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尊神

三清尊神

三清尊神,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宗教信仰之一,老聃一氣化三清。三清就是中國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一”即老子《道德經》裡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太清、上清),是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清尊神
  • 分類:道教用語
  • 又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
  • 總稱謂: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
  • 地點:景陽宮
簡介,傳說,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典籍記載,哲學意義,

簡介

三清尊神,道教用語。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老聃一氣化三清,三清就是中國哲學中“三一”的象徵,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回:“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包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個叫振古拙慢而十一十一件為二。二公為一.“田剛件二.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奇請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
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吉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光也:一曰清徽大玉清境,即始氣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日大赤天太清境.支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牛。”據《雲連七簽》和《道法會元》等道經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君(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文曰:“此四天名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 神寶君(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雲發七簽》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弓l《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又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接七簽》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云: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直達妙,其統有三,放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直、第三洞神。乃三景之去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百祖上清靈寶玉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百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傳說

三清神的形成有一個歷史的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在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斗米道時,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時,也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朝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入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七個等級),每一層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閾帝君,姓李,(王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確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閾帝君”,太上老君卻屈居第四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的地位最次高,也是道教神似中的第針應尊神。《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湖湘黝住易殊商銀僅吸現卻比太上老君遲得多。道教形成調姆駐外光輝元始天尊作偽說法,《位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人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站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後浪盛,神農皆苗裔也。”並回:“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它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聖母所治。”此時,還只是“元始天王”的稱呼。
元始天尊元始天尊
直至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合虛皇道君”,座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該書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書·經籍志》四。始賦於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距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文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隋代道上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人與元始天尊混為一談。認為盤古是無站天尊的前身,治世功成.其靈化為元始天尊。這實際是為了神化元始天尊的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現了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敬仰。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 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夭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世人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回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萬億年。並且,無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他府稱為“直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伯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與人間帝王伊然相同。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敘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道教將其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早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是同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過程完全相吻合。
據《歷代神仙通鑑》卷六記載,元始天尊“項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拍,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燉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將,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臣相,下至民間善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靈寶天尊

三清中,位置位居第三,《真靈位業圖》中稱其為“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隨藏·三洞珠囊》引《老君聖紀》稱之為“太上大道君”。《雲定七簽·道教本始部》又謂為“靈寶君”。唐宋以來,稱之為“太上大道君”的較為普遍,然而近代一般都稱其為“靈寶天尊”。
三清尊神
對於靈寶天尊的來歷、雖不太明確,但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洞真大洞真經》云:太上大道君者,蓋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寄胎母氏,育形為人。諱器警,字上開。元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誕於西那天郁察山浮羅岳丹元之阿。於是位列高仙,萬神入拜,治玄都玉京,玉女各三萬人侍行。
《洞元本行經》的記載,略與其同,只是說太上大道道君之號為元始天尊所賜,以後“位登高聖,治玄都王京”。可見,早期道教典籍中關於太上大道君的記載較為缺乏,使其來歷頗不明朗,有人疑為是從太上老君衍生而來的。道教三清殿中,靈寶天尊通常供奉在元始天尊的左邊,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象徵“混沌始清,陰陽初分”的第二大世紀,放以陰生陽消的晝長夜短的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

道德天尊

三清中,位居最高的是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的地位雖不及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但其是最早作為道教的始祖而被人們廣泛熟悉的尊神。這位尊神廣受崇敬,然而他最早卻不是神,而是人,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老子,也就是由他衍化了道教的太上老君。
三清尊神

典籍記載

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
三清尊神
司馬遷《史記·老子傳》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映,周守藏室之史也。”但司馬遷當時對老子的身份、事跡也不太清楚。故而又說:“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又以為周太史借或對即老子,或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者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倒西漢初年老子已成為“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傳奇人物了。相傳他是春秋時期的偉大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後見周室衰微,於是於平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辭職而去,青牛薄輦,西出函谷關,因關令尹喜請求教誨,留《道德五千言》後,不知所終。他留下的著作後人稱之為《老子道德經人書中盡言古代哲學家的精要格言,故而應是“黃老之學”的丹經。由於該書以道為最高哲學範疇,因此自先秦以來,人們都尊老子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西漢以後,老子逐漸被神化。《隸釋》卷三載東漢延表(158~167)八年(165),陳相邊韶著《老子銘》云:“老子姓李,字伯陽,楚相縣人也。老子為周守藏室史,當幽王時三川實震,以夏殷之季陰陽之事,鑒喻時王。孔子以周靈王二十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學禮於老聃。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讖,□降升[斗]星,隨日九變,與時訊息,規矩三光,四靈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化身,蟬銳度世。自犧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神仙傳》卷一曰:“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六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雖受氣天然,見於李家,猶以李為姓。或雲老子先天地生,或雲天之精魄,蓋神靈之屬;或雲母懷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時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謂之老子,生而能言。捐李樹田:‘以此為我姓。’或雲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時為郁華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譽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道先生,一雲守藏史,或雲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未公。”又據《後漢書·桓帝紀》說:(延熹八年)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延熹九年)祠黃老於濯龍宮。”襄楷於延熹中上書云:“又聞官中立黃、老浮圖之詞,或言老子入夷狹為浮圖”(《後漢書·襄楷傳》)。又據《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後桓帝好神,數把浮圖、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盛。”東漢後期,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以《老子五千言》為主要經典。宣稱“一者道也”,“一散形為氣,聚則為太上老君”。至此,老子被尊為道教的始祖,長期受到了人們的尊奉。
關於老子的神化傳說道經中亦有諸多記載。晉葛洪《抱朴子》稱他額有三理,足有八卦,身長九尺,耳垂齊肩,穿五色雲衣,住金樓玉堂,以神龜為庫,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隨行四周,頭上雷聲隆隆。電光閃閃,氣宇昂軒,威風凜凜,已儼然為神仙姿容。《魏書·釋老志》妨稱之為太上老君,書中曰:“道之厚,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授軒轅於峨嵋,教帝害於牧德,大禹聞長生之快,尹喜受道德之旨。好異者往往而尊師之。世祖時,道主寇謙之,守志嵩岳,精傳不懈,以神瑞(414-416)二年(415)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雲駕龍,導從百靈,仙人玉女,左右侍衛,;集止山頂,乘太上老君,謂謙之曰:“授汝天師之經。”此載與《雲麓饅鈔》卷八所記略同,但《魏書》不採取《史記》老子傳承諾系的記法,而另外拍出一位李譜文為老子的玄孫,稱他“以漢武之世得道“,領治三十六士人鬼之政。”
在《真靈位業圖》中,有三個神位與“太上老君”有關。一是第三中位,太極金閾帝君,姓李(王辰下教太平主)。二是太極左位,老胭。三是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人另外,還有五方五老君中央黃老君,太上火老君等說。
隋唐以後,道經中也有許多關於老君的傳說。《雲發七簽》中說:“老君母日玄妙玉女。日精入口,吞而為孕,五行獸衛行,懷八十一年,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為老子。’”《猶龍傳》更為老子加上各種名號,略與《神仙傳》、記載相同。說他從三皇五帝以來,就成了歷代皇帝的老師。神農時的太成子、軒轅時的廣成子,帝堯時的務成子等,均是老子的化身。周成王時老君為柱下史,號經成於;周昭王時西出函谷關,度關令尹喜;西漢文帝時(前179一前一156)降於陝河之賓。號河上公漢成帝時(前32—前6)除乾琅那。授于吉《太平經》;漢順帝(126-145)漢安(142-144)元年(142)老君降於蜀地鶴鳴山,授張道陵天師《正一盟威》秘錄腰神瑞二年,降於嵩山,授道士寇謙之太平真君”之號;唐高祖(618-627)武德(618-627)二年(619),老君降於羊角山,令吉善行轉告高祖,“我乃帝祖也。”關於老君歷時現世的故事,道經中記載很多,近世,四川青城山易心瑩大師曾印有《老子幾十一化圖》。
唐宋時期,對老子的崇奉到了極盛階段。唐代皇室姓李,遂尊老子為祖宗。據《唐會要》卷五O記載:“武德三年(620)五月,晉州人吉善行於羊角山,見一老到,乘白馬朱厚,儀容甚偉,曰:‘謂吾語唐夭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賊後,子孫享國千歲。’高祖異之,乃立廟於其他。乾封t666—668)元年(666)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為太上百元皇帝。至永昌(689-69D)元年(689)卻稱老君。至神龍(705-707)元年(705)二月四月,依舊號太上立元皇帝。至天寶(742-756)二年(743).正月十五日,加號為大聖祖玄元皇帝。八載六月十五日,加號為大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二載二月七日,加號大聖高上大道金鵬玄元皇帝。唐武宗(841—847)會昌(841-847)元年(841)數以二月十五日大聖祖降誕之日為降聖節。”故道教以二月十五為老君聖誕。又據《集說詮真》記載,來真宗(998-1023)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把老子於太清宮,加封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太上老君歷代都是道教尊崇的對象,各地普遍建廟宇進行祭掃。因老君的奉號為“太清道德天尊”,故供奉他的宮觀一般稱為太清宮,老君殿或老君廟或老君堂。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南太清宮和成都青羊宮。河南太清宮始建於東漢延嘉(前167一158)八年(前165),唐代時占地八百餘畝。畫棟雕梁,雄偉壯觀。後被戰火焚毀,現存主殿為清初重建。創建於唐末的成都青羊宮,據《蜀王本紀》記載,相傳老子曾在此為關令尹喜敷演道法,該地至今仍為道教著名宮觀。
總之,自古而今眾多信徒均誠信太上老君為“無上大道”的化身,是道攝長存、德育於民的至尊天神,這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他常被供奉在太清宮、老君廟老君堂中,白髮皓首,和顏悅目,手搖太極神扇,慈祥注視著世間的芸芸眾生。

哲學意義

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
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 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
(《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云:“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
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玄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