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骨全切除術

上頜骨切除術為治療上頜骨腫瘤的主要手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頜骨全切除術
  • 別名上頜骨全截除術
  • 分類:口腔科/口腔頜面部腫瘤手術
  • ICD編碼:76.4501
手術簡介,適應症,禁忌症,併發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2.翻瓣,3.截骨,注意要點,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

手術簡介

根據腫瘤的性質、破壞的範圍和程度,可分別作上頜骨部分切除術(只切除牙槽突和齶突),上頜骨次全切除術(保留眶下緣及眶底骨板)及上頜骨全截除術。原發於上頜竇內惡性程度高的病例,尚需作上頜骨擴大切除術,其切除範圍視侵犯情況可包括切除下頜骨喙狀突、升支前緣、翼突、顴骨及部分顴弓或挖除眶內容物以及清除篩竇內容物等。

適應症

上頜骨全切除術適用於良性腫瘤已破壞一側上頜骨,如上頜骨纖維性骨營養不良、骨巨細胞瘤或造釉細胞瘤。惡性腫瘤已侵及上頜竇或原發於上頜竇的惡性腫瘤。

禁忌症

年老體弱已出現惡病質,已有遠膈臟器轉移,或心功能不全不能承受全麻手術者。

併發症

傷口感染及繼發性出血。

術前準備

1.應作好x線攝片和鼻、鼻竇ct檢查。
2.應作心、肺、腎、肝功能的系統檢查。血液化驗。
3牙周潔治。1∶500高錳酸鉀溶液含漱。
4.取一側口腔模型,作予成護板。
5.配血600~900ml,備用。
6.如遇有腫瘤侵犯翼齶窩而引起張口受限,不便於經口腔插管麻醉,可於術前先作氣管切開,電切開處插管施以全麻。
7.為了減少術中的出血,可先予結紮同側的頸外動脈。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全麻。病人肩抬高,頭後仰。麻醉氣囊偏向頭部一側,避免麻醉師和術者在操作過程中相互干擾。

手術步驟

1.切口

切口設計見圖10.4.3.7.2-1,並自內眥部沿眶下緣至外眥下1cm作橫切口。
操作時可用手指捏住上唇兩側,而後先切開皮膚和部分肌層,再自黏膜切透肌層。可取得整齊的層次。鬆手後,鉗夾上唇動脈止血。繼則沿前庭基部,繞過鼻翼側面而達內眥部,作全層切開直達骨面,首先鉗夾內眥動脈並作充分止血。

2.翻瓣

掀開上唇,切開前庭溝黏骨膜並向上頜結節側延伸,用骨膜分離器貼骨面向上向外剝離,掀起唇頰瓣。如果腫瘤已穿破上頜竇前壁時,則應先切開黏骨膜,改用電刀自正常皮下組織層行銳性分離翻瓣,使骨膜及骨膜淺面的部分正常組織連同瘤體一併切除。在分離至眶下緣時,應游離出眶下神經血管束而加以切斷結紮。繼續切開內眥沿眶下緣至外眥部皮膚、皮下組織及肌層直達骨面,用骨膜分離器向外眥側剝離,至此則一側的唇頰瓣全部翻開,顯露整個術區的上頜骨、顴骨及眶緣的骨面。

3.截骨

截斷骨的連線部。
(1)切開鼻骨下緣的骨膜,充分暴露眶外側緣上頜骨額突的骨面,而後牽開眶內容物,骨鑿或電鋸斜向鼻側,切斷上頜骨額突和淚骨,骨縫隙內塞入小紗布條止血。
(2)向上牽開眶內容物,覓出眶下裂;同時切斷部分嚼肌附麗,在顴骨根下伸入長血管鉗,使其達眶下裂。自此引入線鋸,使其經眶下裂,而達於顴上頜突下。而後作上下牽拉擺動,即可鋸斷眶外緣與顴骨的連線(顴頜縫)。如果腫瘤已擴及顴骨,則線鋸可向外置於顴骨根下,連同顴骨一併切除。也可不必尋覓眶下裂,直接顯露眶外側緣骨面,剪斷顴骨根下的嚼肌附麗用骨鑿或電鋸斜向顴骨根部切斷骨連線。骨斷面處同樣填入紗條止血。
(3)拔除患側中切牙,切開硬齶中線的黏骨膜,同時顯露牙槽嵴至鼻嵴部的骨面,用寬骨鑿或骨刀,置於牙槽嵴正中位,自前向後作重擊縱劈,即可劈開硬齶中縫。略作兩側撬動,證實確已劈開,填入紗布條止血。
(4)用彎刀向外側作橫行全層切開硬軟齶交界處的軟組織,並繞過上頜結節與頰側齦頰(前庭)溝切口相接。在用紗布塊壓迫止血的同時,迅速在上頜結節與蝶骨翼突的連線部置入寬骨鑿,重擊數下使其斷離。用持骨鉗將腫瘤連同一側上頜骨一同取下。傷口填入預先準備好的紗布球壓迫止血。
如果骨性連線已斷離後,而上頜骨塊不能順利取下,應作以下檢查:是否嚼肌附麗沒有完全剪斷;是否軟齶後緣的軟組織沒有完全斷離;抑或有腫瘤組織侵及至顳下窩內造成阻擋。進一步剝離和剪斷遺留的連線組織後,上頜即可完整取下,切忌粗暴撕拉、扭曲而損傷顱底鄰近血管而發生大出血。剪除中鼻甲,創面徹底止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清除殘留的碎骨片,修平銳利的骨緣,骨創緣塗以骨蠟。
(5)為了防止術後開口受限,可切開喙狀突部黏膜,顯露喙狀突而加以截斷。亦可截斷喙狀突,剪斷其上附麗的顳肌而摘除之。近期有對上頜骨截除後,用帶顳肌蒂的喙狀突作快速修復缺損,即顯露喙狀突後,自乙狀切跡斜向前下作較大範圍的喙狀突截斷術,而後向上游離出足夠長度的顳肌蒂,將帶肌蒂的喙狀突轉向對側,穿過球下蜂窩脂肪組織與對側上頜骨的額突殘端作骨間縫合固定,即可形成一個新的眶底。
(6)創面植皮:取同側大腿內側中厚度皮片,應大於實際創面的面積。將皮片覆蓋於創底、眶面及頰部的創面上,而後與創緣相對作間斷縫合,頰側、齶中線及軟齶縫線不剪斷,留作最後加壓敷料。軟齶部的創緣作口腔側與鼻腔側黏膜相對縫合以消滅創緣。
也可以用印模膏燙軟後充填骨腔,取出一個模型。然後植入皮片,皮片不必作過多的間斷縫合,而僅僅只需固定四周數針,以保持皮片不移位為原則,而後填入印模膏模型固位,可明顯縮短植皮時間。
(7)縫合及包紮:傷口內填入碘仿紗布團,戴入齶護板固位,而後將唇頰組織瓣復位原處,分層縫合切口。唇紅部應先縫合口腔黏膜,再縫合肌層及皮膚,要求對位精確,避免唇緣不諧。最後檢查碘仿紗團與皮片之間有無空隙存在,可繼續用碘仿紗布片填塞,直至紗布團與皮片緊貼為止,相互結紮留置的長線頭以固定皮片。如果是充填印模膏模型,則在補充充填碘仿紗布後,只需作面部加壓包紮。
大腿供皮區創面,覆蓋數層油紗布,紗布外加棉墊加壓包紮。

注意要點

術中注意要點

1.在截斷上頜骨額突、切斷眶外側緣及顴突時,應牽開眶底組織,保護好眼球。特別在尋覓眶下裂及線鋸穿過眶下裂時,更應保護好眶底組織。
2.所有截斷的骨裂隙中,均應及時填塞紗條,以減少骨腔出血。
3.硬軟齶後緣的軟組織橫斷時要快速,要用力壓迫止血,同時快速鑿斷蝶骨翼突。
4.遇到骨塊不能順利取下時,首先用骨刀或骨鑿撬動所有已斷離的骨縫,證實是否已完全斷離,需要時重複鑿斷1次。其次檢查顴骨根及顴骨上的嚼肌附麗是否已完全剪斷和剝離;再檢查硬軟齶後緣的軟組織是否已完全剪斷,上頜結節後緣的軟組織是否已斷離;最後檢查是否因鼻前庭下鼻甲的軟組織未剪斷所致,切忌用暴力強行撕下。
5.如遇腫瘤穿破上頜竇後壁而進入翼齶窩、顱底時,應先將大部分骨塊取下,而後仔細地沿翼齶窩四周骨壁剝離。侵及篩竇和蝶竇內的腫瘤,亦應仔細地自腔竇內剝離摘除。
6.修整齶中縫部銳利的骨緣,並用骨蠟填壓止血,防止術後滲血。
7.咽腔操作時,注意不要切、割、刺破氣管插管的管壁,注意防止插管滑脫。隨時吸除咽腔部的血性分泌物。
8.植皮片要大於實際的創面以防止術後皮片攣縮。創面要徹底止血,縫合後應沖洗其基部,將可能殘留的血塊衝出,必要時戳破1~2處以利引流。
9.術中出血過多時,應壓迫傷口,及時在髁狀突後緣與翼內肌的深面,覓出頜內動脈而加以結紮,即可明顯減少出血量。
10.植皮時如用印模膏取模,印模膏應置於碗盤內的紗布中,而後在70~80℃水中軟化,注意不能用沸水,否則易成糖稀狀糊劑,不易塑形。待取得模型後,將其放於生理鹽水中備用。

術後處理

上頜骨全切除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術後應嚴密觀察,特別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
2.注射抗生素、止血劑及地塞米松,適量補充液體。
3.鼻飼全流質飲食。保持口腔清潔,蒸氣霧化吸入。
4.植皮病人,禁止下床以保護供皮區創面癒合。
5.面部縫線5~7d拆除;植皮縫線10~12d拆除。供皮區如無異常,可於術後14d更換敷料,此時即可下床活動。
6.應及早作上頜贗復體,以恢復外形及咀嚼功能。
7.患側眼內塗抹四環素眼膏,並用紗布塊覆蓋。
8.如用印模膠模型固定,更應加強口腔清潔,減輕臭味,則於術後第10d取下齶護板,用持骨鉗或骨剪剪碎印模膠後,分數塊取出。交換敷料,戴入齶護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