追求。格里芬家境貧寒,才華橫溢,他堅持科學研究,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發明了隱身術。然而,格里芬沒有利用科學發明造福人類,反而妄想憑藉隱身術稱霸世界,建立“恐怖統治”。他不顧朋友肯普苦口婆心的勸誡,一意孤行,落得眾叛親離,最後在人們的喊打聲中含憤死去。《隱身人》將視角轉向了科學技術本身,向讀者展現了科技無限發展後潛在的負面效應。威爾斯警示人們科學是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又能招致滅頂之災,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科學發明一旦落入自私者之手,後果將不堪構想。除了蘊含深刻的社會意義外,《隱身人》的魅力還表現在對小人物的刻畫上。往往只是寥寥幾筆,人物的性格就躍然紙上。譬如在商討如何對付隱身人時,伊平鎮的村民都侃侃而談,但無人付諸實踐,作者評論道:“這幫人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管理議會的才能:只知紙上談兵,從不採取任何果斷的行動。”嚴密的科學推理也是《隱身人》最顯著的特徵之一。科學小說雖有幻想的成分,但若一味只有幻想,小說就顯得虛假而不可信。威爾斯借隱身人之口極具邏輯地分析了隱身術的科學原理,闡述了各種光的折射和反射定理,通俗易懂又合乎情理。他的語氣之肯定、思路之清晰、分析之透徹、邏輯之嚴密,使人心悅誠服。
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威爾斯的想像力再次凌空翱翔,在宇宙間縱橫馳騁。小說講述了科學家卡沃爾研製成一種能阻擋萬有引力的物質,並用它製造出一隻飛行球,與朋友貝德福一同前往月球探險。登月後,兩人遭遇月球人的追捕,貝德福得以逃生,返回地球;卡沃爾不幸被捕,囚禁在月球的地下世界,之後他又向地球發回信息,描繪月球人的身體構造和社會結構。此書把讀者引入了奇幻的月球世界。月球人根據各自擔任的社會職責,用生物藥劑刺激某部分器官畸形發展,如數學家的腦袋碩大無比,但四肢萎縮,警察肌肉發達,郵差腿腳細長等等。讀者不難看出這些奇形怪狀的月球人影射了從事各種職業的現代人。威爾斯用誇張的筆觸抨擊了現代社會分工對人類的扭曲和戕害。再者,小說中驚心動魄的追擊場面,無懈可擊的邏輯推理,瑰麗多姿的月球風光也是科學小說迷們所津津樂道的。難怪有的評論家稱威爾斯的科學小說作品“是幻想達到了高度的自由,經歲月之水洵洗後依然散發著不可泯滅的藝術光彩”。
威爾斯的科學小說有助於啟迪和培養人們的科學幻想能力。科學幻想是創造發明的先聲,是科學發展的先導。魯迅在《月界旅行·辯言》中提出利用科學小說普及科學知識的觀點,預言“導中國人群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一個民族倘若喪失了科學幻想能力而欲求發展,如同盲人渴求繪出五彩繽紛的圖畫一般不可思議。威爾斯的科學小說作品不僅能燃起人們對科學的熱情,激起對未來的遐想,更能引發人們對社會問題的深層思考。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網際網路技術普及,電子產品推陳出新,核武器、生化武器擴散,人類對待科學技術謹慎與否、明智與否,直接關係到我們子孫後代的生死存亡。但願我們能銘記威爾斯的警示之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