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天尊(上清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三清之上清玉宸道君)

上清靈寶天尊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羅靈寶天尊,又稱上清大帝、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等,全稱“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餘天真登上清境元氣所成曰靈寶君靈寶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

靈寶天尊居玄都七寶紫微宮、禹余天宮,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在道教官觀“三清殿”中,其塑像位於元始天尊左側,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極。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上大道玉宸道君靈寶天尊、太清仙境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

三清代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乃大道生成規律。

道教是以“道“最高信仰,以“三清”為最高神的宗教。

靈寶天尊是道教正統真神,非小說人物,勿混淆。一切小說與道教無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清靈寶天尊
  • 外文名:lingbaotianzun
  • 別名:玉宸道君、赤明中劫天尊、太上大道君、大羅經寶天尊
  • 出生日期:混沌之前 太無之先 不生不滅
  • 逝世日期:萬劫永存 永世不滅 不生不滅
  • 信仰:道
  • 主要成就:開九霄、分五劫、演洞玄一十二部真經等
  • 代表作品:《黃庭內景經》、《洞玄本行經》、《五篇真文》等
  • 居所:禹余天上清境
道,太上老君,道與三清,三清圖示,創世歷史,靈寶天尊,象徵意義,形象演變,文獻記載,輔司高仙,靈寶度人,民間奉祀,道教三清,三清,三清伊始,天尊聖誕,

原夫渾淪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而有大聖人稟之而生於其間。故謂之“無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無師無上,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
第一化(起無始)第一化(起無始)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祖宗,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
道教最高信仰就是“道”即“太上無極大道”,“道”無始無終、無形無相、無邊無際、無師無上的永恆存在。
“道”虛無自然,沒有名字,強名曰“道”,“道”是太上老君中的稱號,太上老君(道)的化身是三清天尊。
道祖為萬法之王,玄之又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即是先天一點真陽之光。以道心觀天心,真陽發動處,當用之時,元神,元炁,同稱謂玄元氣,謂玄元神,謂玄又玄。靜者為性,動為元神。
“太上老君”是什麼意思?
太上——至高無上,老——乾陽,君——性王,至高無上的性王,即“大道”的意思,“太上”就是“清靜至極”的“道”,太上就是“道”的意思,是華夏最尊貴的詞語。
老君者,道也。生乎無形之先,起於無極之源,卓然獨立,大而無配,體於自然,無因而起。無上大法王,至尊大道。
“道”是自有永有的神。萬象俱盡,唯道獨存。萬教爭長,惟道獨尊。
太上老君其他尊稱:大道上帝真主法身造物主.....
太上曰:法有千萬,得一是道,天下萬教,源歸大道, 吾勸後輩門人,不可己是人非,宗源一體。
吾憫眾生,分身下界, 為度眾生,歷劫演化,隨方設教,教名不一,吾於東方,即立東方之教,吾於西方(化胡),即立西方之教,觀其習俗,因人施教。
商朝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是太上老君十八個化身。

太上老君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萬物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太上老君,生年無始,起手無因,為萬物之先,元氣之祖。鴻洞演律於無光象聲色微始之中,無成無敗,無師無上,自然而然。
自然者,也,強容即老君也。
含義
解說
太上
無上之上
大道之名
乾陽
先天一炁
性王
萬物本性

道與三清

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祖先,乾坤之根本,天地之精源,太無之中,凝自然之真而為體,廣大無邊,應化莫測,非陰非陽,能微能彰,不古不今,不存不亡,常於無量劫運之端,太初、太易先天五太)之前,肇布玄元始(三清)而生太極,三清為太上老君所化的三位尊神。
鴻蒙未剖之時,虛無一點靈氣結成一團元光,為無極之主(道祖)乃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
第二化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第三化太清聖主。道德天尊。
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
陰抱陽。生天地。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
太上老君
道祖
道祖太上老君道祖太上老君
大道
無始之源↑
萬教都領袖↑
太上化一氣↓
象帝之先↑
無極↓
元始天尊(三清)
盤古大帝
盤古元始天尊盤古元始天尊
玉清真人
靈寶天尊(三清)
玉宸道君
玄皇玉晨道君玄皇玉晨道君
 上清真人
道德天尊(三清)
中天教主
太清道德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太清真人
太極界↓
玉皇大帝
昊天上帝
老天爺

三清圖示

元始天尊
盤古大帝
玉清真人
洞真教主
靈寶天尊
玉宸道君
上清真人
洞玄教主
道德天尊
萬法教主
太清真人
洞神教主

創世歷史

道教把宇宙的形成過程分作幾個階段,《太上老君開天經》講得非常清楚,未有天地時,那時無天無地,無陰無陽,無日無月,無晶無光,無東無西,無南無北,無前無後,無圓無方,百億變化,浩浩蕩蕩,無形無象,自然空玄。窮之難極,無量無邊......唯吾老君,猶處空玄寂寥之處、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若言有,不見其形,若言無,萬物從而生。而後,“八表之外,漸漸始分,下成微妙以為世界,而有“洪元”
老君曰:吾自無始劫前,號曰原始天尊(元始天尊),創三十六天,三界十方九地,及萬千世界,創世之初,體自虛無。
太上老君(大道)開闢天地的歷史(無極過渡太極):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宮→元皇→太上皇→伏羲→女媧→神農......
1、靈寶天尊是道教三寶君“經寶”神化
靈寶,道的別名之一。故萬物莫不是靈寶。變化無方曰靈,欽崇貴愛曰寶,在天曰靈,在地曰寶。天有靈化,神用不測,則廣覆無邊;地有眾寶,濟養群品,則厚載萬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載,有靈有寶,功德無窮。證得此道心,故名靈寶。靈者,眾聖之通稱也。寶者,眾聖之所珍也;空玄為靈,入藏為寶,故曰靈寶。
大道生乎妙一,分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居上清境禹余天。它的氣元黃,為洞玄教主,傳授洞玄部經典。古靈寶經中的《五篇真文》發乎始青之天,起於混沌之先,而色無定方,文勢曲折,不可尋詳,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組成,靈寶《度人經》將五篇真文視做天地之根。
2、道教“三寶”與靈寶天尊象徵“經寶”
道教以“玉清天寶君、上清靈寶君、太清神寶君”為道教三寶,尊為最高之神。道教以學道、修道、行道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為三寶。學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為道寶尊,上清靈寶天尊為經寶尊,太清道德天尊為師寶尊,作為皈奉道法之“道、經、師”三寶;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氣、神”為修養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寶;行道者,以“慈、儉、讓”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寶。《老子·三寶章》云:“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3、靈寶天尊三十六變七十二化隨感而應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靈寶天尊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宸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1、靈寶天尊是大道化身之一
據《雲笈七籤》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大洞真經》有,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者,蓋玉宸之精氣,慶雲之紫煙,玉暉曜煥,金映流真,結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廣宣經籙,傳乎萬世。”《雲笈七籤》卷三有,“玉宸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復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於妙有妙元之間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炁。”
2、靈寶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紀混元時期的象徵
“道”衍化歷洪元、混元、太初三個階段,依次化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羅靈寶天尊主宰和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靈寶出法,隨世度人的道教第二個大世紀,稱混元時期。
3、靈寶天尊是道教三洞經“洞玄”教主
《道門大論》有: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鳳篆龍書,金編玉字,修服者因茲入悟,研習者得以還源。《道教三洞宗元》說: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三洞經又各有垂教的對象,以合乎學道修道的品級。開始人道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寶經。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以洞玄靈寶經。最後即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以洞真天寶經。其目的都是通過經教文化,誘俗修仙,從凡證道。
(1)《洞玄》之教,以教主靈寶君為跡
《玉經隱注》有:三洞經符,道之綱紀。《本際經》云:若有經文,具十二部,應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雜為義,《洞玄》以不滯為名,《洞神》以不測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義相通。《洞真》者,靈秘不雜,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其中,《洞玄》之教,以教主靈寶君為跡,以赤混太元無上玉虛之氣為本。《洞玄法》靈寶君住上清境。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寶所立。
(2)靈寶天尊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
延康元年,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玉緯》云:洞玄是靈寶君所出,高上大聖所傳。《四極盟科》有:洞玄經萬劫一出,今封一通於勞盛山。昔黃帝於峨嵋山詣天真皇人,請靈寶五芽之經。於青城山詣寧封真君,受靈寶龍蹻之經。又九天真王降於牧德之台,授帝嚳靈寶天文。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於锺山。又夏禹於陽明洞天感太上,命繡衣使者降授靈寶五符以理水,檄召萬神。後得道為太極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經,中山神咒,八威召龍等經。今行於世矣。
時太極真人徐來勒,與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傳《靈寶經》以授葛玄。玄傳鄭思遠,思遠以靈寶及三洞諸經付玄從弟少傳奚,奚付子護軍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又於馬跡山詣思遠告盟奉受。洪又於晉建元二年三月三日於羅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後從孫巢甫,晉隆安元年傳道士任延慶、徐靈期,遂行於世。今所傳者,即黃帝、帝嚳、禹、葛玄所受者,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4、上清靈寶天尊寶誥及註解
(1)常見的三種寶誥
志心皈命禮。上清真境,禹余天宮。紫微瓊台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虛皇之統系,超西那玉國之根苗。人黍米珠,盡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屢談秘要之詮諦。妙德難思,神通莫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無量度人,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強名曰道,尊以為君。居上清七寶之玄台,為三洞九真之聖主。演說三乘教,鴻開眾妙門。度聖成真,為上—下之梯級;安民保國,超劫運之始終。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志心皈命禮。居上清境,號靈寶君。祖劫化生,九萬九千餘梵炁。赤書煥發,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天經地緯,巍乎造化之宗。樞陰機陽,卓爾雷霆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2)寶誥中的開九霄和分五劫的解析
其中,“上清寶誥”中有“因混沌赤文而開九霄”,《太清玉冊》卷八稱九霄名分別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經稱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總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極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暉明太帝,皆為神仙所居之所。
“上清寶誥”中有“紀元洞玉曆而分五劫”,元洞謂構成天、地萬物之祖氣。玉曆,語出《度人經》。《度人經集注》稱:“玉者,玉字也;歷者,記也。元始結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虛空,光照四方,二儀分判,日月星宿,於是列明,眾聖所珍,號為玉曆;記天帝劫運,推歷度數,真人書記其事,撰結成經,故曰玉曆也。”五劫,道教所劃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萬物的五大劫號名。即延康、龍漢、赤明、開皇、上皇等。

象徵意義

靈寶天尊象徵無極生太極,太極成五行的道之進程可以說是天道的生成過程,從此天地有規矩,萬靈歸其宗,為宇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其實,在道教三清信仰中並無通天教主一說,以《真靈位業圖》(梁陶弘景)和道教神系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虛皇道君、上清靈寶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在道教典藏里,元始天尊象徵天道秩序所列之前,即鴻蒙世界,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甚至於無所謂無所謂的玄妙狀態。就是宇宙生成之前那一個微小的點擴張之前的狀態
靈寶天尊象徵無極生太極,太極成五行的道之進程,可以說是天道的生成,從此天地有規矩,萬靈歸其宗,為宇宙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在正統道教中,沒有通天教主,更沒有鴻鈞,勿混淆。

形象演變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靈寶天尊(上清靈寶天尊)

文獻記載

靈寶天尊靈寶天尊
《大洞真經》云:“上清高聖太上大道君者,蓋玉宸之精氣,慶雲之紫煙,玉暉曜煥,金映流真,結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廣宣經籙,傳乎萬世。”(《雲笈七籤》卷三)“玉宸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隨迎,謂其無復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無而無,視之無象,聽之無聲,於妙有妙元之間大道存焉,道君即審道之本,洞道之元,為道之炁,即師事元始天尊稱受弟子焉,猶是老君票而師之矣:居上清禹余天中,降金科寶第三洞仙經付經師羅翹真人,傳教於萬國焉!”(《洞淵集》卷一)“上清派認為玉宸大道君為靈寶教主,乃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之師也,受靈寶上品度人之道。”(《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一)“靈寶乃道君之號,道君名經寶,以諸經皆由道君演說也。”(《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卷二)。

輔司高仙

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
靈寶天尊靈寶天尊
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靈寶度人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民間奉祀

道教宮觀里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中國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道教三清

三清

三清,道教用語。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個最高
仙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道教三清道教三清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太上大道玉宸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棍噸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書.經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
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
《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
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
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
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噸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噸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
位。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
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
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
派創始人老子。東漢明帝、章帝之際(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未分。”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
順帝時(126~144)張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教主。據傳張陵在傳教布道時作的《老子想爾注》稱:“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
“……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的名號。
魏晉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
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
“……今可立通道觀於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說明當時已經開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預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靈更盛。他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又顯靈降世,謂“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后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
因此,天寶年間,玄宗最後為他上“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尊號。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三清伊始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已十分龐雜,但散亂無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開始出現。在這神譜中,陶弘景將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諸神。七個等級高低有別,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各等級除了中位主神外,還有左右諸位神仙,數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級左位29神外,右位19神。第三等級左位50餘神,右位30餘神。這些左右諸神仙,有的是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或聖人先賢,如第三等級的孔子、顏回、莊子、第七等級的秦始皇、漢高祖、齊桓公、晉文公、魏武帝、劉備、李廣、韓遂、孫策、徐庶等。有的是道教著名領袖,如第二等級的魏華存、許穆、許擁是道教上清派的創始人,徐來勒、葛玄是靈寶派的創始人,而第四階次的張陵是天師道的鼻祖,葛洪是道教大理論家。有的是神話傳說人物,如第三階次的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第四階次的赤松子等等。總之,神譜中各色各樣的人物都有,且大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也有無人知曉的人物,難以考其來源,有的與道教關係不大,像孔子也拉進神譜,顯得不倫不類。除陶的神譜外,還有各種不同的神譜,其結構和內容也互有出入。
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神譜只是上清派一家之言,它奉元始天尊、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金闕帝君等為最高神,靈寶派以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位為最尊,而天師道則尊老子為最高神。三派各行其是,在最高神問題上彼此不完全認同,隨著道教的發展和各派的互相交融,大概在南北朝末期,出現了統一的最高尊神“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的出現,標誌著道教神仙譜系的最終定型。
“三清”尊神的建立,卻經歷了一較長的發展過程。道教初創時,是以老子為其始祖,稱之為太上老君又稱太上道君,尊奉為最高神靈。例如于吉等人所編的《太平經》和張陵等人所造作的道書,皆託名為老君所授,直至北魏寇謙之所撰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和《錄圖真經》以及他的“天師”稱號,皆託名老君所賜。這是包括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內的早期道教的一個共同特點。乃至以後的全真道道統淵源,仍稱太上老君傳於金母,金母傳白雲上真,白雲上真傳王玄甫,王玄甫鐘離權,鐘離權授呂洞賓和劉海蟾,呂洞賓授王重陽,重陽授北七真。將全真道統上溯到老子,並尊王玄甫為全真道的始祖。及至東晉中後期上清、靈寶等道派出現後,對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便發生了變化。這些新起的道派,便不再尊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尊神了,而是以元始天王或元始天尊與太上大道君的地位最尊。在這兩派的經書中也提到太上老君,但往往把它擺在一個次要的地位,有些經書甚至把它作為元始天尊或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的弟子看待。這種分歧,在《魏書·釋老志》和《隋書·經籍志》對道教的介紹中,便可明顯地看出來。《魏書》卷一百一十四《釋老志》說:“道家之原,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3]②這顯然是反映了天師道以老子為最高尊神的思想。《隋書》卷三十五《經籍志》四則稱:“道經者,雲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①這明顯是以元始天尊為最高尊神,太上老君也是元始天尊所傳度的弟子之一,代表上清派的思想。
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三個主要道派在道教最高尊神的觀念方面,分歧既然有如此之大,即道教經書既有大中小之分,則造說這些經書的教主也勢必會有先後等級的差別,在《雲笈七箋》卷六《三洞經教部》之《三洞並序》里即稱:“三洞既降,遂有大小中乘、國中後法三種分別。”③那末,在三洞尊神之間,如何劃分先後等級的差別呢?故道教又有“一氣化三清”之說。在上引《九天生神章經》里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氣所化之意,在《三洞並序》中說:“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套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④即是說,三洞的本元,都是來自同一的道氣,只是套用不同,才分為三個不同的名稱。儘管如此,但具體到究竟是由誰一氣化三清呢?則又有不同說法。一種意見是認為,道教的三清是由大羅天的玄、元、始三氣所化而成。如大約為東晉或南北朝初年出世的《太真科》就說:“三天最上號日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燕,化為三清天也。一日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①這種說法,並未解決三清尊神之間先後等級的實質問題,而且還會引來住大羅天的尊神是誰,三清尊神是否為這位尊神所化而成等一系列的問題,故道教通常又有另外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元始天尊一氣所化,上清派道士多主張之。《三洞並序》引證《業報經》和《應化經》說:“天尊日:吾以道氣,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吾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號無始天尊,亦名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②這就說,三洞尊神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的化身,三洞經書也都是元始天尊在不同時期所說,這樣對道教各派便不會產生等級高下之分,導致教派之間的矛盾了。不過這很明顯是代表上清派的說法,《隋書·經籍志》採用之。道教的另一種說法是認為,三清是由老子一氣所化,這主要以天師道為代表的道士們的思想。這種思想,其淵源甚早。早在道教正式產生之前,就開始對老子進行神化。東漢明帝(57_75在位)、章帝(76—88在位)之時,益州太守成都人王阜所作的《老子聖母埤》即稱:“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4]①這裡便把老子與道合而為一,而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因而老子也就自然成為造物主,當然也就是至高無上的神靈了。早期道教繼承並繼續發揮了這一思想。在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中便說:“老子者,得道之大聖,幽明所共師者也。應感則變化隨方,功成則隱淪常住。住無所住,常元不在。……周流六虛,教化三界,出世間法,在世間法,有為無為,莫不畢究。”[5]②傳為張陵(或張魯)所作的《老子想爾注》,也把老子作為道的化身,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6]③。《雲笈七籤》卷一《道德部》之《總敘道德》引葛玄《五千文經序》說:“老君體自然而然,生乎太無之先,起乎無因,經歷天地,終始不可稱載,窮手無窮,極乎無極也,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布氣於十方,抱道德之至純,浩浩蕩蕩,不可名也。……堂堂乎為神明之宗,三光持以朗照,天地稟之得生……故眾聖之所共宗。”④其後南宋謝守灝所撰編的《混元聖紀》、《太上老君年譜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著作中更反覆地說:“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⑤又說:“太上老君,乃大道之宗祖,三才之本根也。”⑥又說:“太上老君,乃元氣之祖,萬道之宗,乾坤之根 本,天地之精源。”⑦又引唐尹文操的話說:“老子者,即道之身也,跡有內外不同,由能應之身或異也。”①並稱他“秉生成之柄,鎮造化之原,故在天為眾聖之尊,在世為萬教之主。謂之老子者,道之形也,應既不一,號亦無量,或三十六號,或七十二名。”②又說:“老君在天皇時,號玄中大法師,亦日通玄天師,出《洞真經》一十二部,以無極大道下教人間。在地皇時,號有古大先生,出《洞玄經》一十二部,化人以無上正真之道。在人皇時,號盤古先生,出《洞神經》一十二部,化人以太平無為之道。”③
按照這種說法,則是三洞經書,皆由老子所造作。不僅如此,甚至還說:“老君於三皇時說經,世謂之《三墳》之書,久失其傳,兼累世所說經,多藏瓊室瑤台,或秘龍宮海藏,神真保護,世莫得聞,今所傳者,太山一毫芒爾。”④這就是說,三洞之外的眾多經書,也系老子所造。我們知道,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為最終目的,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區別,天師道一系從東漢以來即將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與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因而作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神之帝君”,當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靈了。那末,老子一氣化三清之說,也就不言而喻了。但在《太上混元老子史略》卷下又有“老君日:夫三洞寶經,皆三清之上道也,吾昔受之於元始天尊”⑤的一段話與全文主題不類,應是宋朝上清派昌盛掌權編輯《道藏》時所添改的觀點。魏晉道教有另兩種創世說存在,一種也就是元始天王創世。另一種是太上老君創世,也是被歷代皇帝推崇與說的最多的。
信徒以皈依為入教之弟,自稱三寶弟子,出家用法名,勿須改去本姓,以合抱拳為禮。

天尊聖誕

道教以每年夏至日為靈寶天尊誕辰。是日,白雲觀亦必舉辦道場,祈福並超度亡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