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聯合發布的檔案。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相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上海市財政局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10月11日

檔案內容

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一、城市基本情況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作基礎
  (一)城市基本情況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2022年末,上海行政區劃面積6340.5平方千米,下轄16個區;常住人口 2475.89萬人,城鎮化率89.3%。
  2022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4.46萬億元,總量規模位居全球城市第四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萬元,同比增長2.0%,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1.64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上海努力建設令人嚮往的生態之城,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2年,環境空氣品質(AQI)優良率為87.1%,細顆粒物(PM2.5)年日均值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4%。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4.1%。
  (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作基礎
  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基本成型。全市可回收物“點站場”布局和回收企業配置基本滿足需求,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1.5萬個可回收物交投服務點、198箇中轉站、15個集散場,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約7200噸;各區、各街鎮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確定至少1家回收主體企業,16個區均出台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支持回收主體企業可持續發展。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備案企業達6594家,其中,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企業1510家,非生產性廢舊金屬回收企業5444家。培育一批廢玻璃、廢塑膠等領域資源循環利用龍頭企業。2022年,全市回收利用各類再生資源828.59萬噸。
  再製造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全市已布局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零部件等領域11家再製造企業,2022年,實現再製造產值約42億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伺服器及存儲設備、數控工具機再製造等新領域。上海臨港成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信息化部同時批覆的國家級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已將循環經濟和綠色再製造列入新片區七大重點產業集群。
  二手市場蓬勃發展。二手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在二手電器電子產品、書籍、奢侈品、服飾品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龍頭企業。線下後備箱集市、社區跳蚤市場等多種形式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活躍,有效促進居民閒置物品的直接再利用。相關協會和重點企業積極探索二手商品交易標準規範,推動二手市場規範健康發展。
  政策制度基本完善。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出完善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發布可回收物回收指導目錄等工作。修訂實施《上海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圍繞健全回收體系建設、規範回收經營行為和加強回收保障措施等方面,建立長效常態管理機制。印發《上海市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導則(2020版)》,明確對可回收物服務點、中轉站建設的補貼。出台《關於進一步支持本市資源循環利用行業穩定發展的實施意見》,修訂發布《上海市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專項扶持辦法(2021版)》,進一步加強資源循環利用行業規劃、用地保障和配套資金等支持。
  儘管本市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工作基礎,但面對國家更高要求和市民更高期待,相關工作還存在著短板和不足。一是回收利用設施缺乏規劃保障,低價值可回收物加工利用能力欠缺,場站設施面臨調整風險,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有待進一步落實完善。二是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產業能級有待提升,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分揀加工工藝設備普遍採用傳統技術,產業鏈上下游集聚、規模化、高值化發展還未成型。三是相關管理體系尚需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再生產品推廣、綠色採購機制以及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統計制度和核算方法亟需建立健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總體目標和生態之城建設任務,將廢舊物資循環和高端再製造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抓手,加快構建“回收體系網路化、分揀中心綠色化、物資回收專業化、利用產業集聚化、交易場景多元化、‘上海再製造’品牌化”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提高再生資源分揀、加工、利用水平,促進二手商品規範流通,加大舊件再製造能力,全面提升全社會資源利用效率,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新模式。
  (二)工作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完善支持政策、健全標準體系,發揮政府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工作推進中的引導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鼓勵廢舊物資產生、回收、加工、利用重點企業和相關數字經濟、連鎖經營企業發揮主導作用,增強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內生動力。
  ——體系暢通,高效利用。以不斷完善循環體系建設為抓手,聚焦區域間、行業間以及產品利用各環節,打造有序暢通的回收和循環利用路徑,建立健全源頭減量、精細分類、高效利用、循環再生等環節全覆蓋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創新驅動,規範發展。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發揮創新對建立健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的驅動作用。加強行業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領域違法行為,嚴格執行環境污染防治要求,打造規範運行的回收利用體系。
  三、主要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全面建立完善的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資源循環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完善提升生活垃圾可回收物“點站場”三級回收體系,實現城鄉回收服務全覆蓋,推動集散場建設和綠色化發展,再生資源回收規模持續擴大。逐步建立可循環快遞包裝、廢舊紡織品等特定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實現廢舊物資加工利用產業集聚化發展,促進再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基本實現工業裝備再製造智慧型化和數位化轉型。推動城鄉居民二手商品交易渠道和交易方式多樣化發展,提升二手商品交易安全便利性。
  (二)具體目標
  表1 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範城市建設目標表
序號
領域
目標名稱
單位
2025目標
責任部門
1
-
可回收物中轉站、集散場數量
160
市綠化市容局
2
回收主體企業信息化平台覆蓋率
%
100
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
3
提高廢舊物資回收量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45
市綠化市容局
4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總量
萬噸/年
960
市商務委
5
廢塑膠回收量
萬噸/年
70
市商務委
6
廢舊紡織品回收量
萬噸/年
14
市商務委
7
可循環快遞箱(盒)套用規模
萬個
50
市郵政管理局
8
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再利用水平
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
%
92
市發展改革委
9
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
%
85
市綠化市容局
10
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數量
200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綠化市容局等
11
再製造產業產值
億元
50
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主要內容
  (一)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路
  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可回收物“點站場”三級體系建設,完善低價值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回收體系,推動廢舊物資回收專業化、信息化。
  合理布局廢舊物資資源回收筒點。以便利居民交售廢舊物資為原則,結合城市、農村不同特點,合理布局回收服務點和中轉站。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按城區每500-1000戶、鄉鎮每1000-1500戶居民的標準設立1個標準設施。持續最佳化可回收物中轉站布局,提升可回收物中轉暫存能力,每個街鎮(鄉)建設1座中轉站,外環內區域可多個街道統籌共建。鼓勵市場化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參與站點布局建設。到2025年,城鄉回收服務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市規劃資源局、市商務委、各區人民政府)持續提升服務點、中轉站形象功能和運營管理水平,推動標準化、規範化、連鎖化經營,確保周邊環境衛生整潔。(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各區人民政府)
  最佳化提升集散場。持續提升集散場可回收物分類能力,加強計量儀器配備和統計管理。加快推廣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分選、拆解、剪下、破碎、清洗、打包等設備設施,提升既有設備智慧型化水平和節能環保水平,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提供保障。(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各區人民政府)
  強化低價值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回收。鼓勵各區採取公開招投標等方式,委託回收主體企業開展低價值可回收物專業化回收,支持主體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各類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從事生活源可回收物回收。(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各區人民政府)加快完善大件垃圾收運體系,加強固定堆放場所、專用回收箱、臨時交付點建設管理,推進承運單位服務信息公示,探索引導大件垃圾市場化方式收運。(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各區人民政府)
  推動廢舊物資回收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培育多元化專業回收主體,在生產端加快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電子電器、汽車等生產企業自建或與第三方合作建設智慧型回收、自動回收等新型回收體系,打造與再製造產業相匹配的舊件回收體系。鼓勵鋼鐵、有色金屬、紡織、玻璃等生產企業發展回收、加工、利用一體化模式。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高標準完成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工程。鼓勵寄遞企業優先採用可重複使用、易回收利用的包裝物,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和回收流程,對包裝物特別是質量完好的瓦楞紙箱進行回收再利用。在物流端支持電商外賣平台、寄遞企業、終端網點合作,運用可循環快遞包裝等新產品和“逆向物流”等新模式拓展專業回收業務。到2025年,重點廢舊物資回收量進一步提升,培育一批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企業。(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郵政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發展改革委)
  提升廢舊物資回收行業信息化水平。支持再生資源回收平台建設,形成企業自建回收平台、公共服務平台、市場化電商平台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擴大平台回收交易商數量。增加塑膠瓶、廢舊紡織品等智慧型回收機和智慧型資源回收筒配置。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分揀加工、運輸、貯存、利用等流程數位化,形成可追溯、可驗證、可控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鏈。(責任單位:市商務委)搭建廢鋼鐵產業管理及商務平台,並逐步打造成高規格的再生資源交易中心。(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在各區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回收主體企業招標和管理過程中,引導新進和既有主體企業逐步建立可核實、可追溯的信息化系統;指導主體企業將信息化系統實時數據接入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台。到2025年,實現可回收物回收主體企業生活垃圾全程分類信息平台接入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市綠化市容局、各區人民政府)
  (二)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
  打造“4+X”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建設高水平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支持資源循環利用企業發展,暢通長三角區域廢舊物資利用路徑,持續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技術水平和產業能級。
  打造四大資源循環利用基地。打造老港、寶山、杭州灣北岸、臨港四大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建設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新建廢舊紡織品、廢塑膠等低價值可回收物利用項目,構建廢舊物資加工利用關鍵保障能力。拓展鋼鐵企業回收利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產業鏈,建設廢鋼拆解、加工、配送一體化示範項目。提升杭州灣北岸利用創新技術消納廢塑膠等有機廢物的能力。聚焦臨港國家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航空發動機、盾構機、船舶機械、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再製造,擴大汽車零部件、機電產品等領域再製造規模,建設國家級綠色再製造和面向“一帶一路”的高端智慧型再製造創新示範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綠化市容局、市生態環境局、城投集團、寶武集團、上海化工區管委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支持資源循環利用企業穩定高質量發展。推動浦東新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金山區、崇明區以及臨港地區等有產業用地的地區將本區域規劃產業用地中的1%專門用於發展資源循環利用企業。開展資源循環利用企業評估及跟蹤管理工作,新增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在環保排放、能耗、產品能級等方面要達到引領示範水平。(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區人民政府)
  暢通長三角廢舊物資利用路徑。加大長三角地區協同力度,夯實區域合作基礎,探索建設長三角再生資源回收與末端資源化利用企業的互聯互通平台。統籌長三角區域資源,打通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上下游產業鏈,推動長三角廢舊物資加工利用能力共建共享。(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綠化市容局、市生態環境局)
  提高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技術水平。以工業信息化部廢舊物資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為標準,推動現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項目提質改造,開展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提高機械化、信息化和智慧型化水平。開展報廢機動車、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廢舊動力電池等領域先進拆解利用技術示範推廣,發展資源循環利用裝備產業。推動本市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開展紙張、塑膠、金屬、紡織品等各類可回收物高水平和高效率利用技術研究,提升再生資源利用技術水平。(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科委)
  (三)推動二手商品交易有序發展
  支持二手商品交易線上平台和線下市場建設,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交易渠道。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推動二手商品交易規範有序發展。
  豐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鼓勵“網際網路+二手”模式發展,促進二手商品網路交易平台規範發展,推進二手商品回收、購物平台一體化發展。支持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範建設和運營,加快培育多元化線下場景,提升二手交易的可及性。支持發展“跳蚤市場”、後備箱集市等線下二手商品交易渠道,各區應結合商場、閒置廠房、公共空間等為二手交易提供場地保障,集中的大型“跳蚤市場”不低於2個/百萬人。鼓勵有條件的區建設集中規範的車輛、家電、手機、家具、服裝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和交易專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各區人民政府)結合低碳社區建設,支持社區配置二手商品寄賣店、寄賣點,定期組織二手商品交易活動,促進居民家庭閒置物品交易和流通。鼓勵各級學校結合畢業季等時間節點在校園內開展針對閒置衣物、閒置書籍、閒置物品的再利用和交換使用等活動,促進廣大師生資源循環利用的意識提升。(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生態環境局、市教委、市商務委)
  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根據國家要求落實二手商品交易規則,明確相關市場主體權利義務。推動二手商品交易誠信體系建設,加強交易平台、銷售者、從業人員信用信息共享。鼓勵專業機構、行業協會會同大型龍頭企業、平台共同制定二手商品流通鑑定、評估分級、消毒清洗、翻新等相關服務標準,規範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加強二手商品市場監管和執法檢查。在二手汽車、二手電子產品等領域培育權威的鑑定評估機構,擴大二手商品鑑定行業人才規模,建立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探索制定電子產品信息清除標準規範。(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
  五、重點項目清單及建設安排
  表2 上海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範城市建設項目清單
序號
項目類別
建設目標
責任部門
1
可回收物中轉站
集散場建設
2025年不低於160個
市綠化市容局
各區人民政府
2
點站場提標改造
2025年不低於50個
市綠化市容局
各區人民政府
3
信息化平台建設
回收主體企業100%
納入信息化平台
市綠化市容局
市商務委
4
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
4個
城投集團、寶武集團/寶山區政府、上海化工區管委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5
資源循環利用企業
培育和發展
2025年不低於200家
市發展改革委
各區人民政府
6
大型“跳蚤市場”場建設
2025年不低於50個
各區人民政府、市商務委
  六、政策保障
  (一)加強土地保障
  制定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規劃。將生活源可回收物中轉站、集散場等分類收集設施納入本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按照城市基礎設施予以保障,可結合環衛設施體系綜合設定,實現土地集約和功能複合利用。各區編制區級專項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保障相應基礎設施落地。對有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經地方政府通過招標等方式確定的運營企業,可通過租賃土地方式進行建設。加大對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二手商品交易市場的用地支持。對具有生產性產業園區的相關區域,落實其將本區域規劃產業用地中的1%專門用於資源循環利用企業的發展要求。(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各區人民政府)
  (二)推進節能減排指標單列
  經市級協調機制認定的新建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實行市級統籌,不再納入所在區級考核範圍。對各區在規劃循環經濟產業園和規劃產業用地內新增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其建設用地指標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經市級協調機制認定後由市級統籌安排。(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
  (三)加大投資財稅金融政策支持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用好用足市級循環經濟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專項政策,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項目納入財政支持範圍。最佳化完善各區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政策,探索泡沫塑膠、玻璃等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差異化補貼政策。研究市級支持政策,支持可回收物“點站場”功能提升。逐步制定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再生產品目錄,完善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優先採購再生產品並加大採購力度。依法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廢舊物資循環利用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投融資力度,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四)強化行業監督管理
  落實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備案,加大對未備案企業從事回收業務的監管。強化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膠、廢紙張、廢舊手機、廢動力電池等廢舊物資回收加工利用行業規範管理。依法查處污染環境的企業,嚴格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的環境監管,加強廢水、廢氣等污染物源頭管控和規範處理。嚴厲打擊非法拆解處理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行為。嚴厲打擊再生資源回收、二手商品交易中的非法交易、假冒偽劣、詐欺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計算機類、通訊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二手交易的信息安全監管,防範用戶信息泄露及惡意恢復。(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
  (五)完善統計體系和標準規範
  按要求落實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統計制度,夯實廢舊物資基礎數據。貫徹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重點聯繫企業制度,落實相關工作要求,及時掌握行業發展情況和發展趨勢。在低價值可回收物、二手商品交易、再製造等重點領域研究編制一批引領性的標準規範。鼓勵相關社會團體、企業開展再生產品、再製造產品標準研究,積極參與國家、行業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制定實施相關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推進再製造產品認定。(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統計局、市市場監管局)
  七、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市級有關部門、有關單位建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將年度工作納入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減排重點工作安排。加強市對區的統籌管理,分解年度任務,抓好各項任務的屬地落實,將相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市對區碳達峰碳中和及節能工作年度評價。將可回收物管理要求納入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體系,將廢舊物資回收網路建設作為建設綠色旅遊飯店、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等的條件之一。加強交流互鑒,匯總梳理市、區兩級工作動態、標誌性成果,形成工作簡報。
  (二)強化宣傳引導
  結合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傳播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閒置物品交易、綠色消費理念,總結推廣廢舊物資循環利用試點示範經驗模式,提高再生產品和再製造產品的公眾認知度,促進全社會形成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的良好氛圍。鼓勵各類社會主體積極參與社區、校園、企業組織的二手市場活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加強長三角區域在分類回收、循環利用等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交流與協作。
  本實施方案自2023年10月1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