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

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落實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和《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部署,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所稱“上海青少年”,指本市14-35周歲常住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1年6月18日
  • 發布單位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
檔案發布,規劃內容,

檔案發布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2021年6月18日)
  滬府辦發〔2021〕8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規劃內容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及“十四五”時期工作展望
  “十三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依託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職能部門、群團組織和社會各方共同協作,在價值引領、核心能力和發展環境三大領域,全力推動上海青少年發展。上海青少年積極進取、奮鬥拼搏,成為上海城市建設發展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上海青少年發展多項指標比“十二五”期末進步明顯,上海青少年事業發展持續向好,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在價值引領方面,上海青少年的國家自豪感和核心價值觀知曉度明顯提升,對我國制度優勢認同度持續提升。本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三圈三全十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以大中小幼一體化促進德智體美勞“五育”銜接融合。率先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建設以“中國系列”課程為特色的思政課選修課。持續推進“四史”學習教育,成立上海市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紅色教育聯盟。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童心向黨”“國旗下成長”青少年升國旗暨愛國宣講等系列活動。青少年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通過多種渠道發表意見建議。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積極正面,社會責任感較強。青少年法治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和誠信行為測評得分較“十二五”時期均有所提高。
  在核心能力方面,上海青少年身心健康、學力素質、創新能力和社會參與水平進一步提升。貫徹實施《上海市體教結合促進計畫(2016—2020年)》,大力推廣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體育活動模式,中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超過“十三五”規劃目標值。出台《關於加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青少年心理健康超過“十三五”預期目標值。青少年學力素質、科學素養穩步提升,創業意願穩定。舉辦上海市百萬青少年爭創“明日科技之星”評選活動、“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匯聚青少年優秀創新成果,夯實上海創新發展後備人才梯隊。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公益勞動的主動性進一步提升,青少年中註冊志願者的比例大幅提升,青少年人均年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時間達32.2小時。
  在發展環境方面,上海為青少年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公共服務和支持環境。青少年受教育權利保障充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五項標準”全面落實。持續推進青年就業,不斷提升就業質量。扶持失業青年就業,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中的青年比例穩定在較低水平。青少年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使用量進一步增加。青年中心建設達1067家,實現街鎮全覆蓋。青少年權益保護體系進一步完善,青少年公共服務平台年均服務人次大幅增長,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配備力度持續加強。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出台全國首個地方標準《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服務規範》。推進平安上海建設,未成年人犯罪率降低到0.54‰。
  “十四五”時期是上海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關鍵五年。上海青少年將迎來更有利的發展契機。“十四五”時期,上海青少年的人口構成將更加多元,觀念將更加開放,需求將更加豐富,青少年將更加深入參與城市建設與發展,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和美好生活。
  二、“十四五”時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黨管青年”原則,堅持優先、積極、均衡發展理念,圍繞“開放大都市,活力青少年”的主題,以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激勵青少年創新貢獻、推動青少年共治共享為重點,支持青少年投身人民城市建設、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和全國改革發展大局。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青少年素質能力進一步適應城市發展新要求,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努力將青少年培養成為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核心指標
測量板塊
指標名稱
屬性
目標值
價值觀念
青少年理想信念與愛國主義教育和實踐活動覆蓋率
預期性
100%
青少年法治觀念與公民意識教育和實踐活動覆蓋率
預期性
100%
身心健康
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
預期性
55%
青少年心理健康評定(滿分100分)
預期性
72分
創新創業
35周歲以下(含)青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新增企業註冊數
預期性
110萬戶(5年)
SMART青創(環境)指數
預期性
88
人才水平
適齡青年中受過高等教育比例的增幅
預期性
不低於5%
青年人才占人才總量比例
預期性
40%
留學回國人才中青年占比
預期性
不低於90%
每10萬名青少年配備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數
預期性
100人
青年參與
青年人大代表議案、代表建議數,青年政協委員提案數
預期性
1500件(5年)
青少年人均年參與公益活動時間
預期性
40小時
成長環境
戶籍城鄉登記失業人員中的青年比例
預期性
不高於24%
青少年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月均使用次數
預期性
5次
未成年人犯罪率
約束性
不高於1‰
   三、“十四五”時期的任務與舉措
  (一)強化價值引領,培育青少年核心素質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足國家和上海城市發展所需,尊重青少年身心發展客觀規律,牢牢把握青少年價值觀念形成關鍵期,關注青少年思想動態,強化青少年價值引領,著力引導青少年形成與時代相適應的價值體系,培育新時代青少年核心素質,教育引導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
  1.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
  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青少年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引導青少年通過歷史對比、國際比較、社會觀察和親身實踐,深刻領悟黨的領導、制度優勢、人民力量的關鍵作用,堅定製度自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強化政治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深入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著力培養一批對黨忠誠、信仰堅定、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青少年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青少年的堅定信念,外化為青少年的自覺行動。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堅持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科學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宣傳體系,堅守傳統輿論主陣地,利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技術,廣泛開展網上主題教育活動。以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重大時間節點為契機,重視儀式教育,常態化開展“國旗下成長”青少年升國旗暨愛國宣講主題活動,深入開展“黨的誕生地”上海百萬青少年紅色大尋訪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發揮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涵育功能,開展豐富的民俗文化宣傳活動。組織青少年參觀歷史文化場館,開展文化講堂,出版精品書籍,製作優秀影視文化作品,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2.增強法治觀念和公民意識
  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加強校內外聯動,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機制。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深入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實現中國小法治副校長、法律顧問全覆蓋。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通過法治主題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提高法治教育實效,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政府“四位一體”的法治教育格局。注重運用網路新媒體,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社會覆蓋面,發展壯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隊伍和志願者隊伍。開展法治教育大中小一體化研究和法治宣傳志願服務活動,積極組織“送法進校園”“憲法小衛士網上競答”“小法官網上行”“大學生法治辯論賽”等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加強青少年公民意識教育,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青少年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培養良好個人品德、誠信品格。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權利義務觀念、程式規則意識。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構建貫通一體、開放協同的勞動教育工作格局。加強青年信用體系建設,倡導“青年有信用,信用有價值”新風尚,增強青少年誠信意識和契約精神。切實培養青少年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引導青少年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強青少年保護生態環境參與度。加強青少年國防教育,推動軍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適齡青年自覺履行兵役義務。
  3.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深化體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實現中小學生年運動時間不少於365小時。繼續大力開展校園足球運動,鞏固籃球、排球、田徑、游泳等項目發展基礎,推進奧林匹克教育及冰雪運動進校園,推動武術、棋類、射藝及龍舟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發展。全面實施學生體育素養測評工作,積極創建全國青少年體育素養評價試驗區。推進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引導青少年養成體育運動習慣。推動構建覆蓋家庭、社區、學校的青少年體育活動網路,拓展青少年體育活動開展範圍。組織開展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周末營等青少年體育技能培訓,推動青少年掌握2-3項運動技能。編制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讀本,向青少年普及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基本知識。加強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常態化監測,探索研發青春期青少年標準化體檢套餐。對青少年近視、齲齒、肥胖等問題實施綜合防控,為青少年建立屈光發育檔案。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吸菸等不健康習慣。培養職業青年健康生活理念,實行工間健身制度,鼓勵和支持工作場所建設適當的健身活動場地,做好青年職業病的預防和治療。
  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加強對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引導青少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深化工作網路、課程與活動、諮詢干預、專業化師資、協同育人機制等方面建設。充分發揮家庭第一個課堂、家長第一任老師作用,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成才觀,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青少年。構建和完善青少年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及干預機制,發揮好“12355”服務台、青少年社會工作機構、醫療衛生等服務力量的作用,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援助志願服務隊。完善市、區、社區(學校)三級心理健康服務支持網路,實現中國小心理輔導室全覆蓋,區、街鎮未成年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輔導站)全覆蓋。加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預防,關注困境青少年、來滬青少年、職場青年等重點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聯合多方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援助服務。
  加強生命教育,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組織專業優勢,編撰和出版生命教育讀物,開設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動課,引導青少年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培養積極向上的生命觀。加強青少年應急安全教育,定期組織青少年參與公共場所安全演練、深入推進“上海市青少年應急安全支持計畫”等,開展災害逃生、傷害自護、防恐自救、互助互救等體驗教育,增強青少年在應對突發性事件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災避險能力。加強青少年生理健康教育,推進“青春健康教育”項目,加大性與生殖健康知識普及力度,幫助青少年樹立尊重、平等的社會性別觀念。預防和減少不當性行為對青年造成的傷害,大幅度降低意外妊娠的發生率。對適齡青年加大婚育輔導力度,進一步普及婚前、孕前和產前檢查。完善愛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機制,加強宣傳教育,降低愛滋病、性病在青少年中的發生率。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防範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
  4.營造多元交融氛圍,提高青少年開放交流水平
  培養青少年家國情懷,引領城市新風尚,增進不同青年群體的交流融合。引導青少年勇當排頭兵、敢為先行者,助力上海進一步發揮長三角地區龍頭帶動作用,服務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全國改革發展大局。積極引導青少年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舉辦長三角青商論壇、長三角鄉村振興青年論壇、長三角名校長論壇等活動,深化三省一市青少年合作交流。加強與中西部青少年的交往交流,讓青少年在地區合作發展中受益,幫助青少年開拓視野、最佳化成長發展環境。持續推進上海青年赴對口幫扶地區參與志願服務,動員青少年在希望工程等對口支援與合作項目中靠前行動、展現作為,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品牌化項目為抓手,推進與港澳台地區青少年之間的深度交流,促進滬港澳台青少年心靈相通。辦好滬港澳青年經濟發展論壇。
  引導青少年志存高遠,放眼世界,當好國家的“青年名片”,主動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積極承擔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青春使命。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服務青年外事交流工作,做實傳統交流項目,增進與友好國家、友好城市青年組織的對話交流。支持青少年與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各國青少年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合作,開拓青少年的國際交往交流空間。深化實施“上海青少年國際化成長支持計畫”,通過留學護航、國際社區青年融合、國際交流能力培養和國際少兒藝術交流等,持續塑造和提升上海青少年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意識和能力,培養青少年的世界眼光和開放態度。充分利用大型國際會議、商貿活動、文體賽事、科創論壇和人文交流等平台,支持上海青少年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學術交流、人文互動和海外志願服務合作。
  (二)引導主動作為,激勵青少年創新貢獻
  全力支持青少年開拓進取、成長成才、創新創業、參與融合,激勵青少年釋放青春活力,助力城市發展,為推動上海成為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作出積極貢獻。
  1.培養創新思維,發掘創新動能
  深化實施素質教育,滿足不同興趣特質青少年的個性化需求,提升青少年適應新經濟形態和科技發展趨勢的整體素質水平。加強科學教育,激發創新意識,培育創新思維,增加“發現問題”“獨立思考”“信息處理”等多樣性思維鍛鍊,培養跨界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素養,創造青少年與各類創新領域更多對話、合作機會,不斷提高青少年創新能力。
  推進學校創新創造教育,弘揚科學家精神,培養青少年科學素養和創新興趣。加強思維開闊、理念先進、經驗豐富的師資力量配備,增加思維啟發類和技能培訓類特色課程的開發和提供。舉辦校園科技節,開展青少年創新素養培育項目,推進創新實驗室和創新實驗平台建設,支持青少年創新創業社團活動,為青少年創新創造提供平台。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為青少年中的“科技創新發燒友”提供專業支持,協助對接大學實驗室和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一對一指導,引導“科技創新發燒友”成為未來科創領域的專業人才。舉辦上海青少年人工智慧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雛鷹杯”科創達人挑戰賽、“少年科學院小院士”、上海市百萬青少年爭創“明日科技之星”評選、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創新賽事和評選活動,為青少年厚植科創土壤,提供更多參與科創類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展現科技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舞台,激發青少年創新潛能,引導激勵青年學子投身基礎學科及前沿交叉學科領域研究。
  強化家庭、企業、社會等校外各方力量在青少年創新教育方面的聯動,為青少年創新創造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加大青少年創新內容的成果轉化力度。加強校內外創新教育的融通,籌建上海青年創新學院。推動家庭成為創新教育的“搖籃”,倡導科學、平等、理性、寬容的親職教育方式,為青少年提供勇於嘗試、樂於創新、綜合發展的家庭環境。依託青年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探索“家門口的創新教育實踐”。推動企業成為創新教育的“助推器”,為青少年在學生階段提供創新體驗類崗位,在體驗中提前謀劃未來發展方向,培養青少年創新意識。推動社會成為創新教育的“供應商”。順應高科技發展趨勢,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鼓勵社會組織和相關機構用好線上學習、線上教育的各類途徑和平台,開發符合線上教育方式的創新課程內容,推動創新理念深入青少年。
  2.培養青年成才,深化人才工作
  健全青年人才培養、集聚、評價和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培養,統籌推進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多學科融合的青年人才團隊培養機制,在科教文衛等重點行業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為新興領域的人才湧現提供孵化環境。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重點圍繞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量子信息、腦科學、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領域,提升青年科技人才聚集和儲備力度,依託上海市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計畫體系、“超級博士後計畫”和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培養青年科技人才,引導其投身科技基礎理論最前端的創新研究和科技產業最核心的技術攻關,助力科創中心建設。深化“千帆行動”上海市青年企業家培養計畫和“上海市青年創業英才開發計畫”,發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科創類創新團隊和青年企業家,培養行業領軍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實施面向未來的青少年科學創新教育行動,加強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發現和培養,構建大中國小銜接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更加靈活有效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堅持憑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評價人才,完善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分配機制。
  依託“海聚英才”“留·在上海”等品牌,進一步實施更加開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進政策,大規模集聚海內外青年人才。探索構建本市重點區域青年人才政策體系,立足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五個新城、張江科學城等重點區域戰略定位,全面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和工作生活環境,將重點區域打造成青年人才政策的先行先試區,逐步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青年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青年才俊選擇上海、紮根上海、成就事業。推動長三角地區各領域人才的交流互動,加大對青年國際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學術研討、產業合作等多種形式,吸引海內外高層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青年專門人才來滬發展。
  健全青年人才服務體系,落實各項配套保障措施,多措並舉增強上海人才吸引力。強化青年人才整體政策設計,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青年創新人才服務隊伍,針對性解決青年人才痛難點問題。完善人才落戶、居住證(積分)政策,簡化來滬人才居住證辦理流程。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最佳化完善租房補貼保障政策,有效緩解青年人才住房難題。繼續推進“上海青年守信安居計畫”。拓展青年人才實現價值渠道,引導來滬在滬青年人才實現融合發展。
  3.支持青年創業,激發城市活力
  鼓勵青年在新興和重點領域創新創業。推動青年進一步參與跨境電商零售、無人工廠、線上文旅、無接觸配送、遠程辦公等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的開發套用,助力高端製造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鼓勵青年在5G、人工智慧、區塊鏈、數據中心等新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開展更多創業活動。引進一批科創類優秀項目,通過更多資金投入和政策,激勵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參加重大科研項目,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整合有利於青年創新創業的各項保障措施,提升創新創業各環節服務能力。依法依規加強青年創新創業領域稅收、融資貸款等政策集成,推動青年意願、政府政策、社會資源三者間有效對接。依法依規落實各類創業補貼補助,重點扶持初創企業生存發展。規範創業服務中介市場,引導創業服務中介機構健康發展,幫助創業青年獲得切實有效的專業服務。建設青年創業項目展示和資源對接平台,方便創新創業青年群體交流政策、項目、人才、需求等信息,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市場活躍。發揮成功創業青年的示範引領作用,建立創業導師團隊,舉辦青年企業家座談會、創新創業青年人才座談會、青年創業分享季論壇等活動,推動形成創業社群文化,激發更多青年樹立創業理想。加強對留學回滬創業青年的服務,幫助其熟悉國內創業環境和政策信息。
  實施上海青少年“活力創城”五年行動計畫,有效對接創新創業政策資源,加強青年雙創服務平台建設;鼓勵在科創中心承載區和青年人才集聚度高的園區社區,圍繞青年人才創意互動、工作交流、生活交往需求,探索打造24小時青年創新生態社區,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間,建設有利於形成青年創新創業集聚性效應的區域生態,進一步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
  鼓勵職業青年在崗創新創造,提倡企事業單位為職業青年在崗創新提供機會。設立“青春工匠”工作室,給予資源投入,實行彈性工作制,推動職業青年在工作室中“匠心智造”,傳承工匠技藝,弘揚工匠精神,積極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深入開展職業青年崗位建功行動,服務上海實體經濟發展。選拔優秀職業青年和技術骨幹參與世界技能大賽,向世界展示“上海製造”,大力營造青年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社會氛圍和良好環境。開展成果評選和優秀職業青年表彰,激勵青年立足崗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4.引導有序參與,創新社會治理
  引領青少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支持共青團、青聯代表和帶領青少年積極參與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社會有關方面各類協商,就涉及青年成長發展的重大問題協商探討、提出意見、凝聚共識。探索建立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青少年事務聯繫機制,為青年參與暢通渠道、搭建平台。通過“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團青學少代表大會代表常任制”、上海青少年“走進人大”“走進政協”等機制拓寬青少年政治參與渠道。深入建設“青年匯智團”等一批推動青少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平台,鼓勵青少年參與基層民眾自治,推動完善民主懇談、民主議事制度,在實踐中提高青少年政治參與能力。持續加強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年輕幹部隊伍建設。
  支持青少年參與基層治理,在助力解決“老、小、舊、遠”突出問題中體現擔當。積極引領青年參與社區治理,發布青春社區指標體系,做深做實團青骨幹參與業委會建設工作,讓社區因青年而活躍,青年因社區而出彩。實施“愛上海、創未來”上海青少年城市知行計畫,推動青少年參加社區“微更新”“微治理”,解決社區治理難題。大力推進為老志願服務“金暉行動”。通過舉辦“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美麗鄉村”青年創意設計大賽等,引領青年助力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挖掘現代城郊鄉村特色,因地制宜推動現代農業、旅遊業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相結合,提高經濟效益,鼓勵城市青年人才到鄉村就業創業。
  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加強政治引領,實現青年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充分發揮共青團和青聯組織優勢,通過資金支持、提供陣地、培訓骨幹人員等方式,扶持青年社會組織健康發展。重點支持行為規範、運作有序、公信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青年社會組織,重點發展科技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青年社會組織,積極發揮重點青年社會組織的示範帶動作用。建立完善民政部門和共青團、青聯等群團組織及有關職能部門協同發揮作用的管理機制。加強青少年社會工作機構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青少年事務社工配備比例,擴大青少年社會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滿足新時代青少年發展需求。
  深化“青春上海”志願服務專項行動,彰顯青年社會擔當。在大型賽會、社區治理、應急救援、援外幫扶、鄉村振興等方面,加強青年志願服務的探索和創新,打造一批管理規範、服務優良、有社會影響力的志願服務團隊,凝聚更多青少年參與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完善青年志願服務組織體系,推進青年志願服務網路平台建設,培育創新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加強對青年志願者培育引導、協調聯絡、規範監管和激勵保障。推動青年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專業化發展,在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提升青年貢獻度。
  (三)最佳化成長環境,推動青少年共治共享
  突出青少年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地位,發揮青少年作用,傾聽青少年聲音,重視普惠均衡,關注多元多樣。協調各類資源,爭取多方參與,通過成長環境的全方位最佳化為青少年打造高品質生活,讓青少年共享城市發展的美好成果。
  1.構建青少年享有民生權益、體現城市幸福感的基礎環境
  做好青少年社會保障。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規範發展租賃住房市場,引導保障性住房支持青年住房需求,緩解青年住房焦慮。通過政策支持,切實減輕青年居住負擔。強化保障青少年受教育權,促進教育公平,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基於大數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發揮好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作用。增加青少年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推進教育信息化,大力發展線上教育、遠程教育,培養青少年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最佳化醫療資源布局,發展線上醫療,保障青少年享有公共衛生服務。針對靈活就業青年增加政策支持與服務投入。
  促進青年就業。健全青年就業和勞動權益保障機制,營造更公平的就業環境。培養青年良好職業心態和職業精神,鼓勵青年勇於奮鬥。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支持青年通過新經濟新業態實現多元化就業,推動線上線下就業服務的有效對接。加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和就業精準指導服務,推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推進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舉措,加大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基層就業項目、社區工作者隊伍等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力度。深化青年就業見習工作,拓展見習基地類型和青年覆蓋面,幫助青年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就業能力。聚焦長期失業青年,深入實施上海青年就業“啟航”計畫。強化技能培訓助推高質量就業。強化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能力,深化完善產教融合育人模式,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知識型、複合型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引導青少年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戀觀和現代文明家庭觀念。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的生育政策,加強優生優育服務。積極擴大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務供給。保障女性青年在懷孕、生育和哺乳期間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開發服務青年的婚育指導課程,探索在高校開設婚戀家庭觀念教育課程。深入推進“青春益友”計畫,依託全市各級團組織和各類青年交友平台,創新交友活動內容形式,幫助青年拓展交往面。依法整頓婚介服務市場,嚴厲打擊違法婚介行為,保障青年健康有序交友。發展親職輔導服務,健全親職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協助青年家長群體科學養育子女。
  完善針對特殊青少年群體的政策保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加強對殘疾青少年康復、教育、就業的服務保障,加大殘疾青少年福利設施建設。充分保障殘疾青少年受教育權,在確保接受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推進殘疾青少年職業教育和終身教育工作,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拓展面向殘疾青少年的繼續教育。加強殘疾青少年就業服務保障,扶持殘疾青少年創業。增加對自閉症、多動症青少年的關注和關愛。探索超常學生早期發現和跟蹤培養途徑,提供個性化和拓展式教學模式,滿足其學習教育需求。
  健全針對困境青少年的預警、分類保護和綜合幫扶機制。加強青少年事務社工、兒童福利社工、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等專業力量的走訪排摸力度,通過結對、定向幫扶等措施,面向困境青少年群體做好就學、就業、就醫、生活等各類民生權益的托底性保障工作,幫助困境青少年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加快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必要時對困境未成年人依法進行臨時監護或長期監護。加大臨時救助政策的落實力度,協助解決青少年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堅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青少年及時納入救助範圍。
  2.最佳化青少年更加宜居樂業、提升城市吸引力的生活環境
  加快公共綠地、公共體育活動場所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最佳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公共空間舒適度。將有利於青少年發展的配套公共資源向城鄉社區下沉,健全更加健康、便捷和豐富的早餐供應體系,打造家門口“一站式”服務綜合體和便利的社區生活圈。推進青年中心建設,最佳化整合青春健康俱樂部等社區內青少年活動場所和服務項目,充實服務內容,建好青年中心資源庫,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向青少年公益開放,構建“處處可健身”的高品質青少年運動空間。形成產學研聯動、輻射國內外的高水平醫療資源集聚區,提升青少年獲得感和滿足感。順應青少年新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打造網際網路消費品牌項目和熱門場所,豐富青少年休閒生活。合理引導青少年歡迎的網遊手遊、網路文學、動漫電競、電子音樂等產業有序發展,提升青少年生活品質。
  引導青少年參與和助力城市數位化轉型,為青少年創造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發展路徑,激發城市活力。發揮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在便利青少年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各類資料庫發展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增強青少年與智慧型基礎設施的互動水平,為青少年提供便利化、智慧型化生活。深化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改革,針對青少年在教育、就業、婚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特定需求設計開發特色服務事項,把成熟的青少年服務項目和數據納入全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聯動市場化機構和資源完善青少年全方位服務體系,一站式服務青少年需求、滿足青少年關切。通過青少年參與數字賦能多元化社會治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3.打造青少年傳承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內涵的文化環境
  傳承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青少年發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彰顯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充分利用上海豐富的文化資源和“黨的誕生地”的天然優勢,通過青少年尋訪、紅色場館志願講解員行動、未成年人修身勵志講堂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上海紅色文化。在學校課程、社會實踐、志願服務中,增加青少年接觸滬語、上海老字號等本土文化標誌性內容的途徑,引導青少年傳承發展海派文化。發揮上海高度國際化的地域特色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有利優勢,引導青少年積極傳播江南文化。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新建文化藝術場館,打造文化功能帶,推動文物建築和博物館、圖書館、展覽館等文化藝術場館向青少年公益性開放。創造性傳承上海老字號品牌,讓服飾、食品、日常用品等各消費領域湧現更多新國貨、新國牌、新國潮,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對青年的吸引力。進一步發掘和打造城市標誌性文化載體,積極拓展文化產業,依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扶持文創類青年人才和文創類企業、青年社會組織發展,打造全球設計和時尚產業中心、創意設計中心。
  最佳化青少年進行文化創作的環境,舉辦各類青少年文化創作賽事,推動青少年參與創造更多“上海原創”文化精品。進一步培養青少年良好的人文素養,實施“悅讀青春”上海青少年深閱讀計畫,引導青少年多讀書、讀好書。大力實施優秀青年文化創意人才發展計畫,廣泛凝聚和培養青少年文化人才。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營造開放健康的文化氛圍。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報刊、電台、電視台、網站設立青年欄目、節目,製作和傳播有益於青年健康成長的內容,嚴厲查處和整治有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非法文化產品。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及時掌握青少年文化的動態變化。
  4.提供青少年安全成長發展的法治環境
  完善青少年權益保護和預防犯罪相關的法規和政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有關規定,按照法定程式,推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訂和上海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地方性法規出台,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法治保障。
  完善青少年權益保護和預防犯罪工作體系。強化家庭責任,落實監護人責任,強化監護人關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成長的意識,有效預防和減少家庭暴力。實施對涉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失職父母和其他監護人實行強制親職教育制度。明確學校責任,針對校園欺凌等現象,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強調社會責任,充分調動各級團組織力量,聯繫、關愛、保護青少年,聯合具體職能部門和相關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青少年權益保護和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工作。加強政府保護,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護的市、區、街鎮和居村四級工作網路,加快市、區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和街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培育發展未成年人保護專業組織和工作隊伍,不斷夯實基層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基礎。促進司法保護,加強涉及未成年人相關案件中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在立案、偵查、批捕、起訴、審判等司法環節工作力度,切實保障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針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特殊問題,全面落實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強制報告制度。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及時進行分級預防、干預和矯治,加強專門教育,完善專門學校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完善青少年權益保護服務網路,用好本市“12355”平台等,為青少年提供專業化維權服務。促進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規範化開展,確保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質量。發揮青少年事務社工聯校、駐所作用,加大對有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前置干預、專業介入、矯治幫扶的力度。加強青少年群體及學生群體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維護青少年群體消費權益。
  淨化網路環境,加強網路領域綜合執法。健全涉未成年人重大網路事件綜合協調處置機制,加強對網站、套用軟體、直播平台信息監管和網際網路廣告管理,嚴厲查處和打擊各類涉青少年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嚴格落實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的主體責任,要求用戶實名註冊,對驗證為未成年人的用戶實施上網時長和消費金額的限制,預防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處理未成年人網路直播打賞問題。推動建立全民舉報和快速處置機制,及時發現和查處製作、複製、發布、傳播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引誘犯罪,以及傳授犯罪方法等各類有害網路信息的行為。引導青少年科學、依法、文明、理性用網,提高青少年網路安全意識,幫助青少年有效應對網路詐欺、隱私泄露、網路暴力等問題,建設清朗的網路空間。加大對校園周邊網咖整治力度。
  加強青少年禁毒工作,引導青少年遠離毒品。堅持關口前移、預防為先,壓實各部門責任,全面推進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建立預防教育、源頭發現、報告、懲戒、移送的校內校外保護機制。利用社區陣地,組織青少年事務社工開展禁毒宣傳,提高青少年的拒毒防毒意識。突出學校作用,抓好在校學生毒品預防教育,將禁毒知識宣傳融入日常健康教育課程中。強化家校協同,防止青少年接觸毒品。利用社會資源,以國際禁毒日等主要節點為契機,發揮市禁毒科普教育館專業陣地的作用,擴大禁毒教育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影響力。創新毒品預防教育的宣傳手段和形式。通過舉辦禁毒演講比賽、利用新媒體發布禁毒宣傳內容、製作禁毒題材影視作品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對禁毒工作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四、“十四五”時期的重點事項
  (一)“黨的誕生地”上海百萬青少年紅色大尋訪活動
  依託本市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聯合相關單位常態化開展青少年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城市定向、文創設計、志願講解等方式,鼓勵青少年走進紀念場館、烈士陵園、舊址遺址及其他相關場所,尋訪相關歷史遺存、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實地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禮,傳承紅色基因。圍繞“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節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活動。充分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網際網路企業團組織與紅色場館結對,共同設計推出青少年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紅色文創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豐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紅色文化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上海青少年“活力創城”五年行動計畫
  以“一個創新學院、一項青少年創新基金、兩個工作品牌、X個特色示範區域”加“青創指數”監測體系組成項目集群,將上海青年創新學院打造為高端創新資源、人才和服務的節點;以上海青少年創新基金為青少年創新和青年人才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和保障;通過“創青春”和“夥伴行動”兩個工作品牌,集合有利政策,謀劃有益項目,發揮行業領軍企業的示範帶頭作用,全方位支持青年創業;通過在全市設立特色示範區域,從街區、園區、社區等空間上為青年打造滿足多元需求的創新創業“微城”,打造24小時青年創新生態社區,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多功能支持的活力空間,形成創新創業資源快速集聚、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區域生態;通過構建“青創指數”監測體系,科學評價、預測上海青少年創新創造現狀和發展趨勢。
  (三)“青春長三角”計畫
  充分發揮青少年在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推動青少年積極投身長三角一體化建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在青少年中宣傳好發展戰略,以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理論凝聚共識;促進雙創交流交往,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長三角青商論壇等為平台,深化長三角青年企業家合作交流;加強社會項目合作,推動長三角青少年在志願服務、信用數據套用、生態文明等方面開展共建;探索社會工作共通,成立“長三角青少年社會工作聯盟”,推動長三角青少年社會工作協同發展;深化海內外互鑒共享,擴大長三角青少年與港澳台、國際青少年交流交往廣度、深度。
  (四)上海市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周末營
  建立健全“政府引導、社會舉辦、多元投入、體現公益、依託平台、強化監管”的有效機制,以體育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推進體育項目普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每年在暑假、寒假及周末期間,引導全市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組織,通過舉辦冬夏令營、周末營等,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包括“25+X”運動項目的青少年體育公益培訓,擴大青少年體育人口,豐富青少年寒暑假和周末生活,為廣大青少年掌握2至3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鍊習慣打下基礎。
  (五)中小學生健康教育項目
  在《公共衛生教育讀本》基礎上,組織專業人員編寫《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讀本》,以學生健康需求為根本、以國家衛生健康政策為導向,確保科學性、嚴謹性、實用性,並根據中小學生年齡特點,注重通俗性、可讀性、趣味性。通過線上推廣、線下授課等方式拓展教育覆蓋面。通過“醫教結合”,不斷提升中小學生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提供“上海經驗”。
  (六)團青骨幹參與業委會建設
  通過逐步推動團幹部和青年骨幹參與業委會建設,進一步加強社區團建,積極引領青年走出家門、走進社區。到2022年,積極穩妥地推進團幹部和青年骨幹通過法定程式進入住宅小區業委會,全市住宅小區業委會吸引青年委員達到4000人,推動團青骨幹廣泛參與業委會工作。發動各行各業職業青年參與、支持業委會建設,各區成立不少於100人的青年業委會委員顧問團,引導超過5萬名青年以多種形式參與業委會工作。建立推廣“青春社區”指標體系,實現每個街道、鄉鎮至少建有一家社區型青年中心。積極選樹在參與社區治理中做出貢獻的青年典型。讓青年成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和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和擁護者,成為社區民生服務的生力軍和突擊隊,成為社區活力和正能量的帶動者和傳播者。
  (七)小學生愛心暑托班
  為緩解上海市小學生暑期“看護難”問題,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度過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採用市級統籌、區級操作、街鎮辦班、學校協同、社會支持的合作模式,為小學生提供看護服務。將上海市小學生愛心暑托班列為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實現全市街鎮全覆蓋、暑假時段全覆蓋。到2025年,每年在全市各街鎮累計開辦不少於500個辦班點。
  (八)“青春上海”志願服務專項行動
  全面推進“青春上海”志願服務專項行動品牌建設,不斷完善青年志願服務信息平台、激勵措施和制度保障,形成青年志願服務上海標準,為打響“上海服務”品牌貢獻青年力量。加強青年志願服務組織體系建設,不斷增強團屬志願服務組織的樞紐功能。擴大青年志願服務覆蓋面,推動各領域青年志願服務組織持續發展。深化青年志願服務項目體系建設,聚焦大型賽會、社區文明和對口幫扶三大領域,圍繞“進博會”、為老“金暉行動”志願服務等具體工作內容,加強青年志願服務項目研究和創新。
  (九)上海青少年國際化成長支持計畫
  持續塑造和提升上海青少年國際參與意識和能力,促進青少年全面成長發展,由多部門推動實施,加強工作設計和政策保障,充分調動家庭、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各方力量,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培養青少年的世界眼光和開放態度。著力聚焦本市包括外國留學生、外籍青少年等在內的青少年群體的融合發展,實施“青少年護航計畫”“國際社區青年融合計畫”“國際交流能力培養計畫”和“國際少兒藝術交流促進計畫”。積極為本市青少年歸國就業創業提供各類支持與服務。完善優秀外國留學生和外籍青年永久居留、在滬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政策與服務供給,鼓勵在滬外籍青年參與社區治理,融入城市發展大局。通過整合豐富社會資源,引導包括在滬跨國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為青少年提供教育、培訓和發展平台,拓寬國際化視野、提升競爭力。
  (十)“青春守護”計畫
  “青春守護”計畫旨在通過一系列工作項目,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其中,“青春守護者”項目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親職教育等方面需求,開展青少年心理和法律專業諮詢、“青春守護者”公益課程等活動。“青春益友”項目匯聚各方力量,開展婚戀調查研究和健康婚戀觀宣傳教育活動,為單身青年提供線上線下各類交友服務。“青少年應急安全支持”項目聚焦培養青少年應急安全知識技能,提升青少年群體的應急安全救助能力。“愛心上海”項目針對貧困青少年提供社會救助和托底性服務。少年司法社會服務項目注重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司法社會服務。
  五、“十四五”時期的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的青少年發展工作體系,在制度體系上推動部門協同、促進社會參與,從組織、資源、實施三方面為“十四五”期間的青少年發展工作提供充足保障。
  (一)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充分做好規劃實施中的組織領導,各職能部門和責任主體要根據實際落實分工,將規劃中的重要指標和主要任務列入本單位規劃和工作計畫,強化落實。
  2.充分發揮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作用。進一步明確聯席會議職能定位、運行機制、成員單位和職責等,強化信息溝通、議事協調、專項協商、督查跟進等機制,探索成立聯席會議專門工作小組,發揮聯席會議在統籌推動規劃實施等方面的作用。做好議題設定,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全體會議、聯絡員會議,加強市、區兩級聯席會議的聯動,共同研究、協調和解決涉及青少年的重大問題。
  3.建立健全共青團協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務的工作制度。共青團做好資源協調整合、統籌安排,支持青年發展和青年工作。各級團組織圍繞為黨育人的主責主業,完善青年事務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建設,推動全市青年工作進一步形成規範化、制度性安排。發揮團的政治功能,做好黨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發揮團的服務功能,以青年需求為導向開展好青年工作。
  (二)資源保障
  1.加強青少年工作隊伍建設。建立“團幹部+社工+志願者”的基層工作隊伍,加強基層青年工作力量配備。培育打造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團幹部隊伍,專業技能強、本土化創新的青少年事務社工隊伍,志願服務基層、努力增長才幹的青年志願者隊伍,全方位增強支持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工作力量。
  2.加強青少年相關數據的收集、統計、分析和共享。構建跨部門、跨領域的青年發展大數據共享平台,提升各項數據指標的實時更新、共建共享、精確分析能力,動態呈現青少年各領域發展水平。以數據為支撐,對青少年發展趨勢作出及時研判。圍繞長三角一體化,探索建立長三角青年資料庫。
  3.加強青少年發展、青年工作理論研究。建立青少年研究體系,整合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專家資源,推進青少年相關專家智庫建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青少年研究中心。加強青年發展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研究,圍繞黨政關注、青年關切和規劃實施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研究,準確把握青年成長規律。探索將重大研究課題納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為青年工作提供智力支撐和決策諮詢。
  (三)實施保障
  1.加強青少年發展規劃的宣傳力度。各區、各相關部門充分利用各自宣傳資源和網路,主動提升顯示度,多渠道、多形式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規劃主要內容和實施情況,廣泛聽取青少年聲音,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發展的社會氛圍,推動本規劃內容切實落地。
  2.加強支持青少年發展的資金保障。市、區各相關部門應當將規劃實施所需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財政部門統籌安排資金,為實施本規劃重大事項做好相關經費保障工作。拓展資金匯聚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源參與各類青少年發展事業。
  3.加強青少年發展規劃的實施評估和動態管理。完善青少年發展狀況指標監測體系,推動指標監測的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對獲取數據定期統計分析,動態掌握規劃目標實現程度。強化對規劃重大事項和重點事項的跟蹤監測,按期形成評估報告。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接受社會監督,提升規劃落實工作實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