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

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回信精神,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2023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介紹《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有關情況。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關也彤,市房屋管理局副局長林偉斌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
  •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15日
方案背景,方案特色,方案內容,主要目標,工作任務,保障措施,四項行動,資源利用,智慧型管理,內容解讀,

方案背景

近年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分類意識深入人心、分類習慣普遍養成,形成了垃圾分類“上海模式”。但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對照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對照國際先進水平,在分類實效、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方案特色

一是突出“精準”。前端繼續提升分類實效,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的自覺性;通過開展“四項行動”(即:投放點改造提升行動、投放環境治理行動、投放模式最佳化行動、農村垃圾整治行動),持續最佳化分類投放環境。中端推進收運作業規範化,最佳化投放收集模式,深化作業擾民治理。末端加快提升處置能力,持續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是突出“精細”。分類更加精細化,鼓勵特色道路、特色街區、高標準保潔區域等設定精細化分類的廢物箱。回收服務更加精心,加快建設一批可回收物回收高品質服務點,升級改造一批高品質中轉站、集散場。監管更加高效,通過數字賦能,實現生活垃圾收運處全過程閉環管理。
三是突出“綠色低碳”。深入推進源頭減量,推進綠色餐飲,倡導“光碟行動”,減少快遞、外賣、電商等行業過度包裝,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社會共識。實現深度資源化利用,開展爐渣利用項目建設,以及濕垃圾沼渣高值低碳利用技術示範,全面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

方案內容

《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包括主要目標、工作任務、保障措施三個部分。

主要目標

該方案明確了五項重點指標。即: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自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比例達到98%;居住區和單位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6%;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率達到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以上。

工作任務

該方案明確了六大工作任務。一是強化社會治理,實現分類實效常態化;二是最佳化投放環境,推進分類投放便利化;三是推動低碳轉型,實現源頭分類減量化;四是完善設施設備,達到全程分類系統化;五是健全回收體系,加強生活垃圾利用資源化;六是加強數字賦能,推進監督管理智慧型化。

保障措施

該方案明確進一步發揮聯席會議平台作用,落實各區政府生活垃圾管理主體責任和政府各有關部門職責,制定落實資金扶持政策,推進技術研究和標準體系建設。

四項行動

該方案提出了“四項行動”,計畫通過提高分類投放的便利性,從而達到提升市民獲得感和滿意度。
一是投放點改造提升行動。具體可以用“微”“專”“精”三個字概括:“微”是指對全市21670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進行微更新,這些點位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剛實施的時候,雖然已經進行過改造,但由於歷時較長,目前存在部分設施老破舊、缺失、容易髒污等問題,下一步要配齊或更新固定式洗手池、除臭、通風、遮陽防雨、照明等裝置,小包垃圾落地問題頻發的點位還要配置智慧型監管設備;“專”是指根據對現狀的排查和統計,考慮投放點周邊居民和投放管理的需要,到2025年前,全市要對8073個誤時投放點進行專項改造,配置無需手動開門、開桶,以及垃圾桶滿溢、不分類投放事件自動監測警示等功能裝置,保障誤時投放點位的周邊環境衛生質量和投放實效;“精”是指按照“五精”的要求,即:分類管理精細化、投放環境精緻化、科技賦能精良化、回收服務精製化、特色亮點精品化。計畫到2025年,全市建成1100個垃圾分類精品示範居住區,突顯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的示範性和引領性。
二是投放環境治理行動。針對當前部分居住區投放點周邊環境衛生管理不善的現象,全市將開展滾動式專項治理,通過市、區、街鎮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開展督查、抽查和日常巡查,對管理不善的投放點制定問題清單,明確責任,落實整改銷項,並且要不定期回頭看,鞏固整改實效,尤其要杜絕將垃圾房挪作他用的現象。
三是投放模式最佳化行動。繼續推進各居(村)落實“一小區一方案”,除實行上門分類收集的區域外,由居(村)黨組織牽頭,在充分聽取居民意見、綜合考慮物業保潔作業力量等基礎上,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定時定點”模式或者“定時定點+誤(延)時”模式。在一些空間有限的住宅區域,還鼓勵探索新型的投放收集模式,如地埋式投放、流動收集車等。
四是農村生活垃圾整治行動。農村地區生活垃圾分類也是全程分類體系重要的一環。考慮部分農村區域仍存在生活垃圾分類配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問題,計畫推進農村地區規範建設垃圾房和投放點,靈活建立分類投放或上門分類收集管理模式。下一步還要提升專業化、標準化、機械化水平,全市計畫在農村區域更替大約3000輛手推式收集車,配備環衛保潔員達到2萬人。

資源利用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該方案對垃圾分類後的資源化利用進行了重點關注,全市計畫採取三項重要舉措。
一是提高回收服務滿意度。為滿足市民可回收物回收需求,《工作方案》提出設立面向居(村)民的惠民回收服務點,既要統一視覺識別系統,又要達到一定的硬體水平,還要兼具科普宣傳、二手交易等服務功能。同時,還要開發面向市民的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務平台,提高市民交投可回收物的便利性,增強市民可回收物交投、交售體驗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二是提高回收體系穩定性。可回收物回收體系能否持續、穩定運行,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因此,這次《工作方案》強化規劃支撐,推動全市30%的可回收物中轉站、集散場以市政用地形式保障。建成50座硬體優良、功能完善、管理規範、節能高效的高品質示範型可回收物中轉站、集散場,推動可回收物體系高質量發展,為可回收物體系的運轉和穩定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三是提高資源利用效能。當下全市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已經達到了8000噸/日,近些年還在陸續新建一批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這些設施建成後,全市濕垃圾集中設施資源化利用能力將超過1萬噸/日。在此基礎上,本市還將以老港生態環保基地為依託,新建廢舊紡織品、廢塑膠等低價值可回收物利用項目,加快推進老港爐渣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推廣利用濕垃圾殘渣養殖黑水虻、高值低碳等新技術,進一步提升垃圾分類後的資源化利用水平。

智慧型管理

垃圾分類工作依託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平台,通過智慧型管理及時精準發現問題,綜合研判形勢,以相對較小的成本,解決突出矛盾,線上線下協同高效處置生活垃圾分類全程管理中的問題。該方案中提出了推進市、區、街鎮三級“一網統管”場景建設,以數字賦能實現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置的全程體系數位化閉環管理的目標。
一是數字賦能源頭管理。社區是垃圾分類源頭的重要陣地,街鎮政府部門是垃圾分類管理的中堅力量,因此要推動街鎮層面垃圾分類“一網統管”場景建設和套用,健全生活垃圾格線化管理中違規事件的發現和處置機制,並且通過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實現對垃圾分類投放點周邊小包垃圾落地的智慧型提醒、對不分類行為的“雲勸導”。同時,對一些屢次不分類投放、亂傾倒垃圾等事件,在“一網統管”平台增設轉派城管執法的功能,實現管執聯動,逐步遏制社區垃圾分類投放點亂投放、不分類等問題。
二是數字賦能收運作業監管。一方面,推動各區建設智慧收運平台,逐步實現環衛車輛作業軌跡、垃圾清運種類和數量、市民滿意度評價等各類信息集中歸集,便於管理部門調度管理和收集市民反饋情況;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單位在垃圾清運前,將垃圾桶提前放置在道路兩側或垃圾房外,停留時間過長而導致的擾民等問題,提出探索生活垃圾清運公交站牌式報時提示等智慧收運模式,開發收運車輛到站提醒通知功能,到2025年,各區至少推出1條示範線路。
三是數字賦能分類品質追溯。針對部分區域源頭生活垃圾在清運環節分類品質管控不嚴等問題,提出在生活垃圾轉運站和濕垃圾集中資源化處理設施上安裝濕垃圾品質智慧型識別裝置,實現全市各區濕垃圾全量接受品質自動監控,並與各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綜合考評相掛鈎,再由各區逐步落實對各街鎮、各社區垃圾分類質量的嚴格管理。

內容解讀

《上海市持續最佳化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工作方案》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自覺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比例達到98%,居住區和單位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6%;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率達到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以上,保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